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再认识:回归生活与理性_第1页
高考作文再认识:回归生活与理性_第2页
高考作文再认识:回归生活与理性_第3页
高考作文再认识:回归生活与理性_第4页
高考作文再认识:回归生活与理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作文再认识:回归生活与理性关键词:高考作文 文化生成 文以载道 内心生活 理性立意写作是件辛苦而又复杂的工作,其中辛苦滋味,尝者自知,不必多言。而它的复杂则不仅表现在它需要写整理具有较全面的学识才华和较高的综合表达能力,而且又表现为写作内容的包罗万象和文体的多种多样。所以,本文只从高中阶段应试高考作文着眼落笔,排除了文学创作、新闻报导、公文写作和论文撰写等专业性较强的写作门类,以期集中心力对高中生源于生活、成于试场的高考作文作一点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一、高考作文的意义认识:先说高考。“什么是高考”,在网上百度搜索输入这条检索,可以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其中不乏批评与反思。“百度百科”解释为“

2、中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的全国性考试之一。”“定义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个解释来自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属于权威论述。据此可知,高考是我国全国各地普通高等学校在以已经合格毕业的高中生为主体的全国考生中招收录取大学新生的选拔性考试,既是选拔就必有淘汰,所以高考试题适当的难度是为了保证必要的区分度,但这种区分又须“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所以高考试题设置的重要

3、性、艰巨性和科学性都可见一斑,而在各省市高考总分中都占到近十分之一分数的语文作文题的设置与考查更是牵动人心,每年高考前后社会上对各地作文题目的预测甚至押题、品评以及试作都是层出不穷,可见高考作文的社会影响力之巨大。然而“隔行如隔山”,社会上各其他行业的过度介入和随意评论某种程度上使原已复杂的高考作文更加复杂,更加敏感。笔者以为:高考作文是各省市教育考试中心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选拔大学新生的要求,面向本省市基本都已年满18周岁(成人)、接受学校教育尤其是母语教育基本都达到12年的高中毕业生,主要从德育和智育(实则还有美育)角度,再适当结合本省市地方特色、实际情况而设置的一个有适当

4、难度和区分度的作文题。所以,它应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1、思想导向意义。高考录取的是大学生,不仅已是国家的准高级人才,而且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接班人,在思想上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是高考作文的天职,也是教育功能在最后环节的集中体现,所以高考作文设置一些诸如“诚信”“善良”“感恩”等道德话题本是无可非议的,而极个别考生以否定诚信,不要善良或追求颓废堕落人生为立意的作文被判低分甚至零分也是应该,自不必大惊小怪甚至打抱不平。当然,高考作文的思想导向也须与时俱进,不能年年考道德口号,更不能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样“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泛政治化。2、文化生成意义。前面说过,

5、参加高考的基本都是年满18周岁,达到法定成人年龄,可以并即将承担社会责任,而且基本都接受了12年母语教育的高中毕业生,他们运用母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水平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代新人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生成状况。虽然现在不像封建科举时代的“一篇定终身”,但这篇高考作文仍是对考生12年母语学习、18年文化生活的最高检测(有些专业的大学不再开设语文课,而大学论文或文学院的创作又与高考作文截然不同),所以考生须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内,800字以上(一般不超过1000字)的篇幅中展现自己最深厚的学识、最高妙的才华、最美丽的文笔甚至最美观的书写,而且这些要素还须有机融合,最终表现为智性思想和人文美学的文化生成。所以,

6、近几年各方面有条件的省市,如京沪江浙等,率先在高考作文命题中融入文化内涵,表达文化诉求,的确是认祖归宗、正本清源的明智之举,成功之作。3、选拔淘汰意义。此点本不必多说,前两点本已决定了高考作文内涵上不小的难度,而高考本身的选拔性和必要的区分度又增添了高考作文外在的可供比较的标准化难度,如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曾有省市要求不少于1000字),文体的准确选择(诗歌因字数的难定与立意的难辨,多被排除),还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等,看似放权实则都是检查评比和区别判分的标准。对此,有人批评命题太难,字数太死,排斥诗歌等,也有些道理,但又似乎没有想到高考是选拔,没了标准,没了难度,又怎能分出个优劣高

7、下?2003年全国卷作文题(当时仅京沪两地自主命题)“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深浅”话题关系复杂,陕西一考生事后获知是在极紧张的时间下写了一首题为无题的现代诗,共27行,首行又作为题记出现,连标题共209字,在笔者反复看来并没有太大诗意,而且语言重复杂沓,却能层层过关,被最终评为满分作文,实在有失公允,社会意见极大,故“除诗歌外”的规定也是颇为无奈的。所以高考作文也是“带着镣铐的跳舞”,没有镣铐的和跳不起舞来的都会被淘汰。二、高考作文的概念界定:笔者以为,高考作文不应只被认定为每年6月7日(2004年以前为7月7日)各省市高考语文科中设置的那个作文题目,而应该是高中阶段为高考准备的具有高考特色的所

8、有作文训练,包括命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谋篇、修改、讲评等一整套复杂的流程。但高考作文又不等同于高中作文。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当然要继续写作文,这三年的作文可统称高中作文,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该高于小学和初中的写作,但也不见得马上都要为高考作文作准备,在思想内容和体裁形式上都仍然可以是“我手写我心”式的开放的自由写作,即使写些批判的、揭露的、牢骚的、悲观的甚至是晦暗的内容,只要不是反社会、反国家、反人类,都可以宽容,我们应该允许不成熟的年青人在青春成长期的迷惘与愤青,我们一代一代也都是这么过来的,语文教师只要尽可能作一些指引和疏导即可,如学生写在个人日记或博客空间等非教学渠道,那么他自身以

9、及社会也会发挥教育和调节的功能,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这些思想情绪既源于社会,发诸人心,便也是生活真实,能在平时写作中先作一定的思考、整理和宣泄也有利于最后在高考作文中表达更为成熟深刻和健康准确的思想观点,所以也可说是高考作文的某种无意准备。至于有学生在随笔习作中尝试写作长篇小说、多幕剧本、新旧诗歌等字数篇幅不合高考要求的文学体裁,只要不排斥高考作文训练,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中,还是可以保护、鼓励甚至给予指点的,说不准未来的文学家就从此从此诞生了。反过来,现在的文学家,如著名小说家,知名记者或文化名人,却都不适宜再去写高考作文,有几位不知是出于技多手痒还是眼看不惯,耸身“下水”了,可能花不到一

10、个小时,就拉拉杂杂写了一二千字,婉转迂回,娓娓道来,颇有大家风范,但按照高考作文要求,可能都会被判不及格,只因随意性太大,不理会题意,自立新说甚至批驳试题,缺乏应有的考场意识与规则观念。我看我们的各位名家也大可不必生气,高考作文的确有标准化的“死板”毛病,它除了易于评判选拔之外,也是作文教学在中学阶段规范基础要求的具体表现,“先死后活”可能是很多需要综合能力的技术活的共同特性,而一旦跃过龙门,“活”成“真龙”级的名家大师,就再也不会更不必去“死写”了。所以,高考作文是有功利目的,有思想导向,有评判标准,甚至也有一定模式规范的应试写作,它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高考”的烙印,所以高中三年中不管是平时

11、的期中期末等大小各类考试作文,还是语文老师以高考为目标的各种作文专项训练和讲评,都应该遵循高考作文的写法,表现出准确审题,深刻立意,巧妙构思,精心选材和规范成篇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得“死写活文”,很好地表现出文化生成的勃勃生机。这,的确很难。说了高考作文这么多的难处,甚至说要“死写”,可能很多人又会把高考作文想成封建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这是可以理解的。高考作文与“八股文”的确有很多类似,同为国家重要人才的选拔考试作文,而且事实上也的确为国家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人才,尤其是封建科举以诗文取仕,始于隋朝,盛于唐宋,延及元明,衰于清末,传承千年,进士十万,成就了中国最强盛的几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

12、,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堪称封建时代世界最优秀的文职官员选拔制度。只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文化让位于科技,科举考试因越来越不适应国家的快速全面发展才走向衰亡,而所谓的“八股文”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被批驳得体无完肤。与历代统治者都有改进科举一样,通过科举出身的历代文学家也都对文章写作提出过各种改革主张。如唐进士、著名诗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进士、“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宋进士、文坛领袖欧阳修高举“诗文改革”大旗,并聚集了王曾“三苏”,继续韩愈主张;至明清更是流派纷呈,主张迭出,先后有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唐宋派的“力学八家”,公安派

13、和竟陵派的“独抒性灵”、桐城派的“义理考据辞章合一”。大多承认作文内容的社会实效性和道德倾向性,即“文以载道”的主张,并就继承与创新多有兼顾。这些前人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今天重视和借鉴,而事实上,高考作文的命题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过分强调道德甚至政治到后来的崇尚知识、重视实践、关注思辨、呼唤真情,已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题型也由单一的命题到供料、话题、新材料或者说命意作文,都是必要而且有益的改革创新。我们今天要写好文章尤其是高考作文,也得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这样才能使高考作文永葆活力,长期发展。三、回归生活,理性立意:面对各省市自主命题、主题各异、倾向有别、

14、难易不一的众多高考作文题,有人觉得变化太快,类型泛滥,有些考生拿到作文题后竟至不能理解,一时失语,更是无从下手,不知写什么好。对此,笔者以为,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写生活,写我们自己的真诚的生活,有“生”有“活”,文章才有生气活力,才有时代气息,才能体现个性特征。谈到“生活”,估计就会有高中生大喊:我们的生活太单调了,两三点地一线,十来节课一天,都可以用“没有生活”来形容这“暗无天日”的高中生活。这有客观因素,但更多是主观认识问题。“学生”自是“以学为生”,古今中外学生的生活都不会很丰富,很轻松,大多都是书山学海,寒窗苦读,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但还不是“生活的真实”。笔者以为,生活从来就不是

15、“在别处”的,而是在我们心中,只要用心生活,真诚生活,生活就会给我们真实的感悟和丰厚的馈赠。高中生的生活大体可分为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阅历和学识的累积,才气与文化的养成,主要来自直接的生活体验和间接的阅读感悟,这两者都要求我们年青人用心体察、领悟、记忆并内化贮存,等到需要表达时再加以激活、还原、加工和审美外化。所以,写作范畴中的“生活”实应称作“内心生活”或“内化的精神生活”(有点类似诗歌中的“意象”)。这个“生活”的库存丰富了,激活及时了,审美到位了,那么再繁难或者再单调的作文题都可以轻松化解,有话可说,有审美的生活可写就都能妙手成文。如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话题是“行走在消逝中”,人们都认

16、为有点玄奥难写,却有一考生仅凭激活了童年时与父母在西湖边一次散步的记忆,敷演成文,竟得满分。细读她的文章,细节之真、湖景之美、天伦之善完美结合,而自身也通过这童年往事的回忆理解了消逝与行走、过去与现在的哲学关系,从而实现了自我的文化生成,过程清晰,文风素朴,评为满分理所应该。另一考生则充分展现了一位江南青年对西北古城梁州的历史文化热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感悟了“行走在消逝中”的真谛,一篇古梁州,写得大气磅礴,几近满分。这两篇高考考场作文的成功都得归功于考生对自己日常生活和阅读生活的用心感悟和有效内化。一个人“内心生活”的丰富程度与审美深度基本决定了他生活质量的高度,也直

17、接影响他说话作文思想立意的高度。要提升我们高考作文立意的高度就必须丰富并深化我们的内心生活,用沉思取代酣睡,让理智控制情感,请理性主宰大脑,从而发出充满理性光芒的言论,方可筑字如墙,缀句成城,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这种理性精神本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崛起大国之所必需,而一代青年更是亟需具备,但中国向来是情胜于理,人情大于理法,这个缺陷在高考作文的命题中亦难幸免。如2009年全国卷的作文材料:道尔顿买袜子暴露了自己色盲的缺陷,却因此通过研究视觉缺陷而成为科学家。命题者意在励志,但正如北大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孙绍振先生批判的:坏事变成好事,消极转化为积极。矛盾双方的转化几乎是无条件的,这种不加分析的绝对化

18、,为中国式的励志所掩盖。(孙绍振分值与题型:静悄悄的实质性突破评2009年高考作文题,语文学习2009年78月合刊)其他如09年北京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题“绿叶对根的情意”,湖南题“踮起脚尖”等等,都属此类。孙教授对中国高考作文命题重在感性抒情,轻视理性思考的特点忧心忡忡,对由此造成青年考生思想情绪化、极端化和绝对化的弊病批评恳切。另外,上海的陈钟樑、天津的伊道恩、浙江的胡勤诸位专家也都提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立意需要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时代气息,提倡理性思考甚至是批判,都是富有远见卓识的。实际上,现在有条件拿近几年欧美或者港台地区的高中学力毕业考试或大学新生选拔考试的写作题目来看看,我们都会如胡勤老师一样要“脊背冒汗”。如法国的作文题分理科、文科、经济社会科等多类,但均为哲学作文题,各出三题,任考生自选,理科的如“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文科的如“历史的客观性是否意味着历史学家的公正性?”经济社会科的如“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另外,三科各有一题是评点一位哲学家的一段文字论述,其理性思辨色彩之浓,要求之高着实让人直冒冷汗。而近几年香港各大学在内地招生的面试讨论题,如:你如何看待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你对婚前同居有什么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