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磨课ppt课件_第1页
(项脊轩志)磨课ppt课件_第2页
(项脊轩志)磨课ppt课件_第3页
(项脊轩志)磨课ppt课件_第4页
(项脊轩志)磨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脊轩志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疏通课文。刘禹锡刘禹锡在在陋室铭陋室铭写到:写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 对于许多中国文人而言,居所不对于许多中国文人而言,居所不但是他们的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更是他们的,更是他们的精精神家园神家园。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人称震川先生,有川,江苏昆山人。人称震川先生,有文集文集震川先生文集震川先生文集。清代散文。清代散文“桐城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是是“唐

2、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与清代与清代“桐城派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被称为坤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明代散文流派)。他们认为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他们认为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尤其推崇宋儒法度,尤其推崇宋儒“文道合一文道合一”的的主张。主张。 归有光自有苦读,归有光自有苦读,9 9岁能文,但仕途岁能文,但仕途不利,不利,35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 8次考次考进士不第,到进士不第,到6060岁才中进士,官至岁才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郁郁不得志。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郁郁不得志。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

3、1) 归有光简历 1506年(年(1岁)岁) 生于江苏昆山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年(5岁)岁) 开始读书开始读书 1513年(年(8岁)岁) 丧母丧母 1528年(年(23岁)岁) 娶妻魏氏娶妻魏氏 1533年(年(28岁)岁) 丧妻丧妻 1540年(年(35岁)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年(60岁)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年(63岁)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年(65岁)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年(66岁)

4、岁) 去世去世 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散文造诣散文造诣 他的散文源出他的散文源出史史记记,取法于,取法于唐宋八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情真挚,被誉为,被誉为“明明文第一文第一” ,当时人,当时人称他为称他为“今之欧阳今之欧阳修修”。 反对当时反对当时“文必秦汉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为“唐宋派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项脊轩先妣事略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寒花葬志

5、为代表。为代表。 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解解 题题1、项脊轩、项脊轩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住过

6、,有纪念意义。 2、志、志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疏通课文知、疏通课文1.1.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最能够概括作者心情的一句话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最能够概括作者心情的一句话 2.2.请同学们集体朗读全文,注意带着你认为最恰当的请同学们集体朗读全文,注意带着你认为最恰当的情感来读。情感来读。3.3.疏通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结合注释) 第二课时l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以“喜”“悲”统摄全篇的组织方法。 2.探究细节描写的精妙,理解“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一)、揣摩(一)、揣摩“语毕,余泣,妪亦语毕

7、,余泣,妪亦泣。泣。”l1、此处因谁而泣?l明确:归母。l2、作者在此处没有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具体言行,而是通过老妪的回忆来写母亲,这可以见出什么?l提示:关于母亲,作者能记取的印象并不多,推测幼年丧母。l3、母亲是怎样的人?l提示:注意细节。归母慈爱、细心,为儿女的每一声哭泣所牵动。4、作者为何要突出一个看似大众化的细节?这样的母爱有与众不同之处吗?l提示:l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将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琐事一般由专门的保姆或奶妈照顾,母亲是不怎么过问的。l对婴幼儿来说,这是母爱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归纳:伤痛之归纳:伤痛之缺失母爱缺失母爱(二)、揣摩(二

8、)、揣摩“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人长号不自禁。” l1、祖母对归有光如何?这一段文字中写了祖母的三次言语,试分析每一次饱含的感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貌似责备,实则内心欣慰、关怀疼爱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期待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信任、激励2、此处伤痛只是对祖母的怀念吗?为何祖母有如此大的期望?l提示:抓细节,比较归家的今昔。l象笏。(象笏虽是归祖母娘家所有,但依据封建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这一原则,可推知归家祖上风光一时。)l诸父异爨,内外多小门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

9、墙。(家族呈现出无序和败落。)l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简陋)l明确:家族败落,重振家声家族败落,重振家声3、归有光实现了祖母的期望了吗?在科举上有所成就吗?l提示:史书记载,作者“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14岁应童子试,20岁考了第一名,同年参加乡试未中。直至嘉靖十九年,35岁考取举人,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归纳:伤痛之归纳:伤痛之家族败落、有负厚望家族败落、有负厚望(三)、除此之外,还有可悲之事吗?(三)、除此之外,还有可悲之事吗? l请同学们仔细体会最后两段,试着分析。1、什么时候痛失爱妻的?明确:婚后六年,人生的一大亮色转瞬即逝。提示:中国

10、人讲求“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六年之于一生,短暂得如同一瞬,可见其悲。2、夫妻感情如何?何以见得? l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l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3、联系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审视二人的夫妻之情 l封建社会中夫妻二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关系怎样?l联系旧学,如祝福中鲁四老爷与四太太,雷雨中周朴园与繁漪。归纳:伤痛之归纳:伤痛之痛失爱妻痛失爱妻四、拓展深化:四、拓展深化:1、再次朗读课文,学生自由诵读或者主动范读。注意:在情感的把握上和前次做比较。2、学完此文,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提示:以情动人,从细节入手,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内心汹涌的情感。3、后人

11、评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疏通课文 “记记” 项脊轩(特点)项脊轩(特点)(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感情感破陋、狭小和阴暗明亮、幽雅和寂静归有光居在归有光居在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的轩中,的轩中,多可喜;多可喜;l“忆忆”人和事人和事 ( 借事抒情借事抒情 ) 情情感感犬吠、客宴和鸡栖 家族混乱衰败(感叹) 英年早逝的母亲 慈母之爱与哀思之情(有泪无声) 祖母持笏、望孙成龙 无比悲痛(长号不已)l归有光居在归有光居在 东犬西吠、篱墙交错东犬西吠、篱墙交错 的轩的轩中,亦多可悲。中,亦多可悲。亲人离去、遗迹犹存;孤独寂寞、读书不效;扃牗而居、足音辨人;

12、庭中枇杷、亭亭如盖;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知一间书房一间书房二种情感二种情感三个女人三个女人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 1、一间书房。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一间书房。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的情感?3 3、三个女人、三个女人。文中回忆了与轩有关的哪三个女人?文中回忆了与轩有关的哪三个女人?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 ?这些描写流露出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4、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对我们的写作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

13、示?有何启示? 2 2、两种情感。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两种情感。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探究一探究一: 1 1、一间书房。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一间书房。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轩前后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的情感?怀有怎样的情感?品读第一段:品读第一段: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修葺前修葺前修葺后修葺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美:美:旧时栏楯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亦遂增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静:静:万籁有声,万籁有声, 庭阶寂寂,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

14、食,人至不去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多可喜鲜明对照鲜明对照老:百年老屋老:百年老屋破: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破: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对比手法,突出对书房的喜爱之情。对比手法,突出对书房的喜爱之情。探究二:探究二: 2 2、两种情感。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两种情感。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探究三:探究三: 3 3、三个女人。文中回忆了与轩有关的哪三、三个女人。文中回忆了与轩有关的哪三个女人?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个女人?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

15、? ?这些描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写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三个女人三个女人母亲母亲祖祖母母亡亡妻妻娘以指娘以指叩门扉叩门扉曰:曰:“儿寒乎?欲食乎儿寒乎?欲食乎?” 大母过余曰: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大类女郎也?” 比去,比去,以手阖门以手阖门,自语曰:,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儿之成,则可待乎!待乎!” 顷之,顷之,持一象笏至持一象笏至,曰:,曰:“他日汝当用之他日汝当用之!”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凭几学书。吾妻归宁,。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述诸小

16、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庭有庭有枇杷树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也。今已亭亭如盖也。作者的情感:怀念,愧疚怀念,愧疚 动 作语 言 侧侧 面面探究四:探究四: 4、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对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选材:取材生活 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为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真 细微之处显真情细微之处显真情写作生活细节 或许母亲的一个眼神、一缕白发、一或许母亲的一个眼神、一缕白发、一个动作一声叮嘱,父亲的一声呵斥,仍深个动作一声叮嘱,父亲的一声呵斥,仍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深印在我们的脑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