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的改革_第1页
篮球教学的改革_第2页
篮球教学的改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下中学篮球教学改革的探讨沈阳市第五十八中学 周冬梅摘要: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存在许多教条式的做法,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结合新课标,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环节,对如何进行篮球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 新课标;中学篮球教学;改革 篮球教学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对篮球知识技能有组织活动的学习和传授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的教学过程。通过篮球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掌握篮球运动的方法和技术技能,把篮球运动作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方法手段,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作用。然而实践中,由于教育思想、体育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原因,篮球教学过于偏重技术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倾

2、向于采用传授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与篮球技术传授的系统性。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式的,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篮球的兴趣。其结果是学生对课堂中的篮球教学越来越疏远。一、传统篮球教学思维的误区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要目标的,即以帮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为主要目标的,主要功能是强化动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适应班级教学等;而现代篮球教学方法是以学懂和乐学为主要目标,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性思考和提高教学的探究、创造,主要功能是强化探究意识、增进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生理解

3、、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等。传统篮球教学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构建,遵循由“分解整体”的原则,教学按“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投球上篮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总体上体现了“基本技术应用比赛”的渐进教学过程。当教师从徒手滑步和徒手投篮“开始”进行篮球教学时,学生虽然在理性上知道这是在学习篮球,但手中无球、眼中无篮,既无同伴又无对手、既无规则又无比赛,事实上他们在感性层面并没有在学习篮球。这种过细的教学步骤一再地制约着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篮球学习,加之单元偏小,学时偏少,常常是还没打上比赛,单元学习就宣告结束了。因此,难以获得预想

4、的教学效果,学生虽然掌握了篮球的一些基本技术,实践能力却很差,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篮球意识。可见,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学习时的乐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以掌握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更佳的教学情景,通过改造教材,变换形式,使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热情。鉴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环节来探讨篮球教学改革这一课题。二、教师环节新课标下教师对篮球教学的理解第一,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以运动项目划分

5、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只构建了体育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知识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如“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动作”、“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等。至于教哪些球类,教哪些动作,教师可以自主决定。与以前的大纲相比,教师的选择性加强了。第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改变了以往以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的做法,只构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目标体系,教师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篮球的教学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之一,选择与否将取决于教师对篮球的理解程度。第三,长期以来,篮球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中心,对学生过

6、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苛求技术细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对技能的教学不感兴趣。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要技术教学了。而是要求教师把教学重点从技术教学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从怎样把技术教给学生转移到学生怎样学习技术上来,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技术。另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每个水平的目标也很明确,水平一是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水平二是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

7、平三是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水平四是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水平五是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如较熟练的掌握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的要求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只有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运动的技术,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利用体育运动这种形式来进行锻炼。三、教学环节新课标下篮球教学的策略第一,改变篮球运动设施改变正式篮球竞赛的设施,使新的设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1、降低篮框高度球篮的高度是3.05 米, 教学中可把球篮高度降到合适高度。通过练习,弹跳好、身材高的男生,也可象NBA选手一样成为“灌篮高手” 。学生有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

8、容易激发出来,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二者兼顾,课堂教学目标也容易达到。2、扩大球篮的内径标准球篮的内径是45cm,如能把球篮的内径扩大至60cm,必定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就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从运动中得到乐趣。3、大球变小球针对学生想玩篮球但又苦于球较大,可把正式篮球比赛用球换为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篮球,这样降低了学生练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第二,采用不同篮球竞赛规则教师可对篮球竞赛规则进行不断变动,使之经过改变后更适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也更能照顾到全体学生。1、“每人触球制”比赛法在教学比赛过程中,常有某

9、些队员由于个性所为或受“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为了赢得场边同学更多的掌声,缺乏组织和配合意识,一味地单打独斗,炫耀自己的球技。这严重地挫伤了绝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完全背离了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的项目特征,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此, 若采用“每人触球制”,即“一方由守转攻时,同队的队员必须至少触球一次,否则投中无效,判为违例,由对方队员掷界外球重新开始比赛”,通过这种比赛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2、“不合理”比赛法 可采用变换人数或要求,例如让技术水平较好的4名学生对一般水平的5 名学生进行比赛;也可在人数相等条件下,变换比赛要求,使弱的一方投进

10、一球得3分,抢一次进攻篮板球得1分,强的一方投进一球得2分。这样使比赛双方拼抢更加积极主动,比分却不会拉得很开,这样无论哪一方都必须十分努力才能获胜,有均等的获胜机会,从而使教学比赛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让分”比赛法 “让分”比赛法就是强弱两队比赛时,可先给弱队一个基础分,而强队起始分为0,最后以最终比分定胜负的一种比赛方法。让分的多少,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这种比赛方法使双方拼抢更加积极主动, 比赛更激烈, 无论哪一方都有可能获胜,从而使教学比赛能取得较好效果。4、“成功防守”比赛法此法重点用在防守教学。所谓“成功防守”比赛法是指在篮球防守教学中进攻投进球篮不记分,但防守成功却

11、记2份,比赛结束后以比赛双方防守累积分高的一方为获胜队的一种比赛方法。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是攻防转换,也就是一次进攻之后,必有一次防守。只有在有效的防守之后,前一次进攻才真正具有价值。“比赛看进攻,胜负看防守”的理念折射出防守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比赛过程中,学生“重攻轻守”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采用“成功防守”比赛法,用来引导学生重视防守。四、教材环节新课标下篮球教材的构建根据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程序,我们可以构建篮球教材。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认过程。在这一个过程阶段中,我们首先要确认我们此时此地的教学任务和主要目标,然后再对所选的篮球运动素材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第二个过程阶段是加

12、工,主要有“强调”、“补充”和“省略”三个工作。例如,如果我们要加强篮球素材的文化性,我们就要强调篮球素材中的文化因素,如历史、社会背景、服饰、场地、规则特点等与文化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省略不必要的技、战术等,如“篮球比赛中的规范和礼仪”、“篮球比赛中的胜与负”等等;如果我们从理性方面进行教材加工,我们就要强化篮球中的原理部分,如各主要技术之间的关系,掌握篮球技术的规律、篮球技术学习的要领和与技术有关的力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方方面面的原理等,并以此组成教材。如“投篮的角度与准确性”、“对抗中如何投篮”、“惯性对投篮的影响”等;如果从运动变形的角度去加工教材,那么就要分析篮球运动的主、次要因素,研究对各因素改造的可能性,再根据需要去进行诸如器材的变化、人员的变化、规则的变化、场地的变化等,然后以此组成教材,如“箩筐球”、“五分球”等。五、小结总之,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对现有的中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与教学的指向由原来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到关注学生健康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再是仅仅教授篮球的一些技术技能,而是要充分发挥篮球教学育人的功能。教学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在教学中,由原来注重教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