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_第1页
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_第2页
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_第3页
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_第4页
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东南大学 吕锡武汇报提纲1、水质净化新理念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1.1 饮用水安全现状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2.3 深度处理技术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1、水质净化新理念1.1饮用水安全现状饮用水安全现状 由于现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由于现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源水水质的污来的污染物对源水水质的污染已经愈演愈剧染已经愈演愈剧

2、,源水受污染源水受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2012年年2月月3日江苏镇江水污日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影响甚广染事件影响甚广 2012年年4月月24日黑龙江依兰日黑龙江依兰出现饮用水污染出现饮用水污染1.1饮用水安全现状水源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几十年甚上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水处理工艺,难以胜任正常运行职能以主要功能为去除水中悬浮固体、胶体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氯消毒工艺而言,不但对于水中大量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无去除效果,氯化过程中,还导致了对人体健康称害更大的有机氯化物的形成,因此改造水厂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原水原水混凝混凝沉淀沉淀过滤过滤氯消毒氯消毒出水出水图图1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图自来水厂工

3、艺流程图1、水质净化新理念1、水质净化新理念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1.1 饮用水安全现状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2.3 深度处理技术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 一些发达国家根据不同水源水作出了相应的饮用水处理等级规定。如日本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规定:标准1类水(地下水、地面水、泉水和溪流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后供饮用标准2类水(地表水、污染较轻河流):经一般净化处理后供饮用标准3类水(地表水、污染较重河流):经深度净化处理

4、后供饮用 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订与水源水质有紧密的联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订与水源水质有紧密的联系1956年12月饮用水水质标准(25项)1986年10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5项)2001年6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96项)2005年2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103项)2006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 当饮用水水质标准作出改变和有新增项目时,水厂的工艺应对此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例如: 最新水质指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由GB 574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

5、71项、修订了8项,其中: u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隐孢子虫等;修订了总大肠菌群; u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u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等;并修订了砷等;u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 5项增至53项,增加了甲醛等;修订了四氯化碳;u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增加了耗氧量等;修订了浑浊度;u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放射性。 标准中指标的增加和某些标准的修订必给水厂处理工艺带来相应的影响和改变,譬如在毒理指标中溴酸盐指标的增加,可以作为臭氧活性炭工艺运行中臭氧投加量选取的重要依据。1、水质净化新理念1、水质

6、净化新理念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1.1 饮用水安全现状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2.3 深度处理技术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合格饮用水合格饮用水是指各项水质指标符合标准的水合格生活饮用水合格生活饮用水并不等于并不等于优质水优质水,很多情况下,符合标准的水甚至不一定是卫生学上可靠的饮水优质饮用水应符合以下诸项要求:符合标准的合格饮用水希望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尽可能降低,水质美 味可口要求毒理学的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关于水质标准的

7、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自来水或水源水水质的等自来水或水源水水质的等级划分具有模糊性,因为级划分具有模糊性,因为任一水样的多项分析指标任一水样的多项分析指标可能属于不同的水质等级可能属于不同的水质等级标准,这样就难以确定该标准,这样就难以确定该水质总体上讲是属于哪一水质总体上讲是属于哪一级水级水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水质等级划分和评法进行水质等级划分和评价,就可以克服传统水质价,就可以克服传统水质评价方法的粗略性,达到评价方法的粗略性,达到对水质等级的科学、客观对水质等级的科学、客观的划分和评价,右图为模的划分和评价,右图为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方法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方法图2 单

8、因素评判程序框图 水质综合评判算例本算例以城市自来水和经过紫外臭氧工艺处理的城市自来水实测数据作为对比,选定影响人体健康的10个水质指标,将两组测定数据列于表1将表中数据按照图2中的步骤进行计算,根据最大隶属度判别准则得出结论是:自来水水质属于级级;自来水经紫外-臭氧处理后的水质属于级级编号编号项目项目单位单位自来水自来水自来水经自来水经UV-O3处理处理后后参考优质饮用水水质标准参考优质饮用水水质标准1sos致突变致突变实验实验R测测1.01.31.01.11.21.52.04.02余氯余氯mg/L0.50.050.050.100.150.300.401.03氯仿氯仿ug/L84.010.5

9、5153045601004四氯化碳四氯化碳ug/L4.51.100.51.02.03.06.05五氯酚五氯酚ug/L0.30.11357102062,1,6-三氯三氯酚酚ug/L2.20.770.10.30.50.71.010.07氯苯氯苯ug/L5.21.820.31.01.52.03.06.08滴滴涕滴滴涕ug/L0.080.0300.20.50.71.02.09六六六六六六ug/L2.320.81012351010挥发酚类挥发酚类ug/L2.50.8800.51.01.52.04.0表表1 两组测定水质指标与参考水质标准对照两组测定水质指标与参考水质标准对照1、水质净化新理念1、水质净化

10、新理念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1.1 饮用水安全现状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2.3 深度处理技术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余氯余氯我国我国标准标准对余氯的规定是对余氯的规定是出厂水出厂水0.3mg/L0.3mg/L,管网末梢管网末梢0.05mg/L0.05mg/L,无最高限制,而大多数先进国家饮用水标准,无最高限制,而大多数先进国家饮用水标准均不作余氯要求,还有一部分国家则规定饮用水中余氯的均不作余氯要求,还有一部分国家则

11、规定饮用水中余氯的上限上限加氯灭菌并保持管网中适量的余氯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氯灭菌并保持管网中适量的余氯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如果有机营养基质存在,即使保持较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如果有机营养基质存在,即使保持较高的余氯量细菌仍会生长高的余氯量细菌仍会生长对于直接饮用来说,水中余氯应有严格的限制水中余氯应有严格的限制。优质饮用水的消毒以采用臭氧或紫外线等方法较为理想。至于卫生学上的安全考虑,可通过细菌学指标加以保证。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饮用水生物稳定性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是指饮用水中有机营养基质能支持异养细菌生长的潜力,即细菌生长的最大可能性饮用水生物稳定性高,则

12、表明水中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物含量低,细菌不易在其中生长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低,则表明水中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物含量高,细菌容易在其中生长 国际上普遍以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BDOC是水中有机物中能被异养菌利用的部分,是BDOC的一部分AOC是生物可降解有机物中可转化成细胞体的这部分有机物,它是通过一个转化因子或校正因子以碳浓度来表示的一般以BDOC衡量水处理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预测需氯量和消毒副产物产生量;以AOC衡量给水管网细菌生长的潜力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致突变试验 基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严重地区恶性肿瘤发病

13、率明显升高的事实,“准则”应有Ames(或SOS)试验结果为阴性的要求CO2和温度 作为优质饮用水供直接饮用的需要,“准则”中有必要考虑这两项美味指标。水中若含有适量的游离碳酸(530mg/L),再加上水温合适(20),就会使饮用者有清凉爽口的感觉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1、水质净化新理念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1.1 饮用水安全现状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2.3 深度处理技术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2.1 水源地生态防护

14、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根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河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湖泊(水库)湖泊(水库)2011年,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2.3%、50.0%和7.7%。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总氮不参与水质评价)。 中营养状态、轻度

15、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2%、46.1%和7.7%。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 生态防护是修复和完善水源地生态系统、改善水源地水质的首要环节。 构建水源地生态调蓄水库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或重建水源地生态系统,利用生态水库的水体停留调蓄及生态净化能力,在储备因突发环境事件或转换、检修等因素影响的供水量的同时,对水质进行净化,以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水源。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水源保护与生态防护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内阻断污染源必要的水力停留时间通过生态修复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水源地生态防护与生物预处理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

16、统传统水库一定的水力停留时间人工生态系统建设不完善水质改善效果不理想生态调蓄水库确保必要的水力停留时间阻断可能进入水库的所有污染源必要的生态修复工程来强化水体自净能力传统水库与生态调蓄水库的比较传统水库与生态调蓄水库的比较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名称:上海黄浦江取水口生态防护工程地点:黄浦江临江原水厂一侧生态护坡铺装生态护坡铺装护坡植被长势护坡植被长势水源地生态防护实践案例一生态护坡模型试验地点:上海市黄浦江原水厂临江泵站三面光护坡三面光护坡生态护坡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三面光”护坡水源地生态防护实践案例一昆山市傀儡湖水源保护工程阳 澄 湖傀儡湖水源厂水厂傀儡湖目前调蓄傀

17、儡湖目前调蓄停留时间约停留时间约30d30d,由于有效的水源由于有效的水源地保护和生态防地保护和生态防护措施,可使受护措施,可使受污染的阳澄湖水污染的阳澄湖水源源(类)改善类)改善至接近至接近类类。水源地生态防护实践案例二人工介质中试研究进水端中端出水端进水端中端出水端进水端中端出水端上层上层中层中层下层下层0.01.02.03.04.05.06.07.0细菌量(107)RZ RT RWRZ RT RW上层中层下层试验证明对藻类的试验证明对藻类的去去除率达除率达9090,对多种,对多种微量有机物去除效果微量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见右表)。显著(见右表)。RT: 7.49 - 53.0110152

18、0253035404550Time (min)0.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Relative AbundanceRT: 38.91AA: 668565RT: 14.69AA: 252796RT: 39.84AA: 310835RT: 41.58AA: 199354RT: 31.65AA: 136908RT: 44.12AA: 663331RT: 47.75AA: 83253RT: 27.38AA: 66865RT: 24.27AA: 53728RT: 11.40AA: 78275RT: 21.06AA: 40446RT:

19、22.26AA: 16037RT: 33.36AA: 12267NL:1.17E7TIC F: MS ICIS DD_050909151252_050909152054RT: 9.69 - 53.01101520253035404550Time (min)0.00.20.40.60.81.01.21.41.61.82.02.22.42.62.8Relative AbundanceRT: 38.89AA: 539646RT: 37.26AA: 249441RT: 33.04AA: 263933RT: 41.56AA: 143136RT: 49.12AA: 231873RT: 31.63AA: 5

20、7810RT: 27.37AA: 48222RT: 22.65AA: 44577RT: 17.29AA: 26546RT: 46.44AA: 28453RT: 21.58AA: 22479RT: 11.41AA: 31766NL:8.47E6TIC F: MS ICIS DD_050909121651项目不同HRT时的去除率 /%3d5d7d多氯联苯56.068.055.0多环芳烃17.925.922.1酞酸酯58.966.3-硝基苯48.840.1-1,2,4-三氯苯-40.976.4阿特拉津58.853.466.30.E+001.E+072.E+073.E+074.E+075.E+076.

21、E+077.E+078.E+079.E+071.E+08进水 15.6% 26.8% 38.0%藻类密度/(ind.L-1)707580859095100去除率/(%)水源地生态防护实践案例三代谢产物有机物降解菌溶藻细菌分解捕食转化为易降解物质藻类、有机物等捕食分解捕食捕食代谢产物转化为易降解物质人工介质人工鱼礁人工介质和人工鱼礁净化机理原理与方法:在水源受有机污染或氨氮污染较为严重时采用,可在取水口或原水进入水厂前,建设生物预处理设施,一般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污染物。工艺特点:不能和不易被常规工艺去除的有机污染物、氨氮、亚硝酸盐及铁、锰等得到有效去

22、除;改善了水的混凝沉淀性能,减轻了常规处理和后续深度处理过程的负荷,降低水处理费用;通过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不仅减少了水中“三致”物前体物的含量,改善出水水质,也减小了细菌在配水管网中重新滋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的安全性。 特别地,对于富营养化原水中的藻类及藻毒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率,保证后续单元的正常运行。原水生物预处理水源地生态防护与生物预处理1、阶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含藻原水进水出水进气1 无油气泵 2 蠕动泵 3 气体流量计 4 有机玻璃柱(内装填料与微孔曝气头) 三阶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装置图三阶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装置图1234试验用水:以梅园水厂原取水口附近的富营养化湖水为研究对象

23、,该取水口位于五里湖。原水水质:NH4+-N为0.58.2mg/L,CODMn为612.6mg/L,藻密度106108个/L。 生物预处理2、东深供水工程生物预处理q 主要污染物:NH3-N (设计时按2mg/L,实际运行时经常34mg/L)q 技术难点:F 要求的水力停留时间短(1小时)提高传质的问题F 池面积大(2701503.8m)布气均匀问题F 积泥冲泥问题F 微生物正常生长是确保处理效果的关键2000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该工程对NH3-N、CODMn、BOD5、锰的去除率分别为62.0%、21.1%、31.8%和39.9%。 q 运行效果:生物预处理3.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24、q 处理时间处理时间同类最短,效率高同类最短,效率高 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55.4min,同类工程一般采用,同类工程一般采用70 120min。水源地生态防护与生物预处理相比较:水源地生态防护与生物预处理相比较:1、水力停留时间要求不同:水源地生态防护要求停留时间较长;生、水力停留时间要求不同:水源地生态防护要求停留时间较长;生物预处理通常水力停留时间远小于生态防护时间。物预处理通常水力停留时间远小于生态防护时间。2、水源地生态防护要求土著野生动植物、微生物协同发挥作用;饮、水源地生态防护要求土著野生动植物、微生物协同发挥作用;饮用水生物预处理多采用好氧生物膜法,已经开发实用的处理技术主用

25、水生物预处理多采用好氧生物膜法,已经开发实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淹没式生物滤池法。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淹没式生物滤池法。1、水质净化新理念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1.1 饮用水安全现状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1.4 制订优质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2.3 深度处理技术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膜技术:膜技术:是新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钠滤、反渗透以及电除盐( EDI) 等,这些膜分离产品均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选择性地分离

26、水和水中的杂质,其突出的优点是在水处理过程中不需酸、碱,操作方便,出水水质好,性能稳定。 超滤和微滤都是在压差推动力作用下进行液相分离,为筛孔分离过程。 超滤膜的截留粒子粒径为0. 00510 m,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00106 的物质。 微孔滤膜的截留粒子粒径为0. 0315 m。膜分离技术可以有以下膜分离技术可以有以下基本性能基本性能:(l) 是一种物理过滤作用,不需要加注药剂;是一种物理过滤作用,不需要加注药剂;(2) 是一种绝对的过滤作用;是一种绝对的过滤作用;(3) 不产生副产品;不产生副产品;(4) 因为膜工艺运行的驱动力是压力,实现自动控制容易。因为膜工艺运行的驱动力是压力,实现

27、自动控制容易。应用膜应用膜技术进技术进行深度行深度是否合是否合理?其理?其效果如效果如何?何?有机物在水中的形态与分类水中溶解态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超滤膜对水中有机物的截留性能相关实验研究成果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2.2.1 有机物在水中的形态与分类 按形态来分,水中有机物也和水中无机物一样,可以分为悬浮态、胶悬浮态、胶态和溶解态态和溶解态3大类大类。溶解性有机物有可如下分类。 超滤的进水为水厂常规工艺混凝、澄清、过滤后的水,这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有机物基本去除,残留有机物主要为溶解性的有机物。2.2.2 水中溶解态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由此可以看出天由此可以看出天然水中溶解态有然水中溶解态

28、有机物的分子量大机物的分子量大多在多在10 00030 000以下,大于以下,大于30 000比较少。比较少。 水中有机物目前尚不能像无机物一样按种类来区分和测定浓度。目前对水中有机物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水中溶解态有机物按分子量大小来分,即所谓的水中溶解态有机物分子量分布。 下图为某研究索取水样的分子量分布图:2.2.3 超滤膜对水中有机物的截留性能 据研究目前工业用的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有下列几种: 6 000、10 000、20 000、50 000、100 000、150 000、200 000、300 000等。截留分子量小于20 000的超滤膜在工业上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其孔径小,阻力大

29、,水通量少。目前水处理中常用的是截留分子量为100 000300 000 (对应孔径约为0. 011 0. 05m)的超滤膜。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结合分析可知,采用超滤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结合分析可知,采用超滤膜作为深度处理技术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果膜作为深度处理技术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果并不理想并不理想。2.2.4 相关实验研究成果经过实验及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KD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KD3KD的有机物; 砂滤砂滤单元对分子量大于100KD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超滤超滤单元对分子量介于10KD10

30、0KD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大于100KD的有机物。 净水工艺的不同单元有其特定的去除对象,在对原水的净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分工,而且各单元工艺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整个净水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合理发挥各个单元工艺的特点和各个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使整个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合理可靠。采用不同的净水工艺前应对水中有机采用不同的净水工艺前应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分布有所了解和分析。污染物的分子量分布有所了解和分析。1、水质净化新理念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1.1 饮用水安全现状1.2 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相关联的观念1.3 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观念1.4 制订优质饮用水

31、水质准则的若干设想2.1 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理论和系统2.3 深度处理技术2.2 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评价2、水质净化新技术体系2.3 深度处理技术系统技术O3BAC工艺粉末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技术UVO3联用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絮凝+沉淀池过滤后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消毒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中试研究2.3.1 O3BAC工艺3.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臭氧化时间对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臭氧投加量对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同投加量下后续活性炭去除AOC效率的变化臭氧投加量与水中残余臭氧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n臭氧生物活性炭对CODMn的去除有明显效果,是适合于受污染原水的深度

32、处理工艺 ;n过高臭氧投加量会影响后续生物活性炭的微生物活性;n确定O3/CODMn=0.75,臭氧化接触时间为10min,为大型示范工程提供了准确的设计参数。2.3.1 O3BAC工艺O3BAC工艺 在各种改善水质效果的深度处理技术中,臭氧活性炭吸附技术室完善的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最成熟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已被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水厂净水处理中技术成熟、净水效果显著。该工艺中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与预臭氧溴酸盐的产生与控制常规滤池改为活性炭滤池的探讨2.3.1 O3BAC工艺试验工艺流程图试验工艺流程图原水原水预臭氧预臭氧接触池接触池机械反机械反应池应池斜管沉斜管沉淀池淀池

33、砂滤池砂滤池主臭氧主臭氧接触池接触池活性炭活性炭滤池滤池出水出水 氯化消毒副产物氯化消毒副产物一直是给水处理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其中的三卤甲烷。通常认为在消毒之前有效去除三卤甲烷前质物将有利于控制三卤甲烷生成。消毒消毒预臭氧作用:预臭氧作用:1、降低水厂消毒副产物、降低水厂消毒副产物2、提高水厂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提高水厂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3、除嗅效果明显、除嗅效果明显2.3.1 O3BAC工艺减减少少溴溴酸酸盐盐的的生生成成去去除除产产生生的的溴溴酸酸盐盐 当原水中溴化物质量浓度小于20g/L时,溴化物一般不会转化为溴酸盐; 当原水溴化物浓度较高时,可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溴酸盐含量:活性炭吸附亚铁离子还原离子交换光辐射和光催化法控制臭氧投加量和多点投加臭氧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