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指要城关中学 倪惠娟一、单元解读:像前三册书一样,八年级下册教科书也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而第四单元都是有关民风民俗,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它与本册书的其他单元一样,都是按照不同的内容专题兼顾文体选取的。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
2、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细读此文,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
3、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她的文章就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能够勾画出人物的神韵。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到民间采风去则与阅读部分互相勾连,互相照应。同时又有它自身的特点:1、实践性,自始至终都是语文实践活动,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间教室的局限性;2、综合性,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是课内外的
4、综合;3、过程性,重视学习过程,重在参与,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4、合作性,这种学习往往需要集体活动,或全班、或小组、或三五人;5、自主性,比阅读部分更需要自主,自主组织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评价活动。二、教学目标:1、 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2、 要通过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情感。3、 本单元教学还应本着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搜集并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4、 综合性学习,应力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质。三、教学建议:本单元散文、小说,多属记叙文
5、,阅读这些文章,除了注意一般的理清思路,把握意蕴,体验情境等以外,也应该结合文体、语体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不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桥梁。从阅读来说,一篇课文,它的重点、关键处、精彩的地方。例如文眼、诗眼,往往是学习重点,需要学生把握的。尽管课文前没有把它列出来,但课文后的练习往往体现出来了,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情况出发,结合课后的练习,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阅读,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读书。有人可能要说
6、,阅读么,当然要学生读书。其实不然,现在有些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或多或少离开课文,淹没在空泛的讨论中。一定要让学生好好读课文,熟读成诵,读出作者的思路,读出文章的语路,读出全篇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读了一篇,这一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而且举一反三,连及他篇。这样积累多了,阅读水平高了,整个语文素养也提高了。讨论是必要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好处多多。但这些无非是为个体阅读营造良性的阅读环境,归根结底还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于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专题活动的情境中
7、,使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欲罢不能,出现无比高涨的学习次热情,有了这股热情,教师就好办了,只要注意因势利导,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2、 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教学思路: 1.文中写了几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提示: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金满斗会)”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生可以
8、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 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 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2.欣赏文中“山野对歌”这一部分的人物描写。提示:“山野对歌”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使用自己喜欢的任务描写的方法为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做画像。3.“山路漫歌”一部分 可以请学生稍做准备,然后将自己当作“赶马的女孩”,说一说路上的旖旎风光。思考:作者着力描写美丽的山野风光,其目的是什么?4.欣赏云南的歌会一文中“村寨传歌”
9、这部分的场面描写。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将“金满斗会”与前面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它难得之处在哪里?提示:“村寨传歌”这部分的场面描写,有全局的描绘,有细部的刻画,有“面” 有“点”,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生动地展现了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村寨传歌” 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2、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阅读指导:A、写了什么?B、为什么写?C、怎样写的?)教学思路: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见课后练
10、习一)2、文中为什么要花很多篇幅写端午的风俗?提示:本文是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总体框架来进行构思的,行文自然,毫无雕凿的痕迹。3、作者为什么要写“鸭蛋”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和吃鸭蛋这样小事呢?提示:文章通过对家乡的鸭蛋的富有情趣的介绍,流露出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4.作者是如何写出生活中无穷的情趣的?提示: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的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运用联想和想象,细细地咀嚼生活中的细节,展示了生活的本质,创造了真境界,传达了真感情,引导人们从生活中的去发现美,去体验人生的乐趣。5.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中是如何
11、体现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请正确地、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据此引导学生小结作者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A、 口语色彩浓厚且有淡淡的幽默。B、 古汉语的点缀。C、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D、 适当地运用方言。提示: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语言有很强的形象性,能抓住事物的特色神韵一字传神,于平淡中透出无穷的韵味。6、拓展:读了本文,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原因、感受或启发),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吆喝教学目标
12、:1、 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2、 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教学思路:1、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2、 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3、 北京街头卖东西的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 4、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发?提示:启示一: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个情趣的人,去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启示二: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春酒教学目标: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
13、界,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思路:1.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怎样的八宝酒才有“道地家乡味”呢?提示: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俗之美。2.品味文中对母亲这一形象的精彩描写。白先勇论琦君:看琦君的文章就好象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
14、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熟读琦君的作品的作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的母亲的。提示: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的、慈爱温柔、灵性很强的农村妇女。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母亲的一言一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3.品味春酒中是所展现的生活美。(本文其实只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这样简单的内
15、容有何意义呢?)提示春酒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新年、童年、乡邻、母亲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为我们展现了家乡的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4、 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设喻奇特形象;善于运用细节。(见“研讨与练习二)5、 拓展延伸:比一比,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特色。2、 培养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教学思路:课前布置预习:查阅收集有关冯骥才的资料;课前阅读俗世奇人。1、 交流收集的冯骥才的资料,或讲俗世奇人里的其他故事。
16、2、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3、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4、自读课文,从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一下有什么独到之处。(本文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阅读时要注意品味。) 文学采风活动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东莞市黄江中学 李木兰一、总体构思文学采风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活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有名的诗歌就来自文学采风活动,比如诗经、汉乐府中的大多数诗歌就来自民间。本次文学采风活动,除了要
17、体现综合性学习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外,还要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能力。因为文学采风是和写作实践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本次文学采风活动之后,还应该有相应的作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突破平时材料贫乏的局限,得到应有的进步。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学流程(一)活动前指导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由学生民主推举出小组长,由小组决定文学采风的地点和形式。下面推荐几种形式:A、景点采风法:如果学校附近有旅游景点,可在景点设免费茶水供应点,询问游客所知道的俚语、传说、民间歌谣
18、等等,因为旅游的人一般都有空闲时间,而且来自不同的地区,比较容易收集到更为广泛地域的资料。还可以向当地导游询问有关景点的传说或者神化故事。B、农村采风法:即深入某农村,寻找比较有空闲的老人,询问他们知道的民歌、民谣、传说、谚语、歇后语等等。一般来说,年岁较大的人都有比较丰富的阅历,而且比较乐意和年轻人交流,所以这种方法一般可以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C、亲族采风法:每个学生都可以面向自己熟悉的人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向自己家中的长辈,收集有关家族的传说、故事,当然,还可以收集他们所熟知的俚语、歇后语等。D、工厂采风法:如果当地有比较大的外来人口聚居地,比如工厂、集市等,可以选择一个比较空闲的时
19、间段,去调查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歌、传说等。E、民族采风法:如果当地有少数民族聚居,可以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说、民歌等。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民歌等,只要有耐心,一定可以收集到比较满意的资料。2、根据小组决定的地点和形式,决定出去进行活动的时间,比较远的地方,须利用假期,就近的场所,可以利用双休日。3、小组长写好具体活动的计划,计划内容要包括活动的地点、时间、方式、分工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备好录音机、照相机等设施,如果去较远地点,还要注意带好行李。每组必须指定文笔较好的学生做记录。(二)学生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在此期间,教师应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随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中学生走出校门,在社
20、会交往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应随时进行指导,不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交流问题及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三)成果展示及进一步探究成果展示可以达到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互相比较,激发竞争的欲望,增强积极上进的动力;还可以让他们对这次活动做一个很好的总结,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共同进步。1、导入:(用蒲松龄的故事导入)蒲松龄完成聊斋志异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宜于文学采风活动,他在路口设了一个免费的茶摊,过往的行人在这里喝口茶水,歇歇脚,他就要求客人讲故事,就这样,他收集了很丰富的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创作。我们中学生在进
21、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借鉴这种做法,因为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明显的材料贫乏、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这次文学采风活动收集到了大量可以用于文学创作的素材,这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我们要在圆满完成这次文学采风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真正为我们所用,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2、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将民歌、民谣、歇后语、谚语、传说等分类做成小册子,并挑选一些比较精彩的故事或者谚语用来办墙报。将收集到的较长的材料,比如民间故事、传说等,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文字加工,并整理成集。3、将加工整理后的成果以墙报、作品集等形式进行展出,在每篇作品后面署上材料搜集人和材料整理人的名字,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打分评比,可以将一些优秀作品推荐给当地报社或者杂志社。4、小组长做总结发言,讨论本次活动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将这些搜集到的材料充分地利用,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从这次搜集的材料中选择一到两篇比较有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图书馆图书捐赠与采购合同范本
- 2025保安人员劳动合同-大型活动专用安保服务协议
- 2025版土地征收与补偿咨询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重型挖掘机租赁及操作人员培训服务协议书
- 2025电子商务合同监管中电子签名法律效力与监管探讨
- 2025版水路运输合同范本针对水上旅游客运及货运业务
- 2025版大型数据中心土石方施工合作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市政道路养护维修劳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土地一级开发中介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通勤车租赁合同模板(含司机服务)
- 娱乐场所营业日志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NB-T35026-2022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标准
- GB/T 26527-2024有机硅消泡剂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1全册导学案
-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15
-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变应性鼻炎
- T-JSIA 0002-2022 能源大数据数据目录指南
- 药食同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