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转速器盘加工工艺及关键工序钻孔10工装夹具设计【液压】【含CAD图纸】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1094701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01.92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5-05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关 键 词:
液压 含CAD图纸 转速 加工 工艺 关键 工序 钻孔 10 工装 夹具 设计 CAD 图纸
资源描述:
转速器盘加工工艺及关键工序钻孔10工装夹具设计【液压】【含CAD图纸】,液压,含CAD图纸,转速,加工,工艺,关键,工序,钻孔,10,工装,夹具,设计,CAD,图纸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V 页 共 V 页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 者: 学 号: 系部: 专 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题 目:转速器盘加工工艺及关键工序工装设计指导者: 评阅者: 20*年 6 月转速器盘加工工艺及关键工序工装设计摘要工艺规程是工装设计、制造和确定零件加工方法与加工路线的主要依据,它对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及改善劳动条件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是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夹具在机械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机械加工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因此,夹具设计是机械工艺准备和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机转速器盘的结构和工艺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出了零件的铸造工艺方案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为加工零件上直径mm的孔设计了一套专用钻床夹具和专用组合机床。关键词 加工工艺 铸造工艺 工艺规程 夹具设计Title Processing Speed Disk Devices and Key Process Equipment Design AbstractThe process is the base of frock design、manufacturing、the method of machining and machining route. Its function is flowing: organizing produce, controlling quality, enhancing productivity, reducing cost, reducing produce periods, improving work conditions, etc. So, the process planning is the core part of produce. Fixture is very important equipment in proces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because it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productivity and cost. So fixture designing is also a basilica portion in machine process preparative and manufacture.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analysis with the craftwork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peed governor tray , make sure the process route, establish the foundry process project and the process planning of the parts, and design a set of appropriative fixture for the bore with diameter 10mm.Keywords roup technology Foundry technology Process planning Fixture design目 录1 引言12 零件分析22.1 零件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22.2 零件的作用22.3 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22.4 零件主要技术条件分析及技术关键问题33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43.1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43.2 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43.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43.4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5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74.1 基面的选择74.2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74.3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84.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104.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35 夹具设计355.1 工件分析355.2 绘制夹具总体图416 组合机床设计426.1 组合机床结构方案的确定426.2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绘制426.3 被加工零件加工示意图绘制426.4 组合机床联系尺寸图的绘制43结束语44致谢45参考文献46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48 页 共 46 页1 引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制造技术与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机械工业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方面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水平及经济效益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我国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阶段性差距8。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的制造中心就从发达国家迁移到了亚洲,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广大的消费市场,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多端,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比例在提高1。这样,传统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很不适应新的生产特点。为了适应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机床夹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要求企业的高级技能人才能不断设计出构思合理、结构正确、工艺良好的各种新型夹具2。因此,我国工业要想发展,就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工程机械国企有必要紧紧抓住国企改革以及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地位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存在的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并进一步谋求国际化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工程机械领域树立中国民族品牌5。本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制订转速器盘加工工艺及关键工序工装设计。详细讨论转速器盘从毛坯到成品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总结转速器盘的结构特点、主要加工表面,并制定相应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针对转速器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设计钻孔用的钻床夹具和组合机床。2 零件分析2.1 零件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量。在毕业设计题目中,转速器盘的生产纲领为50000件/年。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转速器盘轮廓尺寸小,属于轻型零件。因此,按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属于大批生产。2.2 零件的作用毕业设计题目给定的零件是2105柴油机中调速机构的转速器盘,从整体上来说,其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因此,可以将其划定为不规则的盘类零件。零件上直径为10mm的孔装一偏心轴,此轴一端通过销与手柄相连,另一端与油门拉杆相连。转动手柄,偏心轴转动,油门拉杆即可打开油门(增速)或关小油门(减速);两个直径为6mm孔装两个定位销,起限位作用。手柄可在120内转动,实现无级变速。转速器盘通过两个直径为9mm的螺栓孔用M8螺栓与柴油机机体相连。2.3 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转速器盘共有九个机械加工表面,其中,两个直径为9mm的螺栓孔与10mm孔有位置要求;120圆弧端面与10mm孔的中心线有位置度要求。现分述如下:(1) 两个直径为9mm的螺栓孔两个直径为9mm的螺栓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螺栓孔中心线与底平面的尺寸要求为18mm;两个螺栓孔的中心线距离为mm;螺栓孔与直径为10mm的孔中心线距离为mm;与柴油机机体相连的后平面,其表面粗糙度为Ra6.3。(2) 10mm的孔及120圆弧端面10mm的孔尺寸为10mm,表面粗糙度为Ra6.3,其孔口倒角0.545,两个6mm的孔表面粗糙度为Ra3.2,120圆弧端面相对10mm孔的中心线有端面圆跳动为0.2mm的要求,其表面粗糙度为Ra6.3。从以上分析可知,转速器盘的加工精度不是很高。因此,可以先将精度低的加工面加工完后,再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加工精度较高的10mm和6mm孔。2.4 零件主要技术条件分析及技术关键问题从转速器盘的各个需要加工的表面来分析:后平面与机体相连,其长度尺寸精度不高,而表面质量较高;两个9mm的螺栓孔,因需要装配螺栓进行连接,还要用于夹具定位,其加工精度可定为IT9级;25mm圆柱上端面和120圆弧端面位置精度要求不高;两个6mm的孔需要装配定位销,表面质量要求高;10mm孔需要装配偏心轴,其表面质量要求高;各加工面之间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从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不需要采用专用的机床进行加工,用普通机床配专用夹具即可保证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因此,该零件的加工不存在技术难题。为提高孔的表面质量,在孔加工工序中采用铰削对其进行精加工。3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3.1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该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转速器盘在工作过程中受力不大,轮廓尺寸也不大,各处壁厚相差较小,从结构形式看,几何形体不是很复杂,并且该零件年产量为50000件/年,采用铸造生产比较合适,故可采用铸造成形。3.2 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底平面因散热面积大,壁厚较薄,冷却快,故有可能产生白口铁组织,但因为此件对防止白口的要求不严,又采用砂型铸造,保温性能好,冷却速度较慢,故能满足转速器盘的使用要求。3.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1) 铸造方法的选择根据铸件的尺寸较小,形状比较简单,而且选用灰口铸铁为材料,并且铸件的表面精度要求不高,结合生产条件(参考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表1-7)选用砂型铸造。(2) 造型及造芯方法的选择在砂型铸造中,因铸件制造批量为中批生产(参考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表1-8),故选用手工分模造型。型芯尺寸不大,形状简单(参考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表1-9),故选择手工芯盒造芯。(3) 分型面的选择选择分型面时要尽可能消除由它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转速器盘有两个18mm的圆柱,考虑起模方便,以两中心线所在平面为分型面。而以此平面为分型面时,25mm的圆柱在上下箱中的深度相差很小。此外,底平面位于下箱中,能够保证其铸造质量。(4) 浇注位置的选择因为分型面为水平面,所以内浇口开在水平分型面处,又因为该零件形状不规则,需要设计一个型芯,为不使铁水在浇注时冲刷型芯,采用与型芯面相切方向进行浇注。由于该零件在后平面壁厚相对较大,为了不使这些地方产生缩孔、缩松,在该处开出冒口进行补缩。注入方式采用中间注入式。3.4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1) 加工余量的确定按手工砂型铸造,灰铸铁查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表1-11,查得加工余量等级为,转查表1-12,零件高度100mm,尺寸公差为13级,加工余量等级为H,得上下表面加工余量为6.5mm及4.5mm,实际调整取4.5mm。(2) 拔模斜度的确定零件总体高度小于50mm(包括加工余量值在内),采用分模造型后铸件的厚度很小,靠松动模样完全可以起模,故可以不考虑拔模斜度。(3) 分型负数的确定按公式计算,mm,1,取。但考虑上型的许多面均是要加工的平面,而且加工余量已修正为小值,即使尺寸变化较大也不能使加工余量增多,对该零件影响不大,所以分型负数可以不给。(4) 收缩率的确定通常,灰铸铁的收缩率为0.7%1% ,在本设计中铸件取1% 的收缩率。(5) 不铸孔的确定为简化铸件外形,减少型芯数量,直径小于30mm的孔均不铸出,而采用机械加工形成。(6) 铸造圆角的确定为防止产生铸造应力集中,铸件各表面相交处和尖角处,以R = 3mm5mm圆滑过渡。3.5 型芯设计转速器盘的底平面形状简单,厚度较薄,且零件上两个18mm的圆柱与底平面平行,不利于采用分模铸造,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整体型芯,以形成铸件上的两个18mm的圆柱和底平面,达到简化模样和铸造工艺的目的。型芯在砂箱中的位置用型芯头和型芯撑来固定,型芯头采用圆形水平式芯头。转速器盘上相差120的两个筋板之间的空腔深度尺寸不大,形状也比较简单,可以考虑采用砂垛代替砂芯,减少型芯。型芯简图如图1所示。图1 型芯简图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4.1 基准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加工过程中会问题百出,甚至造成零件大批量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4.1.1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盘类零件而言,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选取转速器盘的底平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出后平面。而加工6mm孔和120圆弧端面时,选择转速器盘的底平面为粗基准;在加工9mm螺栓孔、18mm圆柱端面时,以加工过的120圆弧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10mm孔时,则以后平面和两个6mm孔为定位基准。4.1.2 精基准的选择为保证加工精度,结合转速器盘的特征,主要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和统一基准原则来进行加工。加工后平面、120圆弧端面时,主要运用统一基准原则,即均以转速器盘的底平面作为定位基准;而在加工9mm螺栓孔、18mm圆柱端面、10mm孔和6mm孔时,选用基准重合原则,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在实际加工中,为方便加工,各工序中运用专用夹具进行夹持,将以上两种原则综合运用。4.2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1) 后平面表面粗糙度为Ra6.3,经济精度为IT9,加工方案确定为:粗铣精铣;(2) 18mm圆柱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12.5,经济精度为IT11,加工方案确定为:粗铣;(3) 9mm螺栓孔表面粗糙度为Ra6.3,经济精度为IT9,加工方案确定为:钻削铰孔;(4) 25mm圆柱上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6.3,经济精度为IT9,加工方案确定为:粗铣精铣;(5) 10mm孔表面粗糙度为Ra6.3,经济精度为IT9,加工方案确定为:钻削粗铰精铰孔倒角;(6) 120圆弧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6.3,经济精度为IT9,加工方案确定为:粗铣精铣;(7) 6mm孔表面粗糙度为Ra6.3,经济精度为IT9,加工方案确定为:钻削铰孔。4.3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1)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10 铸造;工序20 热处理;工序30 粗、精铣后平面;工序40 粗铣两个直径为18mm的圆柱前端面;工序50 粗、精铣直径为25mm的圆柱上端面;工序60 钻削、铰削加工直径为9mm的孔;工序70 钻削、铰削加工直径为10mm的孔并锪倒角0.545;工序80 粗、精铣加工120圆弧端面;工序90 钻削、铰削加工两个直径为6mm的孔;工序100 去毛刺;工序110 检查;工序120 入库。(2) 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10 铸造;工序20 热处理;工序30 粗、精铣后平面;工序40 粗铣两个直径为18mm的圆柱前端面;工序50 粗、精铣直径为25mm的圆柱上端面;工序60 粗、精铣加工120圆弧端面;工序70 钻削、铰削加工直径为9mm的孔;工序80 钻削并铰削加工直径为10mm的孔并锪倒角0.545;工序90 钻削、铰削加工两个直径为6mm的孔;工序100 去毛刺;工序110 检查;工序120 入库。(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按工序集中原则及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尺寸精度为基础而制订的工艺路线。方案二只是按工序集中原则制订,没有考虑到各个加工面的加工要求及设计基准。这样虽然提高了生产率,但可能因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造成很大的尺寸误差,使工件报废。特别是铣削加工120圆弧端面,如果按方案二进行加工,则是10mm的孔在其后加工。这样,120圆弧端面的形位公差0.2mm(端面圆跳动)根本不能保证,只保证了其与直径为25mm的端面尺寸位置要求4mm。另外,先加工出10mm的孔,然后以该孔为定位基准,加工时工件在圆形回转工作台上围绕10mm孔的轴线旋转,更便于加工120圆弧端面。因此,最后与指导老师讨论后加工路线确定如下:工序10 铸造;工序20 热处理;工序30 粗铣加工120圆弧端面;工序40 精铣加工120圆弧端面;工序50 钻削、铰削加工两个直径为6mm的孔;工序60 粗铣9的两侧面;工序70 粗铣18圆柱端面;工序80 粗铣25圆柱端面;工序90 精铣9的两侧面;工序100 精铣18圆柱端面;工序110 精铣25圆柱端面;工序120 钻削、铰削加工两个直径为9mm的孔;工序130 钻削、铰削加工直径为10mm的孔并锪倒角0.545;工序140 去毛刺;工序150 检查;工序160 入库。以上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艺卡片。4.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根据以上原始资料及机械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毛坯尺寸如下:(1) 两螺栓孔9mm毛坯为实心,而螺栓孔的精度为IT9(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9),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钻孔:8.9mm;铰孔:9mm,2Z = 0.1mm。具体工序尺寸见表1。表1 钻9mm孔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工序间经济精度/m表面粗糙度/m尺寸公差/mm表面粗糙度/m铰孔0.1H9Ra6.39Ra6.3钻孔8.9H12Ra12.58.9Ra12.5(2) 10mm孔毛坯为实心,而孔的精度要求界于IT8IT9之间(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9及表2.3-12),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钻孔:9.8mm;粗铰孔:9.96mm,2Z = 0.16mm;精铰孔:10mm,2Z = 0.04mm。具体工序尺寸见表2。表2 钻10mm孔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工序间经济精度/m表面粗糙度/m尺寸公差/mm表面粗糙度/m精铰孔0.04H9Ra6.310Ra6.3粗铰孔0.16H10Ra6.39.96Ra6.3钻孔9.8H12Ra12.59.8Ra12.5(3) 两个6mm孔毛坯为实心,而孔的精度要求界于IT8IT9之间(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9及表2.3-12),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钻孔:5.8mm;铰孔:6mm,2Z = 0.2mm。具体工序尺寸见表3。表3 钻6mm孔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工序间经济精度/m表面粗糙度/m尺寸公差/mm表面粗糙度/m铰孔0.2H9Ra6.36Ra6.3钻孔5.8H12Ra12.55.8Ra12.5(4) 后平面粗铣:Z = 3.5mm;精铣:Z = 1.0mm。具体工序尺寸见表4。表4 铣后平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工序间经济精度/m表面粗糙度/m尺寸公差/mm表面粗糙度/m精铣1.0H8Ra6.37Ra6.3粗铣3.5H11Ra12.58Ra12.5毛坯H13Ra2511.5Ra25(5) 18mm圆柱端面粗铣:Z = 4.5mm。具体工序尺寸见表5。表5 铣18mm圆柱端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工序间经济精度/m表面粗糙度/m尺寸公差/mm表面粗糙度/m粗铣4.5H11Ra12.514Ra12.5毛坯H13Ra2518.5Ra25(6) 25mm圆柱端面粗铣:Z = 3.5mm;精铣:Z = 1.0mm。具体工序尺寸见表6。表6 铣25mm圆柱端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工序间经济精度/m表面粗糙度/m尺寸公差/mm表面粗糙度/m精铣1.0H8Ra6.38Ra6.3粗铣3.5H11Ra12.59Ra12.5毛坯H1612.5Ra25(7) 120圆弧端面粗铣:Z = 3.5mm;精铣:Z = 1.0mm。具体工序尺寸见表7。表7 铣120圆弧端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工序间经济精度/m表面粗糙度/m尺寸公差/mm表面粗糙度/m精铣1.0H8Ra6.311Ra6.3粗铣3.5H11Ra12.512Ra12.5毛坯H1615.5Ra254.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4.5.1 工序30、40:粗、精铣120圆弧端面(1) 粗铣120圆弧端面(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铣削宽度=13mm,选择=14mm的高速钢莫氏锥柄立铣刀(GB1106-85),故齿数z = 3,机床选择立式铣床X52K。(b) 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由于加工余量不大,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取=3.5mm。 每齿进给量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3及根据机床的功率为7.5kw,得= 0.2mm/z 0.3mm/z ,故取= 0.2mm/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2mm,由铣刀直径=14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 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4,当16mm,10mm,0.20mm/z时,m/min,r/min,mm/min。各修正系数: 故 (m/min) (r/min) (mm/min)按机床选取:= 235r/min,= 78mm/min,则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m/min)= 0.11(mm/z)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2,查得P= 0.9kw,根据铣床X52K说明书,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P= 9.1250.75kw = 6.84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 3.5mm,= 78mm/min,= 235r/min,=10.33m/min,= 0.11mm/z。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6,mm,所以,(mm),=1.59(min)。(2) 精铣120圆弧端面(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铣削宽度=13mm,选择=14mm的高速钢莫氏锥柄立铣刀(GB1106-85),故齿数z = 3,机床选择立式铣床X52K。(b) 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精加工,余量很小,故取=1.0mm。 每齿进给量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3及根据机床的功率为7.5kw,得= 0.2mm/z 0.3mm/z ,故取= 0.2mm/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15mm,由铣刀直径=14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 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4,当16mm,10mm,0.20mm/z时,m/min,r/min,mm/min。各修正系数: 故 (m/min) (r/min) (mm/min)按机床选取:=190r/min,= 63mm/min,则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m/min)= 0.11(mm/z)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2,查得P= 0.9kw,根据铣床X52K说明书,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P= 9.1250.75 kw = 6.84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 1.0mm,= 63mm/min,=1 90r/min,= 8.35m/min,= 0.11mm/z。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6,mm,所以,(mm),(min)。4.5.2 工序50:钻削、铰削两个6mm的孔(1) 钻削两个5.8mm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钻削深度= 2.9mm,选择= 5.8mm的H12级高速钢麻花钻(GB1438-85),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16,取f = 0.32mm/r。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7,取f = 0.27 mm/r 0.33mm/r,故取f = 0.32mm/r。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9 ,可以查出钻孔时的轴向力,当f 0.33mm/r,12mm时,轴向力= 2110N。轴向力的修正系数均为1.0,故= 2110N。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允许的最大轴向力= 8829N,由于,故f = 0.32mm/r可用。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5,根据f = 0.32mm/r和铸铁硬度为HBS = 200217,取=14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 511.2(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可以考虑选择选取:= 392r/min,所以,(m/min)。 确定钻头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 5.8mm时,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5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20min。 检验机床扭矩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1,当f 0.33mm/r,11.1mm。查得=10.49Nm,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当= 392r/min,= 72.6Nm,故,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3,P= 1.0kw,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P= 2.8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f = 0.32mm/r,= 392r/min,= 7.14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 0.13(min)。因有两个孔,所以,= 20.13 = 0.26(min)。(2) 粗铰两个5.96H10mm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择= 5.96mm的H10级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GB1133-84),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1及表2.24,并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f = 0.65mm/r 1.3mm/r,故取f = 0.72mm/r。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4,取= 5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 235.1(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机床说明书选取:n=195r/min,所以,(m/min)。 确定铰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 5.96mm时,铰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4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f = 0.72mm/r,=195r/min,= 3.65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 0.11(min)。因有两个孔,所以,= 20.11 = 0.22(min)。(3) 精铰两个6H9mm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择= 6mm的H9级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GB1133-84),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1及表2.24,并根据机床说明书取f = 0.5mm/r 1.3mm/r,故取f = 0.57mm/r。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4,取= 4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 186.8(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机床说明书选取:=140r/min,所以,(m/min)。 确定铰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 6mm时,铰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4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f = 0.57mm/r,=140r/min,= 2.64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 0.2(min)。因有两个孔,所以,=20.2=0.4(min)。4.5.3 工序60、90:粗、精铣9mm的两侧面(1) 粗铣两侧面(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铣削宽度= 28mm,选择= 80mm的镶齿套式面铣刀(GB1129-85),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1.2,选择YG6硬质合金刀片,由于采用标准硬质合金面铣刀,故齿数z = 10,机床选择卧式铣床X63。(b) 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由于加工余量不大,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取 = 4.0mm。 每齿进给量采用不对称端铣以提高进给量,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5,当使用镶齿套式面铣刀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得机床的10kw时,得= 0.14mm/z 0.24mm/z ,故取= 0.24mm/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5mm,由铣刀直径= 80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故刀具磨钝寿命T = 180min。 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6,当mm,7.5mm,0.24mm/z时,m/min,r/min,mm/min。各修正系数: 故 (m/min) (r/min) (mm/min)按机床选取:= 235r/min,= 300mm/min,则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m/min)(mm/z)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4,当工件的硬度在HBS =174207时,a35mm,5.0mm,= 80mm,z =10,= 300mm/min。查得P= 2.7kw,根据铣床X63说明书,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P=100.75kw = 7.5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 4.0mm,= 300mm/min,= 235r/min,= 59 m/min,= 0.13mm/z。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6,mm,所以,(mm),(min)。(2) 精铣两侧面(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铣削宽度= 28mm,选择= 80mm的镶齿套式面铣刀(GB1129-85)。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1.2,选择YG6硬质合金刀片,由于采用标准硬质合金面铣刀,故齿数z = 10,机床选择卧式铣床X63。(b) 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由于加工余量不大,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取= 0.5mm。 每齿进给量采用对称端铣以提高加工精度,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5,当使用镶齿套式面铣刀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得机床的功率为10kw时,得= 0.14 mm/z0.24mm/z ,因采用对称端铣,故取= 0.14mm/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5mm,由铣刀直径= 80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故刀具磨钝寿命T = 180min。 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6,当mm,1.5mm, 0.24mm/z时,m/min,r/min,mm/min。各修正系数: 故 (m/min) (r/min) (mm/min)按机床选取:= 375r/min,= 375mm/min,则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m/min)(mm/z)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4,当工件的硬度在HBS = 174207时,35mm, 1.0mm,= 80mm,z =10,= 375mm/min,查得P= 1.1kw,根据铣床X63说明书,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P=100.75kw = 7.5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 0.5mm,= 375mm/min,= 375r/min,= 94.2m/min,= 0.1mm/z。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6,mm,所以,(mm),= 0.15(min)。4.5.4 工序70、100:粗铣两个18 mm的圆柱端面(1)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铣削宽度=18mm,选择= 20mm的高速钢莫氏锥柄立铣刀(GB1106-85),故齿数z = 3,机床选择立式铣床X52K。(a) 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由于加工余量不大,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取= 4.5mm。 每齿进给量采用对称端铣以提高加工精度,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3,当使用高速钢莫氏锥柄立铣刀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得机床的功率为7.5kw时,得= 0.2 mm/z 0.3mm/z,故取= 0.2mm/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8mm,由铣刀直径= 20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 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4,当mm,10mm,0.24mm/z时,m/min,r/min,mm/min。各修正系数:故 (m/min) (r/min) (mm/min)按机床说明书选取:=190r/min,= 78mm/min,则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m/min)= 0.14(mm/z)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2,当19mm,= 0.1mm/z 0.15mm/z,10mm,184mm/min。查得P= 0.9kw,根据铣床X52K说明书,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P= 9.1250.75kw = 6.84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 4.5mm,= 78mm/min,= 190r/min,= 11.93m/min,= 0.14mm/z。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min)。因为有两个圆柱端面,所以,= 0.162= 0.32(min)。4.5.5 工序80、110:粗、精铣25mm的圆柱端面(1) 粗铣25mm的圆柱端面(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铣削宽度= 25mm,选择= 32mm的高速钢莫氏锥柄立铣刀(GB1106-85),故齿数z = 4。机床选择立式铣床X52K。(b) 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由于加工余量不大,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取= 3.5mm。 每齿进给量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3及根据机床的功率为7.5kw,得= 0.2mm/z 0.3mm/z ,故取= 0.2mm/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5mm,由铣刀直径=32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故刀具磨钝寿命T = 90min。 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4,当mm,10mm,0.20mm/z时,m/min,r/min,mm/min。各修正系数: 故 (m/min) (r/min) (mm/min)按机床选取:= 95r/min,= 50mm/min,则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m/min)= 0.13(mm/z)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2,当27mm,= 0.05 mm/z 0.09mm/z,10mm,157mm/min。查得P=1.3kw,根据铣床X52K说明书,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P= 9.1250.75kw = 6.84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 3.5mm,= 50mm/min,= 95r/min,= 9.55m/min,= 0.13mm/z。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min)。(2) 精铣25mm的圆柱端面(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铣削宽度= 25mm,选择= 32mm的高速钢莫氏锥柄立铣刀(GB1106-85),故齿数z = 4。机床选择立式铣床X52K。(b) 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精加工,余量很小,故取= 1.0mm。 每齿进给量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3及根据机床的功率为7.5kw,得= 0.2mm/z 0.3mm/z,故取= 0.2mm/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25mm,由铣刀直径= 32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故刀具磨钝寿命T = 90min。 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4,当mm,10mm,0.20mm/z时,m/min,r/min,mm/min。各修正系数: 故 (m/min) (r/min) (mm/min)按机床选取:n= 75r/min,= 39mm/min,则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m/min)= 0.13(mm/z)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2,当27mm,= 0.10 mm/z 0.15mm/z,10mm,132mm/min。查得P=1.1kw,根据铣床X52K说明书,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P= 9.1250.75kw = 6.84kw,故P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1.0mm,=39mm/min,= 75r/min,= 7.54m/min,= 0.13mm/z。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min)。4.5.6 工序120:钻削、铰削加工两个9mm的孔(1) 钻削两个8.9mm的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钻削深度= 4.45mm,选择= 8.9mm的H11级高速钢麻花钻(GB1438-85),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7,取f = 0.47 mm/r 0.57mm/r,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16,故取f = 0.43mm/r。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9,可以查出钻孔时的轴向力,当f 0.51mm/r,12mm时,轴向力= 2990N。轴向力的修正系数均为1.0,故= 2990N。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允许的最大轴向力= 8829N,由于, 故 f = 0.43mm/r可用。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5,根据f = 0.43mm/r和铸铁硬度为HBS = 200217,取=12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 285.6(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可以考虑选择选取:n= 272r/min,降低转速,使刀具磨钝寿命上升,所以,(m/min)。 确定钻头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 8.9mm时,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5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35min。 检验机床扭矩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1,当 f = 0.51mm/r,11.1mm。查得=15N m,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当= 272r/min,=72.6N m,故,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3,P=1.0kw,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P= 2.8kw,故P P。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f = 0.43mm/r,= 272r/min,= 7.6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 0.16(min)。因有两个孔,所以,t= 20.16= 0.32(min)。(2) 铰削两个9H9mm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择= 9mm的H9级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GB1133-84),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1及表2.24,并根据机床说明书取f = 0.65mm/r 1.3mm/r,故取f = 0.72mm/r。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4,取= 8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 249.1(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机床说明书选取:=195r/min,所以,(m/min)。 确定铰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 9mm时,铰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4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 f = 0.72mm/r,= 195r/min,= 5.51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 0.14(min)。因有两个孔,所以,t= 20.14 = 0.28(min)。4.5.7 工序130:钻削、铰削加工10 mm的孔并锪倒角0.545(1) 钻削9.8mm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由钻削深度= 4.9mm,选择=9.8mm的H12级高速钢麻花钻(GB1438-85),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7,取f = 0.47 mm/r 0.57mm/r, 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16,故取f = 0.43mm/r。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9 ,可以查出钻孔时的轴向力,当f 0.51mm/r,12mm时,轴向力= 2990N。轴向力的修正系数均为1.0,故= 2990N。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允许的最大轴向力= 8829N, 由于,故f = 0.43mm/r可用。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5,根据f = 0.43mm/r和铸铁硬度为HBS = 200217,取=12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 259.3(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可以考虑选择选取:= 195r/min,所以,(m/min)。 确定钻头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 9.8mm时,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5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35min。 检验机床扭矩及功率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1,当f 0.51mm/r,11.1mm。查得=15Nm,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当=195 r/min,= 72.6Nm,故,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3,P= 1.0kw, 根据立式钻床Z525说明书,P= 2.8kw,故PP 。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是可以采用的,即f = 0.43mm/r,= 195r/min,= 6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0.16(min)。(2) 粗铰9.96H10mm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择= 9.96mm的H10级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GB1133-84),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1及表2.24,并根据机床说明书取f = 0.65mm/r 1.3mm/r,故取f = 0.72mm/r。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4,取= 8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 225.1(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机床说明书选取:n=195r/min,所以,(m/min)。 确定铰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 9.96mm时,铰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4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 f = 0.72mm/r,= 195r/min,= 6.1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 0.09(min)。(3) 精铰10F9mm孔(a) 选择刀具和机床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择=10mm的F9级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GB1133-84),机床选择立式钻床Z525。(b) 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1及表2.24,并根据机床说明书取f = 0.5mm/r 1.3mm/r,故取f = 0.57mm/r。 切削速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4,取= 5m/min。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31,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故:=(m/min)=140.1(r/min)根据立式钻床Z525机床说明书选取:=140r/min,所以,(m/min)。 确定铰刀磨钝标准及刀具磨钝寿命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2,当=10mm时,铰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4mm,故刀具磨钝寿命T = 60min。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f = 0.57mm/r,= 140r/min,= 4.4m/min。 计算基本工时式中,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9,mm,所以,(mm),=0.16(min)。(4) 锪10mm孔0.545(a) 选择刀具90直柄锥面锪钻,机床为Z525。(b) 选择切削用量转速取钻孔时的速度,= 195r/min,采用手动进给。最后,将以上各工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计算结果,连同其他加工数据填入相应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5 夹具设计根据毕业设计题目要求,设计工件工序130钻、铰削加工10F9mm的孔并锪倒角0.545的钻床夹具。该夹具用于Z525立式钻床,并配上9.8H12mm的高速钢麻花钻、9.96H10mm的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10F9mm的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按工步对孔进行加工。5.1 工件分析5.1.1 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转速器盘需要加工的10mm孔的位置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孔的表面粗糙度值为Ra6.3,并且10F9为浅孔。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分钻、粗铰、精铰、倒角0.545进行加工。依靠所设计的夹具来保证加工表面的下列位置尺寸精度:(1) 待加工孔10F9和已加工孔9H11的中心距离尺寸为72mm;(2) 待加工孔10F9和后平面的距离尺寸为56mm。由以上可知,该孔的位置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是,两个相差120筋板不利于夹紧工件,会给加工带来一定困难,在钻孔的时候,工件的筋板会受到钻头轴向力的作用产生微小变形,影响孔的加工精度。因此,在设计夹具时应注意解决这个问题。5.1.2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1) 确定定位方案该孔为通孔,沿着孔轴线方向的不定度可不予以限制,但是为增强加工时零件的刚性,必定限制孔轴线方向的不定度,故应按完全定位设计夹具,并力求遵守基准重合原则,以减少定位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由于工件在钻10mm孔时两筋板的刚性较差,从保证工件定位稳定的观点出发,采用“一面两孔”定位,即以已加工9mm孔的侧面和两个6mm孔为定位基准,这样,既增加了工件的稳定性,又兼顾了基准重合原则。为实现定位方案,所使用的定位元件:圆柱销和菱形销在已加工9mm孔的侧面和两个6mm孔,可以限制工件的五个不定度,从而达到完全定位。(2) 确定夹紧方式和设计夹紧机构两个6mm孔中的圆柱销和菱形销共同承受钻孔时的切削扭矩。在钻9.8H12mm孔时,由于孔径较小,切削扭矩和轴向力较小,并且轴向力可以使工件夹紧,因此,在确定夹紧方式时就可以不考虑轴向切削力的影响,即可以不施加夹紧力来克服轴向切削力。但由于切削扭矩会使工件产生旋转,因此需要对工件施加向下压的夹紧力来克服切削扭矩。为便于操作和提高机构效率,采用液压夹紧机构,其力的作用点落在9的侧端面上。(3) 夹紧力计算计算夹紧力时,通常将夹具和工件看成是一个刚性系统。本工序在钻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可以分解为切削扭矩和轴向切削力,因轴向切削力的作用方向与夹具的夹紧方向相同,有助于工件的夹紧,因此,在计算夹紧力时可以不计算轴向切削力。而为保证夹紧可靠,应将理论夹紧力乘上安全系数作为工件加工时所需要的夹紧力,即:其中,查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1得:、1.15、,所以,= 2.691。查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7得:查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8得:由于钻头的直径为d = 9.8mm,所以,(N mm)。因此,实际所需要的夹紧力为:(N mm)。查组合机床设计手册选择地脚式夹紧油缸,型号T5053(4) 加工误差分析用工件的“一面两孔”定位,使设计基准和工序基准重合,即遵守“基准重合”和“基准统一”原则,以减少定位误差,所采用的定位元件为定位销和菱形销,考虑薄壁圆柱孔支承形状,将支承和夹具体铸成整体,即把支承铸成薄壁凸台。工件定位如图4所示。圆柱销和菱形销的设计计算:(a) 两定位销中心距LL= L式中,L 工件两基准孔的中心距。L= L= 87mm。图4 工件定位示意图(b) 两定位销中心距公差=式中,工件两基准孔的中心距公差。= 0.025(mm)。(c) 圆柱销最大直径= 6mm,公差取g6,所以,圆柱销直径为mm。(d) 补偿值(mm)式中,第一基准孔与圆柱销间最小配合间隙(mm)。(mm)(e) 菱形销宽度B,b根据表8:B = D1 = 61 = 5(mm);B = 3mm。表8 菱形销尺寸表D2 /mm36688202024243030404050B/mm2345568B/mmD20.5D21D22D23D24D25D25(f) 菱形销与基准孔的最小配合间隙=(mm)式中,第二基准孔最小直径。(g) 菱形销最大直径(公差取h6)= 60.123 = 5.877(mm)所以,菱形销直径为mm。(h)转角误差式中,工件定位孔的直径公差;圆柱定位销的直径公差(mm);菱形定位销的直径公差(mm);圆柱定位销与孔间的最小间隙(mm);菱形定位销与孔间的最小间隙(mm);L 中心距(mm)。所以,需要加工的孔的公差mm,由该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为:8= 80.0036= 0.028,该误差小于工件误差,即0.0280.036,方案可行。(5) 钻套、钻模板设计为进行钻、铰加工,采用快换钻套,其孔径尺寸和公差如下:(a) 钻9.8H12孔:麻花钻的最大极限尺寸为9.8+0.15mm,则钻孔时所配的钻套取规定的公差为F8,即钻套尺寸为:9.95mm,圆整后可写成10mm。(b) 粗铰9.96H10孔:铰孔选用GB1133-84中的标准铰刀改制而成,其尺寸为9.96mm,按规定取铰孔时钻套的尺寸公差为9.96+0.044G7,即钻套尺寸为:10.004mm,圆整后可写成10mm。(c) 精铰10F9孔:铰孔选用GB1133-84中的标准铰刀,其尺寸为10mm,按规定取铰孔时钻套的尺寸公差为10+0.023G6,即钻套尺寸为:10.023mm,圆整后可写成10mm。(d) 钻套形状尺寸在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中查取。为了安装快换钻套,确定选取固定衬套与之相配合使用。(e) 设计钻模板:将钻套用衬套安装在钻模板上,钻模板通过销子和螺栓与夹具体连接。钻模板的尺寸与形状自行设计。(6) 夹具精度分析机械加工中,保证加工出合格零件的必要条件是:加工误差不大于被加工零件相应的公差。加工误差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与机床有关的误差称加工方法误差;另一方面是与夹具有关的误差,而此误差可分为零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夹具的对刀或导向误差及夹具的制造及在机床上的安装误差。根据误差的随机性的特点,按概率原理合成,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与夹具有关的误差占加工误差的绝大部分,故按机率相等的原理,取零件公差的3/4作为判别依据得到保证加工零件合格的条件是:(零件相应加工尺寸的公差),因为加工方法误差取决于机床精度,所以只进行夹具精度的分析计算。满足上述条件,认为夹具精度满足加工要求,否则精度不足。钻孔夹具产生导向误差有五个因素:其一是钻模板底孔至定位基准尺寸误差,取其公差;其二、三是钻套、衬套内外圆同轴度误差 ;其四是钻套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其五是钻套与钻头配合间隙,于是得:钻套垂直度误差对孔位置影响折算为:心轴底面平行度误差对孔位置影响折算为:夹具精度的计算和判别:定位误差:基准重合。,(基准不重合)mm(定位销与孔配合最大间隙)mm导向误差:最后是铰刀,故按铰刀计算。mm,(同轴度误差忽略)(mm)(mm)=(mm)安装误差:H = 26,h = 7,B = 8mm,t= 0.025mm,t= 0.008mm,L = 50mm。0.014(mm)因此,夹具精度:=综上所述,此夹具能满足加工要求。5.2 绘制夹具总体图当上述各种元件的结构和布置确定之后,也就基本上决定了夹具体和夹具整体结构的型式。绘图时先用双点划线(细线)绘出工件,然后在各个定位面绘制出定位元件和夹紧机构以及钻套、钻模板,最后把各个元件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夹具体。为了节省夹具材料,减少加工时间和降低成本,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可以不设计耳座,而采用压板螺钉夹紧装置将夹具固定在钻床上。按要求标注与夹具有关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6 组合机床设计6.1 组合机床结构方案的确定组合机床是按系列化、标准化设计的通用部件和按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及加工工艺要求设计的专用部件组成的专用机床,组合机床是按具体的加工对象专门设计,可以按最合理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也可以同时以几个方面用多把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它是实行工序集中的最佳途径,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设备。本次毕业设计中对钻10的孔中钻9.8孔单工位组合机床设计。该零件总体轮廓尺寸较小,属于小型零件加工,零件的定位夹紧元件也不会太大,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后,决定选用立式钻床。6.2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绘制由于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转速器盘加工工艺及关键工序钻孔10工装夹具设计【液压】【含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094701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