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200C检修标准_第1页
Re200C检修标准_第2页
Re200C检修标准_第3页
Re200C检修标准_第4页
Re200C检修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R e 2 0 0 C / R e 1 0 0 CR e 2 0 0 C / R e 1 0 0 C接触网检修标准接触网检修标准 功能检查F1的周期和项目:周期:一个季度项目及范围:功能检查F1是在带电情况下,用寻检车或接触网检测车检查受电弓在运行中的状态。在此,巡检车应以线路的最高速度开行,受电弓应调到静态压力150N。检查受电弓滑板的稳定性,重点检查受电弓通过锚段关节、线岔处的状态。功能检查F2的周期和项目:周其:半年项目及范围:功能检查F2是在带电情况下,用巡检车或接触网检测车检查接触导线的拉出值、横向悬挂装置及无线夹空间。在此,巡检车或接触网检测车速度应小于40KM/h,受电弓应调到静

2、态压力150N。检查干线悬链装置的位置:一、检查定位处和跨距中心处接触导线的拉出值。二、测量定位管和定位器的倾斜度(安装坡度)。三、检查定位器至定位管或下部定位绳的距离。四、检查考虑到受电弓碰撞的情况下线夹的状态和位置。五、检查分段绝缘器的位置。功能检查F3的周期和项目:周期:一年项目及范围:功能检测F3是在静止位置测量临界处(导线下垂处、道口等)接触导线的高度。功能检查F4的周期和项目:周期:一年项目及范围:功能检查F4是在接触网断电并接地的情况下,测量接触网至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此时受电弓应调到静态压力250N。功能检查F5的周期和项目:周期:四年项目及范围:功能检查F5是在断电并接地情况下

3、测量接触导线的厚度。一、在跨距间测量两处接触导线厚度(一处在定位点、另一处在跨距中心)。二、在磨损严重出测量接触导线的厚度(如:接触网重心下垂处、中心锚节点、锚段关节和故障处)。功能检查F6的周期和项目:周期:一个季度项目及范围:功能检查F6是在动态检测车以线路允许的最高速度行驶时,测量接触力和动态接触导线的拉出值。非常规检查(非常规检查(aP)第34条 非常规检查是指在特殊情况下所进行的状态检查和功能检查。除aP2外,检查用目测也可借助望远镜在接触网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非常规检查没有固定周期,根据需要进行。非常规检查aP1非常规检查aP1是在确定短路位置后,在短路位置附近测量接触网设备、返回

4、电流设备、钢轨接地设备的损坏。非常规检查aP1是在一个供电臂区域内20次不明短路位置的情况下,检查接触网、返回电流和钢轨接地设备。进行aP2检查时接触网必须断电且钢轨接地,在检测车或梯车上进行检查。非常规检查aP3非常规检查aP3是指在自然灾害(暴风、洪水、火灾、冰凌、极限温度等)出现后检查接触网设施、返回电流及钢轨接地设备。必要时运用检测车在断电和接地后检查接触网。 非常规检查aP4非常规检查aP4是指在执行功能检查F6时,如果在一个区段内出现多处超限值,可以用接触网检测车以很小静压力方式测量接触导线的静态高度和拉出值。 全面检查(全面检查(V)全面检查是对停电和接地的接触网的悬链装置,包括

5、定位、支持、悬挂、补偿装置、开关、标志牌及防护装置进行全面定期检查。检查可以在检测车的作业平台上、车梯或支柱上进行。全面检查的周期为四年检查补偿装置一、检查补偿绝缘子二、测量补偿装置a、b值。三、检查棘轮的安装位置及补偿绳在棘轮内的缠绕走向及圈数,以保证坠砣块升降无卡滞。四、测量棘轮棘齿与制动顶块间间隙。五、检查其他部件的状态,包括坠砣、棘轮、补偿绳、线所及所有相关零部件。检查锚段关节:一、检查电联接。二、检查工作支和非工作支水平和垂直距离。三、检查转换柱、中心柱处工作支、非工作支的定位管的偏移角度。检查接触悬挂各部件的状态:一、检查绝缘子。二、检查悬挂装置吊索、线夹的损伤。三、检查承力索和电

6、联接的损伤和位置。四、检查接触导线的硬点、扭转和损伤,并测量接触导线的厚度。五、检查连接线夹的状态。六、测量接触导线拉出值及承力索横向位置。七、检查交叉悬链装置处相关零部件。检查支柱定位装置的状态:一、检查绝缘子。二、检查定位管和定位器。三、检测接触导线和定位管之间的距离。四、检查线索的损伤,必要时测量Y型弹性吊索的张力。 检查软横跨的状态:一、检查绝缘子。二、检查导向轮、联结板和定位器的位置和状态。三、测量下部定位绳和接触导线的距离。四、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绳、直吊弦及相关的零部件。检查线岔状态:一、检查交叉接触线和交叉承力索的位置。二、检查交叉吊弦的位置,确认受电弓始触区内无任何线夹

7、。三、检查线岔处限制管的状态及位置,确认接触线能自由伸缩无卡滞。检查分段绝缘器的状态:一、检查绝缘子。二、检查安装位置。三、检查滑板和接触导线的磨损情况。四、检查导轮和承力索防护套管的状态。五、检查主绝缘的状态。检查附加导线:一、检查绝缘子。二、检查与接触网连接处的损伤。三、检查植物所不允许的接近距离。检查柱上开关:一、检查绝缘子。二、检查引弧触头、开关触头的位置和损伤,检查电火花腐蚀。三、检查连接线夹,检查开关引线的损伤。四、检查滑动离合器的扭矩、密封和驱动,进行开关试验。五、检查开关的机械部分。检查短路互感器。检查标志牌。检查防护装置。检查基础和支柱状态。1、正线接触线采用100mm2银铜

8、合金线和铜线,额定张力为10kN;承力索采用50mm2的青铜绞线,额定张力10kN。2、接触线磨损程度不得大于20%,导线磨损分为三个等级,其标准如下:三个等级:等级Ris/Ri100剩余接触导线厚度(mm)等级1 12.0 11.2等级2 11.1 10.2等级3 10.1 9.2承力索与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预留弛度为当量跨距的1%。接触线中心锚结处与补偿器端的张力差不得超过其额定张力的15%;承力索中心锚结处与补偿器端的张力差不得超过其额定张力的10%。承力索在直线地段应位于线路中心的正上方,允许误差为150mm。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

9、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10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要布置成受拉状态,其之字值、拉出值和跨中偏移要符合要求(直线区段之字值200mm,曲线区段拉出值不大于400mm,跨中偏移值不大于200mm),允许误差30mm。 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要求,允许误差30mm。相邻定位点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差允许为20mm。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变化时,其工作支的坡度不超过1%,困难情况下不超过2%。Re200C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工作支水平转角5,非工作支水平转角10。Re100C接触线在水平面改变方向时,工作支水平转角15,非工作支水平转角20。 承力索

10、与接触线的磨耗和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承力索与接触线磨耗和损伤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及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一个锚段内有四处磨耗达到20及以上应整体更换。当事故或磨耗到限时,一个锚段的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包括分段和下锚接头):一个锚段不得超过4处;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m。 吊弦采用10mm2的青铜绞线;弹性吊索采用25mm2青铜绞线。吊弦采用整体吊弦和整体带载流环吊弦,吊弦的安装位置和长度应符合吊弦布置和安装长度表的要求,吊弦长度允许误差2mm。Re200C/Re100C接触网的接触线和承力索为

11、铜线、索,吊弦在任何温度下均应与顺线路方向垂直。吊弦在垂直于线路方向的倾斜率不得大于1/10。整体带载流环吊弦其载流环长度为200mm,与接触线连接处的载流环应与行车方向相一致,而与承力索连接处的载流环则反之。 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整体吊弦之间距离符合要求,间距不得大于13m,允许误差为100mm。区间和车站相邻线路的吊弦位置应相互对应。非工作支下锚时,距下锚点25m范围内接触线和承力索之间不得安装吊弦。弹性吊索安装于R1200m的线路区段。在区间,定位采用正定位时,弹性吊索为18m,定位采用反定位时,弹性吊索为14m;在站场,当软横跨跨距a150m

12、,弹性吊索为18m,跨距a150m,弹性吊索为14m。8、当弹性吊索为18m时,额定张力为2.3kN,在弹性吊索内定位点两侧各安装两根整体吊弦,吊弦分别距定位点2.5m和6m;当弹性吊索为14m时,额定张力为1.7kN,在弹性吊索内定位点两侧各安装一根整体吊弦,吊弦距定位点2.5m。弹性吊索的安装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误差不超过100mm,弹性吊索两端用70-25并联线夹与承立索连接,弹性吊索靠近下锚侧预留200mm。吊弦与弹性吊索不得有断股、松股和接头。1、锚段关节有电分段锚段关节、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以及电分相锚段关节。有三跨形式、四跨形式和五跨形式。2、电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间的

13、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400mm。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应保持450mm。转换柱处接触线的抬高,三跨锚段关节时,当跨距a155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600mm,当跨距45ma155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0mm;五跨锚段关节时,靠近下锚支柱第一根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0mm,靠近下锚支柱第二根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150mm,接触线分段绝缘子下裙边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100mm。且距定位点为3.3m。两接触线工作转换点的高度应尽量一致,允许误差为20mm。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转换柱之间两接触线

14、的水平距离应保持100mm,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抬高,三跨锚段关节时,当跨距a155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600mm,当跨距45ma155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0mm;五跨锚段关节时,靠近下锚支柱第一根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0mm,靠近下锚支柱第二根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150mm。电分相锚段关节采用三跨组合分相。中性区的距离小于190m。(电分相锚段关节采用两个三跨绝缘锚段关节,和一个带中心段的四跨锚段关节组成。中心区的距离应保持为35米,两侧过渡区的距离各应保持为25米。)电分相锚段关节个悬挂间的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400mm。转

15、换柱之间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为450m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0mm。电分相锚段关节结构高度须符合下列规定:转换柱处当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为1.8m时,非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为1.6m,即非工作支承力索比工作支承力索抬高300mm;当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为1.6时,非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为1.8m,即非工作支承力索比工作支承力索抬高700mm。在电分相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侧三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绝缘子位置和中心柱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为10m。中心锚结有两种结构形式,即纵向悬挂(区间)中心锚结结构形式和横向悬挂(站场)中心锚结结构形式。中心锚结的位置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同

16、。接触线和承力索的中心锚结辅助绳均不得有断股和接头,两边的长度和张力力求相等,不得松弛。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和补强,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不得触及吊弦。在站场中心锚结处,承力索通过绝缘子直接固定。电气绝缘距离不得小于270mm。在区间和站场中心锚结处,接触线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用两条Z型接触网辅助绳在中锚中心柱两侧跨距内成正八字形固定,辅助绳安装长度为5倍的跨中结构高度加500mm的余量。中锚线夹和并联线夹应安装牢固,并涂有导电介质。中锚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倾斜度一致。中心锚结处接触线比两侧定位点处接触线抬高2040mm。标准接触网的线岔采用交叉线岔

17、。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400800mm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2、由正线和侧线组成道岔时,正线接触线应设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侧线和侧线组成道岔时,长锚段接触线应设于短锚段接触线的下方。3、线岔限制管应安装于正线工作支接触线上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以保证接触线伸缩自如。两交叉吊弦的技术标准:1)、正线接触线的交叉吊弦,接触线上吊弦固定点的投影与侧线线路中心间距为550600mm。2)、侧线接触线的交叉吊弦,接触线上吊弦固定点的投影与正线线路中心间距为550600mm。3)、交叉吊弦在承力索上采用滑动线夹。在交叉线岔两工作支接触线侧,正线接触线的投影与侧

18、线线路中心间距为1050mm或侧线接触线的投影与正线线路中心间距为1050mm的范围内,除交叉吊弦线夹外,不得安装线夹。两工作支接触线相距800mm处,两工作支接触线与轨面的高度应相等,侧线工作支接触线允许高于正线工作支接触线1030mm;工作支接触线与非工作支接触线相距8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100mm。交叉线岔承力索的交汇点和接触线的交汇点应在同一铅垂面内。交汇点处正线工作支接触线的高度比两侧定位点处接触线抬高20mm。(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道岔编号命名)纵向电连接器、横向电连接器中的电连接线采用120mm2多股软铜绞线,且不得有断股和接头。电连接器应安装正确,

19、确保主导电回路畅通。电连接器与接触线、承力索及供电线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保证电接触良好,线夹内无杂物,线夹与被连接导线的接触面光洁无氧化膜并涂导电介质。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机械分段锚段关节双电连接器装设于关节开口距转换柱约10m处,双电连接器间距为5001000mm。绝缘锚段关节单电连接器装设于无隔离开关转换柱与锚柱之间,距转换柱10m。电连接器的安装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电连接线应留有一定的裕度,以适应接触线和承力索因温度变化伸缩的要求。吸吸 上上 线线1、吸上线电缆截面应满足回流要求,外露部分电缆护管应无损伤。2、吸上线埋入地下时,埋深不少

20、于300mm。穿过钢轨、桥台时应采取防护措施。3、吸上线的设置和安装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有轨道电路区段,电缆接至扼流圈中性板。吸上线必须与支柱密贴连接牢固;2)、吸上线与回流线连接时,距离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分 段段 绝绝 缘缘 器器1、分段绝缘器应高于两侧定位点处接触线50mm,绝缘器的主绝缘应完好,无屏蔽损伤、电弧痕迹和污染,其表面放电痕迹不应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破损应及时更换,绝缘体的泄漏距离不得小于1200mm。2、分段绝缘器装设于轨道中心线正上方,误差为100mm,分段绝缘器滑板不允许弯曲,磨耗应均匀。与分段绝缘器相连接的接触线下沿与滑板下沿的距离,滑

21、板开口处接触线抬高2mm,反方向的接触导线抬高3mm。3、分段绝缘器与接触导线连接须装设附加线,在滑板开口处用腹板线夹固定附加线,附加线不得小于2m,腹板线夹不少于5个,线夹间距为500mm。4、腹板线夹安装牢固,并涂有导电介质。5、分段绝缘器正上方承力索须装设绝缘套管或滚轮滑道,绝缘套管不小于2m。绝缘套管(或滚轮滑道)处承力索、悬挂滚轮和分段绝缘器中心轴线应在同一铅垂面。绝绝 缘缘1、接触网绝缘部件的泄漏距离不少于1200mm。上下行间分段绝缘子的泄漏距离不少于1600mm。2、绝缘部件不得有裂纹和破损,瓷绝缘子的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300mm2,连接件不松动。3、在运输装卸和安装绝缘子时应

22、避免发生冲撞,不得锤击与瓷体连接的铁帽和金属件,同时也不得对其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绝缘子和铁帽应无锈蚀。4、绝缘子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下列数值: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距接地体距离绝缘子类别正常值(100mm)困难值( 75 mm)棒式及有机合成材料绝缘子距接地体距离绝缘子类别正常值(50mm)实行“V”型天窗的双线区段应满足下列要求:1)、上下行接触网带电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困难时不小于1.6m。2)、上/下行接触网距下/上行通过的电力机车受电弓的距离不应小于2m,困难时不小于1.6m。接触网带电部分距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装载货物的空气绝缘距离及电力机车受电弓上下左右摆动到极限位

23、置,以及接触线抬高到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时空气绝缘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接触网带电部分距固定接地物正常值 300困难值 240受电弓摆动到极限位置和接触线抬起到最高位置距接地体正常值 200 困难值 160接触线带电部分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 正常值350 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建筑物底部的静态间隙 正常值500 ,困难值300 困难值系指在已建成的低净空跨线桥等建筑物范围内,采用正常值确有困难时方可采用。避雷器安装牢固、无损伤,瓷套无严重放电,动作计数器完好,隔离(负荷)开关、避雷器等设备应单独设接地极。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避雷器的检

24、修、试验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1、支持装置包括三角形腕臂支持装置和软硬横跨支持装置两种形式。2、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平整,底座角钢(槽钢)应水平安装。3、腕臂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腕臂及其安装位置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0mm;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棒式绝缘子安装时滴水孔朝下,腕臂的各部件均应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不包括定位装置)应与腕臂在同一垂直面内,铰接处要转动灵活。腕臂不得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顶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100200mm。顶端管口封堵良好。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

25、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2)、腕臂偏移标准值:无偏移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腕臂顶部的偏移要和该处的承力索伸缩量相对应,且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1/3。 4、承力索或辅助索固定的技术标准:1)、在直线区段正定位是固定于线路侧线夹压孔内,反定位时固定于田野侧线夹压孔内;在曲线区段则反之。2)、在旋转支持线夹固定承力索或辅助索时,承力索或辅助索须套有铜铝衬套,衬垫开口置于螺栓反侧150斜下方,并涂有导电介质。5、当接触网穿越有桥涵,净空距离满足不了要求时,可采用降低式腕臂支持装置。结构高度不得低于600mm。根据结构高度的降低,在斜腕臂适当位置装设带有支持线夹的辅助腕臂

26、。辅助腕臂的支持线夹用于固定承力索,水平腕臂的旋转线夹固定辅助索。辅助索的长度为4倍的高差(高差即安装高度与结构高度之差),辅助索安装技术要求:辅助索两侧的长度与张力力求相等。6、降低式腕臂支持装置,辅助索、固定点、承力索固定点与接触线定位点三者投影应在同一铅垂面上。1、定位器须保证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正确性,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持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当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自由伸缩,使受电弓有良好的取流状态。2、定位器的形状和坡度应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通过。3、定位器、定位管在平均温度时应与顺线路方向垂直,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应与接触线

27、该点的伸缩相适应,具体的偏移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定位器应转动灵活,不得卡滞;非工作支接触线与工作支接触线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4、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支持器安装方向要正确。5、腕臂支持装置的定位,当采用正定位时,工作支定位管保持1:50的坡度抬高,定位管顶端用管帽封堵良好。当采用反定位时,工作支定位管保持1:50的坡度降低。定位管顶端与邻近线夹的距离为100mm。6、腕臂支持装置的定位,支持装置与定位管之间采用25mm2的多股软钢绞线制成的斜拉线连接。斜拉线支持线夹和定位点两投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00mm。7、腕臂支持装置的定位,线路区段R1200m时,定位管与定位器之间采用

28、3.0钢线制成的防风拉线连接。防风支持线夹的轴线与定位管成45,防风线夹与定位点两投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0mm。8、防风拉线的技术标准:防风拉线在定位管连接端回头弯曲长为250mm,定位器连接端在反侧回头弯曲长为100mm,与本体宽度为15mm,回头弯曲成C形,并与本体固定。9、软横跨支持装置的定位,正线时采用平衡器式定位,侧线时定位器直接固定在下部定位绳上。10、平衡器式定位的技术标准:双斜吊弦上端固定在钩头鞍子或承力索导向轮上,下端与定位器挂板两挂钩相连,斜吊弦回头预留250mm,固定在平衡器侧的下部定位绳上,定位器固定在平衡器管顶端并通过软横跨吊架紧固在下部定位绳上,平衡器管顶端预留5

29、0mm。11、接触线与定位管之间的距离,正定位时不小于180mm,反定位时不小于240mm。12、定位器定位线夹安装牢固,并涂有导电介质。13、定位器、定位管采用耐腐蚀铸铝合金材料制成,使之在规定的寿命期内,不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也能保证安全运行。1、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自动补偿通过轮式补偿器完成,以保证承力索和接触线拉力恒定,补偿棘轮传动比为1:3,轮式补偿器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3。2、轮式补偿器小轮补偿绳用9.5mm,长度为6.5m的多股软钢绞线,大轮补偿绳用7.0mm的多股软钢绞线,等高补偿时,大轮补偿绳长为6.5m。3、补偿装置的a值(补偿绳回头末段至轮式补偿器小轮底缘)、大、小轮补偿绳在棘轮上

30、的缠绕圈数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补偿装置的b值(坠砣底部距地面或坠砣抱箍至限制管底座的距离,以距离小者为准)不得小于200mm。4、坠砣应完整,砣块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5、坠砣应能升降自如、不被卡滞,坠砣串的总重量(包括坠砣干的重量)符合规定,误差不超过2%。6、坠砣应有限制器限制坠砣的左右摆动,但不能妨碍坠砣的升降。坠砣升降限制管须用管帽封堵良好。7、轮式补偿器应完整无损,转动灵活,补偿器转轴须水平装设,润滑轴承灌注润滑油。补偿器工作范围的偏转角度不得大于30。8、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和接头,不得与棘轮边缘和下锚拉线相摩擦。9、制动装置应安装正确、作用良好,顶块式制动装置的制动

31、顶块与大滑轮盘保持20mm的间隙。隔离开关及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及电流互感器1、隔离开关应动作可靠,转动灵活,合闸时触头接触良好,引线和连接线的截面与开关的额定电流及所连接的接触网当量截面相适应,引线不得有接头。2、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导电介质。隔离开关合闸时触头接触紧密、接触压力均匀无回弹现象。用0.05mm10mm的塞尺检查触头接触时,对于面接触者的塞入深度,当接触表面宽度为50mm及以下时,不应超过4mm,当接触表面宽度为60mm及以上时,不应超过6mm。3、隔离开关的分闸及合闸状态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隔离开关分闸时动静触头间的距离应大于400mm;隔离开关合闸

32、时动触头与调压螺栓的间距在1015mm之间。4、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带引弧触头的隔离开关引弧触头状态良好无损,由分到合时,在主触头接触前,引弧触头先接触;从合到分时,触头的断开顺序相反。5、电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应良好无损并加锁,传动杆与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保持顺直,不得歪斜,与操作机构和操作轴紧密配合,不得松动。隔离开关遥控驱动装置密封良好,盖帽齐全。6、驱动装置的电机转向正确,机械系统润滑良好,分、合闸指示器与开关实际位置相符合。驱动装置的电机和传动器的滑动离合器应符合技术要求:电机为220V/380V交流电按Y/联接的特殊电机,电机齿轮之间的间隙为0.10.4mm,涡轮涡

33、杆间隙为0.10.5mm。滑动离合器扭矩为125150Nm,曲柄长为65mm。7、手动驱动装置状态应良好无损,开关标志和开关图相符合。正常情况下,手动驱动装置的操作手柄应保管良好。8、隔离开关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330mm。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温度变化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但还应使之不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符合规定。9、控制电缆用电缆防护管防护良好,并固定在支柱上。控制电缆及接头良好,接序正确。10、短路电流互感器的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11、短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

34、伤。次级回路引线正确无开路现象,接线牢固,接触良好。1、Re200c接触网附加导线系指牵引网中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回流线、架空地线等,附加导线材质为240mm2的铝绞线。2、附加导线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规定:1)、附加导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应满足通过的最大电流和机械强度安全系数。2)、张力和弛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导线的弛度应以其中弛度较大的导线为准。3)、接头及损伤跨越铁路和一、二级公路以及重要的通航河流时,导线不得有接头。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在跨距内做接头;一个跨距内一根导线的接头不得超过1个。一个耐张段内附

35、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应符合耐张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者不得超过4个,耐张段长度超过800m者不得超过8个,且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大于500mm:附加导线不得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也要尽量避免跨越,若必须跨越时,其距建筑物的距离要符合本款第项的规定,且跨越的跨距内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附加导线不得散股,安装牢固。导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时,其钢芯不准折断。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的铝线断股、损伤截面积不得超过铝截面的7%,且载流量和机械强度能满足要求时,可将断股处磨平用同材质的绑线扎紧,绑扎长度超出缺陷部分3050mm;当断股损伤截面为725%时,应进行补强;当断股截面

36、超过25%时,应锯断做接头或更换;绝缘距离供电线、加强线带电部分距接地体的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回流线、架空地线距接地体或桥梁的最小距离应大于150mm。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其供电线、加强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1m;回流线、架空地线应不小于0.8m。肩架安装位置正确、安装牢固、呈水平状态。肩架位置的误差为50mm。保安装置、回流装置及标志保安装置、回流装置及标志1、站内和行人较多的接触网支柱上,在距轨面2.5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或细孔网栅均要有 “高压危险”字样的警告标志。2、在接触网分相处应装设“禁止双弓”、“断(T断)”“合”等标志。在接触网终端应装设“接触网

37、终点”标。“接触网终点”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400mm处接触线的上方。3、接触网工区均应备有临时“准备降弓、“降”(T降)、“升”弓标。4、回流导线采用240mm2的铝绞线沿接触网支柱架设,回流导线与牵引变电所的回流系统连接。5、在机动车辆、兽力车通过的平交道口处铁路两侧的公路上,应设置限界门。限界门应设在沿公路中心线距最近铁路的线路中心不小于12m的地方。在限界门至铁路之间的公路两边各装设不少于6根防护桩,桩距不大于14m,防护桩埋深不小于0.8m。限界门的宽度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公路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吊板应为活动吊链,吊板要平齐,吊板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为4.5m,限界门框柱涂以

38、黑白色相间的漆条,漆条宽度为200 mm。在限界门处应按电气化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的规定悬挂揭示牌。6、各种标志和揭示牌应完整无损、安装牢固、字迹清晰、便于了望,不得侵入限界,与行车有关的标志应设于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7、在桥下等处的接触网承力索和加强线上采取绝缘防护措施。1、接触网支柱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支柱位置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00mm、60mm,但最小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限值。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则应留有排水通道,支柱根部应用砂浆砌石加固。2)、支柱本体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

39、和露筋不超过两根长度不大于400mm应及时修补;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者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者,均应及时更换。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支柱翼缘与横腹板结合处裂纹及横腹板裂纹宽度不超过0.3mm时,要及时修补,大于0.3mm时应更换。混凝土支柱破损不露筋者,可以用水泥砂浆修补后使用。修补支柱破损部位的混凝土等级比支柱本身混凝土高一级。金属支柱及硬横梁在安装前进行彻底的防腐处理(例如热浸镀锌等),使之在运行中不需要进行全面的防腐维修也能保证安全运行。金属支柱及硬横梁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主角钢弯曲不得超过5,副角钢弯

40、曲不得超过2根;锈蚀面积不得超过10%。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3块。 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 100mm。3)、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安装在曲线外侧及直线上的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要向受力的反向倾斜。腕臂柱的外倾斜率为00.5%。软横跨支柱的倾斜率:高度13m的支柱为0.51%;高度15m及以上的支柱为12%。硬横跨支柱应保证垂直于地面。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0.5%。支柱在顺线路方向应保持铅垂状态,其倾斜率不超过0.5%。锚柱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1%。4)、支柱基础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站台面)100200mm。基础外露400mm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成45。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桥支柱的托架与接腿、支柱的连接应牢固可靠,螺栓应用双螺帽并涂油防护。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小于500mm时应培土,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高填方地段培土困难、流失严重或土质强度不够者,应采用干砌片石或砂浆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