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指导_第1页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指导_第2页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指导_第3页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指导_第4页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指导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以“感悟人生、感悟生命”为主题,但是这些文章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说理,而是从自然、生活中的有感而发,所以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这也是这些文章的魅力所在,也应该是教学时特别注意的。不要把这些优美的文章上成了枯燥乏味的公民课,也不要变成流俗的人生感悟课。    谈生命冰心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来比喻人生的历程。形象地描写了春水由冰雪聚集穿越悬岩流经平原汇入大海;小树从新苗出土茁壮成长硕果累累回归泥土的经历。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作者的生命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文章虽然只有一大段,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中有

2、许多哲理的句子,值得积累。   那树通过一棵古老的大树的命运来反映现代文明飞速发展和原有的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现实,老树饱经沧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自己的绿色和树阴,但是城市建设的发展无情地吞噬了他,最后被连根挖起。现代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破坏是历来难以调和的矛盾,作者在文中虽没有一句直接介入评论的语言,但是在文中我们又无处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地下森林断想是著名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文章以黑龙江宁安境内距镜泊湖180公里的地下森林为对象,热情讴歌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突出其甘于沉默、不屈不挠的精神。文章气势雄伟,感情澎湃,文

3、笔优美,诗文结合,富有感染力。   人生相对于前三篇文章更侧重于说理,作者用虚拟的四个场景为例,列举了人的生命的不同境况。第一个场景有全局性、概括性特点,可以适合一般人的情况,后三个场景是列举了人类社会中一些精英份子的生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学建议:1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三篇文章要注意抓住富有特色的语言,把语言的感受、体会、品味作为教学的重点。谈生命要激发学生展开联想理解“春水”和“小树”的两个比喻的合理性。理解文中提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描述的景象的比喻意义。但又不可太机械死板,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想象力。那树要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树的描写。文中有许多句子很有特点。例如

4、:“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2阅读能力的训练应是教学的重点。作为初三最后学期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这些文章思想深邃、语言优美、结构典型。利用地好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生命的行文思路的梳理,人生历程的概括和一些重要语句的理解;那树中一些富有感情的语言的理解和品析,老树品格的概括,文章主题的挖掘;地下森林断想的森林精神的概括,文章主题的深化和拓展;人生四个场景的特点的概括,比喻的仿写等都是很好的能力训练形式。3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中考形势,主观题量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对文本的理解仅停留在感受、感悟层次上,还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本单元

5、的课文都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写的主题比较抽象,哲理性强。所以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畅“写”,把自己的理解用富有条理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样的教学表现出落实的特点,持之以恒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协调一致。4强烈的生命体验,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文章的亮点。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素质,也是精神世界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志。这些文章的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教学时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生活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当然要求不可太高,也不应该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强加到学生头上,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

6、时要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丰富学生的认识。教案设计:                       谈生命教学目标: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教学步骤:一、导入: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

7、课文,梳理行文思路。(1)    开篇揭示话题(2)    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3)    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4)    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参考问题:(1)    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2)    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3)  

8、;  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4)    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5)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9、;     那树教学目标:1理解老树的精神品格和老树命运悲剧的原因。2感受作者富有感情的语言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4联系现实,引导关注自然,关注生命。5理解老树作为田园生活的象征,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教学步骤:1从身边城市建设发展谈起,激发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思考。2朗读课文,注意感情不要过于强烈,要深沉、有力度。3以“这是怎样一棵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概括老树的品格。详见教学用书。4质疑或设疑。参考问题:(1)    老树命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10、2)    作者对老树命运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    “研讨与练习”中第二题的理解?你是否能在文中再找出类似的句子并加以理解品味。(4)    写“老太太偏说听见老树的叹息”、“清道妇说看见蚂蚁向老树告别”的目的是什么?5联系生活,谈论人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点到即可)6老树的象征意义。可展现一些有老树的山村的图片,和回忆童年生活中老树的记忆,阅读有关材料,综合感受老树的意义。相关链接:故乡的榕树磋砣因城建拆迁,我搬到远离闹市的东岩山下居住。由于地处偏僻,四周空

11、旷荒芜,未开发的山坡上,杂树野花随处可见。夏季青草纤纤,野花盛开,引来蜂飞蝶舞,早晨鸟儿欢叫,傍晚蛙声阵阵,昆虫唧唧,好一派田园风光。特别是对面山坡上那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林,翠叶亭亭,犹如一把把重叠撑开的碧绿的伞,烈日下倾注着一潭诱人的清凉。也许是对绿荫怀着特殊的感情,假日里我常到那里散步,欣赏着绿油油的叶子和树叶缝隙里筛下的点点光斑,回忆起童年在榕树下度过的欢乐时光。我的故乡坐落在海边的一个小村庄,为保护海堤,祖先们在海边种了许多不怕海水侵蚀的榕树。由于年代久远,榕树大都高大魁梧,灰白色的树干,支撑着茂盛的枝叶,犹如挚天巨伞,鬈根飘拂,翠绿的叶片在清晨袅袅的海风中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滴落在涨

12、潮打着“漩涡”的缓缓流动的海水里。三五一群的水鸥子在海面上嘎嘎地欢叫着寻食。运着石料的帆船在海上作“S”运行,小小竹排上的渔人正顺着潮流,赶鱼鹰下海捕鱼,隔海的对岸上人来来往往,村舍红瓦白墙绿树掩映,像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榕树下有个摆渡,夏天来往客人在榕树下乘凉、待渡;退潮时,海岸边滩涂上高低错落的咸水草满目清翠,田青(一种绿肥)枝叶纤纤,在海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三三两两的孩童在沙滩上堆沙戏水,青少年们乘着退潮下海捕鱼抓蟹。站在渡口上的几棵榕树枝干粗壮,枝叶茂盛,绿荫蔽地。农民们因陋就简,用他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把建房剩余的边角石料,砌成各式各样的石凳石桌。这里成为农民避暑的好地方。每当中午,

13、强烈的阳光令屋内热如蒸笼,土地冒烟,唯有这几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着骄阳酷暑,在烈焰下送来阵阵清凉。让晒得黝黑的农民们坐在这里歇一歇凉。傍晚,辛劳一天的人们,各自端着饭碗,聚集到榕树底下,享受着习习海风的抚慰。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古”谈“今”,年轻人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神聊,高兴时还会拉起二胡,用粗犷的喉咙唱起当年流行的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唱段。婆婆奶奶凑在一起拉家常;姑娘媳妇们在一起讨论针织花样的时兴与否,剪裁衣服的巧门等有几个聪明乖巧见情生义的回乡青年把这里取名为“榕树下的农民俱乐部”、“海边绿色新闻角”。每当夜幕垂临之际,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奔向榕树底下集中。他们在榕树下做各式各样

14、的游戏。什么老鹰抓小鸡呀,渔翁摸鱼呀,捉迷藏呀,有时还会爬到树上,采下榕树树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音,放在口中齐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美其言“笛子齐奏”,玩累了,或躺在石板上数天上的星星,看着大星星冷光四射,小星星在缝隙里沸腾跳跃。或讲故事或说学校里的趣事,或当起小老师教起更小的孩子唱歌曲,跳舞。有月亮的晚上更加美妙,看着月亮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水里,想像着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鱼美人从海面冉冉升起。在皎洁的月光下,周围的一切被妆扮得如梦幻仙境,朦胧中故事中的嫦娥会驾着白云在空中翩翩起舞,玉兔捧着桂花洒向人间;织女会抛下神梭,幻化出道道台阶,引导人们奔向天上仙界在海风的温馨抚慰下渐渐沉入梦乡直

15、到大人们大呼大叫才揉着惺忪的睡眼,恋恋不舍地回家去。故乡的榕树不占良田,不需肥料,不嫌贫瘠的滩地,在海边顽强地生长,撑开绿色的浓荫,用爱心把乡里人聚集到你的膝下,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荫凉,虽然你经历了狂风暴雨,但你们用浓荫庇护乡人!故乡的榕树,我是在你的怀抱中长大,身上还留着你叶隙下的荫凉,当年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他们有的也像我一样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在异乡飘泊;有的事业有成;有的还留在你的身边建设家园,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在深深地怀念你,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林添胜在外谋生的日子,常在心里惦记着老家剑山寨。那是一座狭长的小山丘,先人垒石筑寨,从北望之,状如剑,因此得名。

16、寨的东头,有一株老榕树,绿意葱茏,昂然挺立,像一位老人,年年月月俯视着寨里的风雨沧桑。说它老是因为村里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栽下的。小时候,我问过裹足的下厝婆,她说她十六岁嫁到寨里,榕树就那么壮地立在那里了。不知道它的生辰八字,也不知道它怎样生胳膊长腿那么精神,我和小伙伴只知道围着它嘻嘻哈哈地嬉戏。榕树的根大都伏在地下,偶有一二根裸露出来,仿佛老人手上暴起的青筋,隆得很高,又弯弯曲曲地钻入土里。小伙伴就在上面当马骑,吧哒,吧哒,要去北京哩。榕树的主杆很粗壮,约摸十个小孩手拉手才能围拢,它有力地擎着纵横交错的枝杆和葱茏油绿的叶子。斜杆上垂落条条细细的根须,树梢上筑了好几个鸟巢。那时,我多么想爬上去

17、,说不定可以摸到几个鸟蛋。然而,因为树高不可攀,只好望巢兴叹,眼巴巴地看着鸟雀们在上面叽叽喳喳地跳跃,嬉闹,还有老鹰的颉颃盘旋。至今想起,那情景犹历历在目。关于这榕树,还有一个惊心动魄的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匪徒,深夜突来打劫。乡亲们来不及抵抗,寨门被攻陷。刹时,寨里火光冲天,哭声动地。说时迟,那时快,一阵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榕树的枝杆变成猛虎,枝条变成毒蛇,叶子变成马蜂,直向匪徒扑去。匪徒被噬咬得死伤无数,鬼哭狼嗥地逃窜。于是,风疏雨歇,树复原形,乡亲们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老榕树是我们村的救命恩人哪。”老年人提起这个传说总是感慨万分。在我的记忆中,榕树确实也总给人一些恩惠

18、。夏日炎炎,榕树繁茂的枝叶为人们撑起一个清凉的天地。挑担子的汉子经过树下,总要停下来歇歇,那股凉丝丝的滋味,渗透每一个毛孔;婆娘们更是喜欢围坐树下做针线,谈家里长家里短,不时发出畅怀的欢笑声,亲昵的咒骂声,夸张的惊呼声月色融融的夜晚,树影斑斑驳驳,这里便成了孩子的天下,小伙伴们捉迷藏,扑流萤,跳啊,叫啊,比过年还要兴奋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榕树寂寞了,树上的鸟儿飞走了,树下的喧闹消失了。山寨的石壁大都崩塌,宽阔的水泥村道直通寨里。乡亲们陆陆续续建起许多新房子,密密匝匝,有的还是五六层楼,好像欲与榕树“试比高”。我正为古老的山寨焕发青春而高兴,哪知老榕树却遭受了一场劫难。那是去年秋天,榕树西北

19、边的枝杆被人砍了。我蓦然失神地沉默,说不出的惆怅。暑假,我回了趟老家。只见老榕树断肢残臂处留下的树皮已逐渐增厚,隆起一层厚厚的结,似乎要把断残处淹没。它用顽强忍耐创造了一种奇特的形象,给人许多的感触。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和自主学习感受和理解地下森林的精神。2  理解行文思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分析概括能力。3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拓展学生思维,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步骤:1  有感情朗诵文章,获得原初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2  自

20、读课文,思考“地下森林有怎样的特点和精神?”3  研讨地下森林所表现的精神品质。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概括,一方面能深入文本,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4  问题激疑:作者用如此激情讴歌地下森林仅仅是为了赞美他的雄伟壮观和高尚精神?(补充作者所处时代和自身经历,引导

21、学生更好的理解)5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可以用书面语言分析理解)                                        &#

22、160;        人  生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中四个场景的比喻意义。2 联系人类生活,理解这些场景中的人所具有的精神。3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之情,并努力内化为学生心中的认识和信念。   教学步骤:一、可以与冰心的谈生命作比较阅读。谈生命                                人生喻体   春水  小树                    登高、挖地洞、开拓疆土、工场劳作比喻义 人的生命历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