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专题指导_第1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专题指导_第2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专题指导_第3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专题指导_第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专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专题指导 认知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色彩描写。被人格化的描写对象带有象征性的物象诗中主人公的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学习要求:1、对形象的识别及对其特征的把握2、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对其作用的分析3、对意象及其寓意的感悟4、对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评价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依依不舍的形象7、羁旅天涯、游子思乡的形象8

2、、不忍离别、爱恨情长的形象9、闺中怀远、感物伤怀的思妇形象10、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认知诗歌中的形象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荒凉孤独寂寞惆怅凄凉环境描写烘托“愁”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孤傲、高洁矢志不渝梅的品格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下阕写出了梅的什么品格? 3、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思想感情: 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梅花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

3、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 形象特点 清高孤傲的形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形象特点 不忍离别,爱恨情长的形象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形象特点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邯

4、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形象特点 游子思乡的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形象特点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注释: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形象特点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5、,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n):持取,捻弄;晖(hu):阳光形象特点 独守空闺的思妇形象 认知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意境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与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统一。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同砖瓦与整座楼房的关系。“意”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意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艺术境界。如: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刺鸣。 解析: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6、。 鉴赏方法一、借助联想,想象再现画面内容,理解诗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画面: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

7、乌鸦。昏:傍晚。.二、感悟意象及其寓意天净沙秋思意象: 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村野图景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n):持取,捻弄;晖(hu):阳光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

8、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残花纷纷飘落,铺满小路。池水盈盈上涨,小雨霏霏落下,杜鹃声声啼鸣,园林天天憔悴。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营造出一种衰败憔悴的意境,表现了词人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端居:闲居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9、请简要分析。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10、三、评价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天净沙秋思 这些意象组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抒发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

11、。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用“孤舟”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又以“孤舟”强化了路途的孤寂无依,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

12、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傲然独立,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经历辛苦孤独后能坦然面对生活的坚韧、淡定、安闲的形象。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 答题模板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13、。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答题套路: 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举例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村野夕照图景。抒发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秋雨、空山、明月、松树、清泉、山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恬淡、安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表达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答题示例: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

15、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题步骤:(步骤一) “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春雨刚过,几枝色泽鲜艳的花朵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晶莹欲滴楚楚堪怜的画面。 (步骤二)作者写这句不是为惜春伤怀。 (步骤三)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踏莎行 吕碧城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注:吕碧城,晚清四大女词人之一,一生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

16、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充满强烈的爱国热忱。此词作于1902年,词人时年20岁。(1)“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不畏路途遥远,环境艰苦,勇于挑战的踌躇满志的诗人形象。词的上阕借助夕阳、古道、秋风几个意象渲染了路途的荒凉、艰苦,其后以一个设问句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与大气。 练习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唐代】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宰:主管。西畿县:唐长安西边的一个县。 “三年”句:这句说,邹明府为官清廉,

17、在任三年连骑的马都没有吃肥。 “债多”句:这句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官满”句:这句说,官满卸任后,只有书籍了。 晓角:古代军中报晓的号角。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 的形象。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 李世南:北宋着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

18、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画面中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溪水边,隔着山听见远处寺庙里传来的钟声。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晚泊岳阳 欧阳修【宋代】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分析。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野菊

19、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未与:不给。不追求被文人赏识。缘:因为。(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野菊的形象隐

20、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1)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渡江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21、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注释】 (1)“扬子”句:扬子津,为古津渡名,在江苏江都县南,有扬子桥,自古为江滨津要处。几问津,几次求渡。(2)“西飞”句:喻夕阳易逝,岁月催人。(3)“孤枕”句,指在旅途中。(4)“敝裘”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元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作缁”句意。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1)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22、(2)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