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专题阅读_第1页
屈原专题阅读_第2页
屈原专题阅读_第3页
屈原专题阅读_第4页
屈原专题阅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屈原专题阅读【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15分) 端午的阳光 文/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 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 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 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汩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 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 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 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 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 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 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 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 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 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 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 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3、。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 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 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 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 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 精髓,空空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 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 看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 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 法

4、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 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 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 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 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 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 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疡和汨罗江,知道了每 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 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

5、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 潭一样一一它是汩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 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 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 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 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 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 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 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

6、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 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 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 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汩罗江的源头流 淌过来,映照看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 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是( )A .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 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 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

7、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 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C.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 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 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D .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 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 成欢悦感到不满。【答案】B【解析】A项,作者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的目的并不是谈 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 错,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是“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quo

8、t;。另外,"不 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文中并无此意。2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 分)【解析】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段的内容:首段点明时间 及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 屈原怀石自沉汩罗江,汩罗江永远被后人铭记,端午节由此而来。 第二问考查前三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通过 屈原沉江的事件表现屈原以身殉国的爰国精神和"举世皆浊我独清" 的高尚品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 照应题目"端午的阳光

9、”,引出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答案】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汩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 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内容上,表现了屈原 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爰国精神。结构上,它 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3 .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全文“阳光”直接出现有两次:第一次是第三段开头坐 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这时的五月初五还不是端午节阳光”是 屈原沉江的见证;第二次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时候的端午,或 许更像是一缕阳光",在这里,"端午的阳光”象征着端午节这一节日 的文化内涵。间接出现的“阳光&qu

10、ot;有一次,第五段写屈原”在结束自己 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据此,”端午的阳光“不 仅是屈原沉江的见证,还是屈原精神的化身,寓意屈原所具有的爰 国精神和高贵品格。【答案】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看屈原 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 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爰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 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湘水苍凉话屈原文/张坚固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来自君王无故的怒气和指责,被迫的疏 隔和远离,对于屈子,就像是孩子第一次遭受的不公平对待。我仿 佛看到他的不知所措,他的想不到

11、,他执拗的不舍的背影。他还是被疏远、流放了,虽然他一度倔强地辩解,说是自己主动 走的,但我们都不信,他自己也不信。屈赋中几乎每一句话,他的 理智都是不相信的,但他的心灵相信。美人与香草,爰慕与背弃,远逝与归来,全部的屈赋都在纠结看。 每个读者都感觉到诗中话语和意象的一再重复,唯有屈子不自觉。 他深深沉溺其中,唯恐那个人不知、不信,于是一遍遍地诉说,- 次次地表白。而那个人的反应如何呢?一一他掉过头去佯聋而不 闻"。看到这里,不觉失笑了,他们就像一对过家家的孩子。这个动 作甚至让我觉得,怀王并非要刻意地伤害,只是他像孩子一样任性 和不耐烦,忽然就"不理你了、这其中也许有旁人的

12、挑拨,也许是 彼此人格中的不和谐因素慢慢凸显,让他们隐约意识到,彼此要走 的道路将是多么不同。怀王后悔了曾经赋予他的无限制的信任和权 力,他要把它们收回来,却用了最粗鲁的方式。他像孩子一样自私, 并不去考虑这一切的后果。于是,撕毁诺言、背弃情谊的痛苦,全 部推压到了屈子身上。他们终究不是孩子。两人之间的变故,牵动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 命运。而这,更时刻折磨看屈子的身心。是真的越来越远了。屈子从郢都离开,一路摇摇晃晃来到了湖南。 这是我的家乡。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对后世的文学家而言,是个 最富诗趣的所在,他的离骚,浪漫主义风格的吟诵,就是在这 里写就的。但对于屈子,它更有可能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莫大恐

13、慌。 去年我在湘西采风,很多地方都还是渺无人烟。可以想象,两千多 年前的这里,是怎样荒芜一片。长时间这样脱离社会的生活,会把一个正常人逼疯的,何况屈子 本来就不正常。于是,我们读到的诗句渐渐语无伦次了。我无法控 制自己有这种感觉:诗中的想象越是奇幻流丽,语言越是脱俗出尘, 他就越是憔悴疯癫。如果有故人看到他那时的样子,恐怕要心碎了。 可是,没有人。他是那么偏执的一个人。那里的食物,他怕不洁吃下去,把花瓣 和露水当作食物;那里的衣服,会玷污他清白的躯体,宁可穿着荷 叶做成的奇异衣裳,行吟在寂寞的泽畔。他自恋,比美人更美,比 娇女更娇,比坚强更坚强!一方面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他清楚地看到国家

14、一步步衰 落,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他厌恶那个浑浊的世界,面对那里, 他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清高和自豪。可是当他远离那里的时候,又 是多么不舍。仿佛一次长途旅行,从希望开始,却曲折不期,回返 已是暮途,"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屈心而抑志兮",委屈 身心,压抑感情,不能遏制,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矛盾,永远的痛处。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到了如何不堪的地步,才让屈子走向了 汩罗江的水波?诗篇中说得很明确,自沉是经过深思后的抉择,并 非一时血气上涌或是神经失常的冲动。这更让我心痛一一没有人比 他更热爰生命。他那么喜欢美丽的花草,香洁的衣裳,那么害怕光 阴的流

15、逝,他对尘世怀看极端眷恋。但最终给他以归属感的,竟是 滚滚波涛。屈子用他的生命完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和证明了他高洁的 人格!这是一场人格的悲剧,这样的人,必然有这样的结局,无论 我们如何不甘。如果我是江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过他的衣袂。千年来端 午落下的龙舟雨,是那时牵留不住的泪水。4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中加点的"那个人""那里"分别指代的是楚怀王和楚国的国 都,即郢都。B .文中"他像孩子一样任性和不耐烦,忽然就不理你了'"通俗形 象地表达了楚怀王流放屈原的粗鲁方式。C .文中引用屈

16、赋中的"香草","荷叶""花瓣""露水”,象征的是诗 人屈原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D ."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激发了屈子的诗情,这是离骚诞 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说明屈子即使被流放,也有流连山水的闲情逸 致。答案 D解析 D ."最主要的原因"错,"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只是用以 表明离骚所诞生的地点,主要原因应是他自身的遭遇和性格/流 连山水的闲情逸致”也错,应该是借此表达理想和人格。5 .为什么说屈子"一方面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

17、? (6分)答案(1)"极疯癫"表现在他诗句中的想象的奇幻流丽,语言的 超凡脱俗,这主要是赞颂屈原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 地位;也指他始终不渝的美政追求,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忧国忧 民、献身理想的爰国情感。(3分)(2)“极清醒”是指他清醒地看到国家(楚国)一步步衰落,看清了社 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所以他处在那样的庙堂不高兴,同流合污 又做不到。这些都体现了屈原心里永远的矛盾和永远的痛处。(3分)解析"极疯癫"表现为其文采出奇和对美好品格的执着追求; "极清醒”表现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6 .结合“如果我是江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

18、过他的衣袂”, 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6分)答案 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之情,敬仰他对美、正直、正义的坚 守,歌颂诗人高贵的品质和爰国情怀;对屈原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对屈原的悲剧人生深深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怀王的自私、粗 鲁和专横以及对污浊的社会环境进行否定和批判。(每点2分)解析探究作者情感,从对屈原精神品格、遭遇和对怀王放逐屈 原三个方面分析即可。【文言文阅读训练】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日惟子之 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 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 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

19、嗟子独何以为心。忽 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 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爰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 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 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 斫方以为圆。量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 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 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

20、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 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曰惟:句首语气词。伊:助词,无义。处死:处理死的方 式。退默:引退隐居。冯夷:河伯。九关:九重天门。中浦冰 滨。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A.贤者畏讥而改度兮度:度量B.邑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邑勉:勉励C.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区区:一心一意D.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要:总结【答案】A度:准则。1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0A.浮扁舟以适楚兮又申之以揽苣B.人固有一死兮固前圣之所厚C.独为其难兮芳菲非其弥章D.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答案】B。A来,连

21、词;因为,连词。C代词;助词,不译。D尽 管,连词;即使,纵然,连词。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 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 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 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 情感。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 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无疑是正确的。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

22、词"兮"字,使文章唱叹 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答案】C文意应为: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是正确的。17、把文字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答案】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却无处容身啊,只能在水滨孤独 忧伤。(译出大意,2分怀瑾佩兰""茕茕",任意译出一个词1分。 “怀瑾佩兰"也可翻译为“纯洁高尚,品性优美"。)(2)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答案】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 我的同类。(译出大意,2分'企及“

23、"夫人""不吾与",任意译出一个 词1分。)屈原离骚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瞰兮,惟庚寅吾以 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 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 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 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惟纫夫蕙苣!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 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

24、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 之歹单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不查 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瘠怒。余固知誉蓍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 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 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 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 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 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鳌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 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垮以练要

25、兮,长醺颔亦何伤。擎木根以结直兮,贯薜荔 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辗辗。善吾法夫前修兮,非世 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垮以鞍羁兮,善朝i卒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 之浩荡兮,终不索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谦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 帏郁邑余住俊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港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 此态也。鸯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 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悔相道之

26、不索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 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 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湿具杂 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 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 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贾谊吊屈原赋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 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 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汩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 其辞日:恭承嘉惠

27、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造立湘流兮, 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 鼠兮,鹤枭翱翔。圈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蹒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金舌。吁嗟 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噩牛,修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 咎兮。讯日: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 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沟深潜以自珍;倜螟獭以隐处兮, 夫岂从虾与蛭蟆?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 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

28、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 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 之巨鱼?横江湖之膻鲸兮,固将制于蟋蚁。【屈原典故诗歌选读】天末怀李白【唐】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嫡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祠南夕望【唐】杜甫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屣,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过三闾庙【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也能

29、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有离骚在世间。 楚江有吊【宋】寇准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 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 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 月落烟沈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 楚城【宋】陆游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有关屈原的写作素材】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 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 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他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看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 持清醒/而不是斓?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他的诗是烈火/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 涉

30、,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 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 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生动,龙的传人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 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 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 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 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不管历史如何嬉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

31、汨罗江的 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 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 大的民族精神。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 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 穿越看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 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三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汩罗的江水多情,拥抱 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 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 骚,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天地 有情,有情的天

32、地倾听你泣血的呼唤;黎民有爰;仁厚的黎民发出 一声声叹息,汩罗有幸,有幸的汨罗收留了你无所栖息的灵魂。端 午的米粽呦,千年万年呼唤着你的精魂,遥祭着你的英灵。四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目光 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写下的文字间,我细细品读看你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 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 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 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 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 不惊,去留

33、无意。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 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 的决定。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 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 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 小景中,虚度此生。战国年代,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 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你用瘦削却 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 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谗言,对你的 竭忠尽智视而不见。你消瘦羸弱的身躯已

34、渐渐不堪重负,在这个时 刻,又有谁能搀扶你一把?最终,你只得披发行吟于江畔,挥洒着满腔的热泪,发出"举世 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绝叹息。有人劝你与世推移, 随波逐流,你却用“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艘"维护了你高洁的 志向。"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髻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爰的便是香草, 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 而屈的坚韧。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缓缓地在风中摇曳, 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宛如你回望故国时,眼眸中 闪烁地晶莹泪光。天地也为你伤感,江边袅袅不尽的秋风想拂去你的清泪,却将你 的悲伤吹

35、过时间的激流。物换星移几度秋,你的身影在历史的风尘 中早已烟消云散,但当年轻的司马迁驻立汨罗江边怅望千秋之时, 依旧会为你洒下深情的泪水。你怨愤的声音在滚滚江流上渐行渐远, 却悲而弥壮。也许司马迁正是听到了你撞击他心灵的声音,于是他 挥起了如椽之笔,著成信史光照尘寰,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倾听你用 忠贞与高洁演绎的永恒旋律。品读你,让我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你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 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情系国 家,心怀百姓,让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正是这不平凡的高洁,让你如嚼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 让你亦如墙角的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留得清气满乾坤。微风渐渐淡去,

36、而香草般的气息却越来越浓,我依旧品读着你, 在这沾满泪痕的字里行间,找寻看你遥远的身影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纵被罢逐流放,也不 随其流而扬其波。汤汤的汩罗江最终收留了他,可汨罗江水太混, 荡涤不掉它的忧愁;汨罗江水太浅,掩埋不掉它的遗憾。你是"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但还仍"闻佳人兮召余, 将腾驾兮偕逝"。在帝王大殿慷慨直言,激扬陈词;在封建初兴之际 试图进行贵族权力改革;在民族危亡之际"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无不显示出你的大忠诚,大智慧。但很无奈,当一个民族衰堕时, 一个人的强大总会被

37、"大众”视为异类,于是"楚王所爰之细腰”下旨: 流放。当楚王背弃"成言"悔遁而有他"时,你感悟"君可思而不可侍”, 感叹"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但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使然,站 在失败面前,你呼喊,顿足,指责,抗争,于是得到的是更大的打 击与不堪。无奈,你轻弹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不含蓄,不 躲闪,不讲策略,怒形于色。当别人伤害你时,你便毫不保留的将 伤口暴露给他,大声呼喊:我要报仇。六"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 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

38、 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 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汩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 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 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七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 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 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 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 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 的英名,他从此不朽。八人皆醉我独醒","路

39、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爰国志 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 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 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 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 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九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汩罗江,子兰 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酎,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 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 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索索,受物之汶 汶者乎?"生不

40、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 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教学随笔】三闾大夫的至暗时刻文/邰枫三闾大夫屈原,是两千多年来照到现在的一束强烈的光,人们对 他的怀念从未止息。一个人的离去,时间的节点成为一个节日,在 历史上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不多见的。后世对屈原是敬仰的,也 是惋惜的。如果拿过来简简单单备备课就去讲,我怕讲不好,不能 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在讲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功课,是很认真地在备课,虽然我的课本 上看墨不多,痕迹不多。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重新读了屈原的离 骚、贾谊的吊屈原赋以及苏东坡的屈原庙赋,更加深入 地去理解屈原。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

41、辞令",凭着杰出的政治才能和 文学才华,在楚国的朝堂上是最亮的星,一开始深得楚王的信任, 也很受楚王的器重,很多的国家大事,楚王都是要和屈原商量的。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朝堂上的争斗并不逊于后宫的争 宠,那些奸佞在谋害贤臣方面有的是损招,打小报告极尽诋毁诬陷 之能事。在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的挑拨离间诋毁之下,楚王慢慢 疏离了屈原。老楚王宁愿受张仪哄小孩子似的欺骗,也不愿意听屈 原的,竟然被骗到秦国,再也没有回去。在楚国的朝堂上,屈原鹤立鸡群,须知鹤立鸡群受伤的总是鹤, 因为那些鸡看不得鹤的高洁优秀,千方百计要去踩踏,去排斥,去 挤兑!顷襄王继位,索性彻底远远地流放了屈原。佞臣小人的甜言蜜语 向来比贤臣的逆耳忠言听着受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的政 治理想,治国才能,文韬武略,在这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