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中考试习题--汇编_第1页
蒲松龄《狼》中考试习题--汇编_第2页
蒲松龄《狼》中考试习题--汇编_第3页
蒲松龄《狼》中考试习题--汇编_第4页
蒲松龄《狼》中考试习题--汇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蒲松龄狼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06年乌鲁木齐)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

2、一项是:( )A. 屠惧,投以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彼竭我赢,故克之C. 一狼径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 止增笑耳 非梧桐不止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2)其一犬坐于前。3、填空。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1、C 2、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2分),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分)3、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4、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3、的。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二)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2011年佛山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屠暴起(暴躁)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止增笑耳(只有)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6、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答案】1、B 2、A 3、B 4、D 5、C(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15分)(2011年宁波市)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顾野有麦场 一狼洞其中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1回头看 打洞(2分,每空1分) 2C(2分) 3狼也狡猾啊,

8、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4启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2012年南昌市)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9、,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恐前后受其敌   敌(      )   (2)屠自后断其股 股(

10、0;     )3翻译下面句子。(2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1b(1分)2(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3骨头已经仍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仍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在柴草堆的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3分

11、)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8分)(2014年莆田市)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

12、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止有剩骨 止: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3)一狼洞其中 洞: (4)屠自后断其股 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6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文: 3.理解填空。(4分)(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 御狼 ”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4

13、.从屠户与狼的关键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参考答案】1(4分,每小题1分)(1)通“只”(或:只;仅) (2)旧(或:原来)(3)打洞 (4)大腿 (意思对好可)2(6分,每小题3分)(1)一只狠径直走开,另一只狠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去”、“犬”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2)才明白前面的狠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寐”、“盖”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3(4分)(1)惧狼(1分)杀狼(1分)(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分)止增笑耳(1分)。4(4分)示例: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

14、胜利。)(言之成理即可,从狼的角度作答亦可。)二、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15分)(06年连云港市)(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

15、,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

16、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参考答案】1(2分)(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 2、(3分)B 3(3分)D4(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

17、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5(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二)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2008年眉山市)【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1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气

19、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BA两狼之并驱如故 目似瞑,意暇甚故令嗥 意甚仓皇DC狼不敢前 相去数十步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

20、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1B (2分)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采分点:“变诈”“几何”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D (2分) 4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言之有理即可,2分)(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2014年永州市) 【甲】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2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巳。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采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束几,一鹳【注】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鹄亦尾其后。群鹳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兄“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李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 【注】鹳(guàn);一

22、种凶猛的鸟。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狼洞其中 洞:洞口B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C鹊巢其上 巢:筑巢D集古木之上 集:停息、聚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久之,目似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以刀劈狼首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 一鹳横空而来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D二鹊亦尾其后 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D.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于的意思(5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分)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23、2分)5.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来说明它们是这样的鹊。(2分)(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8分)(2016年东营市)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

24、160;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

25、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拊(f):拍。橐(tuó):袋子。嘐嘐(ji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其一犬坐于前     犬:      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26、0;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参考答案1. 像狗一样咬洞被在评分:每小题0. 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 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3. 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评分: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