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_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_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_第3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_第4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E格式实用标准文档1.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 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B. “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C.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 在此是诗经的简称。D. 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 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B. “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

2、的时候,皇帝 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C. “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 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D. “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 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3.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 诏等,属于命令文体。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 而“薨”则专指帝王之

3、死。;嗣君,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 意为继位的君主。4.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 “御史”之意。B. 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 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 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5. 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 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B. “及沙门法秀谋逆

4、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 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C. “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 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D. “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 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6.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实用标准文档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 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B. “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 “工部”,三省六

5、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 “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 爵和告诫臣僚。7. 下列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 ;股肱之臣,辅佐 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B. 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 称。C. 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D.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是中国开明封建 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

6、践的集大成。8.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 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 年老请求退职,“致政” “致仕”则指辞官或退休。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9. 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B. 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C. 至德,唐肃宗

7、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D. 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如出师表陈情表等。10.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 起的。B. 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 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8、D.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 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11.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实用标准文档A. 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 之人。C. 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D. 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 还有左迁、迁谪等。12.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9、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 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 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 给的帝位。13.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B.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C. “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D. “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1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

10、一项是 ()A. 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B. 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C. 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 帝直接掌管的监狱。D. “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 出仕。7.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 所到之

11、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C.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 稷”来代表国家。D. 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8.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六国论 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 丿意、。B. 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人,内官,内臣等。C. “出为湖广左参议”

12、中的“出”指京官外调。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 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文案大全专业资料整理WOE格式实用标准文档D.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 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17.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 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B. 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 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C. 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

13、东有函谷关,南 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D. 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 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18.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 年的一种名称。B. “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 帝王的敬称。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 迁”来表示升官。D. “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 还有“致仕”。19.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曲笔,这里是

14、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 式。B. 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时指洛阳。C. 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D. 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20.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 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 )中的“楷书”和“隶书”。B. 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C. 文末说“

15、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 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D. 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 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 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B. 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 “崩”“薨” “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

16、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 人曰死。”C. 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 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D. 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 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 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 人追授

17、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B. 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 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C. 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 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D. 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 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 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B. “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

18、就是降低官 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C. “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 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D.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 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 退、官吏的升降。B “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 种。C “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 文中指旧

19、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D “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 责的就称为“留守”。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 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B. “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 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 等。C. 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 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D. 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

20、”。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 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 大学士等。B.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 部尚书。C.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宋朝四大书 院之一。复兴于明代。D.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顾 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

21、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 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B. 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 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C. 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 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D. 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西汉张骞二度出 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

22、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 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B. 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 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C. 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为国家重 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D. 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 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 度支、户部、盐铁。B. 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 “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23、。C. 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 “摄”、“领”、“行”等。D. 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 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10. 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 为五服,B. 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 方便。C. “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 开国皇帝。D. 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亊、致政、休 致等词

24、。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 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B. “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 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C.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 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D.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 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25、 “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 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B. “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 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 远地区。C. “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 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 外,离职即摘除。D.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13. 下列对文中加点

26、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 司”。B. 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C. 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D.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其多 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B. 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

27、、刑并称六部。C. 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D. 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 奉在皇帝左右。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 藏本。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B.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 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 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

28、即担任吴地的巡抚。C. 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 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 鸣鼎食之家”。D. 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 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 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少师、少傅、少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 宰相。B. 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 相当。C. 经

29、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 筵。D.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所著。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崩,本义是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太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因 此,常用此来指称古代帝王或太后逝世。B. 炮烙是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也指 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刑具。C. 宿卫是指古时候在宫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担任警卫,有时也可专指皇帝 的警卫人员,现在一般指保卫、守护。D. 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 要进行祭祀,后便用“

30、社稷”来代称国家。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B. 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C. 圭寸事在文中指密圭寸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圭寸城。D. 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 两部分。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 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B. 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 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

31、“卒”。C. “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 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D. “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 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 为父母守孝。B. 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 制、诏等。C. 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 茶、酒等。D. 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

32、事务,长 官是刑部尚书。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 有监察之责。B. “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C. “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D. “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 为右”的观念。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朝贡”,古时指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拜君主,敬献地方物产。B. “中国”,原指处于疆域内的中央地区,后来指中原的广大地区。C. “报”,指古代臣子用奏

33、章等书面形式向君王陈述对政事的意见。D. “觐”,西周时期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指地方大员进京朝见皇帝。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 儒经之首。B. “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C. “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D. “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牛羊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2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 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B.

34、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 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 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 行,又叫“春闱”或“礼闱”。D. 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 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2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正”是元惠宗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 或“高祖”,如汉高祖、宋太祖。B.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有司”不可以用来代指 朝廷各级官员,只能理解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C. “洞瑶”指的就是

35、瑶族。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 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D. “考课”指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 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2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从”即 为此意。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 及第者。C. 学士,官名,即翰林学士,执掌起草诏令。唐玄宗时,翰林学士为皇帝 心腹,常能升为宰相。D. 禁署,指宫中近侍官署。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才

36、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2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 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 称为探花。B.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 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 和工部。C. “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 第一天。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 安

37、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 交还给皇帝。2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即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e)元。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B. 廷议,即廷臣会议,所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多为按部门 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果上奏皇帝,当意见不一致时,由皇帝作最终裁决。C. 关内,文中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亦用来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D.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用来指房屋建筑,乡村村落,亦泛指 平民百姓,人

38、家,民间。2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 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B. 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 中央及地方官吏。C. 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 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D. “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 朝廷任职的“入”相对。3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侍讲学士,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 有典簿、侍诏等,主要任务

39、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B. 檄文,古代用于征召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文中特指声 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C. 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 寺少卿为大理寺级别最高的官员。D.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旧时亦用为国 家的代称。3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 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 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 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C. 仆射指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

40、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献帝设置左右仆 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D. 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 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谕对方。【答案及解析】1. 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 ,准备作战。2. D。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 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3. C。“薨”是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4.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5. B。“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6. D。无“肱股之臣”。47.A。股指的就是大腿。9. D。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10. C。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

41、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 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 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 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11. 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D项应是班固编撰。12. 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13. 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14. 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

42、家。14. 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15. Do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16. 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 ,先例”的意思。17. 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18. Co左迁是贬官。19. Ao此处的“曲笔”意思是徇情枉法。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 所降恕,肇执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译文:北魏时游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 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20. 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 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释义】正史: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