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节选)》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教学建议_第1页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教学建议_第2页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教学建议_第3页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教学建议_第4页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报任安书(节选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教学建议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 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 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 (前 91 朝中发生巫蛊案,江 充乘机诬陷戾太子 (刘据 ,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 (刘屈髦 军大战长安,当时任安担任 北军使者护军 (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 ,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 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生前曾写信 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直到任安

2、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 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的耻辱, 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了 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 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报任安书 原文较长, 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 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回信迟的原因, 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 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 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 “已 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 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 然后详述 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

3、 这部分其实是下文的铺垫, 因为过长, 只好删去。 班固在 汉书司 马迁传的“赞”中,对这封信的评价是:“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颜师古注:“言其报任安书 自陈己志,信不谬。”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幽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 全文共分 4段。第 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 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第 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三层。第 1层,从“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 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

4、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 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第 2层,从“人固有一死”至“殆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 趋异也”承上 (死得有没有价值 启下 (辱与不辱的区别 。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 己受到了极辱。 接着用比喻、 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 再举王侯将相 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 就应该自杀。第 3层,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 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

5、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 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 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 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 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第 3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可分为两层。 第 1层,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 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第 2层,介绍史记的体

6、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 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 的观察和认识; 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 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他发现, 往昔“富 贵而名摩灭”的人, “不可胜记”, 只有“倜傥非常之人”, 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 才能不朽。 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 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 舒

7、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 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 “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 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第 4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 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苦 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 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 最后与开端相照应, 再次 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报任安

8、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 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 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报任安书(节选解题指导一此题意在让学生熟悉第 2段和第 3段。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史 记,为说明这个原因,第 2段中分三层逐步说明。第一层说自己和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第二层说应该在受辱之前自杀, 受刑以后再自杀已经迟了; 第三 层说不自杀是为了让“文采表于后世”,完成史记,第 3段中对此作进一步说明。二此题意在让学生熟悉全文的基础上,学习第 4段。第 4段第一句

9、中的“谤议者”“笑者”都是 俗人,应前段“难为俗人言”;“以污辱先人”应上文“太上不辱先”;“今少卿”一句中“推贤进士”应信 的开头语,“私心”应第 3段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和“仆诚以 著此书, 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两句。 首句“且 负下未易居”极言环境的恶劣; “是以肠一日而九”至“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写当时的心情; “故且 从俗浮沉”至“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写当时的思想矛盾,也是写心情的。三此题意在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必须深入课文, 理解课 文,理解深,才能读出感

10、情。要审视司马迁,谈对司马迁的看法,首先也要理解课文,讨论时才 可抓住几个关键问题深入下去。可以拟几个议题,如“怎样对待生死”“著书立说”等。教学建议本课用三课时教读。这篇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的难度也比较大。 第一, 文章内容涉及作者家世、 古代刑法种类、 古代王侯将相受辱事例、 圣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事例等, 学生对这些一般都不太熟悉, 难免产 生隔阂。第二,本文在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许多语句 都有深刻的内涵, 而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 短时间内恐怕难以透彻理解。 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 在启发学生自行领悟, 要把基点放在启发学生自行领悟上, 才有可能在规定

11、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报任安书(节选 课文说明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 及文选卷四十一。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 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 (前 91 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 机诬陷戾太子 (刘据 , 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 与丞相 (刘屈髦 军大战长安, 当时任安担任北军 使者护军 (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 , 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 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 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生前曾写信 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

12、义”。直到任安临刑前, 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在这 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说明 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 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 章。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 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回信迟的原因, 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 “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 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

13、过。这部分其实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 只好删去。 班固 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中,对这封信的评价是:“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颜师古注:“言其报任安书自陈己志,信不谬。”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幽而发愤” “自陈己志”这个主题。全文共分 4段。第 1段, 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 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 “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 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第 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三层。第 1层,从“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先说祖先的职务不 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

14、,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 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第 2层,从“人固有一死”至“殆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承上 (死得有没有价值 启下 (辱与不辱的区别 。 然后列举不辱、 受辱的不同等次, 说明自己受到了极辱。 接着用比喻、 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 再举王 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 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 自己若要死节的话, 在 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第 3层,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 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 他并

15、不顾念家庭, 也不缺少“臧获婢妾, 犹 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 司马 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他“所以隐忍苟活,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恨私心有 所不尽, 鄙陋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 眼光, 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 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 棘路。第 3 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可分为两层。 第 1 层,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 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

16、其愤”的例子。 第 2 层,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 的观察和认识; 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 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他发现, “富 往昔 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 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 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 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

17、磨难,强志不 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 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 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司马迁 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 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第 4 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 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 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与开端相 照应,再

18、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 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 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报任安书(节选)解题指导 一 此题意在让学生熟悉第 2 段和第 3 段。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史 记,为说明这个原因,第 2 段中分三层逐步说明。第一层说自己和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 且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第二层说应该在受辱之前自杀,受刑以后再自杀已经迟了;第三 层说不自杀是为了让“文采表于后世”,完成史记,第 3 段中对此作进一步说明。 二 此题意在让学生熟悉全文的基础上, 学习第 4 段。 4 段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