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参考_第1页
北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参考_第2页
北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参考_第3页
北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参考_第4页
北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行政关系双方关系人?行政关系,是公共行政组织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组织或者与行政组织所属公职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一般将公共行政组织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称为外部行政关系,而将公共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与其所属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称为内部行政关系。 故双方当事人为公共行政组织和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组织或者行政组织所属公职人员2、什么是行政委托? 行政委托是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有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受委托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3、公

2、务员不依法履行责任时一般不承担什么法律后果?此题我不理解。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错误,可以向上级提出意见。上级不予改变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天气预报是行政行为吗?行政行为是指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而作出的对外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天气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事实行为,但由于其不对外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故不属于法律行为,不是行政行为。5、违法行为在多长时间内没有发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过时未罚,引起处罚时效消灭的后果。行政处罚时效有一般时效和特

3、殊时效之分,一般时效指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特殊时效就是其他法律上所规定的时效,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6、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发现地方与部门规章不一致,该怎么处理?(1)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由于其效力是平行的,首先由国务院处理,

4、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作出决定;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无权自行作出决定,应当进一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2)行政规章直接的冲突:无论是部门规章之间的矛盾,还是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矛盾,都应当由国务院裁决。7、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包括什么? 行政复议基本制度是行政复议基本原则在行政复议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展开和体现。我国行政复议基本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级复议制度、合议制度、书面审查制度、依法复议不调解制度、复议不停止执行制度、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制度、回避制度、听政制度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8、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当被告? (1)有法

5、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2)越权的9、行政越权中的越权是指什么?越权即超越职权,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10、行政诉讼涉案范围包括哪些? (1)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的案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犯经营自主权的行为、行政许可、行政不作为、行政给付、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政府信息公开行为;(2)学理上所补充的案件:行政裁决、行政奖励、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行政确认(部分);(3)司法解释和单行法所补充的案件:公平竞争权案件、涉及WTO的三类行政行为、通过个案批复所明确的案件。11、行政权的概念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

6、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12、制定规章的主体是什么?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包括:(1)国务院组成部门;(2)国务院直属机构;(3)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即国资委;(4)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即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地方规章的制定主体包括:(1)省级政府;(2)省会或自治区首府所在市政府;(3)经济特区所在市;(4)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政府。13、受委托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应具备什么条件? 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

7、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14、行政给付的含义是什么? 行政给付,是指行政主体在特定情况下,依法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物质利益或赋予其与物质利益有关的权益的行为。15、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什么条件?与被申请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直接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16、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有哪几项?原告的举证责任:原告起诉时的初步证明责任;原告起诉行政不作为的申请证明责任;损害证明责任;对新主张事实的证明责任;对部分程序性问题的证明责任。其余的具有被告予以举证。1被告

8、负举证责任的法律依据和理由行政诉讼法第32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主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理由: (1)原告难以了解行政管理行为的具体依据和有关的专业知识; (2)被告举证能力强,体现负担公平原则; (3)无论行政相对人能否提供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依法行政原则要求在行政诉讼中的体现就是行政主体必须为其行为提供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2原告负举证责任的情形 司法解释第27条: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

9、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害的事实;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17、具有行政法母国之称的是? 法国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素有行政法母国之誉,其行政法被许多国家奉为典范。法国最先从理念上承认行政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并通过行政法院富有创造性的努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行政法体系,支撑这一庞大的行政法体系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行政法基本原则。18、信赖保护原则有哪几项? 信赖保护原则,指的是行政机关的规定或决定一旦作出,就不能轻易改变,如果确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必须改变它们时,除了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并遵循法定程序之外,还应当给予权益受损的人一定补偿。19、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的区别? 行

10、政主体是行政关系的参加者,是行政关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一方。多数情况下,行政关系中的行政主体是由行政机关担当,但行政主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生活中用语,行政主体则是一个法学上的概念。其区别在于: (1)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在行政关系中的一种地位,只有在行政机关参加进一种行政管理关系时,它才在这种关系中具有行政主体地位。(2)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3)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4)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20、行政裁决的特点?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

11、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2、行政裁决的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3、行政裁决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4、行政裁决具有准司法性。5、行政裁决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21、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 答: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一经作出即不得随意废止,只在具有某些法定情形的条件下,才能依法定程序废止。 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通常有: (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 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 (2)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 政治、经

12、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3)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22、行政许可证的常见形式?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下列行政许可证件:(1)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2)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3)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可以在检验、检测、检疫合格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23、诉讼期间行政机关收回处罚决定法院应该如何

13、处理? 法院应该作出确认判决,包括确认无效判决和确认违法判决,因具体情况而定。24、行政诉讼中证据保全的内容? 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采取制作笔录、绘图、拍照、录音、录像、提取并保管有关证据等措施使证据价值保存下来的一种诉讼行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对证据进行保全:(1)证据有可能灭失。 (2)证据以后难以取得。 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者当事人申请对证据进行保全,并根据证据的属性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 25、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共同点是什么? (1)都是行政机关运用强制手段实施的行为,在外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2)两者都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

14、不服这两种行为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26、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行政法主体也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预先规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27、法律保留的事项有什么?有关一般保留标准的规定,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六)对非国有

15、财产的征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有关绝对保留标准的规定,立法法第9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28、公务员任用的方式有哪些? 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有,选任、委任和聘任和公开选拔。选任、委任是公务员职务的主要任用方式,绝大多数公务员是通过这两

16、种方式予以任用的。29、人民法院撤销判决的情形有哪些? 被诉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当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该行为,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30、行政诉讼中适用裁定的情形有哪些? 裁定适用于下列事项:(1)不予受理;(2)裁定驳回;(3)管辖异议;(4)终结诉讼;(5)中止诉讼;(6)移送或者指定管辖;(7)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8)财产保全;(9)先于执行;(10)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11)补正判决文书中的笔误;(12)终止或者终结执行;

17、(13)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14)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15)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二、名词解释1、再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也称再审程序。2、信赖保护信赖保护,就是指法律制度的设计应该保障那些信赖行政机关的行政相对人的利益。3、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职权立法,即行政机关依据宪法的规定而享有行政立法权,并不需要立法机关的授权。授权立法,即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权由立法机关通过单行法律或者决议的形式授予,宪法或者宪法性法律并未把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4、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

18、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5、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行政规章,其余的称为地方行政规章。 6、普通的共同诉讼人 普通的共同诉讼人:因同样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在同一事实基础上作出的不同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的诉讼的参与人7、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以某种事实结果而不是法律后果为目的的所有行政措施,包括纯粹事务性的活动(如驾驶车辆、警察清除交通路障等)、具有通

19、知或评估性质的宣告活动(如公布产品质量检验情况、气象预报、发布统计数字等)以及非正式的行政活动(如非正式的协商)。8、终局裁决行为 行政终局裁决行为,指的是法律(狭义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当事人不得对该裁决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9、即时强制 在紧急情况下,行政机关直接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予以强制的措施。(1)即时强制的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2)即时强制是行政机关直接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第一,不必以行政决定的作出为前提,第二,不必以不履行义务为前提。10、行政确认 行政确认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予以确定、证明、澄清等。 三、问答1、行

20、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司法解释第27条: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害的事实;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如对新主张事实的证明责任;对部分程序性问题的证明责任。2、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1)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对这些决定引起的争议,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2)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对这些处理引起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1、。此外,还包括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3、比较行政征收与征用行政征收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所有权的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如税收征收、资源费的征收、排污费的征收等都属于这种行政执法行为。征收和征用都是基于某种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征收是无偿的,征用则必须给相对人适当补偿。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以强制方式取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财产或者劳务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并给予适应补偿的行为。如土地管理法第46条规定:“国家征用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就是讲的

22、对土地的行政征用。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都是行政主体从相对人处获得一定金钱、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在形式上比较相近,其差别在于国家从相对人那里取得的财产权属性的不同。征收行为取得的是相对人财产的所有权,可能是无偿的,也可能是有偿的。行政征用取得的则是相对人财产的使用权,必然是要给予一定补偿的。4、比较行政诉讼的移送管辖,移转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移送管辖就其实质而言,是对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对案件管辖权的移送。它是对管辖发生错误所采用的一种纠正措施。移送管辖通常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级人

23、民法院之间适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的,应当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管辖权的转移又称移转管辖。是指基于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将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上级人民法院审判,或由上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制度。行政诉讼法第23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效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

24、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5、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指国家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机关,对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或对有关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予以检查、调查、处理或提出建议的制度。内部监督又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1)一般监督主要指层级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和活动。一般监督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监督,具有直接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等特点。(2)专门监督分为行政监察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审计监督。6、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变更的

25、三种情况,即主体、内容、客体变化。异议:变更是指某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形成后,因有新情况而变化。A,内容(权利与义务)变更,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而是旧的消灭、新的产生。理由:变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要素变更。是指在原有权利义务关系不消灭的前提下的某种变动。一种是质的变化。如,原给处罚,后改为不处罚;(是一消灭,一产生)一种是量的变化。如,原处罚200元,改变为100元。(要先消灭原处罚,再作新处罚)权利义务受法严格约束,不能随意变更;一事不能有两个处罚,要变更,得先消灭前,再作出新处罚。B,主体变更,在不改变权利义务的情况下,可以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变更。这种变更,只能是形式上变化。如:主体数量增减。

26、企业股东增加而减少;与工商部门的关系不变。如:主体接替性变更。行政主体被撤,其职权由另一主体行使;相对人死亡,近亲属继承接受行使权利。C,客体变更,在不变化权利义务情况下,也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一般是指客体可替代的。如撤除违章建筑,不履行的,可代执行。客体不可替代的不能变更一是不作为类:企业不得污染;行政主体不得乱收费。但收污染费?(交费可以污染,允许污染?)二是必须作为类:公民必须服兵役;行政主体必须发给抚恤金。拘留?四、论述1、人民法院受案与不受案的事项并评论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2意义受案范围不是简单的涉及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范围问题,其具

27、有四个层次上的意义 (1)司法审查权的界度(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可能性) (2)公民司法救济权的界度(行政相对人诉诸法院的可能性) (3)行政法治的完备程度(行政受到中立机构经常监督的可能性) (4)人权保障的程度(公民权利受到司法保障的可能性)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框架 1对受案范围的总体规定 (1)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98条司法解释第1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

28、诉讼的受案范围。2对受案范围的正面列举 (1)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具体列举了7类行政行为,并以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作为兜底条款。 (2)第2款规定: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3对不可诉行为的排除 (1)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了4类不可诉行为,98条司法解释第25条分别对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和终局裁决行为进行了解释。 (2)98条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了5类不可诉行为 三、可诉行为和不可诉行为 1可诉行为列举旨在引导:(1)行政处罚决定(2)行政强制措施(3)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行为(4)行政许可行为(5)未履行

29、法定职责的行为(6)行政给付行为(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概括旨在保持开放:其他侵犯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 从行政诉讼的开放性角度考虑,亦即注重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护这一维度,我们只需把握目前规定的不可诉行为范围,在此范围之外的都应该被认为是受案范围。 2不可诉行为(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国家行为: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涉及国家主权或重大国家利益的具有政治意义的行为。司法解释第2条: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 国防行为通常有对外宣战、宣

30、布战争状态、采取军事行动、设立军事禁区等;外交行为通常有签订国际条约、与他国建交断交等。 并非所有与国防、外交有关的行为都是国家行为,如征集兵役、颁发护照等; 国家行为也并非仅限于与国防、外交有关的行为,如面临自然灾害时,国家宣布紧急状态、发布总动员令等。 国家行为通常由议会加以控制或纳入宪法审查的范围。理由是:不仅涉及行政相对人利益还涉及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以国家对内、对外政策为依据,以国际政治形势为转移,法院很难作出判断;国家行为的失误通常由领导人承担政治责任。 但是,在这个理由基础上我们必须确认另外两个原则: 第一,任何人的生命和财产若是因国家行为而受到损害,其有权请求补偿; 第

31、二,政治责任的追究机制必须完善。 (2)抽象行政行为(3)内部行政行为 司法解释第4条: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决定。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显然,第一,司法解释用词不当,容易产生混淆;第二,司法解释对此规定有所扩大,不利于将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4)终局行政行为 无选择的且终局的行政决定 行政复议法第30条: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可选择的

32、但当事人选择诉诸行政的终局决定 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9条和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5条,受公安机关拘留或罚款的人,对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的裁决(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法第14条: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专业性问题的考虑,不应影响法院对法律问题的管辖权:第一,有些案件事实清楚,但在适用哪条法律上

33、可能存在争议,行政机关若被认为错误适用了法律,不服行政决定的当事人应该有权诉诸法院;第二,行政机关可能在程序运用上违法,若禁止当事人提起诉讼,对于当事人的程序保障如同虚设。(甘文在论及法律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情况下复议机关不作为是否可诉时,认为法律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仅仅排除了法院对行政机关某类具体行政行为实体上的司法审查权,并不能排除法院对复议机关的复议程序进行司法审查,104)。(5)刑事侦查行为 刑事侦查行为与行政行为区分的标准可考虑: 行为的目的;行为的形式;行为的机构;法律授权 (6)民事调解行为和民事仲裁行为 民事调解行为是在尊重当事人意志的前提下完成的,它虽然由行政机关主持作出

34、,但并不是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解决方案的强加,而是基于双方的合意,故不是行政行为。更何况,其中若有一方反悔,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 民事仲裁行为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特别授权对民事争议进行仲裁的行为。第一,仲裁在中国已经民间化,目前只是在非常个别的领域保留了行政机关仲裁;第二,民间仲裁和行政仲裁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基于双方的协议,即当事人自主选择是诉诸仲裁还是诉诸法院,若当事人选择了仲裁,就等于承认放弃了诉讼权利,法院对此不予管辖(排除管辖原则),后者是法律规定必须前置的,如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仲裁机构若违反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进而引发当事人对仲裁决定不满,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仲裁或者申请不予

35、执行(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间仲裁机构若不受理仲裁,双方当事人可协商,若协商不成,一方当事人可以以仲裁机构不受理为由提起民事诉讼,劳动仲裁机构若不受理,一方当事人也可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民事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 (7)行政指导行为司法解释: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行政指导是当今政府对经济领域实施的一种新型施政手段,目的在于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其在法律上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当事人可以选择遵从,也可以选择不遵从。所以,若因为行政指导导致自己利益受损,当事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8)重复处理行为 司法解释: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该解释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下列一种现象:当事人已经超过复议期限或诉讼期限,但又向行政机关提起复查的请求。此时,行政机关可以考虑撤销旧的决定,重新作出新的决定,若是如此,当事人对新决定不服还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行政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