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体征浅谈课件_第1页
中医辨证体征浅谈课件_第2页
中医辨证体征浅谈课件_第3页
中医辨证体征浅谈课件_第4页
中医辨证体征浅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辨证体征浅谈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一、几个基本概念 证,即使疾病的功能态,又是生命体失和谐状态的关键症结所在。病邪何谓疾病质势 + 病势 = 疾病体质辨证体征即能够决定中医辨证或对中医辨证提供重要帮助的体征。基础体征,作为体征概念的基础、辨证体征的核心和构成复合征的最基本元素。基础体征是中医辨证体征的核心,其突出价值在于其对证的定性性。 未病体征:健康状态下即有的体征,其范围和形态等随疾病发生、发展异常于生理标准对判断正常与发病、疾病与康愈有突出价值 微观体征:通过诊查者的本体视觉、触觉等感官自身难以诊查获得,必须借助现代仪器设备等延伸感度才能获得的体征。潜征:普通条件环境下业已

2、存在,常态下不能显露、无征可察,需特定条件下的因素辅助、负荷激发才能显现有阳性意义可察形征的体征。 特异体征:是指能反映病证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机制特点,体现体质病变倾向性、病种特殊性及对病证鉴别诊断有比较突出意义的体征。此外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来病体征和预测体征。 主征:由主导病因、病理所决定,是疾病过程中主要矛盾的外在征象,随病证不同,表现形式多样。兼征:是疾病过程中次要矛盾的反映,包括兼夹病因和继发病病变的体现。复合体征,不是基础征的机械相加,其自身也体现出一定质的特点,不同程度地概括了各个受病机体的病理演变的共性规律和个体特异性。 一、气虚证临床表现:主征:1.乏力2.自汗出,汗质

3、清稀3.大便不实或者排便无力4.舌淡嫩有苔5.脉无力,虚、大、濡兼征:1.声低息短2.少气懒言3.易感冒4.面色恍白5.低热6.下陷7.不渴8.溺清特异征: 绵软乏力治疗要点:1.补脾、肺、肾,补脾尤为重要,常用方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2.单纯的气虚证,少用补血药二、阳虚证主征:1.形寒肢冷2.汗出发凉(出冷汗)3.舌淡形胖色微青多津4. 脉沉迟无力5.不消化6.不渴7.小便清长8.无力特异征:脉沉细,四肢厥逆,不渴,面苍白治疗要点:1.冷汗自出者宜温阳2.胸痹心痛者宜散寒3.厥逆无脉者宜益气4.虚阳上越者宜潜纳5.阳不化水者宜化气利水6.阳衰者阴必盛三、湿困证主征:1.四肢乏力、

4、头沉重2.胃胀3.味觉减退4.出粘汗5.口中苦腻6.脉濡7.浮肿8.溺清 9.不渴10.纳差特异征:身重纳减、味觉减退、笔杆屎、面色黄晦滞不平甚至面如砂纸 四、阴虚证主征:形体消瘦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咳嗽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兼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口燥咽干特异征:形体消瘦,夜间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五、血虚症主征:1. 皮肤苍白2.毛发不荣3.失眠4.月经不调5.肌肤麻木瘙痒6.脉沉细有涩象7.舌淡,苔薄,形不坚,势软散8.远心端症状明显特异征:粘膜色淡、远心端症状明显治疗要点 补血需配合补火药六、津伤证主征:1.口渴、唇燥、咽干2.尿少、便干3.脉细4.舌红敛,少津苔燥5.皮肤干燥6.甚则肢体软弱,呈痿劈状态特异征:干燥突出、烦渴引饮七、精亏证主征:1.精力不济2.头眩耳鸣、腰膝痿软、视力减弱3.齿摇发脱4.生殖机能减退5.记忆、思维减退6.发育不良特异征:生殖机能减退发育不良八、痰浊证病机特点:标在肺,本在脾肾痰浊的特点:1.阻碍清阳,闭塞气机,如咳、呕、悸、眩、泻、肿等2.易于与湿、淤相兼为病3.有形之痰4.无形之痰主征:1.咳痰2.久而不衰3.瘦而不靡4.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