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教学课件_第1页
环境规划教学课件_第2页
环境规划教学课件_第3页
环境规划教学课件_第4页
环境规划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规划与管理de地位、现状及发展主要内容1、环境学科的特点:问题导向、综合交叉、社会应用2、目前环境学科普遍缺乏自己的科学体系3、环境规划与管理抓住了环境主流问题4、人才培养的忌与倡5、今后部分研究方向及内容6、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学科1.环境学科的特点:问题导向、综合交叉、社会应用1.1复杂环境问题对环境学科提出了巨大科技需求 我国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30多年来 GDP增长的同时,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自然资源遭受不顾后果的掠夺式“大开发”。统计显示,我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

2、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2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而世界银行2011年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也占了15个。因此,从生态角度来说,中国环境形势严峻,按这种三高一低方式继续发展,未来的环境和资源无法支撑。 治大国如烹小鲜,发展经济需统筹兼顾,迫切需要环境科学与技术给予支持与引导,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扭转生态环境的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是由于人类的贪婪与无知,为满足部分人过度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是由于人类的贪婪与无知,为满足部分人过度消费,与精神满足,借助技术的飞速发展,肆无忌惮的的发展消费,与精神满足,借助技术的飞速发展,肆无忌惮的的发展GDP,GDP,以以

3、为就是发展经济,掠夺式地攫取、粗放式地使用资源、超量排放废物,为就是发展经济,掠夺式地攫取、粗放式地使用资源、超量排放废物,缺乏有效管理与制约而造成的。缺乏有效管理与制约而造成的。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源头、过程进行规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源头、过程进行规划与管理,辅之末端治理,多还旧账,不欠、少欠新账。划与管理,辅之末端治理,多还旧账,不欠、少欠新账。 经济经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环境的关系示意图人人(社会社会)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环境环境自然自然技术技术科学科学环境学环境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环境环境人文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科学环境体系框架环境学科的“问题导向型”使其具有复杂巨系统性与

4、“跨学科特征” 环境学科是一门问题导向性的科学,从环境问题到环境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环境学科体系的建设也应当遵循这一基本思路。同时,环境学科又是一门交叉科学,它需要广泛借鉴其他成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这是环境学科形成和发展自身特点之前必须经历的过程。 1、基础自然科学(如生态学、地理学) 2、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环境学科的“独特性”环境系统工程学的“专业性”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学科内容开始渐渐明晰,开始具备自身的一些特点,并朝着一门成熟科学的目标迈进。 环境科学自身的核心内涵、基本规律、知识构架开始形成,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明

5、确必然成为现实。同时,学科横向扩展也是一个明显的过程,不同的学科分支和门类开始出现。目前,环境科学根据相关研究领域和内容的差异主要区分为环境自然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与环境交叉科学三大类别。 环境交叉学科可取名为环境系统工程学,应该成为第三个二级学科! 1、环境自然科学(如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 2、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环境法学、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 3、环境交叉学科-环境系统工程学(包含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环境评价等)。常规尺度常规尺度微观、宏观尺度微观、宏观尺度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传统技术传统技

6、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点源治理点源治理面源治理、环境修复、景观建设面源治理、环境修复、景观建设环境学科的发展 视野视野模式模式技术技术工程工程环境学科发展u 1.2.以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问题为例大气复合性污染大气复合性污染光化学光化学烟雾烟雾酸雨酸雨灰霾灰霾70年代年代燃煤燃煤SO2,TSP,PM1080年代年代燃煤扬尘燃煤扬尘SO2,TSP,PM1090年代年代燃煤扬尘机动车燃煤扬尘机动车SO2,TSP,PM10NOx, VOC,O3 , PM2.5上风向输送更高浓度的细粒子,O3输送,影响细粒子,O3通量天然源沉降SO2, NOx等等HC、NOx人为源PM10、PM2.5大

7、气复合污染机制的概念模型p多种污染物多种污染物p多种污染类型叠加多种污染类型叠加p多种过程耦合多种过程耦合p多尺度污染(局地与区域)多尺度污染(局地与区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p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 一次污染大气氧化剂大气氧化剂(O3, OH)hv细粒子细粒子(SO42-,NO3-) 多相反应多相反应复合污染光化学光化学烟雾烟雾酸雨酸雨灰霾灰霾关键污染物关键污染物m O3m PM2.5二次污染主要大气化学成份与时间和空间尺度 微尺度微尺度 城市或局部城市或局部 尺度尺度 区域或区域或 中尺度中尺度 全球尺度全球尺度 半球外混合时间半球外混合时间 半球内混合时间半球内混合时间 边界层

8、混合时间边界层混合时间 局地区域全球相互作用大气污染与全球变化1.3.环境学科的基本科学问题 概念界定:- 环境学科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科学 三大基本特征: 问题导向型、综合交叉型、社会应用型 主要研究任务 探索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及其支持系统的影响; 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 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1.4.环境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管理学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政策城市与区域管理城市与区域管理经济学环境经济、资源经

9、济环境经济、资源经济社会学人口与环境、社会发展人口与环境、社会发展法学环境法、国际法环境法、国际法医学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环境工程(水、气、生态工程)环境工程(水、气、生态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催化化学分析化学、催化化学 生命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地理、人文地理、地球化学环境地理、人文地理、地球化学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其他学科不断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科学应充分地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而发展,发展的过程应该强调“独立性、完整性与包容性”。此处的“工程”具有广泛的、系

10、统的意义,不限于一项目。2、环境规划与管理可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 各个门类大多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研究环境问题,如环境化学,基本上是用化学的知识与体系研究与它相关的环境问题,其余类推。“把经济关进环境-社会的笼子里”,环境自然科学无能为力,环境人文科学涉及了,但缺乏定量的、科学的表述污染的危害程度,也匮乏工程控制方法。而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可具体调控环境与经济的矛盾,(环境人文学科不做具体的调控),使各学科的真知灼见真正派上用场。其重要的综合作用在这里得到充分显示。二者的缺陷在此得到弥合!各分支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方法学体系 环境自然科学与纯自然科学与技术不同,它与人文学科高度交叉,与经济关系密切

11、,不能脱离政治、经济的影响单独去设置纯技术课程。我国环境课程体系缺乏自己的独立品格。 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还没有从给排水、化学工程等传统专业的襁褓里完全解脱出来。其结果,是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完全胜任环境保护工作对人才的要求,在人才招聘中与传统专业毕业生相比常常处于劣势。 对于复杂系统,难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仿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将信息技术与环境工程密切结合; 在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 “仿真(环境数学)”、“优化(运筹学、数学规划应用)” “控制(处理流程调控、环境参数调控等)”等课程,加大相关软件的运用与实践训练。 “环境咨询师”、“环境管理师”应该成为“环境工程师”

12、之后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改革。2.1各学科可以建立系统科学方法论体系 针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需要采用1)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论: 认识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多要素的系统解析方法,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采用多要素的系统综合方法2)复杂环境体系方法论: 多要素实时在线观测方法,多要素复杂系统模拟和模型方法等 3)环境质量全过程系统控制方法论: 基准标准监测评价控制管理 。构建环境系统规划、管理、工程体系,以环境标准体系为主,围绕环境达标,建立环境监测体系,法律体系、信息体系,技术体系、经济体系、产业体系,系统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管理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

13、依靠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转变。2.2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 环境-经济-社会中的诸多因素经本学科系统地、科学地统一考量,按优化原则来组合、搭配,删繁就简,它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其他的环境学科的分支的根本区别-既要考虑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还要建立可实施的规划、方法与管理措施,最终保证实施效果。这必然要突破任何其他学科体系的构架,建立以环境-经济协调为目的、具有鲜明环境个性的学科体系,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它的理论体系是以复杂巨系统理论为核心,结合其他理论,按可持续发展理念运作,强调对全过程、全系统进行控制,系统地协调各方矛盾,实现多赢。因此,最能体现环境科学特色与重要性的学科

14、不是环境自然科学、环境人文科学,而是二者的交叉学科-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望它发展出自己的研究体系,为环境学科发展添砖加瓦。说明:系统的概念就是要强调整体 整体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较优效果。系统工程技术是定量技术,包括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工程追求的是整体最优,体现的是系统价值,系统价值是一种整体的涌现性。系统一旦分解,还原为部分,涌现性便不存在。 当前各环境分支学科在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系统分析、系统优化上欠缺,学术功力不够,商业气息过浓。2.3“环境规划与管理”地位与现状 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与过度地强调发展

15、经济,以为一好遮百丑,可先污染,后治理,可步欧美发展之路。在这种背景下,环境自然科学成了环境学科的主流学科,其中的“环境工程学”被提升为二级学科,一支独大,与“环境科学”平起平坐,而环境规划与管理沦落为三级学科,或退缩为环境工程学的一个方向!至于环境人文科学在许多环境学院基本上没有地位,而仅在法学、社会学、经济学中各开辟一个分支,如环境法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2.4“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学科的主流与最重要部分 污染问题的实质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缺位 总揽(环境-经济-社会)全局是环境学科的特点,不反映该特点的理论不宜称之为环境学科理论。因此“环境规划与管理”最有可能建立反映环境学科特点的

16、理论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必须从各环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人地系统学中吸取营养,与时俱进,挑起构建整个环境学科理论体系的大梁。2.5.环境学科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1)大力加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对于技术与工程手段,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方面的因素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长远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讲,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范围内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资源、技术、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大力培养其经济、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素质。 与环境自然科

17、学相比,当前应该大力加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2)重点突破环境科学方法学体系与传统学科比较,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杂体系而非纯粹体系,相对应的其方法学研究是环境科学独立于学科之林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的环境科学方法学,零散于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等知识体系中,需要对各种具体的方法进行系统整合,从而建构出环境科学的方法学体系。在环境科学方法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建立起的多种综合性定量、半定量分析方法 环境介质的迁移、转化、归趋模型; 环境质量模型(空气质量、水质等); 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的依据和制定程序; 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 社会和

18、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综合决策模型等等(RAINS) 。(3)建立环境-经济-社会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环境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单靠纯粹的数学模型或单独的定性描述是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规划,还要依靠群体(尤其是专家)的经验、智慧和判断等。必须把计算机、数学模型、资料数据、图件、专家等集聚在一个研讨平台上,专家、学者、公众和决策者共同参与规划,避免传统方式耗时长、不客观等缺点,这一快捷高效的工作平台就被称为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是制定区域规划、预测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战略环境评价的利器。 -杀牛必须用牛刀人地系统学与DSS (decisi

19、on support system)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相关环境经济政策与战略环评问题均属于“人地系统学”范畴。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基础性学科,同应用性学科有所区别,是牵头的理论学科,具有突出的宏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其研究力量的强弱反映了一个地区科技的实力和水平,是重要的软实力,对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具有重大意义,应大力发展。 80年代决策支持系统(DSS)就已产生和发展,现已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有待在“人地系统学”的统筹下进一步完善,大规模地应用到黄江-经济-社会的规划与管理中。图1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概念 综合集成研讨厅研究对象功能机制技术支撑环境规划与管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机制研讨机制

20、厅: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信息融合、综合集成专家库、多媒体、分布式网络等2.6、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环境学科 大学精神: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文明、坚守民族精神与道德底线;批判伪、劣、专制、腐败,探索新思想,创造新文化,新学术;彰显公平正义,承担社会责任,弘扬人文关怀。 “独立 自由 责任”-李培根 一流大学应该成为民族的精神堡垒,是民族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发源地。 与其他学科相比,环境学科中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更能体现大学精神,更能展现一流大学引领社会潮流的风采!环境学科是其他学科的交汇与涌现 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运用哪一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奏效的,也不是若干学科研究成果的“叠加”能完成的。 环境科

21、学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特别鲜明的交叉性、综合性。偏离了“综合”,环境科学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充分地彰显了这一交叉与整合,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深刻着它的内涵,它给环境科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3.当前环境规划与管理问题浅议1)当前实践中仍以末端污染治理规划为主,如何约束不当的经济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淘汰落后产能与企业等重要内容,考虑不够; 2)如何合理计算当地的环境容量、科学计算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具体方法有待完善。 3) 生态文明建设的干部考评制度亟待完善,尚未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4)规划的技术方法与

22、工具比较滞后,存在监测数据不系统、预测结果不可靠、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规划目标与实施路径缺乏论证的情况; 5)没有认真落实、核算规划实施经费,评估效果难预测; 6)无法保证环境规划与当地的建设规划对接与融合。4、人才培养的忌与倡 有学生在完成规划规划课程设计后谈心得:“环境规划”不过是一种加上一点技术活的文秘工作! 可见当前本科生的环境规划的教学的层次较低,理解有偏;研究生的教学只在某些技术上有所深入,规划理念也流于肤浅,普遍存在重分析,轻综合;轻视数学文化及思维、忽略计算机仿真能力的训练和成果的倾向;存在着重专项规划、轻全局规划、以偏概全、滥竽充数、数据堆砌、缺乏思想的倾向,应以为戒。 4.

23、1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环境学科学生能力培养的特征: 在解决环境问题时能够系统学习其他学科关键知识的能力; 能够集成知识,进行定量、半定量综合分析的能力。环境学科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基本技能和知识结构: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质量标准; 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环境问题发生的多种原因(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社会)做出全面、准确的定性描述; 集成、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从相关学科发现和吸取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对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做半定量、定量的描述;包括建立所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结构的能力、确定模型参数的能力、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的能力、对模型进行验证的能力

24、、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的能力、以及利用仿真模型对过程进行研究的能力。 将基础科学研究和社会决策相结合的能力。4.2“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 人才观 建设生态、保护环境必须建设公平正义的机制,避免环境无价、资源低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必须加倍增强国家的环保力量。控制污染符合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也惠顾子孙后代的福祉。 环境规划与管理人才应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仁人志士”是传统文化中最值得继承的遗产,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是百世不朽的人格典范,有着顶天立地的浩然之气。 要培养“仁人志士”应有的凛然正气和壮烈情怀,要志存高远,不要为眼前利益束缚住。 在环境保

25、护中 应该有强毅精神,不要脆弱胆怯,不要做懦夫,只有弘毅之至,才敢希望于必要时走成仁取义的一步。才能目标远大,具备人文、经济、社会、管理知识,才能深入地研究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与本学科的内在关系,进行系统、严谨的推导与论证,虚心听取合理意见,才能坚持真理,用现代多种手段,客观地做出评价、预测、规划,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4.3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注重能力培养注重能力培养 职业体系健全职业体系健全 人才需求旺盛人才需求旺盛 就业前景看好就业前景看好 交叉特点突出交叉特点突出 培养定位明确培养定位明确 重视实践教育重视实践教育 强调综合能力强调综合能力 专业认证严格专业认证严格 因应时代发展因应

26、时代发展 学科发展迅速学科发展迅速 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特色鲜明 交叉特点突出交叉特点突出 资源环境结合资源环境结合 专业设置多元专业设置多元u 国外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4.3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创新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创新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科学水平与工程能力的兼顾科学水平与工程能力的兼顾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取舍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取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协调教师能力与时间精力的局限教师能力与时间精力的局限u 我国环境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27、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高环境专业人才培养高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环境学科质量,保证环境学科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本措施本措施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不适应创新人和模式不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才的培养1)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课题创新内涵创新内涵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创新能力u 创新的基本内涵2)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课题浓厚的专业情结浓厚的专业情结丰富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丰富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实质性的学科交叉实质性的学科交叉多样化的培养环境多样化的培养环境开阔的视野开阔的视野u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3)本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课题奉献和实

28、干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必备素质必备素质u 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4)创新型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措施创新型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建设教师队伍u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措施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内容交叉拓展技术发展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日新月异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尖锐复杂尖锐复杂管理手段管理手段综合多样综合多样5)创新型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措施u 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6)创新型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措施构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加强跨学科教育 注重基础理论,突出科研训练 体现时代

29、要求,适应社会需求 加强文理渗透,提高综合素养 u 改革课程体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强调:1、 要着眼环境保护事业大局,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人才战略研究,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提供人才支撑,迫切需要一只具备较高政治素质、专业素养、覆盖环境保护工作各个领域的复合型环保人才队伍。 当前国家需要高水平的环境人才,中、低层人才并不稀缺。4.4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君子不器” 一个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多才多艺,)而是要通于艺、游于艺-乐于学习,以一贯之;既能从事具体技术,也能从事研究与统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成为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 而“器”呢?某些人拘于一才一艺,或某几种技

30、艺和技能,它们被理解成为有某种固定形式、难于彼此沟通的谋生技巧和艺能。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比较有利于各课程之间渗透形成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课程结构。4.5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科研 一心想挣大钱、渴望尽快致富的人,还是别去做科研的好。有些人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传统观念的误导,误以为念书多了就理所当然地会荣华富贵。 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屁股坐不住板凳的人,不适合做科研。科学研究很显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 智力平庸、缺乏创造力的人,做科研会很累。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科学发现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好奇心和兴趣的人,还是不做科研的好。科研活动的本质是探索未知世界,弄

31、清楚其中的奥妙。如果没有好奇心驱使,仅是靠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很难保持长久不衰的动力,这显然也是非人性化的。4.6对环境规划研究生的基本要求1、完成学分;2、承担导师的教学、科研任务;3、结合任务或其它背景提炼题目,几经完善,确定主题,完成论文,发表论文;4、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内容真实、有创新、有意义、有水平、有工作量。 做有思想的学术,出有学术的思想5、今后部分研究方向及内容5.1 部分研究方向与内容1)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2)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3)加强战略环境评价及相关工作的研究4)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建设5)区域清洁生产与资源再生利用6)环境与健康学方向5.2实施生

32、态文明四大内容 十八大实施生态文明的措施: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地区严格按照主体

33、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

34、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 4、加强制度建设。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加强制度建设。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

35、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要强化公民制。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然、顺应自然

36、、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以上四大措施都是环境学科,尤其是以上四大措施都是环境学科,尤其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要做要做的、也是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内容。的、也是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内容。6、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其他学科 1)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科是管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延伸与应用。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系统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处理,主要方法就是采用综合集成的方式,定性与

37、定量相结合、“要素”与“整体”相结合,以及“环境、经济、社会”三效益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对有效资源及可利用的生态位进行合理分配,协调人与自然之间、不同人类活动间以及个体与整体间的共生或公平性,通过循环再生与自组织行为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稳定性。6、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其他学科 3)环境经济学 在进行环境规划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从规划目标的制定到规划方案优选、污染控制措施、污染削减方案的确定都涉及经济费用和效益问题。进行环境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经济损失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而经济学中的费效分析为规划提供了选择与评价的定量化依据,是进行环境规划的一项重要技术。 4)环境承载力

38、理论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不同尺度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区域承载力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除受区域资源环境制约外,还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科技水平、人口数量与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6、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其他学科 5)空间结构基本理论 空间结构理论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及其组合类型的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程度的学说,是在古典区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体的、动态的区位理论,可用来指导制定国土开发和区域规划发

39、展战略。 6)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家通常将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一起并列于社会科学来进行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6、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其他学科 7)计算机科学以及3S技术 环境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复杂巨系统,单靠纯粹的数学模型或单独的定性描述是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规划,还要依靠群体(尤其是专家)的经验、智慧和判断等。必须把计算机、数学模型、资料数据、图件、专家等集成为一个研讨平台,专家、学者、公众和决策者共同参与规划,将能够避免传统方式耗

40、时长、不客观等缺点,进而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这一快捷高效的工作平台就被称为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研讨厅由机器体系、知识体系和专家体系三大部分组成。“3S”技术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传输技术,模拟或称虚拟现实技术。“3S”技术是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数据获取)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3S”在城市环境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的采集、城市环境的动态监测、环境演变的模拟和预测、城市环境的分析评价。 随着GIS在环境领域、规划领域应用的发展及经验的积累,建立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规划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为建立城市环境信息系统、城

41、市规划信息系统作好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束语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推进生态文明给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充分发展的机遇,将以“维护不损害公众健康的环境质量”作为出发点,对区域现有环境压力、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对经济的发展予以协调约束,制定政策与管理制度,加快经济转型,使环境改善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环境规划与管理”进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谢 谢!第第3 3章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

42、内容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工作程序 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第四节 环境功能区划 第五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第六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

43、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4)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5)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原则,建立以保护资源为核心的环保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6)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环境目标应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规划措施要有可操作性。(7)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充分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思想、制度和措施。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 (一) 规划的编制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上一级

44、环保部门代表同级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提出主要要求、时间进度,下一级环保部门代表同级政府组织规划编制组,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也可以由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保部门组织规划编制组。规划编制组一般分为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组,人员由通晓规划对象的专家以及有关规划、计划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由对规划地域或领域具有决策权和协调能力的部门领导人担任指导。 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 2.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n环境规划由专门组织的技术队伍(规划编制组)承担,这是规划编制的主要阶段,其编制技术要求程序见右图。 环境规划编制技术程序 (二)规划的申报与审批(二)规划的申报与审批规划的申报和审批

45、过程是沟通上下级认识、协调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关系的过程。规划的申报和审批过程是将规划方案变为实施方案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过程。规划的申报和审批过程是环境规划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1.规划初级申报和审核规划的审批应在组织各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2.终级申报和审批 下级规划的审批应在组织各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或重新编制。 同级政府应在组织各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的基础上付诸实施。3.环境规划文件 技术档案文本 环境规划文本 环境规划报审文本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环境规划指标

46、体系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1.环境目标的层次(1)总目标:规划区域环境质量所要达到的要求和状况。(2)单项目标:根据环境要素、环境功能和环境特征所确定的环境目标。(3)环境指标:体现环境目标对单一因子的要求。 (1)按规划内容分:环境质量目标: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目标等;环境建设目标:反映环境改善程度;污染控制目标:提出污染物削减量以及治理率、达标率等;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等。 2.环境目标的类型(2)从时间上划分:短期、中期、长期;五年、十年、二十年目标等。(3)从空间上划分:国家、省(自治区)、市县、经济区、流域环境目标等。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规

47、划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境指标构成的有机集合。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根据规划指标表征对象、作用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通常把它们分为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性指标。 1.环境质量指标(1)大气: TSP(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SO2(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NOx(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降尘(年日均值) 酸雨频度与平均pH(2)水环境: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饮用水源数 地表水达到

48、地表水水质标准的类别或COD 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CO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海水达到近海海域水质标准类别或COD、石油、氨氮和磷(3)噪声: 区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容量总量控制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是自然约束的反映;目标总量控制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我国现在执行的指标体系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包括如下:2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1) 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大气污染物(SO2、烟尘、工业粉尘、NOx)总排放量;燃烧废

49、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工艺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工艺废气排放量、处理量、工业废气处理量、处理率;新增废气处理能力 大气污染物(SO2、烟尘、工业粉尘、NOx)去除量和去除率 锅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窑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 汽车数量、耗油量、NOx排放量(2) 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工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用量 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总量、外排量;生活污水总量 工业废水处理量、处理率、达标率、处理回用量和回用率、处排工业废水达标量、达标率、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中污染物(COD、BOD、重金属等)的产生量、排放量、去除量(3)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

50、: 工业固体废物(冶炼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化工渣、尾矿和其他)产生量、处置量和处置率;堆存量,累计占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率;产品利用量、产值、利润;非产品利用量 危险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处置率(4)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乡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产生)量、治理量、治理率和排放达标率 水污染物排放(产生)量、削减量、治理量和治理率,排放达标率 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排放量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

51、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燃料气化;建成区居民总户数,使用气体燃料户数,城市气化率 型煤:城市民用煤量,民用型煤普及率 集中供热:“三北”采暖建筑面积,集中供热面积,热化率,热电联产供热量 烟尘控制区:建成区总面积,烟尘控制区面积及覆盖率 汽车尾气达标率 城市污水量、处理量、处理率、处理厂数及能力(一、二)级和处理量;氧化塘数、处理能力及处理量;污水排海量,土地处理量 地下水位、水位下降面积、区域水位降深;地面下沉面积、下沉量 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厂数、能力、处理量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处理率;机械化清运量、清运率;建成区

52、人口、绿地面积、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2) 乡镇环境污染控制: 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数,关、停、并、转和迁的数目 污灌水质(3) 水域环境保护: 功能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COD、氨氮纳入水量(湖泊总磷、总氮纳入量)监测断面:COD、BOD、DO、氨氮或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类别(湖泊取COD、氮、磷) 海洋功能区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入海通量(4) 重点污染源治理: 污染物处理量、削减量 工程建设年限,投资预算及来源(5)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重点保护的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保存繁育基地数目、名称 自然保护区类型、数量、面积、占国土面积百分比和新辟建的自然保护区(6)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总额占国民收

53、入的百分数 环保投资占基本建设和更改资金的比例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环境规划将其作为相关指标列入,以便更全面地衡量环境规划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区域来说,生态类指标也为环境规划所特别关注,它们在环境规划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4.相关性指标(1)经济: 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年增长率;部门工业产值 工业密度:单位占地面积/企业数、产值(2)社会: 人口总量与自然增长率、分布、城市人口(3) 生态: 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资源量、造林面

54、积 草原面积、产量(kg/hm2)、载畜量、人工草场面积 耕地保有量、人均量;污灌面积;农药化肥污染土壤面积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调控量、水资源流域面积、水利工程和地下水开采 水土流失面积、治理面积、减少流失量 土地沙化面积、沙化控制面积 土地盐渍化面积、改良复垦面积 农村能源、生物能源占能源的比例,薪柴林建设 生态农业试点数量及类型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二、环境预测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调查1.环境信息采集 信息源主要包括: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献资料;环境监

55、测部门的有关资料和历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情报;为规划编制或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试所得资料。 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请他们撰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疏通信息渠道,取得有关文献和资料;设立规划研究课题,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据的测试、核算等。2.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环境信息采集方法(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等。(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在对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

56、包括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评价。(3)污染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通过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二)环境评价(二)环境评价二、环境预测 (一)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1)规划区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2)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城镇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及能源、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行业发展规划。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2.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3.环境质量预测4.生态环境预测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

57、测 (二)环境预测的内容(二)环境预测的内容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时因地确定。经济发展预测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经济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2.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 参照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要求选择预测内容,污染物宏观总量预测的重点是确定合理的排污系数(如单位产品和万元工业产值排污量)和弹性系数(如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产值的弹性系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污染

58、物产生和排放量。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废水排放量预测;噪声和废渣污染预测;农业污染源预测土地中农药、化肥施用量、积累量,粮食、菜、水果中农药含量;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投资预测等。 3.环境质量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种类和数量。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4.生态环境预测 预测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原始运行(或无有力措施)的状况,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再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然后综

59、合分析各种状况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编制生态环境规划,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城市绿地面积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 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 的经济损失预测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经济损失(资源损失、植被覆盖变化、地质灾害损失等);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农业减产、加工成本增加、减产损失等);环境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失。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 与生态功能区划一、城市环境功能区二、空气环境功能区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四、城市声学环境功能区五、生态功能区划一、城市环境功能区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机场、港口、车站等交通

60、枢纽区风景旅游或文化娱乐区特殊历史纪念地水源保护区文化教育区新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 二、空气环境功能区 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规定,将空气环境分为三类区:(1)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2)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3)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五类水域:(1)类水域: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