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参考答案_第1页
农业经济参考答案_第2页
农业经济参考答案_第3页
农业经济参考答案_第4页
农业经济参考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填空题1.现代农业科学体系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和农业保护和农业发展。3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主要有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和其他功能。4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有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资源和有偿利用。5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主要有渐进性、系统性、外生性和复杂性。6 .生态农业的基本含义是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7 .发达国家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是家庭。8

2、.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9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生态持续性10 .最先在经济学中引入交易成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1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2 .1978年秋安徽省部分地区率先恢复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序幕。13 .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14 .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行模式中的第一种为: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15 .农贸市场的全称是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名词解释1广义农业:

3、既包括农业的生产环节,也包括为农业服务的产前,产后行业和相关部门。2可持续农业: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3农业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不包括用以制造农业生产工具或用作动力能源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风力、水力等资源。4农产品期货市场: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广义的农产品

4、期货市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或者说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关系的总和。5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6农业宏观调控:是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在农业部门和领域中的特殊体现,它是以政府作为主体,着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次上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促使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

5、流动,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农业宏观调控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农业行为,是政府干预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7农业信贷:农业经济活动中,贷款者向借款者供应货币(或商品),后者定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行为。8农业保险: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9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各生产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10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

6、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简答题1、现代农业的典型形式有哪些?(没有答案,自己整理)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环保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1)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扩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有利于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农产品进口的剧增,压低了国内市场价格,使农民利益受损,同时济占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空间。(3)虽然经济全球化使得农产品进出口关税有了大幅度的削减,但是我农产品出口仍然面

7、临着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4)使我国农业进一步开放的压力加大。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有哪些?P198(1)劳动节约型技术劳动节约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装备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使劳动消耗大量节约的技术。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优点有:1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帮助某些国家或地区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为农业劳动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及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条件;2、还可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如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就可带动机械行业、钢铁行业、燃料和维修服务业的发展。他的不足在于:它不适宜于资金不足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因为在这里推广应用劳动节约型技术技术,不仅缺乏必要的资金,而且也

8、会使劳动力更加过剩,不利于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此外推广应用劳动节约型技术,还要受到劳动者自身素质的制约,因外它虽然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的数量,但同时有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2)资源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经济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从而节约资源的技术。精耕细作、使用良种、使用有机肥和现代生物技术史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主体。其优点是可大大提高单位资源的生产能力,解决某些国家或地区农业资源不足的矛盾;使悠闲地资源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的社会压力。因此资源节约型技术较适宜于资源少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不足是,劳动生产率一般

9、相对较低;社会资本存量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和增长较慢;容易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原地。(3)中性技术中性技术是指使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中性技术综合了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优点,它的进步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生产率同时得到提高。但是这类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需要较多的投资,并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4、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P30-33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经济因素,又有非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农产品的需求量。(1)农产品的价格: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

10、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高低下降而增加。(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农产品的需求起着决定作用。与某种农产品的的消费量呈同方向变化。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对一定价格农产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收入越低,需求量越少。(3)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替代品的价格,对于两种农产品,一种农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则对该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农产品的价格成正比变动;二是互补品的价格,一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4)中间需求的变化。农产品中间需求是指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

11、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用作饲料、食品、纺织、化工、商业等农产品日益增加,日益成为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5)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农产品市场需求是市场所有个人消费者的加总,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与人口数量的增长成正比。人口结构影响农产品需求的构成。(6)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如果消费者对某一种农产品的偏好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则对这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发生相应变化。(7)消费者的文化习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些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农产品需求的选择产生影响。(8)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农产品的预期价格变动与其现实需求呈反比,即消费者若预计未来农产品

12、的价格上升,将增加对此类农产品的现实需求;反之,则减少现实需求。(9)政府的消费政策。若政府采取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政策,人们就会减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反之,则增加其需求量。5、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有哪些?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产出的农产品除小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是季节性生产要求物流的及时性;二是为保证安全必须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三是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种物流方式,比如粮食的散装运输,水产

13、品的冷冻运输,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上面的答案是在网上搜的,下面的答案是在书上找的。各位看官酌情取舍(v?v)(1)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而农产品消费是常年的、普遍的,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有储备、运输和分销环节,以保证均衡上市和满足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普遍需求。(2)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不耐储藏的特点,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下降,造成损失。在流通过程中采取技术措施保持产品鲜度十分重要。(3)农产品体积偏大、重量偏重,运输成本在价格中占的比例较大,不太适合长距离运输。(4)消费者零散购买,一次购买数量少,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往

14、往凭知觉感受(如大小、颜色、新鲜度等)对农产品进行品质评价,但对农产品的营养性和卫生安全性难以把握。(5)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小。论述题1.试论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必要性和途径。(此答案仅供参考)必要性:在农业人口及劳动力数量增长过快、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耕地逐步减少、二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等众多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日益增大,转移的压力持续加大。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民自身的发展、地区差距的平衡、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现代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解决农村

15、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刻不容缓。途径:(1)从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继续促进乡镇企业稳定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乡镇企业要加快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要鼓励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除了要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给进城农民一定的优惠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搞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道路交通、供电网络、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3)逐步提高农民素质,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已转移农民的职业技

16、术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大力度,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特别是要尽快落实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另外加大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以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的技术水平。(4)最后,我们也可以努力实现农业内部就业和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实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农村土地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增加组织、宣传、服务的力度。2、试论述促进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对策。(1)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我国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尽快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向国际惯例过度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法。(2)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的股

17、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对批发市场进行股份制改造,从而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权组织。(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提高农户入市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塑造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键。首先,要使农户尽快成长为成熟的市场主体,使其生产经营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其次,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户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4)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应加快市场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在市场内建立农产品的化肥农药残留检验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同时,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

18、设,建立信息化的交易系统,采用先进的电脑系统进行管理和运作,形成高度集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5)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只有建立在标准化体系基础之上的市场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可以先制定过度性标准试行,待时机成熟,再制定和实施符合WT魏则的农业标准化体系。(6)创新交易方式,实行拍卖交易,大力发展远期远程合约交易拍卖能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价格,提高经营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和体现社会供求关系。远期合约和期货交易都具有发现未来价格、回避价格风险的独特功能。鉴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合作经济组织不发达、利用期货交易回避风险较困难的现实,发展远期远程合约交易尤为重要,鲜货农产

19、品和具有特殊需要的农产品更应普遍采用。(7)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指导,建立和完善政府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社会效益高、企业效益低,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性质,因此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因为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活动的风险性特别高,农产品的产与销、供与求之间往往不一致,由此引起一系列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政府应在新时期的公共财政制度下建立和完善政府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农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农业的特征?答:1.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2 .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3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答:1.农业支持其他国民

20、经济部门2.工业反哺农业3农业的贡献?答:1.产品贡献2.要素贡献3.市场贡献4.外汇贡献4农业的功能?答: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5农业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答: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学科。研究对象是1.农产品市场2.农业生产要素3.农业微观经济组织4.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第二章农产品供求理论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形成有效需求和供给的条件是什么?答:农业品供给是指农产

21、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条件2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1.消费者收入水平2.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3.中间需求的变化4.人口的数量与结构5.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理念6.消费者的文化习俗7.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8.政府的消费政策。3什么是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是什么?答: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或是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因素有1.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程度2.某种农产品的

22、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3.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4.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5.消费者的收入水平6.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4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答:1.占用土地面积大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小,占地小的非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大2.同一种农产品,在经济发达地区供给弹性大3.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弹性大4.农产品临时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短期供给弹性小于长期供给弹性5.畜牧业和林业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5借助图形来描述支持价格政策与限制价格政策的原理。答: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图略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

23、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增长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图略6什么是蛛网理论?形成蛛网理论的条件是什么?答:蛛网理论指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均衡点呈蛛网波动的理论。条件1.从开始生产到产品产出需一定的时间,且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2.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3.本期价格决定于下期的产量。7蛛网理论的类型有哪些?答:1.收敛型2.发散型3.封闭型8什么是粮食安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粮食安全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即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的问题是1.耕地减少严重,耕地质量降低2.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水利设施老化严重3.农业投入严重不足4.

24、农业效益较低,农民负担过重,种粮积极性不高5.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6.粮食浪费严重。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流通1流通的含义、特点及组成。答:流通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包括社会性转移和经济性转移。特点1.季节性2.易腐性3.粗重性4.购买数量少,频率高5.供给和需求弹性小组成1.商流2.物流3.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答:1.集散产品2.形成价格3.调节供求4.信息中心5.综合服务3经销商的功能。答:1.解决农户销售问题2.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各种需求3.促进商品化生产发展和市场化4.推动农产品规格标准和质量等级的提高,引导农业标准化的发展。4超级市场的特征。答:本质特征是连锁经

25、营。一般特征是1.消费者自我服务2.营业面积大,进货量大,品种多样3.价格相对低廉4.购物环境好5农产品连锁经营生产的原因,条件及对接。答:原因1.行业集中化要求2.零售企业合理化与快速成长的要求3.降低经营风险的要求条件1.买方市场形成2.人们对零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扩张提供了方便4.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等技术的进步为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了支撑。对接1.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2.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3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4.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6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构成及特征。答:构成1.期货交易所2.期货交易结算所3.期货经纪公司4.期货交易者特征1

26、.交易对象(农产品期货合约)的特殊性2.交易商品(特定农产品)的特殊性3.交易目的(获得风险投资利益)的特殊性4.交易场所与交易方式的特殊性5.交易保障制度的特殊性6.交易机制的特殊性7名词解释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它指将来自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是农产品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的经济关系。期货市场: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或者说是指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关

27、系的总合。第四章土地资源1土地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答:自然特征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2.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3.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4.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经济特征1.土地供给有限(土地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我国土地利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问题1.土地供需矛盾尖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水平2.土地利用尚不充分,生产力和利用率均较低3.土地退化严重,毁损严重,质量不断下降4.乱占滥用耕地,浪费土地的问题不断发生5.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原则1.因地制

28、宜2.节约用地3.保护资源4.有偿利用3什么是集约经营?集约经营的类型有哪些?集约经营途径有哪些?答: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类型1.劳动集约型2.技术集约型3.资金集约型途彳1.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广泛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4.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5.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4什么是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是什么?答:土地适

29、度规模经营是指农户(或农业企业)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改变狭小的分散经营,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途径与措施1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2.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某些生产项目集中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d.将开发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3 .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5狭义与广义的土地制度包含的内容。答:狭义的仅包括土地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广义的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金融制度

30、、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6土地产权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答:土地所有权、土地占用权、土地使用权、土地处置权、土地收益权等。*7什么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流转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指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流转的主要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和反租倒包。8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的经济学特征有哪些?答:水资源通常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经济学特征1.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2.水资源同其他矿产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

31、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3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体,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4.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5.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五章农业劳动力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特点。答:1.数量大,质量低2.供求矛盾十分突出3.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什么是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分类?答: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劳动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量和质量。剩余劳动力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大于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剩余劳动力的分类:1.按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32、2.按产生的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和季节型剩余。3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困难。答: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大2.需要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素质低3.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失业矛盾突出5.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4简述刘易斯模式的不足。答:1.该模式仅强调了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2.假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和城市工业部门就业机会的增加,在速度上是与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扩大成正比例。5新形势下,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答: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

33、动力向城市转移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已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6什么是工业化?什么事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答:工业化指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壮大,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一般用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衡量。城市化指在工业化发展中,人口和社会生产力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衡量。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得“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器”。第六章农业产业化1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主要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哪些问题?答:农业产业化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

34、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综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和经营机制。解决的问题1.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2.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好消费常年性矛盾3.经营风险4.市场交易费用较高5.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4 .“公司+农户”型的缺陷。我国“公司+农户”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答1.公司与农户是对立的利益主体,公司不愿意向农户让利,或尽可能少向农户让利2.由于公司与分散农户间力量对比悬殊,农户谈判地位低,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3.这使公司与农户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一体化经营,产业化的链条极其脆弱。4对于农业产业化要素的培育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答:1.培育主导产业2.培育商品基地3.培育龙头企业4.培育利益机制第七

35、章农业产业结构1名词解释:农业产业结构答:农业产业结构指在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2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答: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提升农业竞争力为主线,在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质量的同时,立足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经营模式和制度结构。3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答:1.整体性2.多层次性3.动态性。4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答:1.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大2.在种植业中饲料生产所占比重逐步增大3.在种植业中经济业务所占比重逐步增大4.农

36、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相结合5.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6.在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演变中林业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力度最大。5评价农业产业结构的原则。答:1.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3.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6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和任务。答:目标1.通过农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2.通过农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3.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4.通过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快转移农村劳动,拓宽增收渠

37、道。任务1.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2.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沿海适当较少粮食生产,中部地区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西部发展特色农业)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4.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增收渠道(统筹城乡,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乡镇城市化)。第八章农业现代化1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如何理解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答: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技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升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

38、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2把握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答:1.生产条件现代化2.生产技术现代化3.经营管理现代化4.集约化、可持续化5.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6.标准化、信息化。3简述国外实现现代化的模式。答:1.资本集约型。例如美国、加拿大。国情是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的不足;生物技术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2.劳动集约型。例如日本、荷兰。国情是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耕地面积少。实现农业现代化-生物技术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3.中间型,即西欧型。例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国情是工业相对发达,劳动力和耕地资源

39、都不太丰富。农业现代化-二者并举。4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国外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来讲有何启示?答:最终目标1.发达的农业-(经济)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良好的的环境-(生态)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富裕文明的新农村(社会)。启示1.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至关重要2.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4.要有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走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道路。“石油农业”不仅使石油能源耗竭,而且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和流失;破坏土壤,加速土地力衰竭;减少遗传多样性;严重污染环境。5论述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

40、路。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1.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2.农业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3.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4.现代科技落后,农民素质低,但传统农业技术丰富5.地区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针对国情具体措施1.坚持科教兴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2.实行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现代化的结合3.注重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4.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5.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6.稳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7.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

41、一步发展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 .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 .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 .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三

42、、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绿箱"措施(GreenBoxPolicies)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

43、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六、1、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

44、费的机会。2、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3、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现代“石油农业”模式的反思首先,石油农业的高能耗是极不经济的。其次,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三,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第七章农业自然资源(1)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

45、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2)集约度:西方经济学家把集约经营中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程度称作集约度,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而集约度的最高限度是集约边际。(3)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4)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地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地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级差地租I,后者叫级差地租IIO思考题1,什么是土地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答: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

46、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基本要素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包括耕地、荒地、森林、草地、丘陵、江河、湖泊及滩涂等。特点:1、面积的有限性和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收益的级差性3、效用持续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又称“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为了有所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思考题:农业劳动力资源有何特性?1 .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 .决定农业发展和经营规模及农业以外各产业部门发展规

47、模与水平。3 .分散性与集中劳动。4 .农业劳动力必须掌握多种技术和技能。5 .受多种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有哪些?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第九章农业中的资金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农业资金依次经过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实现价值增值。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1、农业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2、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者福利及收入分配的变化需要财政投入来均衡。3、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4、农业的持续发展需

48、要财政投资来支持与保护。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持续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第十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思考题如何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内在原因:产量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农产品竞争力目标外部原因: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地位:农业教育的内涵人力资本理论与科技进步农业教育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作用:农业教育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保障农业教育培养科技研发人才农业教育培养科技应用人才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农产品供给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思考题1,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