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阀体零件工艺及夹具设计铣φ68外圆端面夹具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105007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5-02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关 键 词:
阀体 零件 工艺 夹具 设计 68 端面
资源描述:
阀体零件工艺及夹具设计铣φ68外圆端面夹具设计,阀体,零件,工艺,夹具,设计,68,端面
内容简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产品名称阀体零件零件名称阀体零件共1页第1页材 料 牌 号HT200毛 坯 种 类铸铁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件数每 台 件 数备 注 工 序 号工 名序 称 工 序 内 容 车 间 工 段设 备工 艺 装 备备注1铸造铸造,清理2热处理时效3铣粗,精铣68底平面X62W游标卡尺、硬质合金铣刀4铣粗,精铣螺纹端上顶面X62W游标卡尺、硬质合金铣刀5铣粗,精铣32侧平面X62W游标卡尺、硬质合金铣刀6车车螺纹端外圆成型CA61407车车M2026g螺纹CA6140专用夹具、游标卡尺、8钻钻47按装孔Z4012专用夹具、7钻头9钻钻按装孔Z4012专用夹具、8钻头10钻钻、铰14内孔Z4012游标卡尺、开式自锁夹紧镗刀11镗粗镗、精镗侧面20内孔T618游标卡尺、开式自锁夹紧镗刀12镗粗镗、精镗底面20内孔T618专用夹具、游标卡尺、车刀13去毛刺去各部分锐边毛刺钳工台平板锉14终检终检检验台上1516 设 计(日 期) 校 对(日期) 审 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 签(日期)韩永锋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 字 日 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 字 日 期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产品名称阀体零件零件名称阀体零件共14页第3页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 料 牌 号3铣68底平面HT200毛 坯 种 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 台 件 数铸造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铣床X62W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 (分)准终单件1.4568.7工步号工 步 内 容工 艺 装 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进给次数工步工时r/minm/minmm/rmm机动辅助1安装大平面00002铣68底平面大平面、游标卡尺、硬质合金铣刀12721200.23.511.452.27 设 计(日 期) 校 对(日期) 审 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 签(日期)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产品名称阀体零件零件名称阀体零件共14页第10页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 料 牌 号10钻,扩孔HT200毛 坯 种 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 台 件 数铸造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立式钻床Z41201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一面两孔夹具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 (分)准终单件2.5672.62工步号工 步 内 容工 艺 装 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进给次数工步工时r/minm/minmm/rmm机动辅助1安装专用夹具、00002钻孔1010麻花钻397.5150.27510.341.34扩孔1414扩孔钻397.5150.27210.21.34 设 计(日 期) 校 对(日期) 审 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 签(日期)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产品名称阀体零件零件名称阀体零件共14页第7页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 料 牌 号7镗孔HT200毛 坯 种 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 台 件 数铸造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镗床T618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 (分)准终单件3.163.93工步号工 步 内 容工 艺 装 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进给次数工步工时r/minm/minmm/rmm机动辅助1安装V形块00002镗20孔游标卡尺、开式自锁夹紧镗刀12721000.22.510.081.34 设 计(日 期) 校 对(日期) 审 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 签(日期)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产品名称阀体零件零件名称阀体零件共14页第8页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 料 牌 号8钻孔HT200毛 坯 种 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 台 件 数铸造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立式钻床Z4120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 (分)准终单件880.53工步号工 步 内 容工 艺 装 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进给次数工步工时r/minm/minmm/rmm机动辅助1安装V形块、压板00002钻4-7孔V形块、压板、7钻头681.4150.273.510.41.343 设 计(日 期) 校 对(日期) 审 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 签(日期)5 课程设计(说明书)阀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院(系):年级专业:指导教师: 序 言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此门学科的课程设计,使我在下述各方面得到了锻炼: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培养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本课题是研究阀体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 首先通过对零件图的分析,了解工件的结构形式,明确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从而对工件各组成表面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再拟订较为合理的工艺规程,充分体现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的统一。夹具除了夹紧、固定被加工零件外,还要求保证加工零件的位置精度、提高加工生产率。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本人将表示真诚的感谢目 录序 言 任务书第一章 阀体的加工工艺设计1.1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1.11零件结构功用分析:1.21零件图纸分析22.1 毛坯的结构确定.2.1.1毛坯的结构工艺要求2.2.1毛坯类型.2.3.1毛坯余量确定.2.4.1毛坯零件合图草图33.1.1 基准的选择4.1.1 加工方法选择的原则4.1.2 加工阶段的划分4.1.3 工序的合理组合5. 1 制定工艺路线5.1.1 工艺路线方案5.1.2 制定工艺路线如下:.5.2.1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5.3.1 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5.3.2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小结第二章 专用夹具设计1.1铣68外圆端面夹具1.1.1定位基准的选择1.1.2定位元件的设计1.1.3定位误差的分析1.1.4夹具体槽形与对刀装置设计3.2.6夹紧装置及夹具体设计3.2.7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结 论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制定阀体的加工工艺并设计夹具设计内容: 1、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3、绘制毛坯图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5、绘制夹具体图6、绘制夹具装配图7、说明书一份设计时间: 第一章 阀体的加工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材料、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等不同,针对某一零件,往往不是单独在一种机床上,用某一种加工方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才能完成其加工。因此,不仅要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结合现场的具体条件,对零件的各组成表面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还要合理地安排加工顺序,逐步地把零件加工出来。对于某个具体零件,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加工。虽然这些方案都可以加工出来合格的零件,但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来看,可能其中有种方案比较合理且切实可行。因此,必须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和可能的加工条件等,拟订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1. 1零件图工艺性分析1.11零件结构功用分析: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常见零件的一种阀体零件,它的应用范围很广。由于它们功用的不同,该类零件的结构和尺寸有着很大的差异,但结构上仍有共同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及其平面,零件由内孔、外圆、端面等表面构成。1.21零件图纸分析: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形状较为复杂、外形尺寸不大,可以采用铸造毛坯。由于该零件的两个20孔与14孔要求较高,它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工作状态,通常对其尺寸要求较高。一般为IT7-IT9。加工时两20孔的与其平面的垂直度要求较高.应该控制在0.03mm以内。1.3.1主要技术条件: 孔径精度:两20孔的孔径的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会影响到工作状态,因此对孔的要求较高,其孔的尺寸公差为IT7 主要平面的精度:由于外圆端面影响联接时的密封性能,并且加工过程中常作为定位基面,则会影响孔的加工精度,因此须规定其加工要求。2.1 毛坯的结构确定2.1.1毛坯的结构工艺要求阀体零件为铸造件,对毛坯的结构工艺有一定要求: 铸件的壁厚应和合适,均匀,不得有突然变化。 铸造圆角要适当,不得有尖角。 铸件结构要尽量简化,并要有和合理的起模斜度,以减少分型面、芯子、并便于起模。 加强肋的厚度和分布要合理,以免冷却时铸件变形或产生裂纹。 铸件的选材要合理,应有较好的可铸性。2.1.2毛坯形状、尺寸确定的要求设计毛坯形状、尺寸还应考虑到: 各加工面的几何形状应尽量简单。 工艺基准以设计基准相一致。 便于装夹、加工和检查。 结构要素统一,尽量使用普通设备和标准刀具进行加工。在确定毛坯时,要考虑经济性。虽然毛坯的形状尺寸与零件接近,可以减少加工余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但这样可能导致毛坯制造困难,需要采用昂贵的毛坯制造设备,增加毛坯的制造成本。因此,毛坯的种类形状及尺寸的确定一定要考虑零件成本的问题但要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在毛坯的种类形状及尺寸确定后,必要时可据此绘出毛坯图。2.2.1毛坯类型 考虑到阀体零件工作时的作用,要求材料要有很高的强度,并且该零件结构较为复杂,故选用铸造毛坯材料为HT200。2.3.1毛坯余量确定由书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资料表1.2-10查得毛坯端面加工余量为2mm孔加工余量为.mm,毛坯尺寸偏差由表1.2-2查得为1.4.2.4.1毛坯零件合图草图3.1 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粗加工时,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毛坯余量较大,因此,选择粗加工切削用量时,要尽量保证较高的单位时间金属切除量(金属切除率)和必要的刀具耐用三要素(切削速度V、进给量F和切削深度醦)中,提高任何一项,都能提高金属切削率。但是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其次是进给量,切削深度影响最小。所以,粗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首先考虑选择一个尽可能大的切削深度醦,其次选择一个较大的进给量F,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V。 精加工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比较高,加工余量要求小而均匀。因此,选取精加工切削用量时应着重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并在此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所以,在精加工时,应选用较小的切削深度醦和进给量F,并在保证合理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选取尽可能高的切削速度V,以保证加工质量和表面质量。4.1工艺过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4.1.1 加工方法选择的原则 所选加工方法应考虑每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要求相适应。 所选加工方法能确保加工面的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所选加工方法要与零件材料的可加工性相适应。 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所选加工方法企业现有设备条件和工人技术水平相适应。4.1.2 加工阶段的划分按照加工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工艺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 粗加工阶段粗加工的目的是切去绝大部分多雨的金属,为以后的精加工创造较好的条件,并为半精加工,精加工提供定位基准,粗加工时能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予以报废或修补,以免浪费工时。粗加工可采用功率大,刚性好,精度低的机床,选用大的切前用量,以提高生产率、粗加工时,切削力大,切削热量多,所需夹紧力大,使得工件产生的内应力和变形大,所以加工精度低,粗糙度值大。一般粗加工的公差等级为,粗糙度为。 半精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是完成一些次要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保证合适的加工余量。半精加工的公差等级为。表面粗糙度为。 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切除剩余的少量加工余量,主要目的是保证零件的形状位置几精度,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要求.另外精加工工序安排在最后,可防止或减少工件精加工表面损伤。精加工应采用高精度的机床小的切前用量,工序变形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精加工的加工精度一般为,表面粗糙度为。 光整加工阶段对某些要求特别高的需进行光整加工,主要用于改善表面质量,对尺度精度改善很少。一般不能纠正各表面相互位置误差,其精度等级一般为,表面粗糙度为。此外,加工阶段划分后,还便于合理的安排热处理工序。由于热处理性质的不同,有的需安排于粗加工之前,有的需插入粗精加工之间。4.1.3 工序的合理组合确定加工方法以后,就按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机床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确定工艺过程的工序数。确定工序数的基本原则: 工序分散原则工序内容简单,有利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便于采用通用设备。简单的机床工艺装备。生产准备工作量少,产品更换容易。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水平不高。但需要设备和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生产管理复杂。 工序集中原则工序数目少,工件装,夹次数少,缩短了工艺路线,相应减少了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也简化了生产管理,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数个表面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使用设备少,大量生产可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床,以提高生产率。但采用复杂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使成本增高,调整维修费事,生产准备工作量大。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中,为简化生产管理,多将工序适当集中。但由于不采用专用设备,工序集中程序受到限制。结构简单的专用机床和工夹具组织流水线生产。5.1 制定工艺路线5.1.1 工艺路线方案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中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尽量采用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5.1.2 制定工艺路线如下:工序1、铸 铸造、清理工序2、热处理 时效工序3、粗,精铣68底平面工序4、粗,精铣螺纹端上顶面工序5、粗,精铣32侧平面工序6、车螺纹端外圆成型工序7、车M2026g螺纹工序8、钻47按装孔工序9、钻按装孔工序10、钻、铰14内孔工序11、粗镗、精镗侧面20内孔工序12、粗镗、精镗底面20内孔工序13、去毛刺:工序14、终检:5.2.1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后托架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HB190210,中批量生产,采用铸造毛坯。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由书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资料表1.2-10查得毛坯端面加工余量为2mm. 孔加工余量为.mm,毛坯尺寸偏差由表1.2-2查得为1.4.5.3.1 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所用的设备有: CA6140、X62W、T618、Z4012、检验台、钳工台。夹具有:镗2-20孔专用夹具、钻4-7孔专用夹具、钻14孔专用夹具、铣68底面专用夹具刀具有:90度车刀、硬质合金铣刀、平板锉、开式自锁夹紧镗刀、20铰刀、20钻头、圆锉刀量具有:游标卡尺、专用塞规。5.3.2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5.3.2.1.主要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计算工序粗车、半精车、精车时:(T1=T辅助时间 T2=T机床时间)挖16环形槽: ap=2由根据参考文献5 查表5.3-1可得进给量f=0.4m/r由表5.3-20得:v=90m/r则n=220x90/40=495 r/mm(2)工序工时定额: 根据参考文献3表3.3-3得:操作机床时间为:0.02+0.04+0.03+0.07+0.06+0.02+0.01+0.02+0.03+0.04=0.64 min由表3.3-4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08+0.08=0.16 min所以辅助时间T1=0.64+0.16=0.8 min根据参考文献5表 5.4-1得机动时间为:T2=0.05+0.02+0.03=0.1 min根据文献13 表2-24得T基公式-则T总=T1+T2+T基=2.26 min粗车20外圆时:因为单边与量: Z=2mm根据参考文献表3中3-1得:f=0.5 m/r根据参考文献5中5.3-20得:v=82 m/r则机床主轴转速工时定额: 根据参考文献表3中 3.3-3得:操作机床时间为:0.02+0.04+0.03+0.07+0.06+0.02+0.01+0.02+0.03+0.04=0.64 min根据参考文献由表3中 3.3-4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08+0.08=0.16 min所以T1=0.64+0.16=0.8 min根据参考文献表5.4-1得机动时间为:T2=0.05+0.02+0.03=0.1 m/r根据文献13 表2-24得T基公式-则T总=T1+T2+T基=0.347 min半精车20外圆时:(车刀刀杆尺寸BXH取16X25)精车该面的单边余量: Z=1mm车削深度: ap=1由表3-1得:f=0.4 m/r由表5.3-20得:v=100 m/r则工时定额: 由表3.3-3得:操作机床时间为:0.02+0.04+0.03+0.07+0.06+0.02+0.01+0.02+0.03+0.04=0.64 min由表3.3-4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08+0.08=0.16 minT1=0.64+0.16=0.8 min由表5.4-1得机动时间为:T2=0.05+0.02+0.03=0.1 m/r则T总=T1+T2+T基=0.52 min精车20外圆时:(车刀刀杆尺寸BXH取16X25)ap=0.5 由表3-1得:f=0.3 m/r由表5.3-20得:v=107 m/r则工时定额: 由表3.3-3得:操作机床时间为:0.02+0.04+0.03+0.07+0.06+0.02+0.01+0.02+0.03+0.04=0.64 min由表3.3-4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08+0.08=0.16 minT1=0.64+0.16=0.8 min由表5.4-1得机动时间为:T2=0.05+0.02+0.03=0.1 m/r则T总=T1+T2+T基=1.75 min工序 : 铣68底平面查参考文献14表2.4-73刀具:硬质合金铣刀(面铣刀),材料:,D=68mm ,齿数,此为粗齿铣刀。因其单边余量:Z=3.5mm所以铣削深度:=3.5mm每齿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表2.4-75,取,铣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表3034,取V=1.33m/s机床主轴转速: 式(2.1)式中 V铣削速度; d刀具直径。机床主轴转速:按照参考文献3表3.1-74 实际铣削速度:进给量: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6.7mm/s60=402mm/min :根据参考文献7表2.4-81, 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铣刀切入时取: ,铣刀切出时取: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表可得:=0.22min由表3.3-7得:操作机床时间为:0.83 min由表3.3-8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14 minT1=0.97min则T总=T1+T2 =1.19minC:钻4-7孔时;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查得: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机床主轴转速取 实际切削速度被切削层长度:刀具切入长度:刀具切出长度: 取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表可得:=0.09由表3.3-9得:装夹工件时间为0.17min由表3.3-10得:松开卸下工件时间为0.15min由表3.3-12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04min所以辅助时间是T1=1.34 min T2=0.094=0.36min则T总=T1+T2=1.80min粗铣、半精铣68底平面时;粗铣:切削用量:ap=2.5 v=1.33m/s机床主轴转速:按照参考文献3表3.1-74 实际铣削速度:进给量: 精铣时:切削用量:ap=1 由表6.3-2得:f=0.12 m/r V=2.5m/s由表6.3-21硬质合金铣刀铣削灰铸铁时v=150 m/r则机床转速工时定额:由表6.4-1得:由表3.3-7得:操作时间为0.83min由表3.3-8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14minT1=0.97mi n则T总=T1+T2 =1.41min粗镗20内孔、精镗20内孔时;粗镗时:切削用量:ap=3 毛坯孔径d=14由表8.2-1得:f=0.5 m/r v=80 m/r则n=318V/D=1817.1m/r取D=1800r/min实际切削速度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被切削层长度刀具切入长度刀具切出长度 取行程次数:基本工时,由式(1.5)有:半精镗时: 毛坯孔径d=17由表8.2-1得:f=0.3 m/r v=80 m/r机床主轴转速取n=1500r/min实际切削速度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被切削层长度:刀具切入长度刀具切出长度: 取行程次数:基本工时:精镗时:切削用量:ap=1 毛坯孔径D=15由表6.3-2得:f=0.2m/r v=100m/r 机床主轴转速取n=2100r/min实际切削速度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被切削层长度:刀具切入长度:刀具切出长度: 取行程次数:基本工时:钻14孔时;钻孔钻孔时先采取的是钻到在铰到,所以,切削深度: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52,取切削速度:参照参考文献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53,取机床主轴转速,由式(1.1)有:,取实际切削速度,由式(1.2)有:被切削层长度:刀具切入长度: 式(1.8)刀具切出长度: 取走刀次数为1基本工时: 式(1.9)扩孔加工扩孔: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查表: ,; ,取 ,扩圆柱孔时,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得: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表可得:由表3.3-9得:装夹工件时间为0.04min由表3.3-10得:松开卸下工件时间为0.05min由表3.3-11得:操作机床时间为:0.32 minT1=0.04+0.05+0.32=0.41min T总= 1.09min 小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对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可以了解了加工工艺对生产、工艺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来体现、 结 论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课程知识的应用和提高。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体现出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程度,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从而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做出有力判断。从我们拿到零件图纸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老师就详细给我们讲了设计的步骤,还安排了辅导时间,为我们圆满的完成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前所接触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对机械加工工艺只有侧面的了解。但是同过这次设计,我们不但学到许多机械设计的有关知识,还让我们更加明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总觉的难度很大,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对一些设计的步骤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排,怎么设计。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机械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让我们先从分析零件图开始,然后在得出零件技术要求,在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画出毛坯和零件合图。在设计期间,我们第一次接触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对我有了很大提高。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指导老师们都能细心的帮助我。同学之间虽然每个人的设计课题不一样,但我们之间还是会经常讨论,互相帮助,不紧学会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次设计中,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他们在设计期间为我们的解决了很多难题。相信我们通过这次设计,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发挥。第二部分夹具设计说明书. 47的孔夹具:工序尺寸精度分析:由工序图可知此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具体加工要求如下:钻47孔,无其它技术要求,该工序在摇臂钻床上加工,零件属成批量生产。定位方案确定:根据该工件的加工要求可知该工序必须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即x移动、x转动、y转动、y移动、z转动,但为了方便的控制刀具的走刀位置,还应限制z移动,因而工件的六个自由度都被限制,由分析可知要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选34平面作为定位基准,采取一面两孔定位限制移动。具体结构如下: 1、选择定位元件:由于本工序的定位面是34平面及平面上2个8的孔作为定位基准,所以夹具上相应的定位元件选为一个定位平面和两个孔。定位误差分析计算:分析计算孔的尺寸8的定位误差:用34表面定位,工件定位面是外圆表面,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是8外圆面,定位基准是外圆母线,当发生变化时其中心线在定位孔内左右移动。定位误差计算如下:jb=1/2T(d)= 1/2x0.021=0.0105db=1/2(D+d+min)=(0.021+0.015+0.023)/2=0.0295dw=jb+db-=0.04T/3 所以满足要求。夹紧方案及元件确定(1)计算切削力及所需加紧力:工件在加工时所受的力有加紧力J、切削力F和工件重力G,三者作用方向一至,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7得切削力的计算公式:Fx=667DsKp=667x7x700x650/7261083N实际所需加紧力与计算加紧力之间的关系为:F=KFx(K由表1-2-2查得为1.15)=1.15Fx=1245.45N(2)设计钻套,连接元件及夹具体,钻模板:由于此工件是成批量生产,固选用GB2264-80可换钻套,选用活动式钻模板。根据钻床T型槽的宽度,决定选用GB2206-80宽度B=14,公差带为h6的A型两个定位键来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夹具体选用灰铸铁的铸造夹具体,并在夹具体底部两端设计出供T型槽用螺栓紧固夹具用的U型槽耳座。2.2 镗20孔夹具 镗床夹具又称镗模它主要用于加工相体,支架等工件上的单孔或孔系。镗模不仅广泛用于一般镗床和镗孔组合机床上也可以用在一般车床、铣床和摇臂钻床上,加工有较高精度要求的孔或孔系。镗床夹具,除具有定位元件、加紧机构和夹具体等基本部分外,还有引导刀具的镗套。而且还像钻套布置在钻模板上一样,镗套也按照被加工孔或孔系的坐标位置,布置在一个或几个专用的镗孔的位置精度和孔的几何形状精度。因此,镗套、镗模支架和镗杆是镗床夹具的特有元件。根据基准面重合的原则,选定底面定位基准,限制三个自由度,工序孔限制三个自由度,实现定位。由于定位基准是经过加工过的光平面,故定位元件等用夹具体把两个定位元件联成一体,工件放在上面,使重力与加紧方向一致。本夹具属于单支承前引导的镗床夹具,本就加以说明介绍。单支承前引导的镗床夹具,既镗套位于被加工孔的前方,介于工件与机床主轴之间,主要用于加工D3668820202525323240405050 Bd-0.5d-1d-2d-3d-4d-5d-5- b1233345- 2 3 4 5 5 6 8 14计算定位误差:由于孔定位有旋转角度误差a,使加工尺寸产生定位误差和,应考虑较大值对加工尺寸的影响。两个方向上的偏转其值相同。因此,只对一个方向偏转误差进行计算。式中中心线与圆柱销中心线交点至左端面的距离中心线与圆柱销中心线交点至右端面的距离由于转角误差很小,不计工件左右端面的旋转对定位误差的影响,故较大的定位误差尚小于工件公差的三分之一;此方案可取。2定位销高度的计算 确定定位销高度时,要注意防止卡住现象,当安装比较笨重的工件时,不太可能将工件托平后同时装入定位销,而是将工件一边支在夹具支承面上,逐渐套入两销。这时,如定位销高度选择不当,将使工件卡在定位销边缘上而装不进去。避免产生卡住的最大高度,可按下列计算。定位装置为一面两销,定位销的最大工作高度为 为了装卸工件方便,可使圆柱销低于35mm。结论: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我能够对书本的知识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学习,对资料的查询与合理的应用做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进行工件的工艺路线分析、工艺卡的制定、工艺过程的分析、镗钻夹具的设计与分析,对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课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与综合的学习。2.3 钻14孔夹具设计任务 设计在成批生产条件下,在专用立式钻床上扩14孔的钻床夹具.1、14可一次钻削保证.该孔在轴线方向的设计基准是以钻套的中心线的,设计基准是以外圆与另一端面.2、定位基准的选择工序结合面是已加工过的平面,且又是本工序要加工的孔的设计基准,按照基准重合原则选择它作为定位基准是比较恰当的。因此,选择结合面与外圆作为定位比较合理。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刀具:麻花钻,dw=14mm,则F=9.8154.5 ap0.9af0.74ae1.0Zd0-1.0Fz (切削手册)查表得:d0=14mm,ae=195, af =0.2, ap =9.5mm, Fz =1.06所以:F=(9.8154.52.50.90.20.74192141.06) 20=79401N查表可得,铣削水平分力,垂直分力,轴向力与圆周分力的比值:FL/ FE=0.8, FV / FE =0.6, FX / Fe =0.53故FL=0.8 FE =0.879401=63521N FV=0.6 FE=0.679401=47640N FX =0.53 FE=0.5379401=42082N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考虑安全系数,安全系数 K=K1K2K3K4 式中:K1 基本安全系数,2.5 K2加工性质系数,1.1 K3刀具钝化系数,1.1 K2断续切削系数,1.1则F/=K FH=2.51.11.11.163521 =211366N选用螺旋压头夹紧机构,故夹紧力 fN=1/2 F/ f为夹具定位面及夹紧面上的摩擦系数,f=0.25则 N=0.52113660.25=52841N4、操作的简要说明在设计夹具时,为降低成本,可选用手动螺钉夹紧,本道工序的钻床夹具就是选择了手动螺旋压头夹紧机构。由于本工序是粗加工,切削力比较大,为夹紧工件,势必要求工人在夹紧工件时更加吃力,增加了劳动强度,因此应设法降低切削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毛坯的制造精度,使最大切削深度降低,以降低切削力。5、工序精度分析 在夹具设计中,当结构方案确定后,应对所设计的夹具进行精度分析和误差计算。影响设计尺寸的各项误差分析1、重合,故产生定位误差。定位尺寸公差=02mm,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投影,的方向与加工方向是一致的,所以=0.2mm,因为平面定位。所以故2、垂直度所引起的夹具安装误差,对工序尺寸的影响均小,既可以忽略不计。面到钻套座孔之间的距离公差,按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五分之一,。通常不超过0.005mm.。偏移用概率法相加总误差为:098137mm0.2mm从以上的分析可见,所设计的夹具能满足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当上述各种元件的结构和布置确定之后,也就基本上决定了夹具体和夹具整体结构的型式。绘图时先用双点划线(细线)绘出工件,然后在各个定位面绘制出定位元件和夹紧机构,就形成了夹具体。并按要求标注夹具有关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2.4. 铣68外圆端面夹具本夹具主要用来铣阀体零件68外圆端面,由于加工本道工序的工序简图可知。铣阀体时,粗糙度要求,阀体上平面与下平面有平行度要求,并与孔轴线有垂直度的要求,本道工序是对阀体68外圆端面进行加工。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应保证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3.2.1定位基准的选择由零件图可知孔的轴线所在平面有垂直度的要求,从定位和夹紧的角度来看,本工序中,定位基准是下平面与外圆,设计基准也是要求保证孔与上,下两平面的垂直度要求,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不需要重新计算上下平面的平行度,便可保证垂直度的要求。在本工序只需保证下平面放平就行,保证下平面与两定位板正确贴合就行了。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决定用两把铣刀垂直于面同时进行粗精铣加工。同时进行采用手动夹紧。3.2.2定位元件的设计本工序选用的定位基准为外圆与平面定位,所以相应的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应是一面与V型。因此进行定位元件的设计主要是对V型和压头进行设计。3.2.3定位误差分析本夹具选用的定位元件为一面与V型块定位,不存在定位误差.可见这种定位方案是可行的。3.2.4铣削力与夹紧力计算本夹具是在铣床上使用的,用于定位压头螺钉的不但起到定位用,还用于夹紧,为了保证工件在加工工程中不产生振动,必须对压头施加一定的夹紧力。由计算公式 Fj=FsL/(d0tg(+1)/2+rtg2) 式(3.2)Fj沿螺旋轴线作用的夹紧力 Fs作用在六角螺母L作用力的力臂(mm) d0螺纹中径(mm)螺纹升角()1螺纹副的当量摩擦()2螺杆(或螺母)端部与工件(或压块)的摩擦角()r螺杆(或螺母)端部与工件(或压块)的当量摩擦半径()根据参考文献6其回归方程为 FjktTs其中Fj螺栓夹紧力(N); kt力矩系数(cm1) Ts作用在螺母上的力矩(N.cm); Fj =52000=10000N3.2.5夹具体槽形与对刀装置设计定向键安装在夹具底面的纵向槽中,一般使用两个。其距离尽可能布置的远些。通过定向键与铣床工作台U形槽的配合,使夹具上定位元件的工作表面对于工作台的送进方向具有正确的位置。定向键可承受铣削时产生的扭转力矩,可减轻夹紧夹具的螺栓的负荷,加强夹具在加工中的稳固性。根据参考文献8定向键的结构如图3.7所示。定向键根据参考文献8夹具U型槽的结构如图3.8所示。 U型槽主要结构尺寸参数如下表所示。表U型槽的结构尺寸螺栓直径12143020对刀装置由对刀块来实现,用来确定刀具与夹具的相对位置。由于本道工序是完成阀体零件下平面尺寸为68mm的粗、精铣加工,所以选用直角对刀块。根据GB224380直角对到刀块的结构和尺寸如图3.9所示。 直角对刀块塞尺选用平塞尺,其结构如图所示。平塞尺塞尺尺寸如表3.6所示。表3.6 平塞尺结构尺寸公称尺寸H允差dC3-0.0060.253.2.6夹紧装置及夹具体设计夹紧装置采用移动的压头来夹紧工件,采用的移动压板的好处就是加工完成后,可以将压板松开,然后退后一定距离把工件取出。夹具体的设计主要考虑零件的形状及将上述各主要元件联成一个整体。这些主要元件设计好后即可画出夹具的设计装配草图。整个夹具的结构夹具装配图如上所示。3.2.7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本夹具用于在立式铣床上加工,工件以与此相垂直的下平面为及其侧面和水平面底为定位基准,在V型块与底板实现定位。采用转动压头夹紧工件。当加工完一边,可松开手柄来加工另一边。如夹具装配图所示。 第五部分设计体会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课程知识的总结。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体现出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程度。从而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做出有力判断。从我们拿到零件图纸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老师就详细给我们讲了设计的步骤,还安排了辅导时间。为我们圆满的完成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前所接触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对机械加工工艺只有侧面的了解。但是同过这次设计,我们才全方位的懂得了什么是机械设计,从而更加了解了我们的专业。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总觉的难度很大,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对一些设计的步骤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排,怎么设计。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机械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让我们先从分析零件图开始,然后在得出零件技术要求,在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画出毛坯和零件合图。在设计期间,我们第一次接触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对我有了很大提高。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指导老师们都能细心的帮助我。同学之间虽然每个人的设计课题不一样,但我们之间还是会经常讨论,互相帮助,不紧学会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次设计中,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他们在设计期间为我们的解决了很多难题。相信我们通过这次设计,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发挥。 参 考 资 料1.机械制图 教材2.机械设计 教材3.金属切削原理 教材4. 教材5. 教材6. 教材7. 教材8. 机械工业出版社9. 哈工大出版社10. 机械工业出版社11. 冶金工业出版社12. 机械工业出版社36 附录二 :中文翻译 通过夹具布局设计和夹紧力的优化控制变形摘 要工件变形必须控制在数值控制机械加工过程之中。夹具布局和夹紧力是影响加工变形程度和分布的两个主要方面。在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目标模型的建立,以减低变形的程度和增加均匀变形分布。有限元方法应用于分析变形。遗传算法发展是为了解决优化模型。最后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被求得, 这是远优于经验之一的。多目标模型可以减少加工变形有效地改善分布状况。关键词:夹具布局;夹紧力; 遗传算法;有限元方法1 引言夹具设计在制造工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程序。这对于加工精度是至关重要。一个工件应约束在一个带有夹具元件,如定位元件,夹紧装置,以及支撑元件的夹具中加工。定位的位置和夹具的支力,应该从战略的设计,并且适当的夹紧力应适用。该夹具元件可以放在工件表面的任何可选位置。夹紧力必须大到足以进行工件加工。通常情况下,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选择该夹具元件的方案,并确定夹紧力。因此,不能保证由此产生的解决方案是某一特定的工件的最优或接近最优的方案。因此,夹具布局和夹紧力优化成为夹具设计方案的两个主要方面。 定位和夹紧装置和夹紧力的值都应适当的选择和计算,使由于夹紧力和切削力产生的工件变形尽量减少和非正式化。 夹具设计的目的是要找到夹具元件关于工件和最优的夹紧力的一个最优布局或方案。在这篇论文里, 多目标优化方法是代表了夹具布局设计和夹紧力的优化的方法。 这个观点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是尽量减少加工表面最大的弹性变形; 另一个是尽量均匀变形。 ANSYS软件包是用来计算工件由于夹紧力和切削力下产生的变形。遗传算法是MATLAB的发达且直接的搜索工具箱,并且被应用于解决优化问题。最后还给出了一个案例的研究,以阐述对所提算法的应用。2 文献回顾随着优化方法在工业中的广泛运用,近几年夹具设计优化已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夹具设计优化包括夹具布局优化和夹紧力优化。King 和 Hutter提出了一种使用刚体模型的夹具-工件系统来优化夹具布局设计的方法。DeMeter也用了一个刚性体模型,为最优夹具布局和最低的夹紧力进行分析和综合。他提出了基于支持布局优化的程序与计算质量的有限元计算法。李和melkote用了一个非线性编程方法和一个联络弹性模型解决布局优化问题。两年后, 他们提交了一份确定关于多钳夹具受到准静态加工力的夹紧力优化的方法。他们还提出了一关于夹具布置和夹紧力的最优的合成方法,认为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处于动态。相结合的夹具布局和夹紧力优化程序被提出,其他研究人员用有限元法进行夹具设计与分析。蔡等对menassa和devries包括合成的夹具布局的金属板材大会的理论进行了拓展。秦等人建立了一个与夹具和工件之间弹性接触的模型作为参考物来优化夹紧力与,以尽量减少工件的位置误差。Deng和melkote 提交了一份基于模型的框架以确定所需的最低限度夹紧力,保证了被夹紧工件在加工的动态稳定。大部分的上述研究使用的是非线性规划方法,很少有全面的或近全面的最优解决办法。所有的夹具布局优化程序必须从一个可行布局开始。此外,还得到了对这些模型都非常敏感的初步可行夹具布局的解决方案。夹具优化设计的问题是非线性的,因为目标的功能和设计变量之间没有直接分析的关系。例如加工表面误差和夹具的参数之间(定位、夹具和夹紧力)。以前的研究表明,遗传算法( GA )在解决这类优化问题中是一种有用的技术。吴和陈用遗传算法确定最稳定的静态夹具布局。石川和青山应用遗传算法确定最佳夹紧条件弹性工件。vallapuzha在基于优化夹具布局的遗传算法中使用空间坐标编码。他们还提出了针对主要竞争夹具优化方法相对有效性的广泛调查的方法和结果。这表明连续遗传算法取得最优质的解决方案。krishnakumar和melkote 发展了一个夹具布局优化技术,用遗传算法找到夹具布局,尽量减少由于在整个刀具路径的夹紧和切削力造成的加工表面的变形。定位器和夹具位置被节点号码所指定。krishnakumar等人还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尽量减少工件在整个切削过程之中由不同的夹具布局和夹紧力造成的弹性变形。Lai等人建成了一个分析模型,认为定位和夹紧装置为同一夹具布局的要素灵活的一部分。Hamedi 讨论了混合学习系统用来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支持相结合的人工神经网络( ANN )和GA。人工神经网络被用来计算工件的最大弹性变形,遗传算法被用来确定最佳锁模力。Kumar建议将迭代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发展夹具设计系统。Kaya用迭代算法和有限元分析,在二维工件中找到最佳定位和夹紧位置,并且把碎片的效果考虑进去。周等人。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认为优化夹具布局和夹紧力的同时,一些研究没有考虑为整个刀具路径优化布局。一些研究使用节点数目作为设计参数。一些研究解决夹具布局或夹紧力优化方法,但不能两者都同时进行。 有几项研究摩擦和碎片考虑进去了。碎片的移动和摩擦接触的影响对于实现更为现实和准确的工件夹具布局校核分析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将碎片的去除效果和摩擦考虑在内以实现更好的加工精度是必须的。在这篇论文中,将摩擦和碎片移除考虑在内,以达到加工表面在夹紧和切削力下最低程度的变形。一多目标优化模型被建立了。一个优化的过程中基于GA和有限元法提交找到最佳的布局和夹具夹紧力。最后,结果多目标优化模型对低刚度工件而言是比较单一的目标优化方法、经验和方法。3 多目标优化模型夹具设计一个可行的夹具布局必须满足三限制。首先,定位和夹紧装置不能将拉伸势力应用到工件;第二,库仑摩擦约束必须施加在所有夹具-工件的接触点。夹具元件-工件接触点的位置必须在候选位置。为一个问题涉及夹具元件-工件接触和加工负荷步骤,优化问题可以在数学上仿照如下: 这里的表示加工区域在加工当中j次步骤的最高弹性变形。其中是的平均值;是正常力在i次的接触点;是静态摩擦系数;fhi是切向力在i次的接触点;pos(i)是i次的接触点;是可选区域的i次接触点;整体过程如图1所示,一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夹具布局和优化的夹紧力。最大切削力在切削模型和切削力发送到有限元分析模型中被计算出来。优化程序造成一些夹具布局和夹紧力,同时也是被发送到有限元模型中。在有限元分析座内,加工变形下,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根据某夹具布局和变形,然后发送给优化程序,以搜索为一优化夹具方案。图1 夹具布局和夹紧力优化过程4 夹具布局设计和夹紧力的优化4.1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 GA )是基于生物再生产过程的强劲,随机和启发式的优化方法。基本思路背后的遗传算法是模拟“生存的优胜劣汰“的现象。每一个人口中的候选个体指派一个健身的价值,通过一个功能的调整,以适应特定的问题。遗传算法,然后进行复制,交叉和变异过程消除不适宜的个人和人口的演进给下一代。人口足够数目的演变基于这些经营者引起全球健身人口的增加和优胜个体代表全最好的方法。遗传算法程序在优化夹具设计时需夹具布局和夹紧力作为设计变量,以生成字符串代表不同的布置。字符串相比染色体的自然演变,以及字符串,它和遗传算法寻找最优,是映射到最优的夹具设计计划。在这项研究里,遗传算法和MATLAB的直接搜索工具箱是被运用的。 收敛性遗传算法是被人口大小、交叉的概率和概率突变所控制的 。只有当在一个人口中功能最薄弱功能的最优值没有变化时,nchg达到一个预先定义的价值ncmax ,或有多少几代氮,到达演化的指定数量上限nmax, 没有遗传算法停止。有五个主要因素,遗传算法,编码,健身功能,遗传算子,控制参数和制约因素。 在这篇论文中,这些因素都被选出如表1所列。表1 遗传算法参数的选择由于遗传算法可能产生夹具设计字符串,当受到加工负荷时不完全限制夹具。这些解决方案被认为是不可行的,且被罚的方法是用来驱动遗传算法,以实现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1夹具设计的计划被认为是不可行的或无约束,如果反应在定位是否定的。在换句话说,它不符合方程(2)和(3)的限制。罚的方法基本上包含指定计划的高目标函数值时不可行的。因此,驱动它在连续迭代算法中的可行区域。对于约束(4),当遗传算子产生新个体或此个体已经产生,检查它们是否符合条件是必要的。真正的候选区域是那些不包括无效的区域。在为了简化检查,多边形是用来代表候选区域和无效区域的。多边形的顶点是用于检查。“inpolygon ”在MATLAB的功能可被用来帮助检查。4.2 有限元分析ANSYS软件包是用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限元分析计算。有限元模型是一个考虑摩擦效应的半弹性接触模型,如果材料是假定线弹性。如图2所示,每个位置或支持,是代表三个正交弹簧提供的制约。图2 考虑到摩擦的半弹性接触模型在x , y和z 方向和每个夹具类似,但定位夹紧力在正常的方向。弹力在自然的方向即所谓自然弹力,其余两个弹力即为所谓的切向弹力。接触弹簧刚度可以根据向赫兹接触理论计算如下:随着夹紧力和夹具布局的变化,接触刚度也不同,一个合理的线性逼近的接触刚度可以从适合上述方程的最小二乘法得到。连续插值,这是用来申请工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在图3中说明了夹具元件的位置,显示为黑色界线。每个元素的位置被其它四或六最接近的邻近节点所包围。图3 连续插值这系列节点,如黑色正方形所示,是(37,38,31和30 ),(9,10 ,11 , 18,17号和16号)和( 26,27 ,34 , 41,40和33 )。这一系列弹簧单元,与这些每一个节点相关联。对任何一套节点,弹簧常数是:这里,kij 是弹簧刚度在的j -次节点周围i次夹具元件,Dij 是i次夹具元件和的J -次节点周围之间的距离,ki是弹簧刚度在一次夹具元件位置,i 是周围的i次夹具元素周围的节点数量为每个加工负荷的一步,适当的边界条件将适用于工件的有限元模型。在这个工作里,正常的弹簧约束在这三个方向(X , Y , Z )的和在切方向切向弹簧约束,(X , Y )。夹紧力是适用于正常方向(Z)的夹紧点。整个刀具路径是模拟为每个夹具设计计划所产生的遗传算法应用的高峰期的X ,Y ,z切削力顺序到元曲面,其中刀具通行证。在这工作中,从刀具路径中欧盟和去除碎片已经被考虑进去。在机床改变几何数值过程中,材料被去除,工件的结构刚度也改变。 因此,这是需要考虑碎片移除的影响。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与重点的工具运动和碎片移除使用的元素死亡技术。在为了计算健身价值,对于给定夹具设计方案,位移存储为每个负载的一步。那么,最大位移是选定为夹具设计计划的健身价值。遗传算法的程序和ANSYS之间的互动实施如下。定位和夹具的位置以及夹紧力这些参数写入到一个文本文件。那个输入批处理文件ANSYS软件可以读取这些参数和计算加工表面的变形。 因此, 健身价值观,在遗传算法程序,也可以写到当前夹具设计计划的一个文本文件。当有大量的节点在一个有限元模型时,计算健身价值是很昂贵的。因此,有必要加快计算遗传算法程序。作为这一代的推移,染色体在人口中取得类似情况。在这项工作中,计算健身价值和染色体存放在一个SQL Server数据库。遗传算法的程序,如果目前的染色体的健身价值已计算之前,先检查;如果不,夹具设计计划发送到ANSYS,否则健身价值观是直接从数据库中取出。啮合的工件有限元模型,在每一个计算时间保持不变。每计算模型间的差异是边界条件,因此,网状工件的有限元模型可以用来反复“恢复”ANSYS 命令。5 案例研究一个关于低刚度工件的铣削夹具设计优化问题是被显示在前面的论文中,并在以下各节加以表述。5.1 工件的几何形状和性能工件的几何形状和特点显示在图4中,空心工件的材料是铝390与泊松比0.3和71Gpa的杨氏模量。外廓尺寸152.4mm127mm*76.2mm.该工件顶端内壁的三分之一是经铣削及其刀具轨迹,如图4 所示。夹具元件中应用到的材料泊松比0.3和杨氏模量的220的合金钢。图4 空心工件5.2 模拟和加工的运作举例将工件进行周边铣削,加工参数在表2中给出。基于这些参数,切削力的最高值被作为工件内壁受到的表面载荷而被计算和应用,当工件处于330.94 n(切)、398.11 N (下径向)和22.84 N (下轴) 的切削位置时。整个刀具路径被26个工步所分开,切削力的方向被刀具位置所确定表2加工参数和条件。5.3 夹具设计方案夹具在加工过程中夹紧工件的规划如图5所示。图5 定位和夹紧装置的可选区域一般来说, 3-2-1定位原则是夹具设计中常用的。夹具底板限制三个自由度,在侧边控制两个自由度。这里,在Y=0mm截面上使用了4个定点(L1,L2 , L3和14 ),以定位工件并限制2自由度;并且在Y=127mm的相反面上,两个压板(C1,C2)夹紧工件。在正交面上,需要一个定位元件限制其余的一个自由度,这在优化模型中是被忽略的。在表3中给出了定位加紧点的坐标范围。表3 设计变量的约束由于没有一个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阀体零件工艺及夹具设计铣φ68外圆端面夹具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050079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