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_第1页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_第2页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_第3页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_第4页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 , “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转发。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 .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

2、,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例如: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好 a 读书不好b 读书。例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 zh 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 ng,作形容词用。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例中的 “好” 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o, “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 “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2 .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例如:你为什么打

3、他?天亮时,我想起来了。例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同样, 例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 “想” 和停在 “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3 .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b.你说不过

4、他也得说。例因停顿不同,就表达出了两种意思。a 句表示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b 句表示自己没把握把这份报告写成功。例同样因停顿不同,句子含有两种意思。a句表示 “你”必须得说,是指“你”一个人说; b 句是指“你”和“他”两个人都得说。4 .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例如:这女孩子有点儿ji o qì。这种食物可以zhìá i。例中的ji o qì既可指“骄气”,又可指“娇气”。例中的zhìá i 既可指“致癌”,又可指“治癌”。5 .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

5、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例如:王大夫看病去了。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例中的“看病”既可指给病人医治疾病,又可指找医生给自己看病。例中的“锁”既可作名词, “锁链”的意思;又可作动词,指给自行车上锁。6 .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两者很难分得清楚。A. 结构不固定产生歧义。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多种结构关系,那就会产生歧义。例如:研究

6、方法十分重要。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例中的“研究方法”是指研究的方法(偏正关系) ,还是指研究某种方法(动宾关系),因结构关系的不固定产生歧义。例中的“学生家长”是指学生和家长(联合关系) ,还是指学生的家长(偏正关系),结构不固定也产生了歧义。B.层次切分不同造成歧义。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例如:赞成李老师的建议。咬死了猎人的狗。7 .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语义关系不明确,主要指施受关系不清、领属关系不清和修饰关系不清。A. 施受关系不清。例如:反对的是少数人。这个人连老师也不认识。例“反对的”本身有两种解释:所反对的和反对的。如果把

7、“少数人”当作是受事者,那意思是“反对少数人”如果把“少数人”当作是施事者,那意思是“少数人反对”例如果把“老师”当作是受事者,那意思是“这个人不认识老师”;如果把“老师”当作是施事者,则是“老师不认识这个人”。8 .领属关系不清。例如:我们图书馆收藏了著名学者章炳麟的书。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论著。例中的“章炳麟的书”是指他写的书,还是指他收藏的书,因领属关系不明确,引起歧义。例中“杜甫的全部论著”是指杜甫所作的论著,还是指有关评论杜甫的全部论著,也因领属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C. 修饰关系不清。例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

8、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例因“几个学校的领导”中的“几个”修饰不明确,造成指“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还是指“同一个学校的几个 领导”意思不明确。例“新建的”是修饰“师范学校”还是修饰“实验大楼”关系不确定,造成歧义。8 .省略不当造成歧义在有一定语境的上下文里,某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省略不当,就会引起歧义。例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例中的第二个分句里,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究竟是“张原”还是那位“老人”呢 ?不明确。例中同样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 “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的是“

9、张翔”还是“纸人”意思不明确。9 .指代不明造成歧义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例中的“这方面”指代不明,是指代“搜集史料”呢,还是指代“鉴定和运用史料”呢?例中的“这方面”也指代不明,是指代“欣赏一首好诗”呢,还是指代“创作一首好诗”呢?10 .“和”、 “对”、 “在”等词引起歧义A. “和” 字引起歧义。 “和” 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结构,容易造成界限不清,引起歧义。例如: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我动员弟弟和爷爷下月五号一道去城里

10、。例可理解为“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两个人来学校了,也可理解为“王小刚的爸爸”和“赵小花的爸爸”两个 人来学校了。例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弟弟和爷爷”两个人,也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我、弟弟和爷爷”三个人。B. “对”字引起歧义。例如:对学生会提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塞族武装对北约联合部队的进攻是早有准备。例中的“建议”是学生会提出的,还是针对学生会而提出的,意思不明确。例中是指塞族武装进攻北约联合部队呢,还是指北约联合部队进攻塞族武装呢?意思不明确。C. “ 在” 字引起歧义。介词 “在” 与方位名词组成 “在上” 、 “在中”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例如:小王在火车上写字。他在水

11、中做实验。例可以表示把字写在火车上面,也可以表示在火车里把字写在别的什么东西上。例可以是他整个人在水里操作实验,也可以是他在水外而实验操作在水中完成,意思不明确。11 .缺少标点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缺少标点符号,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理解,这与前面因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相似之处。例如: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例句因缺少标点就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a.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b.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12 .缺少必要的限制造成歧义几个事物是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有某种情况,要表示清楚。如果让人感

12、到似乎是合在一起的,又似乎是分开来的,就会产生歧义。例如:路面宽阔,可供四辆大型汽车同时行驶,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例句中的“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是两侧“一共有两米多宽”,还是每侧“有两米多宽”?因没有明确限 制,意思不明确。13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造成歧义汉语中的许多句子,可以靠意义来组合,这样也就不用关联词语。可有些句子,因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或虽用了关联词语,但把关联词语省去了一部分,因而造成歧义。例如: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例因缺少必要的关联词,从而造成有两种理解。

13、一种是学生会让他“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但他没有告诉。第二种是学生会决定比赛日期实行保密,但是他却违背学生会的决定,而“把比赛日期告诉给了对方”。例由于缺乏和“只要”相呼应的关联词,由此导致双方责任不明,造成至少有三种理解。以上是歧义产生的一些常见的原因,当然,产生歧义现象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甚至说话语调的长短、说话语气的强弱等都会引起歧义。但歧义都是有办法消除的。二、歧义消除的常用方法14 借助口语方法消除歧义譬如可以利用句子中词语读音的变化、重音的差异和停顿的不同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可以利用重音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或“他一个

14、星期就写了三封信”。前者表示 “只写了三封信, 其他什么事情也没做”; 后者表示 “他一个星期里写信的数量多”。这种糖五毛五十粒。可以利用停顿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这种糖五毛 / 五十粒”或“这种糖五毛五 / 十粒” 。15 借助书面方法消除歧义譬如可以通过增设语境、调换词语、变更语序、增加修饰语、 添加标点符号和添加关联词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我去上课。可以利用加插词语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他站在广场上,一边站着一个孩子。可以利用改换词语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他站在广场上,两边各站着一个孩子”或“他站在广场上,旁边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