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_第1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_第2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_第3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_第4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授课班级:民族学、人类学、博物馆、社会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课时及学分:36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课程类型:民族学专业 专业基础课;社会学、博物馆学专业 专业必修课;其他专业 选修课授课教师:王建民教授、潘蛟教授、张海洋教授、贾仲益副教授、刘明新副教授、倪威亮(William Nitzky)讲师、张曦讲师、董真袆讲师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每节课程的讲授中都应当采用互动提问方式,从学生较为熟

2、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进行提问,征询学生对文化人类学所涉及到的一般常识性问题的看法,由教师引导进入更广泛的文化描述,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过程,希望在课程教学后段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堂上提问,促进课堂良性互动的实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上,鉴于这是一门概论性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本课程学习期间并未安排最能体现人类学学科特色的直接的田野工作实践活动,而将更多田野工作安排在以后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和人类学分支学科课程中。但是,在课程讲授期间,会组织学生利用课程以外自习时间,观看教师准备的人类学教学片。之所以将观看影片时间安排在课时

3、之外,是考虑课程课时有限。若在有些院校或专业中,将课程量安排在54课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课堂时间播放这些教学影片。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辅以影视人类学资料和人类学专业教学辅助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相关影像资料发展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目前,课程所使用的人类学专业影视资料主要有:Faces of Culture(文化的面孔,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8),是一套系统的文化人类学概论教学片,每集约30分钟,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专题或者一个分支人类学个案研究介绍,与教学配合十分紧密。Warriors of the Am

4、azon(亚马逊勇士,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6),表现雅诺玛米人(Yanomami)宗教信仰和社会联盟状况。The Ax Fight(斧战,Documentary Educational Resources, 1980),通过影视手段,展现著名人类学家(Chagnon)和蒂莫西阿什(Timothy Asch)对雅诺玛莫人(Yanomamo)印第安村落世系集团之间的争斗的政治人类学分析,分析包括未经剪辑的影片、争斗的慢动作回放、争斗的亲属结构分析和最后的编辑版。酋长的第五位新娘(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5、6),由法国人类学家执导和拍摄。表现尼日尔的一夫多妻制家庭类型及文化变迁过程。我妻我女(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表现一个中国当代城市家庭的母女关系,能够引发父母如何教育独生子女的广泛思考。仲巴昂仁(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描写一个藏族民间说唱艺人的传承史,展现了藏族民间艺人的精神追求和藏族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兰屿观点(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台湾人类学家拍摄。记录了台湾东南方的兰屿岛面对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冲击之下的文化转型,既呈现了雅美人的传统生计活动、社会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又表现出他们生存所面

6、临的现实威胁,以及他们的困惑、焦虑和适应。虎日(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反映凉山彝族地区如何利用民间传统文化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的蔓延和泛滥。在人类学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北方的纳努克(The Criterion,2005),记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经典名作。记录了以采集渔猎方式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不同的生计模式和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目标本课程将向学生概括介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主要观点,以更好地认识在当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价值,激励学生从更为广

7、泛的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更好地建立文化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引导学生把握人类学学科的基本脉络,为进一步学习掌握社会学、人类学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认识文化的性质及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发展一个理解当今世界复杂性的框架;以整体研究的路径,从地方、国家和全球不同层次考察人类的技术、社会、政治和宗教体系;探讨西方工业社会与发展中国家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现代性与文化变迁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和确立这种关系;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相对论的价值。四、内容要点文化人类学概论是人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的通识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学学科基本定位、

8、文化的概念与性质、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人类学研究方法、语言的结构与认知、象征体系与意义、人格发展的文化与心理过程、社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社会的政治组织、族群、种族与民族主义、宗教与仪式、文化的表意方面、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等。本课程共分十二章三十四节,每章节各有不同的知识点。在编排上考虑到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以构成文化人类学总体框架。课程内容讲求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体系性概念,并能够进一步发展文化人类学的知识领域。五、教学进程在教学中应当按照章节确定每课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及方法的教学实施过程,明确每课时的具体教学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

9、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目标,分析课程重点与难点。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担任课程教授的课程建设组各位成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对象,提出相应意见,进行讨论,以进一步修改完善。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第一章 人文研究/第一节 人类学的学科构成介绍国际学术界有关人类学的学科界定、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概念、人类学的分科、人类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围侧重概念介绍,采用图表说明确定学科定位,了解学科构成,熟悉国内有关学科界定;明确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了解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学科定位和学科概念;学科定位的相关讨

10、论较为抽象,各国分类体系复杂2第一章/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概括介绍文化人类学各理论流派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说明文化人类学理论的主要争论要点借助图书和人物形象展示进行串联,按照学派线索,重点介绍每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代表作和理论观点介绍文化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术观念,能够尝试运用不同学派的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的整体发展线索;理论流派纷繁复杂容易混淆3第一章/第三节 文化的概念通过学科发展历程回顾,介绍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概念、有关文化定义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取向、文化的性质运用比较辨析方法,辅以图示说明熟悉不同取向的文化概

11、念定义;使学生能够把握文化概念出发的不同思考方式在文化人类学立场上掌握文化这一基本概念;两类文化概念的辨析4第一章/第四节 人类学的视野与贡献介绍文化相对论、整体论等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观点以说明文化人类学独特的学术视野,讨论文化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说明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专业人才走向借助图表,加强个案为例的比较,结合学生现所学专业重点说明人类学与该学科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运用范围和途径,说明人类学对学术和社会的贡献;激发结合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及人类学的运用范围;与学生不同专业挂钩和结合5第二章 人类学研究方法/第一节 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历史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

12、究方法,重点介绍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介绍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突出主要线索,介绍经典个案使学生了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和方法的转换;寻找在工具方面进一步探究的兴奋点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学术史;避免枯燥的线性陈述6第二章/第二节 田野工作的程序介绍田野工作的各研究步骤,包括研究设计、调查提纲拟定、调查筹备、进入田野、确定报道人、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田野笔记、资料整理和田野民族志撰写等用操作性个案进行解说,侧重操作层面使学生了解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各个环节,通晓一般研究过程;具有自我发展的调查能力明确人类学田野工作程序的重要性;避免简单概念堆积,具有更强操作性,使之自如地运用田野工作的技术

13、和技巧,应对调查环境的复杂多变7第二章/第三节 田野工作的若干问题讨论文化震撼、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人类学伦理和文化撰写等田野工作的主要问题结合田野工作个案,包括任课教师的亲身经历进行说明使学生在方法论层面有更多涉猎和理解;进一步发展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能力方法论层面的学术探讨;避免纯理论讨论,使课程更为生动8第三章 语言与传播/第一节 语言的结构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语言的结构,说明索绪尔的相关概念,对音位与语法、语言与言语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介绍结合实例说明,注意概念间的对比关系,理清线索使学生了解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语言相对论、语言决定论的基本理念;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用结构主义的观点认识和

14、分析语言;避免概念繁复和堆砌9第三章/第二节 语言与认知介绍民族语义学、认知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两性语言差异、语言与霸权等问题,介绍语言人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注意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案进行说明使学生认识语言与认知的关联性;从更立体的角度观察和认识语言民族语义学和认知人类学研究范围;让学生在国外个案的背景知识中理解不同语言的相对价值10第四章 社会的供给/第一节 环境与生计方式说明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介绍人类社会不同的生计方式,说明在生计方式演进方面的各种解释采用世界各地不同生计方式的个案进行说明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生计方式都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方式;尊重不同生计方式及其实践者了解不同生计方式

15、及其演进原因;根据学生既有理解拓展,建立生计方式的文化相对理解11第四章/第二节 交换与再分配介绍人类学在交换领域的资源分配、互惠交换、再分配等研究,特别是在小规模社会中探讨的“全面酬报制度”等礼物交换原则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案进行说明,对莫斯的相关理论可以援引其原初个案展开使学生了解再分配、互惠交换等概念,知道交换也是社会交往的方式;对经济常识有更多反思互惠交换和“全面酬报理论”;对理论的理解需要个案的辅助12第四章/第三节 消费与文化再生产介绍人类学在消费方面的最新研究,说明消费与文化再生产的关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个案来说明较晚近的人类学理论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看待和理解消费消费理论;提高学生结

16、合现实进行分析的能力13第五章 人格发展与人类的成长/第一节 生与死说明文化与自我的关系,包括对自我的差异、自我的形成过程、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讨论以世界各地民族志个案为例进行解说,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兴趣使学生明了在人生过程中自我怎样被不断地塑造,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自我是受文化影响和制约的文化与自我的关系;抽象概念如何变得易于理解14第五章/第二节 文化与人格介绍文化人类学界对文化与人格的各种不同研究,说明俄狄浦斯情结的人类学讨论、文化决定论、基本人格结构、众数人格等研究范式,以及对文化与人格研究的批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多设问,多讨论,层层递进使学生了解对文化与人格关系理解的多种理

17、论,并产生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理解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不断完善人格各种文化与人格理论;结合学生人格修养进一步升华和促进人类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15第五章/第三节 疾病与健康介绍精神病学人类学的相关研究,说明精神疾病的社会文化关联,介绍有关“躯体化”等华人的心理疾患特征的相关研究以精神病学人类学家的相关个案进行解说,辅以世界各地的比较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疾病与健康的关系;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精神疾患,使之能够主动调整精神系统疾病、心理健康与文化的关联性;注意部分学生的防御机制反应,积极引导16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类型介绍人类学的婚姻、家庭概念,用婚姻家庭的种种特殊个案说

18、明人类婚姻家庭的多样性,分析不同婚姻和家庭类型产生的原因结合中国传统和当代婚姻家庭实例及学生的相关家庭背景进行说明使学生明了人类学婚姻和家庭形式的不同类型;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婚姻、家庭概念的辨正;理解不同婚姻和家庭类型的文化理性17第六章/第二节 从居制和继嗣群介绍继嗣和继嗣群等概念和相关研究运用世界各地不同继嗣群材料说明使学生了解继嗣和继嗣群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把握人类学对继嗣的分析角度;对概念的辨析18第六章/第三节 亲属制度说明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介绍不同的亲属称谓制度运用世界各地不同亲属制度实例进行说明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亲属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亲

19、属制度的概念及研究亲属制度的意义;相关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困难19第七章 性与性别/第一节 性别的文化建构介绍人类学对性和社会性别的研究,分析性别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中国当代及校园社会性别现实状况展开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学的性别研究路径;重新思考并看待性和性别问题揭示性别背后的社会文化建构力量;背景不同的不同性别学生理解力会有差异20第七章/第二节 性别分工介绍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分工,进一步说明性别的社会文化属性,各种不同文化中的性别期待如何影响到个体的成长结合个案材料进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性别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性和性别问题有更多思考说明性别分工的社会文化属性;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常识

20、的束缚21第七章/第三节 妇女的地位结合西方重要的性别理论特别是女性主义理论思潮,追溯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历史,从女性人类学角度反思当代社会中妇女的现实地位采用古今中外多样化的丰富个案进行说明使学生明了妇女的地位是社会文化的设计;启发学生重新认识妇女地位问题更深刻地理解性别的文化规定性及其社会根源;让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能够理解其他职业和社会处境中的妇女问题22第八章 政治与社会秩序第一节 社会的组织介绍人类学有关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社会组织的不同形式以世界各地的社会组织个案实例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理解权力和政治体系的关系;理解人类社会组织的内在逻辑认识和理解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生动描述和使

21、学生理解不同社会组织23第八章/第二节 法律和社会控制说明人类社会确立和维系秩序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包括不同的法律制度、公众舆论、社会压力与魔法惩戒等以各种法律人类学有关社会控制的个案来进行讨论使学生理解法律的多重性;通过多元法律概念的引进理解当代社会的多元性非集权体制下社会秩序维系的文化机制;如何在当代社会理解这种机制24第八章/第三节 政治和社会冲突介绍政治人类学的战争和冲突研究,说明现代社会政治冲突与文化只见的关联性除经典人类学个案外,应当结合世界各地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分析战争和冲突;理解当代国际政治人类学的战争和冲突研究;避免过强的血腥和冲突感25第九章 族群、

22、种族与民族主义/第一节 族群性与认同介绍西方族群和族群认同理论的形成、发展,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将理论分为不同范式来介绍,结合个案说明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族群认同的基本理论,为今后的知识扩展奠定基础;重新认识族群问题各种不同的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避免理论枯燥的陈述26第九章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发展梳理民族主义的发展路径与民族建构过程,说明族群和民族关系理解的政治背景结合个案使理论更易理解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当今国际民族和族群问题;开拓视野,避免狭隘的民族、族群政治观民族主义建构的过程;如何能够在较短时间实现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族群问题的文化背景的理解27第九章/第三节 多元文化和谐与共存介绍

23、多元文化主义的相关理论讨论,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关联起来进行讨论结合世界各地文化实践个案进行说明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元主义的理论含义和根据;在日常生活中协调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如何真正理解多元文化主义的真谛28第十章 宗教与仪式/第一节 宗教与信仰体系介绍宗教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采用世界各种宗教的个案材料,包括三大宗教和萨满教、民间宗教等学生使初步理解和掌握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宗教与信仰体系的人类学理论;怎样理解理论化的讨论29第十章/第二节 仪式及其象征意义介绍人类学有关仪式的研究,特别是仪式过程理论、象征主义人类学的仪式研究注意介绍特

24、纳等人的研究著作及其中的个案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生活和民间社会的各种仪式;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仪式过程和象征理论;如何使个案介绍能够更生动些30第十一章 表意文化/第一节 艺术与文化介绍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基本概念和思路,既包括小规模社会,也涵盖现代社会的艺术展现与表征采用多样化的艺术人类学个案深化讨论使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角度认识和理解艺术家、艺术作品及行为艺术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如何深化人类学理论分析31第十一章/第二节 娱乐、休闲与文化介绍人类学对娱乐与休闲文化的研究,包括体育、娱乐等方面借助学生熟悉的娱乐与休闲文化个案进行说明认识娱乐与休闲文化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价值;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与休

25、闲娱乐与休闲的人类学研究;怎样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理解相连接32第十二章 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第一节 全球化介绍人类学对全球化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说明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除人类学研究个案外,适当采用时事新闻材料使学生能够用人类学理念来理解全球化;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处理好相关问题有关全球化理论的多样性讨论;如何让学生明了全球化的文化意涵和全球化背景下权力关系对文化命运的深刻影响33第十二章/第二节 移民与人口流动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大规模流动所带来的文化难题在国外个案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田野工作个案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当代社会中的移民和人口问题;端正对待移民的态度移民问题的人类学研究;

26、结合中国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和认识34第十二章/第三节 人类学与可持续发展以人类学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说明人类学在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价值采用多样化的田野调查个案说明使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问题理解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意义;如何在实践中理解可持续发展35课程总结总结本课程教学过程,进一步说明文化人类学知识体系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请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讲授提出意见和建议,安排考试或考查事宜注意让学生转换到主动位置,在课程评价和批评中进行总结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评价,交流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课程的整体总结;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建立后

27、续课程的接口36文化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情况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开课对象:民族学、人类学、博物馆、社会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1学期/第3学期/第5学期课程类型:必修/选修主讲和任课教师:王建民教授、潘蛟教授、张海洋教授、贾仲益副教授、刘明新副教授、张曦讲师、董真祎讲师二、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文化人类学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主要观点,以更好地认识多元文化的价值,激励学生从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更好地建立文化包容和理解的

28、态度,引导学生把握人类学学科的基本脉络,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文化人类学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基本知识和对普遍的社会文化问题的基本认识。文化人类学概论是人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的通识课程。开设此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以丰富而思辨的学科知识、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本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人类学基本修养是本课程教师所需面对的主要问题。由于大部分学生并不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选取个案应当注意与学生一般社会文化知识的结合,并辅以幻灯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进而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加以分析,以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和特有的分析角度与方法。三、课程各章

29、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 人文研究(4课时)第一节 人类学的学科构成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第三节 文化的概念第四节 人类学的视野与贡献本章重点是文化人类学学科的构成和基本概念。如何让学生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有所掌握,避免在介绍各种不同理论流派时的出现的枯燥之感,给学生打开一扇全新的知识领域大门是本章的难点。第二章 人类学研究方法(3课时)第一节 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历史第二节 田野工作的程序第三节 田野工作的若干问题本章重点是田野工作的程序和技术。如何让学生理解程序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并自如地运用田野工作的技术和技巧,不是为了应对知识考试,而是能够应对调查环境的复杂多变,是教学的难点

30、。第三章 语言与传播(2课时)第一节 语言的结构第二节 语言与认知本章将简要地介绍语言学,包括讨论语言人类学方面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定义人类语言的独特性,介绍和定义形式语言学的基本分析概念。同时也将分析不同语言的相对价值,语言对文化的影响,语言和性别歧视的关系等。本章重点是探讨语言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语言的相对价值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第四章 社会的供给(3课时)第一节 环境与生计方式第二节 交换与再分配第三节 消费与文化再生产本章的重点是人类适应的本质、类型与表现形式。通过生计方式的具体剖析,让学生了解文化生态学或生态人类学的分析思路,较好地理解文化整合的原理和文化变迁的逻辑,是教学

31、的难点。第五章 人格发展与人类的成长(3课时)第一节 自我与人观第二节 文化与人格第三节 疾病与健康本章将重点介绍与揭示人类个体与群体的生命、生理和心理现象的文化根源,其中特别突出对个性养成与民族性格成因的分析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濡化与人格发展之间的结构关系,是难点所在。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课时)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类型第二节 从居制和继嗣群第三节 亲属制度本章内容的重点是介绍与分析婚姻、家庭的类型和功能,以及亲属群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规则对界定亲属群体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七章 性与性别(3课时)第一节 性别的文化建构第二节 性别分工第三节 妇女的地位

32、本章重点内容是分析性别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区别与联系,各种不同文化中的性别期待如何影响到个体的成长,以及西方重要的性别理论特别是女性主义理论思潮。让学生深刻理解性别的文化规定性及其社会根源,是本章的教学难点。第八章 政治与社会秩序(3课时)第一节 社会的组织第二节 法律和社会控制第三节 政治和社会冲突本章重点介绍西方族群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元主义的理论含义和根据,是教学难点。第九章 族群、种族与民族主义(3课时)第一节 族群性与认同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发展第三节 多元文化和谐与共存本章主要介绍宗教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宗教的社会文化

33、功能、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第十章 宗教与仪式(2课时)第一节 宗教与信仰体系第二节 仪式及其象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艺术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艺术审美的倾向、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分析是教学难点。第十一章 表意文化(2课时)第一节 艺术与文化第二节 娱乐、休闲与文化本章主要介绍艺术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艺术偏好的产生、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分析是教学难点。第十二章 人类学与当代世界(3课时)第一节 全球化第二节 移民与人口流动第三节 人类学与可持续发展本章重点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大规模流动所带来的文化难题,以及人类学在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价值。教

34、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明了全球化的文化意含和全球化背景下权力关系调整对文化命运的深刻影响。课程总结(2课时)四、教学实践环节:2学时1实践环节安排:除经常性的课堂提问、简短讨论等形式外,在平常课堂教学时联系课程讲授时间外播放的教学资料片进行讲解;2实践内容与目的:近年安排在课程外播放以下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相关辅助教学片,这些教学片都和课程教学讨论内容相关。将会根据不同时期艺术研究和市场中的热点,替换教学片。实践课将能够提高学生在接受文化人类学基本知识之后进行实际分析能力;3检查方式:讨论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发言的冲动和水平,包括论点、思路、问题的敏锐性、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等,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

35、则要进行必要的讲评和总结。调研报告完成后由教师批改,并有针对性地写出评语,最后进行综合讲评。五、学时分配表课程讲授:34学时(见具体章节)课程总结与答疑:2学时课程外辅助教学片:Faces of Culture(文化的面孔,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8),是一套系统的文化人类学概论教学片,每集约30分钟,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专题或者一个分支人类学个案研究介绍,与教学配合十分紧密。Warriors of the Amazon(亚马逊勇士,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6),表现

36、雅诺玛米人(Yanomami)宗教信仰和社会联盟状况。The Ax Fight(斧战,Documentary Educational Resources, 1980),通过影视手段,展现著名人类学家(Chagnon)和蒂莫西阿什(Timothy Asch)对雅诺玛莫人(Yanomamo)印第安村落世系集团之间的争斗的政治人类学分析,分析包括未经剪辑的影片、争斗的慢动作回放、争斗的亲属结构分析和最后的编辑版。酋长的第五位新娘(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由法国人类学家执导和拍摄。表现尼日尔的一夫多妻制家庭类型及文化变迁过程。我妻我女(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

37、学出版社,2006),表现一个中国当代城市家庭的母女关系,能够引发父母如何教育独生子女的广泛思考。仲巴昂仁(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描写一个藏族民间说唱艺人的传承史,展现了藏族民间艺人的精神追求和藏族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兰屿观点(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台湾人类学家拍摄。记录了台湾东南方的兰屿岛面对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冲击之下的文化转型,既呈现了雅美人的传统生计活动、社会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又表现出他们生存所面临的现实威胁,以及他们的困惑、焦虑和适应。虎日(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反映凉山彝族地区如

38、何利用民间传统文化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的蔓延和泛滥。在人类学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北方的纳努克(The Criterion,2005),记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经典名作。记录了以采集渔猎方式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不同的生计模式和文化的多样性。六、作业与考核方式出勤考核和课堂表现:10%中期作业:30%期末闭卷考试:60%文化人类学参考书目1、王铭铭著: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221页。2、(美)Robert F. Murphy: Cultural and Social Anthropology, an Overture文化与社会人类学

39、引论,王卓君、吕乃基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版,311页。3、(英)Raymond Firth, 费孝通译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175页。4、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53页。5、梁钊韬主编:文化人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版,471页。6、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584页。7、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456页。8、林惠祥著: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一版,1991年2月第二版,374页。9、李亦园著: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0、,438页。10、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356页。11、易中天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二版。12、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版。13、Marvin Harris, Culture, People, N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Anthropology, sixth ed., 1993;萧秀玲等译人类学导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8年中文版。14、Nigel Barley, The Innocent Anthrop

41、ology, 何颖怡译: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日本学术界推重的50种人类学名著泰勒原始文化1871摩尔根古代社会1877弗雷泽金枝1890-1936美H.韦伯斯特原始人的秘密结社1908法范盖内普通过礼仪(人生礼仪)1909法R.赫尔兹右手的优越1909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1910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1912萨皮尔论语言1921马凌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1922莫斯论礼物1923-4德W.施米特民族与文化1924比A.霍卡特王权1927荷J.P.B.德约瑟夫德荣格骗子的起源1929日冈正雄异类及其他1928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1934、菊花与刀1946伊文-普里查德努尔人1940日石田英一郎河童居引考1948拉德-克里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M.米德男性与女性1949英皮特里弗斯希拉人1954默多克社会结构1949C.克拉克洪人类之镜1949利奇缅甸高地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