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生理修改_第1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修改_第2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修改_第3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修改_第4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血 液液 Blood 指存在于心血管系指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胞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一节第一节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也称也称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 指动物机体内血浆量与血细胞量的总和,即血液的总量。指动物机体内血浆量与血细胞量的总和,即血液的总量。 血量血量 blood volume占全身血液的小部分,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占全身血液的小部分,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

2、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静脉丛内,流动很慢。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储存血量储存血量占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占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血量不足:血量不足:血量过多:血量过多: 机体血量保持相对恒定机体血量保持相对恒定 失血对机体的危害失血对机体的危害 不能保证各组织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对氧和营养物质不能保证各组织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也不能及时排出。的需求,代谢产物也不能及时排出。 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甚至导致心力衰竭。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失血速度:失血速度:快速失血、缓慢失血快速失血、缓慢失血失血量:失血量:10、

3、20、30失血不超过失血不超过10%10%,不会影响健康,不会影响健康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1-2h1-2h内可以恢复内可以恢复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血细胞慢慢恢复血细胞慢慢恢复一次失血一次失血20%20%,将引起机体活动明显障碍,将引起机体活动明显障碍一次失血一次失血30%30%,可能危及生命,可能危及生命献血影响健康吗?献血影响健康吗?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

4、而一次献血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025%25%的血液贮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贮血库”内。当人体血循环需要内。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环。献血200200

5、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 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有1/1201/120的红细胞(即的红细胞(即20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的平均寿命约7 714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 79 9天。天。再说,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再说,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 68 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倍,一个健

6、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红细胞约20002000亿个,血小板亿个,血小板 1200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200毫升后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决不会影响健康。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决不会影响健康。 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按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血年龄的规定,献血年龄为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

7、健康人按每六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生可献血74次,累计献血量次,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万毫升。 献血的好处献血的好处 一、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一、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二、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二、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三、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三、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四、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四、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五、可延年益寿五、可延年益寿国外也曾有学者对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性别

8、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5岁;岁;献血组的存活率为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高于未献血组的40%;献血组的死;献血组的死亡率为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低于未献血组的60%。 六、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六、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年内享受献血量三倍、三年后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年内享受献血量三倍、三年后享受等量用血,超过享受等量用血,超过800亳升将无限量

9、用血,直系亲属、亳升将无限量用血,直系亲属、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充分体现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充分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同时也是你的思想。同时也是你“爱心、孝心、关心爱心、孝心、关心”的充分体现,的充分体现,即对他人的爱心,对父母的孝心,对妻子儿女的关心。即对他人的爱心,对父母的孝心,对妻子儿女的关心。无偿献血既为了今天的别人,也为了明天的自己。无偿献血既为了今天的别人,也为了明天的自己。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 l 颜色、气味、味道颜色、气味、味道l 比重比重l 粘度粘度l 渗透压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l 酸碱度酸碱度比比 重重全

10、血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 红细胞比重:红细胞比重:1.0901.092 白细胞比重:白细胞比重:1.0501.065 血小板比重:血小板比重:1.0301.042 血浆比重:血浆比重:1.0251.030 粘粘 度度 viscosity全血粘度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血浆粘度 水粘度水粘度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plasma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0.5%;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99.5%;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11、等osmosis 770kpa低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等渗溶液哺乳动物等渗溶液:哺乳动物等渗溶液: 0.9的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溶液(生理盐水) 5的葡萄糖溶液的葡萄糖溶液 两栖动物等渗溶液:两栖动物等渗溶液: 0.67的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溶液(生理盐水)任氏液任氏液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 (主要为主要为NaCl) (NaCl) (主要为白蛋白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压力大(300mmol/L(300mmol/L或或770KPa) 770KPa) 小小(

12、1.3mmol/L(1.3mmol/L或或3.3KPa) 3.3KPa)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保持RBCRBC正常形态和功能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血液血液pH值值 7.0-7.35-7.45-7.8酸中毒酸中毒 正常正常 碱中毒碱中毒 血浆缓冲系统血浆缓冲系统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蛋白质蛋白质Na2HPO4/NaH2PO4红细胞缓冲系统红细胞缓冲系统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K2HPO4/

13、KH2PO4KHCO3/H2CO3H+HCO3 H2OCO2OHH2CO3 H2OHCO3 碱储碱储:血液中的血液中的NaHCONaHCO3 3含量含量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着的重要作用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着的重要作用 u 运输作用:运输作用: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u 缓冲作用:缓冲作用:血浆缓冲系统、红细胞缓冲系统血浆缓冲系统、红细胞缓冲系统u 维持体温:维持体温:92%水分水分u 免疫作用:免疫作用:白细胞、抗体、补体白细胞、抗体、补体u u 生理性止血、凝血和纤溶:生理性止血、凝血和纤溶: 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系统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系统 血浆化学成分及其

14、作用血浆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血血 浆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含有血浆含有90%92%的水,在的水,在8%10%的溶质中主要是血的溶质中主要是血浆蛋白,其余是各种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浆蛋白,其余是各种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 表表4-3 成年家畜血液中部分组成成分的含量成年家畜血液中部分组成成分的含量动动物物种种类类全血(全血(mmol/L)血清(血清(mmol/L)血清蛋白(血清蛋白(g/L)葡萄糖葡萄糖非蛋白氮非蛋白氮尿素氮尿素氮总胆固总胆固醇醇钙钙无机磷无机磷氯氯总蛋总蛋白白白蛋白蛋白白球蛋球蛋

15、白白牛牛2.84.814.328.63.67.11.93.92.33.80.431.069511065.032.532.5马马2.03.514.328.62.19.61.36.02.33.00.671.738011076.036.339.7绵绵羊羊1.52.514.327.12.97.12.63.92.33.00.671.739511053.830.723.1山山羊羊2.34.521.431.44.010.01.45.22.33.00.671.7310012566.739.627.1猪猪4.06.014.332.12.98.62.66.52.33.81.061.739511063.020.33

16、2.7狗狗4.06.012.127.13.67.13.26.42.32.80.430.8610512062.035.726.3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球蛋白: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四种球蛋白。 白蛋白(白蛋白(A):约):约4050g/L球蛋白(球蛋白(G):约):约2030g/L纤维蛋白原:约纤维蛋白原:约24g/LA/G比值:比值:1.52.5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白蛋白: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分子量最小,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而含量最多而含量最多可作为组织修补和组织生长的材料可作为组

17、织修补和组织生长的材料是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能与游离脂肪酸、胆固醇激素结合,能与游离脂肪酸、胆固醇激素结合,有利于这些物质的有效运输。有利于这些物质的有效运输。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为: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为:儿童儿童l00mg/dL(1.13mmol/L),成人),成人150mg/dL(1.7mmol/L)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250500mg/dL(2.83-5.65mmol/L)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于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于500mg/dL(5.65mmol/L) 脂类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

18、、胆固醇 葡萄糖葡萄糖 血糖血糖,直接氧化供给机体代谢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氧化供给机体代谢活动所需能量 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毫摩尔/升升(70110毫克毫克/分升分升),血,血浆血糖为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毫摩尔/升升(70125毫克毫克/分升分升)。空腹全血血糖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毫摩尔/升升(120毫克毫克/分升分升)、血浆血糖、血浆血糖7.8毫摩毫摩尔尔/升升(140毫克毫克/分升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当空腹全血血糖在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毫摩尔/升升(100毫克毫克/分升分升)以上,血浆血糖以上,血浆

19、血糖在在6.4毫摩尔毫摩尔/升升(115毫克毫克/分升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毫摩尔/升升(200毫克毫克/分升分升)时,表示胰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无机盐无机盐 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主要的阳离子为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主要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阴离子为Cl-,此外还有此外还有K+、Ca2+、HCO3-、SO42-,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晶,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20、血浆酸碱平衡以及为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提供适宜体渗透压、血浆酸碱平衡以及为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提供适宜的离子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离子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营养功能营养功能 运输功能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缓冲功能 形成胶体渗透压形成胶体渗透压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组织生长与损伤组织修复方面的功能组织生长与损伤组织修复方面的功能 血浆的主要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 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浆?两者有何区别?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浆?两者有何区别?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白原

21、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再有,血浆中参与凝血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再有,血浆中参与凝血反应的一些成分亦被消耗,在血清中也就不复存在了。但又增添反应的一些成分亦被消耗,在血清中也就不复存在了。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可以说可以说。血清血清(serum):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淡黄色清亮液体。血浆血浆(Plasma):将采集的血液按将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与的

22、比例与3.8%柠檬酸钠混匀,柠檬酸钠混匀,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血浆与血清的比较血浆与血清的比较血浆血浆(plasma)血清血清(serum)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有有无无抗凝剂抗凝剂加加不加不加血小板释出物血小板释出物无无有有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第三节E:红细胞:红细胞G:粒细胞:粒细胞L:淋巴细胞:淋巴细胞M:单核细胞:单核细胞P:血小板:血小板人体造血部位人体造血部位发育阶段发育阶段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发育早期胚胎第二个月胚胎第二个月胚胎第四个月胚胎第四个月婴儿时期婴儿时期 幼年时期幼年时期 成年时期成年时期 卵黄囊

23、卵黄囊 肝、脾肝、脾 肝、脾肝、脾 、骨髓、骨髓 骨髓、肝、脾骨髓、肝、脾 红骨髓红骨髓 红骨髓红骨髓 造血过程造血过程 hemopoiesis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hemopoietic stem cell 定向祖细胞阶段定向祖细胞阶段committed progenitor 前体细胞阶段前体细胞阶段precursor 脊椎骨、髂骨、肋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部位长骨近端骨骺部位 u 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数量成年男性: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成年女性:(3.55.0)1012/L u 红细胞的特性红细胞的特性可塑性变形可塑性变

24、形 plastic deformation 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渗透脆性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红细胞红细胞 erythrocytes哺乳动物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凹哺乳动物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凹圆盘形,人的正常成熟红细胞直径为圆盘形,人的正常成熟红细胞直径为78m。 u 红细胞的特性红细胞的特性 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经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红细胞经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发生变形,呈子弹或降落伞状,然后又恢复原形,这种变形称为。胞

25、发生变形,呈子弹或降落伞状,然后又恢复原形,这种变形称为。 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包括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包括:红细胞表面积体积的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红细胞表面积体积的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弹性与可塑性变形能力成正比。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弹性与可塑性变形能力成正比。红细胞内粘度与可塑性变形能力成反比。红细胞内粘度与可塑性变形能力成反比。胞浆中胞浆中Ca2+浓度升高可导致细胞将由溶胶变为凝胶,细胞浓度升高可导致细胞将由溶胶变为凝胶,细胞内粘度增高。内粘度增高。 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放在垂直静置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胞的比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放在垂直静置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胞

26、的比重大于血浆,会逐渐下沉,但正常的红细胞沉降速度缓慢,表明红细重大于血浆,会逐渐下沉,但正常的红细胞沉降速度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称为。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称为。 血沉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1h)内的沉降速率。内的沉降速率。 意义意义: :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

27、疾病时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如活动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性肺结核、风湿病等性肺结核、风湿病等),红细胞发生,红细胞发生叠连叠连而血沉明显加快而血沉明显加快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 rouleaux formation 叠连叠连特征: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表表4-6 健康动物的血沉值健康动物的血沉值动物种类动物种类血沉平均值(

28、血沉平均值(mm刻度)刻度)15 min30 min45 min60 min马马31.049.053.055.0牛牛0.10.250.40.58绵羊绵羊0.20.40.60.8山羊山羊00.10.30.5猪猪3.08.020.030.0犬犬0.20.91.72.5兔兔00.30.90.5渗透脆性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溶血溶血 hemolysis 影细胞影细胞 ghost cell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简称简称脆性脆性 0.9%、0.8%、0.7%、0.6%、0.5%、0.4

29、2%、0.35%、0.2% Nacl 溶液中溶液中红细胞的气体运输功能红细胞的气体运输功能u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hemoglobin, Hb氧的运输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u 碳酸酐酶碳酸酐酶 carbonic anhydrase 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氨基甲酸血红蛋白Fe2+u 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 蛋白质蛋白质 铁铁 叶酸和叶酸和VB12 氨基酸氨基酸 其它维生素其它维生素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缺 乏乏缺缺 乏乏骨

30、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肾性贫血肾性贫血 POPO2 2 RBCRBCHbHb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主)(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雄激素雄激素 T3T3生长素生长素u 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血管外破坏:90,指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指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 红细胞的血管内破坏:红细胞的血管内破坏:10,指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因受机,指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因受机 械冲击而破损。械冲击而破损。 脾:脾: 肝:肝:衰老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加,难以通过微小衰老

31、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加,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而被滞留在脾内被巨噬细胞吞噬。的孔隙而被滞留在脾内被巨噬细胞吞噬。 对红细胞的微小变化的识别能力较差,一般只对畸变较对红细胞的微小变化的识别能力较差,一般只对畸变较明显的红细胞才有清除作用。明显的红细胞才有清除作用。白细胞白细胞 leukocytes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一类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与红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一类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与红细胞相比,白细胞的体积较大,数量较少,比重较小。细胞相比,白细胞的体积较大,数量较少,比重较小。 u 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的数量(4.010.0)109/Lu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32、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白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 趋化性:趋化性:趋化因子趋化因子 吞噬:吞噬: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5%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40% 分泌:分泌:IL, IFN, TNF, CSF 中性粒细胞的变形能力和吞噬能力都很强,能吞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变形能力和吞噬能力都很强,能吞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坏死的细胞等。当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被趋化因子抗体复合物以及坏死的细胞等。当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被趋化因子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细

33、菌和附近的坏死细胞等。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细菌和附近的坏死细胞等。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能彻底分解吞噬的细菌和组织碎片。中性粒细胞吞噬数十个细量溶酶体酶,能彻底分解吞噬的细菌和组织碎片。中性粒细胞吞噬数十个细菌后,本身即解体,释放出的溶酶体酶将周围组织溶解,形成脓液。菌后,本身即解体,释放出的溶酶体酶将周围组织溶解,形成脓液。 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少于正常时,机体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发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少于正常时,机体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时,表明机体可能有急性化生感染;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时,

34、表明机体可能有急性化脓性感染。脓性感染。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胞核呈分叶状,又称多形核白细胞核呈分叶状,又称多形核白细胞(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嗜碱性粒细胞缺乏吞噬能力,但也能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嗜碱性粒细胞缺乏吞噬能力,但也能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有利于保持血管的通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有利于保持血管的通畅,使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能够到达被入侵部位。畅,使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能够到达被入侵部位。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能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组胺

35、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能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并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并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 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使后者聚集于局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使后者聚集于局部组织,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部组织,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结构与功能都与结缔组织中的肥结构与功能都与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相似,胞质中存在较大的碱性大细胞相似,胞质中存在较大的碱性染色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染

36、色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和过敏性慢反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应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嗜酸性粒细胞也具有变形能力和较弱的吞噬能力,但由于缺乏溶嗜酸性粒细胞也具有变形能力和较弱的吞噬能力,但由于缺乏溶菌酶,因此在抗细菌感染防御中不起主要作用。菌酶,因此在抗细菌感染防御中不起主要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胞质中含有较大的椭圆形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胞质中含有较大的椭圆形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主要碱性蛋白。物酶和主要碱性蛋白。限制嗜碱性

37、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 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及寄生虫感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及寄生虫感染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染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后,仍然是未成熟的细单核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后,仍然是未成熟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吞噬能力很弱。在血液中停留两胞,具有增殖能力,吞噬能力很弱。在血液中停留两三天后,单核细胞通过变形运动到达外周组织,细胞三天后,单核细胞通过变形运动到达外周组织,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内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量增加,体积变大、细胞内溶酶体颗粒和线

38、粒体的数量增加,发育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成熟的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成熟的细胞,不再具有增殖能力,但具有比中性粒细胞更强的吞噬不再具有增殖能力,但具有比中性粒细胞更强的吞噬能力,能吞噬更多、更大的细菌和颗粒。能力,能吞噬更多、更大的细菌和颗粒。 激活的单核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巨噬细胞能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其他细胞生长的调控;还能参与激活淋巴细胞,与对其他细胞生长的调控;还能参与激活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此外,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此外,巨噬细胞的溶酶体还含有大量脂酶,能消化某些细菌巨噬细

39、胞的溶酶体还含有大量脂酶,能消化某些细菌的脂膜。的脂膜。 单核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系统 monocytemacrophage system 是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合称,是机体内一个庞大的防御系统。是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合称,是机体内一个庞大的防御系统。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lymphocyte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细胞免疫:通过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直接与某种相细胞免疫:通过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直接与某种相应的抗原相互作用来实现免疫功能

40、。应的抗原相互作用来实现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由免疫细胞产生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即各体液免疫:由免疫细胞产生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即各种免疫球蛋白进入血液和淋巴,以抵御某一种相应的种免疫球蛋白进入血液和淋巴,以抵御某一种相应的抗原。抗原。 NK细胞细胞u 白细胞的生成白细胞的生成 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粒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乳铁蛋白和转化因子乳铁蛋白和转化因子u 白细胞的存活时间白细胞的存

41、活时间u 白细胞的存活时间白细胞的存活时间 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45天天后衰老死亡或经消化道排出。正常情况下老化的中性粒细胞死亡后衰老死亡或经消化道排出。正常情况下老化的中性粒细胞死亡的典型方式是凋亡。白细胞凋亡后由巨噬细胞清除。在急性细菌的典型方式是凋亡。白细胞凋亡后由巨噬细胞清除。在急性细菌感染引起炎症的部位,中性粒细胞在吞噬过量细菌后,因释放溶感染引起炎症的部位,中性粒细胞在吞噬过量细菌后,因释放溶酶体酶而发生自溶,与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共同形成脓液。单酶体酶而发生自溶,与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共同形成脓液。单核细胞

42、在血液中停留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23天后进入组织,并发育成巨噬细胞,在天后进入组织,并发育成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生存约组织中可生存约3个月。淋巴细胞一般存活时间也比较短,只有个月。淋巴细胞一般存活时间也比较短,只有几天或几周,但其中具有记忆能力的淋巴细胞寿命可长达数年甚几天或几周,但其中具有记忆能力的淋巴细胞寿命可长达数年甚至终生。至终生。 血小板血小板 platelet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径23m。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为(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 u 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数量u

4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粘附粘附 释放释放 聚集聚集 收缩收缩 吸附吸附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粘附 platelet adhesion 血小板释放血小板释放 platelet release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 platelet aggregation 血小板收缩血小板收缩 血小板吸附血小板吸附指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的表面。指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的表面。指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指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和溶酶体内的颗粒和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物质排出的现象。 指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指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44、 指血小板表面能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指血小板表面能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 第一聚集时相:发生迅速,可逆,第一聚集时相:发生迅速,可逆,由外源性由外源性ADPADP引起引起第二聚集时相:发生缓慢,不可逆,第二聚集时相:发生缓慢,不可逆,由内源性由内源性ADPADP、TXATXA2 2引起引起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 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u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能粘附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形成的间隙,并融合到血小板能粘附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形成的间隙,并融合到内皮中,从而维持毛细

45、血管壁的完整性和内皮细胞的正常通透性。内皮中,从而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内皮细胞的正常通透性。血小板还能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血小板还能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也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也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 止血功能止血功能 凝血功能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营养与支持作用营养与支持作用 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的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的5-HT、TXA2等物质能引起血管收缩,等物质能引起血管收缩,并进一步地形成止血栓。并进一步地形成止血栓。血小板内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能加速血液凝固。血小板

46、内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能加速血液凝固。 在血栓形成晚期血小板能直接参与并间接促纤维蛋白溶解,在血栓形成晚期血小板能直接参与并间接促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栓溶解,保证循环血流的畅通。使血栓溶解,保证循环血流的畅通。u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入血后血小板的寿命为入血后血小板的寿命为912天(人),但只有在入血后的最初两天(人),但只有在入血后的最初两天血小板具有生理活性。血小板可以因衰老而主要在脾脏和肝脏中天血小板具有生理活性。血小板可以因衰老而主要在脾脏和肝脏中被吞噬破坏,也可以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被消耗。被吞噬破坏,也可以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被消耗。巨核细胞巨核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巨核

47、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 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tin, TPO) 巨核细胞集落刺激活性物质(巨核细胞集落刺激活性物质(MK-CSA)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第四节u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u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 clotting factor 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过程的重要环节。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过程的重要环节。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

48、凝固的物质的统称,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的统称,主要有主要有1414种。种。 FI FIaFII FIIaFXII FXIIaFXIII FXIIIa高分子量激肽原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各种凝血因子的特性各种凝血因子的特性64因子因子 同义名同义名合成部位合成部位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肝细胞肝细胞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肝细胞肝细胞 (需维生素需维生素K)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 钙离子钙离子(Ca2+ )_ 前加速素前加速素,易变因子易变因子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前转变素前转变素,稳定因子稳定因子肝细胞肝细胞 (需维生素需维生素K

49、)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肝细胞肝细胞血浆凝血活酶血浆凝血活酶肝细胞肝细胞 (需维生素需维生素K)Stuart-Prower 因子因子肝细胞肝细胞 (需维生素需维生素K)血浆凝血活酶前质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肝细胞肝细胞接触因子或接触因子或Hageman因子因子肝细胞肝细胞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肝细胞和血小板肝细胞和血小板_ 高分子量激肽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肝细胞肝细胞_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肝细胞肝细胞凝血因子凝血因子u 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1.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2. 2. 凝血酶原激活凝血酶原激活3. 3. 纤维蛋白生成纤维蛋白生成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50、(凝血酶原酶复合物(prothrombinase complex)是由)是由FXa在钙离子(在钙离子(FIV)存在的情况下与)存在的情况下与FVa在血小板磷脂膜在血小板磷脂膜表面形成的表面形成的FXa-FVa-Ca2+-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 u FX的激活:的激活: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过程 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由血液与带负电荷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由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胶原等)接触而被启动。的异物表面(如玻璃、胶

51、原等)接触而被启动。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1. FXII 激活激活2. 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前激肽释放酶激活3. FXI 激活激活4. FIX 激活激活5. 内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FX酶复合物形成酶复合物形成6. FX 激活激活 是指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是指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FIII)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组织因子途径。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组织因子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1. TF暴露暴露2. 外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FX酶复合物形

52、成酶复合物形成3. FX 激活激活4. FXa进一步激活进一步激活FVII外源性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过程X组织因子暴露组织因子暴露VII活化型活化型VII活化型活化型XCa2+磷磷 脂脂FVIIa-TF复合物复合物IX活化型活化型IX内源性内源性途径途径FVIIa-TF复合物复合物70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比较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比较内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启动方式启动方式血管内膜下胶原纤维或异物激活血管内膜下胶原纤维或异物激活F受损的组织释出受损的组织释出F凝血因子分布凝血因子分布全部来自血液全部来自血液存在于组织和血液中存在于组织和血液中参与的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因子FX

53、II,F XI,F IX,F VIII,高,高分子量激肽原分子量激肽原 ,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F,F VII因子因子X激活物的形激活物的形式式FIXa-FVIIIa-Ca2-血小板膜磷脂血小板膜磷脂复合物复合物FVIIa-TF复合物复合物是否需要血小板参是否需要血小板参与与内源性途径的因子内源性途径的因子酶复合物(酶复合物(FIXa-FVIIIa-Ca2-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和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和凝血酶原酶复合物(Fa-Fa-Ca2-磷脂复合物)均需要磷脂复合物)均需要血小板膜磷脂的参与血小板膜磷脂的参与不需要血小板膜磷脂不需要血小板膜磷脂反应的步骤反应的步骤较多较多较少较少凝血的速

54、度凝血的速度较慢(约数分钟)较慢(约数分钟)较快(约十几秒)较快(约十几秒)4. 使血小板活化,为因子使血小板活化,为因子X酶复合物和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酶复合物和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提供有效的磷脂表面,也可加速凝血。提供有效的磷脂表面,也可加速凝血。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prothrombinase complex):):FXa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与况下与FVa在血小板磷脂膜表面形成的在血小板磷脂膜表面形成的FXa-FVa-Ca2+-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FII)在该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为凝血酶()在该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为凝血酶(FI

55、Ia) 凝血酶具有多种功能:凝血酶具有多种功能:1.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2. 激活激活FXIII,生成,生成FXIIIa,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在钙离子的作用下,FXIIIa使纤维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3. 激活激活FV、FVIII和和FXI,形成凝血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形成凝血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 血液凝固的血液凝固的“瀑布瀑布”学说学说 生理性凝血的启动和放大生理性凝血的启动和放大PLPLPL: 血小板磷脂血小板磷脂 组织因子是生理性凝血过程的启动物,

56、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组织因子是生理性凝血过程的启动物,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放大和维持起重要作用。应开始后的放大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生理性凝血的控制生理性凝血的控制 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PGI2和和NO的合成释放的合成释放 空间控制空间控制胶原和组织因子胶原和组织因子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纤维蛋白对凝血酶的吸附纤维蛋白对凝血酶的吸附 血浆中的抗凝血物质血浆中的抗凝血物质u 血浆中的抗凝血物质血浆中的抗凝血物质 肝素肝素 heparin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 蛋白质蛋白质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由肝脏和

57、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及凝血因子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IXa、FXa、FXIa、FXII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其活性。 属于蛋白质属于蛋白质C系统,由肝脏合成,其合成需要维生素系统,由肝脏合成,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蛋白质参与。蛋白质C以酶原形式存在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由凝血酶激活后,能灭活于血浆中,由凝血酶激活后,能灭活FVIIIa和和FVa,抑制,抑制FX及凝血酶原的激活,并且具有及凝血酶原的激活,并且具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

58、用。 是一种糖蛋白,能结合并抑制是一种糖蛋白,能结合并抑制FXa和和FVIIa-TF复合物。复合物。TFPI主要由血管内皮产生,主要由血管内皮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极少。肝素本身的抗凝作用很弱,但能通过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极少。肝素本身的抗凝作用很弱,但能通过增强增强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的活性而间接发挥出很强的抗凝作用的活性而间接发挥出很强的抗凝作用;肝

59、素还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肝素还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来抑制凝血过程。来抑制凝血过程。 u 促凝促凝 粗糙表面:棉花球、明胶海绵、纱布粗糙表面:棉花球、明胶海绵、纱布 加温加温u 抗凝抗凝 光滑表面光滑表面 低温低温 钙离子结合剂:柠檬酸钠、草酸铵、草酸钾钙离子结合剂:柠檬酸钠、草酸铵、草酸钾 维生素维生素K拮抗剂:双香豆素、华法林拮抗剂:双香豆素、华法林 肝素肝素 脱纤处理脱纤处理 维生素维生素K K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凝血时间凝血时间解释解释室温室温 有冰块的烧杯有冰块的烧杯 37-4037-40热水热水 试管内有少量棉花试管内有少量棉花 试管壁涂有石蜡油试管壁涂有石蜡油 草酸钾草酸

60、钾 双香豆素双香豆素 肝素肝素8 8单位单位 u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 fibrinolysis 简称纤溶,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分为纤溶酶原的激活简称纤溶,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分为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两个基本阶段。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两个基本阶段。 纤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1、2 2- -抗纤溶酶等抗纤溶酶等u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血浆素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血浆素原) 纤溶酶(血浆素)纤溶酶(血浆素) 纤溶酶原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