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第六分册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1 初期:雅尔塔体制 (美、苏两级)含义背景美国头号强国苏联唯一能抗衡西欧衰落实质建立在美、苏势力均衡基础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评价两种制度共处合作强权政治二世界整体化发展联合国:1945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3.1947,关贸总协定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三两级争霸背景美苏势力均衡,超级大国冷战(1947.“杜鲁门”主义-1991年苏解体)形成:起因,根源 序幕:1946,富尔顿演说 开始标志:
2、1947,杜鲁门主义 实施:(两极格局形成)见下表重点欧洲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1947年,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军事1949年,北约1955年,华约战争危机: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 1950年,朝鲜战争殖民体系瓦解: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1955年,万隆会议结束:1989:东欧剧变 1990:德国统一 1991:苏联解体重要史实50-60年代,美攻苏守,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苏攻美守,越南战争80年代,美攻苏守,星球大战四1968年,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西欧一体化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煤钢联营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93年,欧盟(经济,政治一
3、体化第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召开大国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议。【A】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满足苏联的势力划分要求。【C】评价: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积极),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消极)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
4、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联合国【B】美、英、苏、中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结果: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意义: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附图:(联合国徽章)布雷顿森林体系【A】为了重建世界经济体系,以美国方案为基础形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附图:世界银行(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右)第8课 苏美冷战的开始1. 杜鲁门主义【A】(双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1946年2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标。这篇咨文宣布的美国对外政策称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的大规模战争之外的
6、全面对抗。冷战的起因是双方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其根源则在于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德国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宣告冷战格局的终结。2. 两大阵营的形成【B】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1947年,在苏联主导下,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以美国为中心的
7、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3. 第一次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A】1948年,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危机过去,但德国的分裂却成定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与其他15国军队组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首次局部战争,它进一步固定了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第9课 殖民体系的瓦解1. 战后民族独立浪潮表现【A】战后民族独立浪潮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从二战结束到50
8、年代末,其中心区域在亚洲,并延伸到北非。第二个高峰兴起于1960年,延续到70年代中期,其中心区域在非洲,其中,1960年因独立的非洲国家众多而被称为“非洲年”。2. 不结盟运动【A】1955年,亚非国家在硬度尼西亚召开会议,史称“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1961年,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发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以不与大国结盟为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意义: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冷战格局的主动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与经济利益。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第10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1.
9、 美、欧、日关系的变化【A】日本1968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 苏美争霸【A】 世界格局从两级向多级的演变过程中,美苏关系始终处于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阶段一(美攻苏守):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遏制政策,打压苏联。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阶段二(苏功美守):70年代,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阶段三(美攻苏守):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苏联转而全面收缩。两大阵营的结构性变动既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也直接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过程,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级向多级的转型。第11课 冷战的结束1. 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A】1989年,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国内政权更迭,并相继脱离苏联集团。在此过程中,德国的统一成为冷战结束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各国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趁势公布关于实现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考试综合练习及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上半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暨黑龙江省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练习题(解析版)
- 2025年教育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绿色校园建设与环保教育实践
- 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新能源行业2025年研发投入与技术转化效率产业创新路径研究报告
- 2024-2025年中国新能源储能行业技术创新与储能设备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绿色制造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报告
- 殡葬行业面试题及答案集锦
- 爆炸物品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热电厂输煤作业安全培训
- 形成性评价指导性规范:SOAP病例汇报评价
-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方法
- 高等数学教材(文科)
- 歌词:半生雪(学生版)
- 九江学院学位英语往年考题
-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晶软磁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五级保健按摩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