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灸 基 础课件_第1页
艾 灸 基 础课件_第2页
艾 灸 基 础课件_第3页
艾 灸 基 础课件_第4页
艾 灸 基 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艾 灸 基 础2主要内容一、艾灸历史二、灸法的基础知识三、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四、常用穴位介绍五、保健灸法六、实用艾灸养生方七、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3艾灸历史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4艾灸的基础知识5灸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某种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或贴敷借助火的温和热性以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温

2、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6一、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2. 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3. 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7艾艾 条条8艾灸盒9艾艾 柱柱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 壮10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1112无瘢痕灸直接着肤灸: 瘢痕灸发泡灸麦粒灸隔姜灸 隔蒜灸间接隔物灸: 隔盐灸 巴豆饼、豆豉饼、附子 饼、黄土、蚯蚓艾柱灸艾柱灸13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为23厘米,厚为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

3、疱为度此法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和虚寒病症,对感冒、咳嗽、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14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易起疱,若不使起疱,可将蒜片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15隔盐灸也叫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致伤,一般灸5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临床常用于治

4、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16温针灸(温针, 针柄灸)17日 常 保 健 灸 法18艾灸保健频次每穴10-2010-20分钟每周二三次每月十次左右配穴方根据每人情况而定191 1、灸大椎穴:、灸大椎穴:可选用艾炷无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在感冒流行季节,每日施灸l次,连灸7-10次。2 2、灸肾俞穴:、灸肾俞穴:选用艾炷无戒痕灸或艾条温和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3 3、灸命门穴:灸命门穴:可选用艾炷无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灸同肾俞。灸 法204 4、灸灸中脘穴:中脘穴:采

5、用艾炷灸、艾条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5 5、灸灸神阙穴神阙穴:艾条灸熏灼肚脐。每次10-15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6 6、灸关元穴:灸关元穴:采用艾炷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217、灸足三里:、灸足三里:采用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8 8、灸三阴交穴:、灸三阴交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月灸10次。9 9、灸涌泉穴:、灸

6、涌泉穴:灸法同三阴交。2223三伏天灸(三伏贴)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在三伏天穴位敷贴以预防和治疗冬日咳喘、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取肺腧、风门、膏盲腧(双侧)、膻中、大椎等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每年三伏初中末各贴1次,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24三九天灸(三九贴)在三九天贴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行天灸疗法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同时,三九天灸还可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的疗效25常见疾

7、病的艾灸穴位26 胃痛,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 鼻炎,迎香、印堂、太阳、和肺俞。根据自己不同的症状,在这几个穴位的基础上加减。艾灸取穴:关元穴 、 足三里 、 迎香、 印堂、太阳 、合谷 妇科病,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方法: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也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还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 结肠炎,主要取中脘、神阙、天枢、关元、结肠压痛点、加足三里,后腰部的大肠俞、小肠俞和关元俞。 慢性腰肌劳损,灸命门、腰阳关、志室27艾灸的注意事项艾灸的注意事项避免灼伤,注意防火(灸盒)皮肤过敏者禁用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