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北京的春节1. 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 致描写的方法。3.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4.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相关课件和视频、练习卡2课时Ø 课时目标1. 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 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Ø 教学

2、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师生交流: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件 出示过春节的各种场景图片)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指名说说从插图上看到了什么,感 受到了什么。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时间跨度大、热闹”等角度去交流。3. 认读词语。杂拌儿 零七八碎

3、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1) 指名读,分组读,体会儿化音的读法。(2) 学生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3) 结合图片和资料(课件出示)介绍文中与老北京地区春节的习俗相关的事物。4.指导书写。(1) 听写词语。(2) 根据听写情况相机点拨生字的书写。醋:左部是“酉”,不要写成“西”。燃: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摊:左中右结构,“又”写得窄而短。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 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2. 全班交流,引导发现隐含的时间。如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3. 课件出示妙解学案练习卡,分组合作,找出春节里人们的活动,完成填写。4.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

4、引导,并在课件中逐条展示。5. 学生借助表格,完整地说一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借助表格这种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 合作的方式梳理课文脉络,旨在让学生由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为后面分清内容的主次、深入学习课文详写的部分等作 好铺垫。四、分清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1. 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2. 学生在练习卡中把各部分的详略情况标注出来。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文的详略安排。Ø 板书设计Ø 课时目标1. 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2.

5、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3.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Ø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梳理出了春节里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回 忆一下,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二、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1. 学习“腊八”部分。(1)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腊八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2) 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3) 指名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

6、(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 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 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指名朗读,请学生说一说文章写了腊八这一天的哪些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课件出示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醋的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关键词语,结合生活经历,交流自己的感受。腊八粥的特点:食材多。 腊八蒜的特点:色味双美。 课件出示课文“腊八”这一部分朗读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腊八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腊八节的美好, 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

7、和幸福感。 带着对腊八节的美好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腊八”这一部分。(4) 对比阅读,思考:原文好在哪?原文: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 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 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 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 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 时,家家吃饺子。 改文: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

8、瓣放进 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教师小结:作者重点描绘了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写出了腊八粥食材 种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腊八醋色味双美的特点,使得腊八节的风俗特点更加突出,而 人们在这一天的喜悦心情也跃然纸上。(相机板书:抓住重点,写出特点)2.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几天风俗的相关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1) 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探究。提示一:边默读课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 的部分,边思考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习俗,并勾画出相

9、关语句。 提示二: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出关键词句,并简单地作批注。(2)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相机指导。3.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反馈。(1) 交流“腊月二十三”部分。 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课文: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 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感受: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很有 特点。 课文: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 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感受: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 其他小组交流补充:作者针对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王”的习俗,重点描写了街上卖糖的情形,吃糖习俗的来历,以及现在小年吃糖人的

10、变化,写出小年这一天“祭灶王” 的风俗特点。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小年“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2) 交流“除夕”部分。 交流除夕这一天的习俗。(作者重点描写了除夕这一天吃团圆饭、守岁、祭祖等习俗。)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课文: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 香味。 体会:从“家家”“赶”“到处”“香味” 等词语,可体会到除夕这一天的热闹。课文: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 除 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体会: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 了

11、都”等词语,可感受到人们对团 圆饭、祭祖、守岁等风俗的重视。 指名读,读出除夕这一天“热闹、团圆”的气氛。(3) 交流“正月初一”部分。 学生分小组交流。课文: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 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 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 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孩 子们特别热心去逛 感受: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同的人 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快乐。 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不同的人的活动,写出了“正月初一”的热闹、美好。 学生分角色朗读初一人们各自活动的语句,感受初一这一天与除夕不同的热闹。(4) 交流“正月十五(元宵节)”部分。 在学生

12、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花灯的语句,读懂写出了哪些特点, 通过朗读感受元宵节的风俗特点,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 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将上面段落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替换为“都”,请学生对比着读一读。 教师小结:同一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 作家用丰富的语言使文章读来生动活泼。三、整体阅读课文,体会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1. 请学生找出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并思考:这些部分的写法和“腊八、腊月二十三、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几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13、2. 学生交流后小结。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交代了人们的 活动,而其他日子作者是一笔带过,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 概括。3. 课件出示第7、第11自然段,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的活动写得简略, 有详写有略写的好处是什么?4. 学生交流后小结。这样写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四、感受作家“京味儿”语言的特点1. 学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显示“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2. 学生交流勾画的语句,教师巡视,相机指导。(1)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 里最冷的时候。 (2)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

14、们的第 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和年画。 (3)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1) 指导学生读好儿化音,在朗读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2) 用普通话中的词语替换加点词语,在对比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感受有“京味儿”的生活。文中描写了老北京人非常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了浓郁的“京味儿”。(1)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2)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家家吃饺子。五、借助“阅读链接”进行对比阅读,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1. 学生默读“阅读链接”,明确文章介绍的是哪个地区的哪些春节习俗。2. 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