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诗歌鉴赏2(春夜洛城闻笛、江南逢李龟年)_第1页
人教版初一诗歌鉴赏2(春夜洛城闻笛、江南逢李龟年)_第2页
人教版初一诗歌鉴赏2(春夜洛城闻笛、江南逢李龟年)_第3页
人教版初一诗歌鉴赏2(春夜洛城闻笛、江南逢李龟年)_第4页
人教版初一诗歌鉴赏2(春夜洛城闻笛、江南逢李龟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梳理】 诗歌鉴赏技巧诗歌鉴赏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 1、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 4、篇章结构:、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

2、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 5、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 6、作用:、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鉴赏及答题分类:鉴赏及答题分类: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3、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4、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知识梳理】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抒情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3.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描写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

5、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古诗中常出现: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双关 (5)比兴 (6)用典。 设问、反问、反语。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第三种模式第三种模式 炼字型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

6、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评析】【评析】【诗句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1、诗句意思:2、玉笛: 春风点明了_,洛城点明了_ 满洛城运用

7、了什么手法?_3、这两句诗歌主要写诗人_参考答案:1、不知谁家的玉笛暗暗吹出凄切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阳城。2、玉笛:精美的笛子。 春风点明时间。洛城点明地点。 “满洛城”夸张,写春风飘荡,笛声悠扬。3、前两句写诗人春夜闻笛的感受。【诗句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诗句意思:今夜想必每个人都听到了那首哀怨的折杨柳曲子,谁的心中能不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2、故园:_。“故园情”:_。 折柳:_,是全诗的诗眼。3、这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_参考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诗句意思:今夜想必

8、每个人都听到了那首哀怨的折杨柳曲子,谁的心中能不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2、故园:指故乡,家乡。“故园情”:点题。 折柳:指折杨柳曲调,也有离别之情,是全诗的诗眼。3、这两句抒写思乡之情。 折杨柳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之情。 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感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

9、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散”、“满”的表达效果。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什么?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练一练】【练一练】参考答案:1、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2、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

10、,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3、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1、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赏析: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暗飞”,变客体为主体。,变客体为主体。“暗暗”字为一句关键。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谁家、暗飞声暗飞声,写出,写出闻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暗”字,十

12、分恰当。这里字,十分恰当。这里“暗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的情境是一致的。境是一致的。“谁家谁家”,意即不知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谁”与与“暗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声,说它“散入春风散入春风”,“满洛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仿佛无处不在

13、,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据说“柳柳”谐谐“留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何人不起故园情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我”,却更见,却更见“我我”感触之

14、深,乡感触之深,乡思之切。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5、。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评析】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

16、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诗句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1、诗句意思: 2、“宅”、“堂”二字看想象出当时的什么情景?3、这两句写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1、当年,我们在岐王府里经常见面,我也曾在崔九的厅堂

17、前聆听你多次唱歌。2、“宅”、“堂”再现当年繁华热闹的情景。3、这两句前两句写昔日之盛。追忆当年相会的盛况。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和青春年华的美好回忆和无限眷恋之情。这两句写的越足越盛越繁,就越能与下文写的今日之衰形成强烈对比。【诗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诗句意思: 2、这两句写什么?参考答案: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如今,正值江南明媚美好的春日,(四处飘零的)我却与你相逢于落花的时节。2、两句写今日之衰,由梦幻般的回忆中回到眼前的现实。“江南好风景”衬托“落花时节”,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赏析诗歌

18、赏析诗歌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 追忆昔追忆昔日情谊日情谊述今相述今相逢感慨逢感慨 抒发了世事难料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人生无常的感慨【练一练】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 ,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 ,抒发无穷感慨。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分析“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言过去的盛况;写现在的衰败。2、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3、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4、“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5、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