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答题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积累与运用( 30分)1.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 烧 灼(zhuó)毡鞋( zh)n炽热( zhì)迟钝(dùn)B. 暴涨(zhàng)鲁莽(mng)拖拽(zhuài)臆断(yì)C. 模拟(n)凛冽( 1ín)合拢(1ng)辜负(g)D. 溯 流(sù)吞噬(shì)俯瞰(kàn)拍摄(shè)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遗孀海市蜃楼毛骨悚然五脏六腑B. 羸弱天崖海角耀武扬威千钧

2、重负C. 拯救不期而至广阔无垠耐人寻味D. 癫狂心有灵犀风餐露宿坚持不懈3. 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句子排序( ) ( 2分)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 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A. B. C. D. 4. 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

3、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 通过队列比赛,使同学们体会到个人服务集体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珍惜集体荣誉。B. 美术小组的每一个同学运用自己最喜欢的色彩,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 的美术作品,来赞美美丽的校园。C. 深受人们喜爱的游泳运动员宁泽涛,被公认是新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D. 为了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加快了校园运动器械和操场改造 的速度和规模。6. 按要求默写。 (10分)( 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4、陆游游山西村 )(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4)“世人甚爱牡丹” ,这是因为: ,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 ;(5)古诗词中有许多与“酒”有关的句子,或充满豪情,或借酒消愁。请写出你最喜 欢的两句诗: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3分)我们在很细、很平、 没有皱纹、 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 这种炫人眼目的 地毯, 像真正的反射镜, 把太阳光强烈地反射出去。由此而生出那种强大的光线辐射, 透入 所有的水层中。 如果我肯定地说, 在水中深三十英尺的地方, 我可以像在阳光下一样看得清 楚,那人们能相信我吗 ?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

5、足足有一刻钟; 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末构成的。 像长长的暗礁 一样出现的诺第留斯号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见了;但它的探照灯,射出十分清楚的亮光, 在水中黑暗的地方, 可以指示我们回到船上去。 人们只在陆地上看见过这种一道道的十分辉 煌的白光,对于电光在海底下的作用,实在不容易了解。在陆地上,空气中充满尘土,使一 道道光线像明亮的云雾一样;但在海上, 跟在海底下一样,电光是十分透亮的,一点也不模 糊。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 的科幻小说 ,文中“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船长是 。8. 某校开展“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请你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7分)

6、150分上调到 180分。材料一:高考改革中的“语文”高考语文从 材料二:电视上热播的“语文”材料三:走出国门的中国“汉语热”全球第443所孔子学院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干事许琳表示, “汉语热”在全 球持续升温,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亿。( 1)上述三则图文材料反映了“语文(或汉语)”的发展趋势,你认为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在最近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因为多数学生怕考英语,而学习语文又比较容易, 所以英语分值减少,语文分值增加了。B. 近期,电视上增加了很多有关语文学习类的节目, 说明人们对中华文化学习的重视。C. 中华文化的博大

7、精深,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的推出,有利于引发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加深对中国汉 字文化的了解。( 2)听说高考语文分值增加了,正在上八年级的晓虹一直为语文成绩不好而苦恼,她 想通过观看“汉字听写大会” “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获得启示,从而提高成绩。你认为从 这些节目中可以获得哪些学习语文的启示?( 3分)(3)请你参与。 (2分) 仿照示例猜汉字。 (任选一题完成) ( 1分) 示例:没心思(打一字) (田) A. 有目共睹(打一字) ()B. 挥手告别(打一字) () 仿照示例写出成语。 (任选一题完成) ( 1分) 示例: 昙花开放后, 很快就凋谢。 比喻美

8、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 很快就消失。(昙 花一现)A.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 )B.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或顾此 失彼穷于应付。 ( )二、阅读理解( 40 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 4 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9. 这首诗歌首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2 分)10. 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1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

9、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 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 写出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 3 分) ( 1)可爱者甚 蕃(2)香 远益清 ( 3)亭亭净 植12.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3. 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 ”的原因各是什么 ?(2分)14. 怎样理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 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 分)含泪奔

10、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 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 然是个大人了。 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 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 在车祸中死亡, 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 走路一瘸一跛的, 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 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里人山人海,高楼林立

11、,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 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 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 租了 间铁皮房, 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 母亲从工 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 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 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 摆个摊。 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 散去后, 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 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 可是为了读书的梦 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

12、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在招呼人刷鞋时, 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 天,城管突然来巡查, 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 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 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 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 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 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 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

13、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 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到连心的痛。 所有 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 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 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 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 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 就在掏钱的时候, 他才发现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

14、费 15元。他站在 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 ?我们要关门了。 ”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 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 ”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 “哦,不 我欠你 11元钱,可以吗 ? 我明天下午一定还。 ”他快急哭了。? “那 ”? “求求你吧 我妈妈她 ”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 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 ”店主说, “快些回家吧, 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 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了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

15、,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 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上面写着 这个世界很冷也很 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选自时文选粹 )1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小说开篇写到 “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 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 ,这在文中 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B. “城管巡查”导致母亲腿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为后文主人公感受到城市的“暖”作了铺垫。C. 第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 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

16、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D. 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描写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 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16. 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 3 分)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17. 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4 分),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 ?请结合文18. 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 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 (4 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 分)除夕情怀冯骥才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古人不是 说

17、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 ?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 也就是不睡 觉,眼巴巴守着它, 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 亲人团聚在一起。 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 陪伴老人过年, 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 再有便是和同一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 温习往昔, 尽享亲情。 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 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回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 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 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

18、忽说: “哎哟,还没有酒呢。 ”我说:“我忙的都是 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 ! ” 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的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围上围巾, 蹬上自行车去买酒。 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萄酒 哪怕是果酒 也行。 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享用年夜 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噼噼啪啪点响鞭炮。 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 无处买到酒, 我却不死心,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 车子一路骑下去, 一直骑到百货大楼后边那条小街上, 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铺。我忙跳下车, 过去 扒窗一

19、瞧, 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一瓶红红的果酒, 大概是玫瑰酒吧。 踏破铁鞋终于 找到它了 ! 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 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 “不卖了,过年了。 ”我一急,对他大叫: “我就差一瓶酒了。 ”谁 料他听罢, 怔了一下,刷地拉开小小的窗子, 里边热乎乎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 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 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 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 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 光溜溜的酒 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 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

20、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啪” 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 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 站着。 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工作人员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 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绝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

21、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 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 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儿,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 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 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 才是这除夕 之夜最深切的记忆。(有改动)1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的两件事。 (2 分)( 1) ( 2) 20. 作者笔下的“除夕情怀”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与“除夕情怀”有何 关系?(3 分)21. 结合文意,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2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4

22、分)A. 第段中,“陪伴老人过年, 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 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对老人的依恋之情,赞美了中国传统的孝道。B. “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与后文“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形成 鲜明的对比,突出全家人对除夕夜这个一年一度的盛宴的重视。C. 第段中,“怔”表现了老汉瞬间的迟疑,本打算安心过除夕不再卖东西,但“我” 急切地催促让他无可奈何,只好拉开窗卖酒给“我” 。D. 第段中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开始“往外拽他” ,后来“笑嘻嘻把他推上去” ,看似矛 盾的动作其实刻画了工作人员的恪尽职守和善解人意。E. 文章结尾说吊钱儿、福字、饺子、香烛、灯笼、笑容是除

23、夕夜最深切的记忆,是因 为在这些具体的事物身上寄托了人们对除夕最真切的生命情感。三、写作( 50 分)23.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现在就请你畅想一下 20 年后的你是怎样的, 以“ 20年后的我 ”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第10页1. D 解析: A项“炽”应读 chì;B项“涨”应读 zh n;gC项“凛”应读 l 。n2. B 解析: B 项中的“崖”应写作“涯” 。3. D 解析: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 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为首句, 为 结句,答案为 D 项

24、。4. B 解析:此题是一道读图题。首先要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可结合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 及汉字的书写特点来分析。此作品大开大阖,十分自由洒脱,据此可推知答案为 B 项。5. C 解析: A. 介词误用导致缺乏主语,将“通过”或“使”去掉; B. 语序不当,“优 秀的”与“大量的”交换位置; D. 搭配不当,“加快”不能和“规模”搭配。6. ( 1)决眦入归鸟(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4)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5)(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0 分,每句 1 分)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文言语句的背诵积累。 ( 1)(2)为记忆型默写,

25、注意“眦”的 书写。( 3)( 4)为理解型默写, 抓住提示语中 “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等筛选诗句, 注意“戎” 的书写。(5)为开放性默写,只要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诗词语句即可。7. 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尼摩(每空 1 分,共 3 分) 解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纳”不要写成“呐” ,“摩”不要写成“磨” 。8. ( 1)A 解析:仔细阅读三幅图文的内容,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等电 视节目的热播,说明人们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因此增加语文分数的原因不是 A 项。(2)(示例)重视汉字书写,注意背诵与积累,从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多学习传统文化 (经典)。(意思对即可, 3 分

26、)解析: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写出从这些节目获得的启示,语言通顺即可。( 3) A. 者 B. 军( 1分,任选一题)A. 味同嚼蜡 B. 捉襟见肘( 1 分,任选一题) 解析:解答这类题, 注意分析示例的逻辑关系, 联想过程中可运用拆字法来回答谜底。 回答此题应该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分析意思,写出成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9. 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的河水和两岸沉寂的沙滩。 (每点 0.5分,共 2 分)解析:抓住首句中的具体事物作答。注意加上修饰性词语,可以采用翻译首句的方法。10.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2 分)作答此题, 需对最后两句

27、进行理解。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诗句中的后庭花 ,曲名,是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 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由此可知诗人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 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11. ( 1)多( 2)远播( 3)竖立(每空 1分)12. ( 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 分)(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2 分)13. 花之隐逸者也; (1 分)花之富贵者也。 (1 分)14. 作者感慨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 (1 分)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 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 1 分)15. C 解析:

28、 C 项中“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一句,在原文中没有体现,故此 项不正确。16. ( 1)“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 ,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他感到燥 热、陌生、恐惧。 ( 2 分)( 2)“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表现了少年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和留恋。(1 分)解析: 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少年进城后所见城市之景的描述, 这景色与大山中 的景色截然不同。可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沉闷” “香甜”等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 受进行分析。注意: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 氛等都有重要作用。 在具体分析时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

29、行。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个方面:(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2)渲染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 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 ( 5)暗示社会环境; ( 6)深化主题。17. ( 1)爱护子女; (2)目标远大,意志坚定; ( 3)勇于担当; (4)自立自强; (5)忍 辱负重,吃苦耐劳。 (答出四点即可得 4 分)解析:从第段母亲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仍坚持让“他”完成学业,可看出母亲 意志坚定、 爱护子女的性格特点; 从第段中, 母亲坚持做烧烤生意支撑家庭可看出母亲 自立自强、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18. ( 1)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母亲虽身患残

30、疾,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毅然决 定离开家乡,去县城、省城谋生。家庭变故、生活窘迫困顿、劳动强度大、突遭烧伤母 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无声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 2)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在少年极度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 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心生暖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 3)“好心的路人”让少年感到温暖。路人的挺身而出, 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 了一丝安慰。 (写出两处即可得 4 分) 解析:题目要求写出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因此要选择文中带给少年温暖、 安慰、 慰藉的言行

31、来写。 这样的言行主要有三处: 一是母亲的坚强执着,二是药店老板的善 行,三是对城管行为感到愤怒的路人。解答时,可分条阐述,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选取两 处作具体分析,符合题意即可。19. (1)除夕夜,小杂货铺的老板卖给“我”一瓶酒,让“我们”的年夜饭变得热乎乎。 (2)站台工作人员将爬火车车窗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推进去。( 2 分)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写了两件事, 段是一件事,段是一 件事。找到了答题区间,按照“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结果如何”的表述形式对事件 进行提炼。事件一:人物是“我”和“小杂货铺老板” ;情况及事件是除夕夜没有酒,需买 酒;结果是买到酒,年夜饭热乎

32、乎。事件二:人物是年轻人、站台工作人员;情况及事件是 年轻人爬车窗, 站台工作人员拉扯; 结果是站台工作人员推年轻人上车。 用简洁的语言组织 好答案作答即可。概括事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通过把握事件的关键语句,联系文章 的主题来概括事件。 ( 2)表述的形式: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结果如何。(3)要求:简洁、到位、完整。20. 在除夕之夜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与家人温暖团聚。这两件事体现了“除夕情怀”是中国 人共有的情怀,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3 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全篇充溢着“除夕情怀” ,叙述两件事时用 设问句点出了这种情怀: “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是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这两件 事是“除夕情怀 " 的体现,第段第二句点明了这种关系。21. 环境描写, 渲染夜幕降临, 各家各户开始吃年夜饭, 共度除夕, 迎接新年的温馨气氛, 烘托了“我”此时急切的心情。 (3 分)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为表达文章主题、衬托人物心情服务的。“天完全黑了” 指出夜幕降临, 除夕之夜开始,此时街上无人,一些人家已经开始吃年夜饭 了,小孩子急着放鞭炮,营造了过年的气氛。突然发现家中没酒,主人公当时非常着急,这 里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急切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