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语文课堂实录_第1页
望海潮语文课堂实录_第2页
望海潮语文课堂实录_第3页
望海潮语文课堂实录_第4页
望海潮语文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海潮语文课堂实录一、导入语:师: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诗歌是一串精美璀璨的珠链。瑰丽的诗经,绮丽的离骚,华丽的唐诗,壮丽的宋词而在这串精美的珠链上宋词是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颗。苏轼的明月、易安的黄花,银河上的鹊桥,二十四桥的冷月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已成为中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这些千秋传诵的词章,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本节课,我们要一同走进宋朝,感受流光溢彩的诗风词韵,一起欣赏著名词人柳永的都市生活画卷望海潮。师:北宋都市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最为有名,古人曾这样评价:“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

2、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师配乐朗诵)师:想把这首词读好吗?生:想。师:齐读一遍试试。(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声音宏亮,也很有气势。要想读好一首词,理解是关键。只有理解了词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可能把这种丰富的情感通过我们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出来。诵读这首词要注意大屏幕上提到的这几点:(出示幻灯片:整体感情要饱满,要有适度夸张,语调铿锵有力。上阕 “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要读出这种气势来。下阕节奏平和舒缓,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自由诵读,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共同解决。(教师

3、巡回,与学生交流重要字词的理解)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请同学来解释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生: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清嘉:清秀;嬉嬉:欢快愉悦的样子;吟赏:吟诵和欣赏。师:解释的很正确,哪位同学试着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同学们的掌声中是对你读得最好的肯定,很有激情,声音很洪亮。师: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一座城市?生:杭州。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师:你能不能详细的解说一下?生:杭州在东南一带,曾是三吴都会,钱塘就是杭州。师:你很聪明,知道看下面的注释。杭州古称钱塘,是以钱塘江而命名。师:老师刚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呀?生:有。师

4、:那你给大家说一说。生:我觉得他写的很大气、气势磅礴。:东南形胜,说杭州地势重要,三吴都会,是说杭州是大都市,钱塘自古繁华是说杭州从古代起就很繁华。这三句,既写历史,又写现在,在内容上是全词的总领。师:在这里他用到一个词:气势磅礴,很好!我们以前所接触到的词主要是以写离愁、别绪、闺怨、抱负的,个人化情绪浓厚。即使是写景,也多是目力所及的小景。就以写杭州的诗词来说吧:出示课件:忆余杭 潘阆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师:看一下它们的开头,与本词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写的场面很小,写孤山,选取一个景物进行描写。

5、师:很聪明。这两首词一个大处着眼,一个小处落笔。从词这种文学体裁来看,渲染宏大的气势并不是它的长处。而我们的词人却偏偏大气磅礴,以一地之微,站在地理的制高点上,雄视八方,将海内风云尽收眼底。这是何等的气魄!让我们大声读一读,感受这种气势吧。生:读。师:请同学们在第一句中提炼出能够概括杭州特点的三个词语。生:形胜、都会、繁华师:哪句照应“都会”生:“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师:你来读一下,注意这句话的感情。生读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生: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师:太好了。请注意,这

6、一句老师把它改动一下:绿柳小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样改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生:“烟柳”,写出“柳”的关键是写迷离朦胧的意境;“画桥”,写出桥的精美。生:老师我想把“风帘翠幕”改成“珠帘翠幕”可以吗?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对于这个改动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吗?生:我觉得用“风”好,风有一种动感,动静结合。而且“珠帘翠幕”好像更多的表现的是富贵人家。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文字的鉴赏还是很敏感的。其实像这样的诗句我们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幻灯片)“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精美秀丽的小桥掩映在如烟似雾的杨柳中,翠绿的帷幕轻轻摆动,这是多

7、么安详的画卷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多少啊?生:参差十万人家。师: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古籍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这里“层层叠叠”和哪个词相照应?生: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师:说说它给你的感受。生:感觉有气势,场面很宏大。师:说的真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 ,笔锋一转,又回到宏阔的场面上。这三句诗有细微的都市风景描写,又有宏阔的居住场景描绘,细微与宏阔的巧妙组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都市全景图”(板书:都市图)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最后一句。再读一遍。师:开篇两句话:一总写杭州都市之壮阔,一细写杭州都市之景美;一是厚重如山,一是轻灵如水;一是气

8、势之大,一是画面之微;这种对比鲜明的写法,难道不让我们震撼吗?师:让我们震撼的还有下文,我们来看看下文作者是如何体现“形胜”的。和它相照应的句子是:生齐读:“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师:这一句写的是什么?生:钱塘江潮。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生: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师:解释的很好,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云,突出了数目的茂密。古人写作讲究炼字,特别是动词的选择。这句话中你觉得那个词用得最有气势?生: “卷”师:为什么?生: “卷”显得很棒有力量,很壮观。师:说得很好,说到“卷”,我不禁想起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乱

9、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师:一个是豪放派大师,一个婉约派高手,虽异曲却同工,真是心有灵犀啊。一个“卷”字写尽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一幅雄伟壮丽的 “钱塘江潮涌图”(板书:潮涌图)如在眼前。我们来齐读三遍,一遍要比一遍有气势。生:读师:很好,气势读出来了。师:写繁华的是哪句话。生读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注意“列”和“盈”字。生: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华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奢华。师:说的太好了,“列”和“盈”解释的很好。作者为什么选用“珠玑”和“罗绮”两个意象来写。生:我觉得这两个都很普遍。市场上陈列的都是珠玑,普通百姓家都能“户盈罗绮”,更能突出杭州城富庶。师:很好

10、,市场上陈列的都是珠玑说明了,杭州商业之发达;普通百姓家都能“户盈罗绮”,更能突出杭州城富庶。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作者仅仅选取了珠宝、服饰两种意象可谓匠心独运。给我们奏响了一曲都市繁荣富强的乐章,(板书:繁荣图),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最后一句。师:上阕中柳永以他如椽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绮丽的城市风情图,有“怒涛卷霜雪”的气势磅礴;“十万人家”的宏阔壮丽;“户盈罗绮”的富丽堂皇。让我们流连忘返,沉浸其中。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上阕。师:大家读得很好,气势出来了,感情也把握的到位。柳永带有平民视角的眼界和归属感使他更能恰切地体察到城市的盛名之象,并非仅仅来自煌煌高堂与富豪之家,因为他们毕

11、竟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体,而那些安居乐业的“参差十万人家”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他们的生活与审美才真正代表着这座城市。所以在下阙,柳永又以他清新秀丽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居民生活画卷。师:我找为女同学读一下,注意要读出感情,要有诗情画意感。生读师:读的很好,有诗情画意的味道。上阕写钱塘胜景用美丽壮阔来概括,那么下片写人民安居用什么字来概括?生:安详的、悠闲优雅愉悦欢快等等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羌管弄晴”句,“千骑”句。师:这两句表现了谁之乐?生:百姓和官员。师:词中哪个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百姓乐的情态?词中哪些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百姓乐的情态?生:嬉嬉、吟赏。师:找

12、的很准确师:由“嬉嬉”你能,联想到什么?生:师:让我仿佛不仅听到了采莲少女清脆欢快的笑声,也仿佛看到了垂钓老者微笑时脸上舒展的皱纹。歌声和笑语是最能体现幸福感和打动人心的。一个“嬉嬉”就把杭州市民欢乐祥和的安居乐业的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板书:安居图)女生读师:“吟赏”什么意思?“烟霞”什么意思?生:师:一个陶醉于自然山水的地方官员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吟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官员(板书)“宴游图”。读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从中你能悟道点什么吗?生:我觉得官员的乐不但有观赏自然景物的乐,还有看到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

13、业。生:我觉得,在这里柳永有一种恭维的味道。师:说的不错,这是一首投赠诗,所以不免有一种恭维的味道。师:下片以写人物活动为主,那么这些人物活动的场景是在怎样一种美丽的景色中展开的。生读师: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写这幅画面。师:描写的很优美,语言流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在这里柳永用他极为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风景秀丽的“湖光山水图”(山水图)师:下片中“三秋桂子”的西湖美景,“嬉嬉钓叟莲娃”的百姓,“吟赏烟霞”的官员,这里人与景物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祥和图画。师:天才的柳永用他的如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就像一幅巨大的卷轴,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写到这里,诗人对杭州的赞美也到了高潮,他情不自禁的高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这一句,照应开头,收束全篇,使诗歌更严谨。一个“夸”字,道尽了诗人无尽的惊叹、喜爱、赞美、艳羡等情感。读到这里,老师也禁不住想夸一夸现代的杭州美景了。展示教师作品。望海潮 杭州记游余晓维千年故都,江浙余杭,丽日晴放光华。西子沐新,淡妆浓抹,水清山秀日斜。绿树笼堤沙,清波出芙蓉,远天红霞。清歌悠扬,霓虹幻彩,放奇葩。今番画舫重游,赏三潭秋色,平湖浪花。东坡醋鱼,虎跑香茶,味美水香色佳。梅坞访茶农,西溪寻桂花,融融洽洽。共祝今日钱塘,盛世更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