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1页
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2页
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3页
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4页
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微生物包括哪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微生物基础知识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一、课题目标: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气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无菌技术的操作。 二、课题重点和难点:三、技能目标:一、基础知识:(一)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

2、液。 (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培养基的种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据物理性质分常用于工业生产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据化学成分分常用于工业生产常用于分类、鉴定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据用途分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

3、长,从而分离到酵母菌和霉菌。 又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可以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其代谢产物就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2、培养基配制原则:(1)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确定配制培养基的种类,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对培养物质的需求不同。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3)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

4、长的pH范围不同。 3、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无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还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止杂菌污染。 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消毒定义:指使用较为温和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芽孢特殊的休眠构造 , 有些细菌(多为

5、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孢子是生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孢子一般微小,单细胞。 (2)灭菌的定义: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孢子和芽孢。 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比较项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消灭微生物的数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消毒较为温和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不能灭菌强烈全部微生物能消毒与灭菌的比较1、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2、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或 80 下煮15min3、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

6、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4、紫外线消毒(1)消毒的方法: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1、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2、干热灭菌:160-170 下加热1-2h。 3、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 下维持15-30min.(2)灭菌的方法: 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它可以杀灭所有的生物,包括最耐热的某些微生物的休眠体,同时可以基本保持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有些玻璃器皿也可采用高温干热灭菌。 为了防止杂菌,特别是空气中的杂菌污染,试管及玻璃烧瓶都需采用适宜的塞子塞口,通常采用棉花塞,也可采用各种金属、塑料及硅胶帽,它们只可让空气通过,而空气中的其他微生物不能通过。 培养微生

7、物的培养皿是由正反两平面板互扣而成,这种器具是专为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而设计的。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 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答:(1)、需要灭菌(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旁栏思考3.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程序1、器具的灭菌2、培养基的配制3、培养基的灭菌4、倒平板5、微生物接种6、恒温箱中培养7、菌种的保存三、实验操作 ( 一.)制

8、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1计算2.称量3溶化4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转移至三角锥瓶中,塞上棉花塞,包上牛皮纸,再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灭菌1530min。 将培养皿用旧报纸包裹,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下灭菌2h。 5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倒平板操作见课本)2d后观察平板,无杂菌污染才可用来接种。 操作步骤倒平板技术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问题讨论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

9、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画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钟逐步

10、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画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微生物的接种技术(二)、纯化大肠杆菌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种群菌落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 问题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

11、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问题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微生物的恒温培养四、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