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_第1页
精选-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_第2页
精选-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_第3页
精选-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_第4页
精选-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 顿挫的文气。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 证方法。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学习重点、难点: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2.文章的议论思路。【课前准备】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 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名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 面都很有成就。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2、吾家藏书一万 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 一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 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 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 一诗话开创了 “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 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2、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3、、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 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 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 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 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 (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 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 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 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 文庄和如庄之分,序也称叙、弓I、导言、 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

4、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 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过程:(一)读课文,正字音:李存勖xU 盛衰之理sh eng盛以锦囊ch 6g及仇傩已灭chdu契丹 q i三矢shi 方其系(xi)燕父子以组 欤(yu)二、研习课文分析第一段重点词语:盛衰之咀(道理) 工(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 )得天下古今异义:岂非人事哉 古:人为之事。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与其所以失天下 古:两个词:连词“和”,代词“他”。今: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

5、,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 一面翻译下列句子:盛衰之理,虽曰大命,岂非人事哉!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分析第二段重点词语:史(介词,用 )三矢赐庄宗而(告诉 )之曰尔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当” “一定”的意思。)无忘乃父之志词类活用:契丹与吾义为兄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负而呃区(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古今异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 古:古代指一般的官员。今:干某项事业句式: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以锦囊盛(之)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

6、的愿望。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o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 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分析第三段重点词语:方_(正当)其至(缚 )燕父子以绳索 )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 (迹象)词类活用:抑主共成败之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考究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夫夜呼,乱者叫应,仓皇东出:在夜晚在四面 向东 名词作状语乱者四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作乱,造反)忧劳可以其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古今异义: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至到 的

7、结局。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句式:告以成功(以成功告(之)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以组系燕父子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或者推究他成功失败的轨迹,都是由 于人事呢? 第四自然段重点词语:举(全,皆)天下之豪杰数十怜人困(围 困)之岂独(仅仅)伶人也哉古今异义:及其衰也 古义:等到他。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 组。词类活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活

8、用作名词 智勇之人)句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是从极细微的错误积累而成的,有谋略有勇气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伶人才如此吗?、【文本探究】1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大命,岂非人事哉?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渡: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读第二三段,庄宗李存勖(885-926 )父亲

9、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 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中,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908 年23 岁父之志”;912 年 27 岁立国(15年)923年38岁灭国 (3年)926年 41岁 4、作者认为庄宗得失天下原因是什么? 结论:“盛” “忧劳可以兴国”(用课文中的话概括)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灭后梁、建后唐、“函梁君臣之首”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衰”一一“逸豫可以亡身”5、读二三段,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使用例证法,可以以论带史,以史论

10、 证。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件。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 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 史实的传说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选材的匠心。(2)正反对比论证A、正面,忧劳可以兴国忧劳有具体表现吗?“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背负着父亲的遗恨三把箭?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劳”:其后用兵及凯旋而纳之。一系列动词表明:身先士卒征战16年,几乎年年用兵,31字,既显示了作者的笔力,也让我们感受到 得天下的艰难、辛劳,愈是艰难愈是显示出“人事”的重要性。B、反面,逸豫可以亡身盛衰对比,突出其衰败之速J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意气之盛

11、,可谓壮哉!I及仇傩已灭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我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突出衰颓时的悲惨“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读对比论证的例句,盛时意气风发,衰时仓皇失措,大起大落,欲抑先扬。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5、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明确:A ”皆自于人。”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6、作者详写庄宗忧劳的史实,却鲜有逸豫的史料,为何有关伶官及庄宗享乐的 史料缺失?无意还是刻意?明确:(1)这样的安排突显失天下的易、快(2)关注本文题目补充:伶官传:为在宫廷

12、中授有官职的伶人,立传 伶官事迹在传内已详述, 无需重复。附带说明:伶官传共记四个伶官:敬新磨”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 史彦琼,郭门高(即郭从谦)三人为最。”序:评价缘由本文的写作目的:借古讽今,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 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本文重在对庄宗盛衰史实的评论,而非写史,可见史家取舍材料之法。总结:史论题材特点: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在观点的指导下叙史,不是介绍历史,而是以史实为论据叙史一般用概括叙述方式,对个别极为重要的史实也可以具体地叙述。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

13、呼,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 丹”“皆背晋 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这也是欧阳修散创作的特点。叙史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因此常有明显的针对性,常用借古 喻(讽)今的手法。四、课堂延伸: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 发?明确:1.小事不小2.玩物丧志3.事在人为4.以古为镜巩固练习【与】与尔三矢(给,动词)求!无乃尔是过与(读yu,通“欤二语气助词)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介词)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动词)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连词)【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形容词)当与秦相较

14、,或未易量(轻易,副词)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动词)【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依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举】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全,皆)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杀人如不能举(尽)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