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实习指导书_第1页
水文测验实习指导书_第2页
水文测验实习指导书_第3页
水文测验实习指导书_第4页
水文测验实习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0 - -水文测验实习指导书 张利平 许建明 付小平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文水资源系目 录实验四 流速仪 (旋杯式和旋浆式) 的拆装41一、ZSX-3 型直读流速流向仪42二、旋杯式流速仪的拆装43三、旋浆式流速仪的拆装45实验五 流量测验 46一、断面测量47二、流速测验49 三、流量计算50实验六 水下地形测量52一、测深点的布设53二、水位观测和测点高程54三、测深工具55四、定位测量(测距)61五、对讲机.66六、施测步骤68 水文资料是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它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而水文资料来源于水文测验。水文测验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降水、蒸发、地下水水位、水

2、质等的测定与收集,这些资料收集工作要借助于水文仪器来进行,要靠一整套方法来完成。动手操作仪器,了解水文测验的基本方法等就是水文实习课的基本要求。实验四 流速仪 (旋杯式和旋浆式) 的拆装要求:1了解流速仪的主要构造与工作原理2 掌握流速仪的使用方法一 ZSX-3 型直读流速流向仪ZSX-3 型直读流速流向仪是一种能同时测流速流向的新式仪器.1构造与原理 结构见图所示。仪器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下部分主要由旋转、身架和尾翼组成,且尾部有一个定向磁钢及一个传讯线圈,由于结构的原则,加双尾翼,为避免铅鱼、钢丝绳等铁体对磁钢的影响,转轴上下均用铜悬杆隔开;水上部分主要为直读流速显示器,水下的流速流向

3、讯号通过六芯电缆传入显示器内。流速计算是按直线公式设计的,当流速大于0.2米/秒时,V=K.N/T+C        式中  V-流速;              K-水力螺距系数;             N-旋浆转数;     

4、0;       T-时间;             C-仪器常数;       测流向是根据“磁性同步器原理”设计的,即传递器作任何转动时,指示器的指针也旋转同样的角度。2安装首先将尾翼用固尾螺丝紧固在身架上,将旋浆放在转轴套上,转轴套上、下用铜悬杆联接,下面再吊铅鱼,上面接钢丝绳,再将六芯电缆上的密水插头端接在插座上,要用扳手固紧才能防水,线的另一端接在显示器上。电池盒内装

5、四节干电池(注意“+”、“-”极),接入显示器后接电源插座。3使用方法1、K值选择:从流速仪检定公式中找出仪器的K值,然后将K值选择开关置于相应挡位;2、C值选择:它是专门用来预置流速仪C值的。横线上方是用50秒测流时预置C值,有两个挡位;横线下方是用100秒测流时预置C值,有四个挡位供选择。使用时,首先从流速仪检定公式中找出仪器的C值,然后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将C值选择开关置于相应挡位;3、直读挡:当测点流速大于0.2米/秒,测流时,将流速开关置于该挡位,启动复零开关;4、计数挡:当流速低于0.2米/秒时,用此挡位;5、测流向:将流向开关置于“开”位置,等指针平稳后即可读取流向值,流向值最好取几

6、次的平均值,流向耗电较大,必须随测随开,由于流向开关对测速有影响,故不宜在测速时开动流向开关;6、仪器用完后,流速开关拨到“电源关”上,流向开关置于“关”上。 二 旋杯式流速仪的拆装以 LS-68 型旋杯式流速仪为例,其构造如图所示:1、旋杯2、旋轴3、轭架4、旋盘固定帽5、顶针6、顶头7、并帽 8、旋盘固定架 9、轭架顶螺丝10、顶窝11、固定帽垫圈12、偏心轴13、侧盖 14、齿轮 15、齿轮轴螺丝16、接触丝17、固定螺丝18、轴套座 19、钢珠20、钢珠21、弹簧垫圈22、顶盖23、顶盖垫圈24、绝缘套25、联结螺丝26、紧压螺帽27、绝缘垫圈28、小六角螺帽29、接线螺丝30、防脱螺

7、丝31、压线螺帽32、悬杆33、固尾螺丝34、尾翼35、平衡帽主要结构性能如下:转子部分:由旋杯、旋盘、旋轴、顶针及轴套座等组成,它位于仪器的头部,当水流冲击仪器时,使其转动,并通过它传递到接触部分,借此来测出水流的速度。接触部分:包括偏心轴、齿轮、接触销、接触丝等部件,这些称为传讯机构,其中齿轮与转子部分的旋轴接触,并一起旋转,转轴旋转 20 转,齿轮旋转一周,齿轮侧面有四个接触销,故当接触丝与之接触时,则旋轴每转 5 转时接通电路一次。尾翼:是用以平衡仪器,使仪器迎向水流的机构。 1 拆装内容拆装旋杯式流速仪的头部,包括旋盘、旋轴、顶针、顶头小螺丝扣、轴套座偏心轴;察看齿轮、接触丝,并了解

8、以上零件的相互关系。2 拆装步骤(1)用扳手把固定旋盘的六角螺丝打开,再松开上下顶螺丝,取下旋盘固定器或顶针及偏心筒。(2)将偏心筒的侧盖用扳手打开,了解接触丝及齿轮的转动与接触情况。(3)将偏心筒的顶盖打开,找到钢珠座的位置,用螺丝刀将钢珠座取下,看其结构。(4)取出压盘六角螺帽,卸下旋轴,旋杯,观察其构造。(5)把上面拆卸的零件安装为原状,然后把旋盘固定器取下,装上顶针,口轻轻吹气视仪器灵敏,灵敏则可,否则进行调整。(6)把两电线一端接在两压线螺丝帽下面,另一端接到计数器上,转动旋杯,看其发出信号是否正常,最后取下顶针,把仪器按照原来位置,安放在箱子中。三 旋浆式流速仪的拆装以 LS10

9、型旋浆式流速仪为例,其结构如图: 1、旋桨2、压帽3、旋轴4、齿轮轴5、齿轮6、接触丝7、固定螺丝8、插头9、衬套10、衬管11、压线螺丝12、接线柱13、固定螺丝14、身架15、插孔套16、插孔17、固轴螺丝18、防水垫圈19、绝缘座20、接触轴套21、接触销22、螺丝套23、后轴套24、外隔套25、内隔套26、轴承27、前轴套旋浆式流速仪的结构主要包括旋转、身架和尾翼三大部件。 1 拆装内容拆装旋浆式流速仪的旋转部件、身架及尾翼,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原理。2 拆装步骤1)取下轴套末端的保护套,按顺时针方向将反螺丝套取下,并将轴套连回旋轴从浆叶中取出;2)将旋轴从轴套中取出后,拆下轴套、套管

10、及螺丝帽、上轴承外圈、外隔套、内隔套、下轴承外圈、下轴承等部件,请认清零件的位置,按相反步骤再装上还原(要特别注意上下轴及外圈的位置);3)在未装上轴套前,用手扳动小齿轮,看接触丝接触情况,其原理是这样的:当安装在轴套内腔中的螺丝套随旋浆一起转动时,螺丝套的螺丝即带动齿轮转动,螺丝套每转一圈,螺纹即发动齿轮一个牙,齿轮有 20 个牙,故旋浆每转 20 转,齿轮回转一周,同时,齿轮上的接触销即与其上方的接触丝相碰一次,电路随即接通,电流经由导电杆传至身架部分的接线柱,并借电线传至水面的电讯部分,以供计数;4)将旋轴插入浆叶内,装上反螺丝套;5)松开身架固定螺丝,将旋轴插入身架内再上紧固定螺丝,并

11、装上尾翼;6)将仪器悬挂在测杆上,并接上信号设备,观察信号是否正常;7)最后将仪器装入仪器箱内相应的各部件的位置上。实验五 流量测验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应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流速仪,知道如何测得点流速和如何通过测点流速来计算流量.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流量Q可表示为断面平均流速V和过水断面面积A的乘积,即Q=V.A, 因此,流量测验应包括断面测量和流速测验两部分工作。流速仪法测流,是以上式为依据,将过水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用普通测量的方法测算出各部分断面的面积,用流速仪测算出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部分面积乘以相应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称为部分流量。部分流量的总和即为断面的流量。一 断面测量

12、 河道断面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如图1所示,测得每条测深垂线的Di和水深Hi,从施测的水位减去水深,即得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便可绘制断面图(图一)。 图一  断面测量示意图1 水深测量 测深垂线的数目和位置要求达到能控制断面形状的变化,以便能正确地绘出断面图。一般主槽较密,滩地较稀,测深垂线的位置应能控制河床变化的转折点。 测量水深的方法随水深,流速大小,精度要求不同而异。通常采用测深杆,测深锤(或铅鱼),回声测深仪等施测。测深杆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深方法,当水深小于5m,流速小于3.0m/s时,应尽量采用。测深锤(或铅鱼)用于流速和水深都较大的情况。回声测深仪一

13、般适用于水深较大,含沙量小的江河湖库。测法详见"水下地形测量"一节。 2 起点距测量 起点距是指断面上测深垂线到断面起点桩的水平距离。起点距可用断面索法和仪器交会法测定。 断面索法,如图二,是一种架设在横断面上的钢丝缆索上系好表示起点距的标志,直接读得各测深垂线起点距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河宽不大,有条件架设断面索的测站。     图二   测角交会法测定起点距示意图仪器测角交会法包括经纬仪交会法和六分仪交会法等。当使用经纬仪作前方交会时,将仪器架设在C点测出夹角,再用下式计算出起点距。 D=L.tg   式

14、中 D-起点距,m;      L-基线长度,m;    -基线与经纬仪视线间的夹角,º;  六分仪交会法是在船上测出夹角,再按下式计算起点距:D=L.ctg二 流速测验 1 流速仪测速原理与点流速测定 图1 LS68-2型旋杯式流速仪        图2  LS25-1型旋桨式流速仪 流速仪是用来测定水流中任意指定点沿流向的水平流速的仪器。我国采用的主要是旋杯式(图1)和旋浆式(图2)两类。它们由感应水流的旋杯器(

15、旋杯或旋桨),记录信号的计数器和保持仪器正对水流的尾翼等三部分组成。当仪器放入水中时,旋杯或旋桨受水流冲动而旋转,流速越大,旋转越快。根据每秒转数和流速的关系,便可计算出测点流速。流速仪转子的转速n与流速v的关系,在流速仪检定槽中通过实验率定,其关系式一般为v=Kn+C , 式中K、C分别为仪器检定常数与摩阻系数。 测流时,对于某一测点,记下仪器的总转数N和测速历时T,求出转速n=N/T,由式即可求出该测点的流速v。为消除流速脉动的影响,要求T>100s。 2 流速垂线及测速点布置 流速仪测速时必须在断面上布设测速垂线和测速点,以计算测量断面面积上的流速。测速的方法,根据布设垂线、测点的

16、多少繁简程度而分为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 流速仪测速垂线的数目主要是根据水面宽度和水深而定,具体规定见表一。 表一 我国精测法、常测法最少测速垂线数目的规定水面宽(m)<5.05.0501003001000>1000精测法561012-1515-2015-25>25常测法3-556-87-98-138-13>13在每条测速垂线上,流速随水深而变化,为求得垂线平均流速,须在各测速垂线不同水深点上测速。垂线上测点的数目和位置根据水深和对精度的要求而定,见表二。表二 精测法测速点的分布水深 垂线上测点数目和位置 悬杆悬吊悬索悬吊畅流期冰期>1.0>3.0五点(水

17、面、0.2、0.6、0.8水深、河底)六点(水面、0.2、0.4、0.6、0.8水深、河底)0.41.01.53.0三点(0.2、0.6、0.8水深)      二点(0.2、0.8水深)  0.160.400.61.5一点(0.6或0.5水深)    <0.6改用悬杆悬吊或其它测流方法改用悬杆悬吊<0.16  改用小浮标或其它测流方法    三 流量计算流量计算一般都以列表方式进行。方法是:由测点流速推求垂线平均流速,由垂线平均流速推求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部分平均流速和

18、部分面积相乘得部分流量,各部分流量之和即为全断面流量。1.垂线平均流速计算     一点法 Vm=V0.6 或  Vm=(0.900.95)V0.5     二点法 Vm=(V0.2 +V0.8)/2     三点法 Vm=(V0.2 +V0.6 +V0.8)/3     五点法 Vm=(V0.0 + 3V0.2 +3V0.6 +2V0.8 +V1.0)/10式中   Vm-垂线平均流速

19、,m/s;   V0.0,V0.2,V0.6,V0.8,V1.0-水面,0.2H,.,河底处的测点流速,m/s。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见图。图的下半部表示断面图,上半部表示垂线平均流速沿断面的分布图。(1)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V2=(Vm1 + Vm2)/2(2)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V1=aVm1  式中a-为岸边系数 ,与岸边性质有关,斜岸边a=0.670.75,陡岸边a=0.80.9,死水边a=0.50.67。   &

20、#160;  图1  流量及部分面积计算示意图3.部分面积计算部分面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岸边部分按三角形计算(见图)(1) 中间部分面积,例如A2=(H1+H2).b2/2(2)岸边部分面积A1=H1.b1/24. 断面流量计算Q=A1V1+A2V2+.+AnVn =q1+q2+.+qn式中qi-各部分面积的流量5.断面平均流速计算V=Q/A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m2;它等于各部分面积之和。 四 要求1、测出各垂线的水深和起点距,2、测出各垂线上的点流速;3、计算断面流量。用测深杆配合测流速,施测时5-6人一组,1人指挥,2人进行测量,1人记录

21、,1人看秒表。 所用工具有:流速仪(LS-25-1型旋浆式)、测深杆、秒表、钢卷尺、计数器等。 五 具体操作1、用钢卷尺和测深杆量出所测横断面图;2、布置测速垂线,布置3根;3、用钢卷尺量出各测速垂线的起点距;4、用测深杆测水深;5、测垂线上各点流速,各测量数字汇入表1中,这里规定一根垂线上测三点,即0.2h、0.6h和0.8h。注意各流速均要求测两遍,以检查是否出错;为了避免流速的脉动影响,每点每次测速历时不得少于100秒。6、流量计算,按表2进行。  假定水面高程28.00米,m=0.9。实验六 水下地形测量江河湖海水面以下常呈现复杂的地形。为了研究河床、海岸的演变,确定河道整治

22、方案,修建闸坝等水工建筑物,要有水下地形资料。水下地形用等高线表示,除施测方法与陆地上有差异外,施测原理基本相同。水下地形测量是利用船艇在水面上探测河道地形的一种方法,包括水位观测、测深和定位等内容。 水下地形测量与陆地地形测量一样,首先确定点的平面位置(称定位),再确定点的高程。定位测量可采用经纬仪,六分仪进行;高程即测深可用回声测深仪,超声波测深仪,测深杆,测深锤等进行。一、测深点的布设在水下地形测量中,河床的高低起伏情况是看不见的,不可能像陆地上地形测量那样选择地形特征点作为碎部点,一般只能按均匀分布的原则布设测深点。 图1 某河段测深点布设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垂直于河流流向每隔一定距离布

23、设测深断面(在河道弯曲处,测深断面可布设成辐射线的形式)。在每个测深断面延长方向的两岸上竖立断面标杆,测船以断面标杆为目标眼断面行驶,每隔一定距离测定一个水深,与此同时用经纬仪或六分仪交会法测定测深点的平面位置。一般规定,在图上每隔1-2cm布设一个测深断面,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在图上一般为0.6-0.8cm左右.二、水位观测和测点高程为了求得河床测点的高程,要观测水位与水深,以水位减水深即得测点高程。如测区附近已设有固定水尺,可直接进行水位观测。否则,应在水边设立临时水尺进行观测。由于水位的涨落随时间而异,严格地说,计算每个测点的高程应该用测量该点水深时的水位。但这是难以做到的,实际上也不需要

24、这样高的精度。 一般做法是每测一个断面观测一次水位,或在测量开始和结束时各观测一次水位。水位不仅随时间而异,而且随地点不同而异。除湖、库以外,河流水面总有个降落的坡度,这时应根据所观测河段的首部、中部和尾部水位,按水面比降及断面间距推算出各测深断面的水位。三、测深工具(一) 测深杆及测深锤测深杆和测深锤构造如图所示,测深杆适用于水深在5米以内的浅水区,而测深锤用在水深为10米以内的河道。 图1 测深杆                &#

25、160;             图2  测深锤 (二) 回声测深仪在水深流急的河道中,可使用回声测深仪。回声测深仪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原理设计制成的,如图1、2所示,回声测深仪从发射换能器向河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到达河底后发射回来,由仪器的接受换能器接收。因为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已知(在水温28摄氏度时,约每秒1500米),记下从发声到回声所经历的时间t ,则换能器至河底的距离h'为:      h'

26、;=Vt/2   量取水面至换能器的距离b,则该点的水深h为:       h=h'+b     因此,要测定水深,关键在于测定发声至回声所经历的时间t,但仪器不是显示时间t,而是把发声及回声的声波变成电能,由电能再变为机械能,驱动记录针不断的移动,将水深直接显示在记录纸上。图1 回声波测深仪              

27、       图2 回声波测深原理回声测深仪的使用:以NH-1/2型回声测深仪为例说明用法,操作步骤如下:      1、安装换能器,换能器吃水深度一般为0.6米;      2、打开电源开关检查连接所有的电缆,并看电压是否是12V;      3、用手将转盘转一转,故无故障即可开机;      4、选用显示或记录,如

28、用显示则将走纸调至空挡,将记录笔向上提至记录笔架的突出部分,减少记录笔磨损;      5、如用记录,可将量程选择开关放在所需的工作位置上,选择走纸快档或慢档;      6、开启转速测量灯开关(在常温下)指示灯每分钟应为112.5次;      7、调节发声线起点与比例尺零点重合,发声与收声二点用比例尺量将水深,加上换能器吃水深度就是实测水深。(三) 便携式超声波测深仪便携式超声波测深仪(HSW-1000DATA)使用指南HSW-1000DAT

29、A型便携式超声波测深仪是超小型数字化水深测量仪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仪器小巧、价格较高,希望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爱惜。一、仪器主要技术指标:最大水深100米,显示分辨率0.01米,换能器入水深度修正0-2米。二、该仪器由两部分(水上主机、水下换能器)组成,见下图:1. 主机示意图:2. 换能器示意图:HSW-1000DATA型便携式超声波测深仪是利用回声法进行水深测量的,即由测深仪换能器对水底发射一定脉宽、一定能量的声波脉冲,经水低反射后仪器将记录声波由发射到接收到回波的时间,然后根据水中声速V(约1460米/秒)和声波往返时间T换算出水深h,即:h=VT/2。其

30、中水中声速V随水温和盐度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实际水深H应为:H=Lh+E,其中L为声速修正系数(见表一),E为换能器入水深度。表一、水声速修正系数表:水温TW(0C)淡水LF海水LS0-80.981.009-181.001.0419-381.021.06说明:经实验,谈水中声速为:V=1410+4.21C-0.037C2海水中声速为:V=1449+4.60C-0.055C2C为摄氏水温,水深修正系数L=V/1460。三、下面介绍仪器的操作使用1.装上电池;2.将换能器与主机连接,此时主机自动进入开机工作状态;3.将换能器置入水中,按仪器要求应将换能器垂直于入水中0.2米左右,且换能器侧面150开

31、角内不要有障碍物。见下图。4.每次测量时一定要对水温进行量测,以确定当时的L(声速修正系数),一定要确定E(换能器置入水中的深度)。其具体方法为:a. 按下 确认/加1() 键,仪器显示窗将显示HELP,即进入功能设置状态,其中“闪烁”的字符表示可对该项进行调整。用选择() 选择需选取的L项,再按一次确认/加1() 键而进行数据调整,当三位数都调整修改完毕后,再按确认/加1() 键,仪器将回到功能设置状态,b. 再选择需选取的E项,重复上面步骤,以确定E值,注意,设置的E值要和换能器入水深度相一致。5.再按 确认/加1() 键,仪器将回到功能设置状态,出现 H0.00 说明仪器进入测量状态,即

32、可开始测量。上述操作项a.中谈到显示窗将显示 HELP ,每个字符的含义见表二。表二、功能选择表按 键移动光标按 键确认功能P关机(长按1秒钟)L修改水声修正系数E修改换能器入水深度H返回测深状态四、几点提示:1.每次测深前务必检查L、E是否已正确设置2.若主机显示P×.××,则说明水深已超出100米的显示器显示范围 3.若主机显示LB欠压,则应更换电池 4.使用仪器时应手持悬杆,不要手提电缆线,以免电缆内部脱断。五、故障检查: 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无任何显示1、 电缆插头未插入插座2、 电池扣松动3、 电池用尽4、 仪器进入待机状态插上插头重新扣好更换电池按

33、“R/ON”键开机 只显示H0.00,没有数据或数据紊乱1. 换能器没有置入水中2. 换能器入水深度不足3. 换能器倾斜4. 换能器侧面有障碍物5. 水深太深6. 遇到漩泡水流7. 电缆插头松动8. 电力不足9. “E”设置错误将换能器置入水中要有足够的入水深度导流罩悬杆应垂直于水面避开障碍物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介质必须是水,不能有气泡重新插好更换电池正确设置四 定位测量(测距)确定测深点平面位置的方法有经纬仪前方交会法,六分仪后方交会法。目前我们采用手持式激光测距仪。(一)经纬仪前方交会法       经纬仪前方交会法,是用两架经纬仪对测点同时测定两个交

34、会角,以确定该点的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A、B、C、D为控制点,要确定测船所在点1的位置,可在A点和B点上分别安置经纬仪,同时测出交会角1和1,则点1的位置即确定。因为A、B、C、D各点的坐标为已知,在A点量出1角,绘出方向线A1,在B点量出1角,绘出方向线B1,两方向线的交点即为点1的位置。同样的方法可定出其它各测深点的位置。              图1  经纬仪前方交会法(二)六分仪后方交会法六分仪是应用平面镜反光作用测角的一种仪器,其度盘的弧长为圆周的六分

35、之一,故称为六分仪。如图所示,六分仪的主要部件有手柄D,定镜H(上半部为透明玻璃,下半部为反光镜),分度弧AB,指标镜I,指标杆G,弹簧夹E,测微轮T,望远镜O以及遮光色片M、N等。指示镜(I):一块普通的平面镜; 指臂(Im):它与指示镜相连接,指臂转动时,指示镜也随着转动; 地平镜(H):上半部是透明玻璃,下半部是普通平面镜; 望远镜(O):用以观测目标; 分度弧(AB):根据指臂所停留的位置,在度盘上便可以读出所测的角度; 遮光镜(L及K); 手柄(D):测量时观测者用右手持着手柄进行观测;    此外,还有读数设备(游标、测微轮)、松紧夹、调整螺丝等。图1 六分仪构

36、造图六分仪的测角原理如图3所示, 欲测定P1OP2时, 观测者立在O点, 手持六分仪通过定镜H的透明部分, 用望远镜瞄准左目标P1, 然后压下弹簧夹E, 使指标镜I随着指标杆G一起转动, 当右目标P2射来的光线,经指标镜I发射到定镜H, 由定镜下半部反射镜反射进望远镜视场时, 同时看到P1和P2的成像, 这时转动测微轮T, 使P1和P2两像重合, 即可在分度弧上读出P1OP2的角度。从图3可以看出: =2-2=2(-)´=-故   =2´为了能直接读出角,制造仪器时,在圆心角等于60º 的分度弧AB上,注以0º-120º的数

37、值,即分度弧上的分划值为实际值的两倍,因此从分度弧上读出的角度就是P1OP2。       图3 六分仪测角原理示意图                图4 六分仪后方交会法 后方交会法对测深点定位, 是用两架六分仪在测深船上测得与岸上3个控制点间的两个夹角, 如图4中的及, 用以确定测深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作业人员均在船上。施测时, 测深船沿断面线行驶, 每隔一定距离, 两个测角

38、员各持六分仪分别测出角及角,测深员同时进行测深, 记录员随时记录在表, 绘图员用三杆分度仪按、角在图板上定出该点的位置。完成野外各点的测深、测角等作业后, 算出各测深点高程, 展绘于图纸上, 从而绘出等高线。使用六分仪定位的步骤为: 1)已知岸上三个目标A、B、C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沿断面线不同的几个位置分别测出夹角,如图1; 2)已知岸上两个目标和一基线长度,且基线与断面线垂直,在沿断面线不同的几个位置分别测出夹角,如图2; 3)三臂分度规:有一个圆形分度盘和三个杆组成,中间为固定臂,两旁是活动臂,根据六分仪测得的角度,在图纸上用三臂分度规规定出测点位置,如图3; 使用时,将左杆移至已知角度处

39、,右杆移至处,使ABC三杆提高图上的ABC三点,(描绘在图上的三角点和导线点)并用三杆分度规的圆心小孔向下刺点,使得到测深点在图上的位置O。 图3  三臂分度规及其定位(三)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手持式激光测距仪(LASER/400)使用指南LASER/400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具有携带方便、操作方便且精度高之优点,仪器测距范围在10 400 M之间。下面简单介绍其功能及操作步骤。一、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各部名称(见下图): 1. 物镜 5. 目镜2. 激光探测镜 6. 焦距3. 单位选取按纽 7. 电池仓4. 电源开关二、 测量方法1. 按 电源开关 ; 2. 眼睛观看 物镜 ,此时可见物镜中液晶显示在闪烁;3. 以物镜液晶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