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项是 ( )A宽宥 游弋 顷家荡产 黯然失色B惊骇 劫掠 言简意赅 人迹罕至C漫延 惺忪 矫揉造作 眼花瞭乱D殒落 缄默 富丽堂皇 好意难确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ng) 妖娆(ro) 佝偻(u) 亵渎(d)
2、B惊骇(hi) 游弋(y) 宽宥(yu) 麾下(hu)C恣雎(z) 嗤笑(ch) 栈桥(zhn) 箴言(zhn)D停滞(ch) 豢养(hun) 绾发(wn) 箪食(dn)3对下面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纱窗恨答冠月韵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A“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B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C“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D“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
3、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同学们在语文老师的组织下,附庸风雅地开展了读书比赛活动。B春天的莒南文化广场,各种花儿次第开放,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香扑鼻,景色怡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C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全国人民围坐在电视机旁,屏息敛声地等待着国家主席习近平的2019年新年贺词。D和颜悦色,既是一种对人对事的态度,也能显现一个的修养和气质。它能融化隔膜的冰雪,还能给人信心和力量。5默写填空。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子夏曰:“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故园东望路漫漫,_
4、 。 (岑参逢入京使)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蒹葭)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文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_,_”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仿佛与岑参共赏“_,_的奇丽雪景。6以下是某同学梳理儒林外史人物匡迥(匡超人)的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梳理经历将下列事件的序号填入相应地点上的方框里。细心侍奉病重的父亲跟着潘三,替别人考试、写假文书隐瞒已婚事实,与老师的外甥女结婚跟着景兰江参加西湖诗会潘三被捉后,找借口
5、不去探监深夜苦读A温州府: B杭城: C京师: 分析性格结合匡超人的经历思考: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究意义匡超人的性格变化,让我们联想到祥子、闰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联系人物性格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探究吴敬梓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二、阅读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金顺,字和甫,满洲镶蓝旗人。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移师安徽,克太湖。历迁协领。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于是遂发。出营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
6、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调伊犁将军。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道肃州,病卒。身后不名一钱,凡无以为敛。宗棠,即晚清名臣左宗棠。锡纶,晚清大臣。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将骑旅(_) 当者辄靡(_)2用“/”标出文中画浪线句的两处停顿。十 一 年 上 召 来 京 以 锡 纶 代 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简要
7、概括金顺的人物特点。8古诗文阅读(甲)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小石潭记(选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丙)
8、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对饮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他做到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两层含义:忘世、忘我。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
9、,写出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全石以为底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C斗折蛇行D帝感其诚愚公移山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问君何能尔 尔(_) 心乐之 乐(_)亭亭净植亭 亭(_) 日光下澈 澈(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乙)文首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6(丙)文作者笔下的“莲”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9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0、,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秦欲攻周,周最谓秦王曰:“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 (节选自刘向秦欲攻周)注周:西周。周最: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秦王:指秦昭襄王。声畏:名声不好。畏,恶。罢:通“疲”,疲惫困顿。横行:纵横驰骋,所向无阻。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入朝见威王 朝:_臣之妻私臣 私: _莫不私王 莫:_周最谓秦王日 谓:_令不横行 令: 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1、汉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3(甲)文中,邹忌指出齐王身边的人_,齐王难以听到真实的话;(乙)文中,周最分析了_。4(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周最分别是如何谏言的?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
12、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文段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_。3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当年的朋友圈秦文君我年少时迷恋写信,属于朋友圈内的写信高手。选择写信,除了擅长写写
13、弄弄,字也算端庄,还另有原因,我受不了当年的电话,太折腾人了。当时电信不发达,公用电话一般安置在烟纸店、居委会这些人群密集处。我们弄堂口的烟纸店负责传呼的阿姨,接通电话,会像派出所户籍警一样,问明你是何人,打算找何人,何门牌号。放下电话听筒后,她跑到对方的楼下,大声疾呼,搅得四邻皆不安。就算电话接通,但双方照样不能好好说话。因为有人在后面候着呢,用殷切的眼神盼你长话短说,这算是修养好的;有的人不耐烦,你说话,他在一旁插话。我和闺蜜有心灵默契,涉及一些私密话题,一概用暗语。有时暗语讲得过于隐秘,听电话的脑子不够用了,猜来猜去的,正话反听了。写信不一样,尽情写去,如此潇洒。17岁,我第一次出远门,
14、去黑龙江当“知青”,绿皮老火车开了四天三夜。初到时,40多个女生挤在一座大帐篷里,四面透风,到了最冷的阴历年,大家轮流看守铁皮炉子,不让它熄灭,那好像生命之火,不然,帐篷里的温度是零下40摄氏度。火光中的冥想、阅读、还有写信,是那段困顿生活中,给我的最大安慰。从遥远的北疆寄往上海的信要8分邮资,我买了几大版邮票才安心。信能超越重叠的山峦,春季泥泞的雪路,和我的朋友圈,和我所向往的外面的世界在一起。阅读能让人拥有超越泥泞的现实的能量,但是我带去的那几本书很快被翻烂了。亲友们从四面八方把自己的藏书寄给我。我读后,寄还书的时候,会回赠一封信。信写得格外长,既写读书的感观,也记叙亲历的生活。写边远山林
15、和都市文明的不同,也写我看到的和以往学生生活所不同的广阔社会面,写人的奇妙和复杂。亲友们称赞我的信,说明明是苦寒之地,在我的笔下的生活引人入胜,读起来仿佛是小说。有的朋友还说读信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比云还轻。整整8年,我给朋友圈的人写了很多信,也收到了他们很多的回信。2017年年末,我大面积地整理书房,理出很多信。有的朋友的信珍藏了40多年,记载着时代和生活的深刻痕迹。那些信被安顿在不同的抽屉里,每次拉开抽屉,我能感受到特殊的含义,看到一段段微妙的人生历练。现在动动手指发微信,寥寥数语,或发几个表情,表示人心大快。写信的感觉和激情被这样的便捷消磨掉许多。过去写信是如此郑重,虽不必事先沐浴,更衣,
16、但这是一种仪式:写着对方的名字,一字一句,悄然生根。写信寄托了情感之后,还要跑到邮局寄,经过一只一只的手,把信送到想念的人手中。落笔的痕迹里有生命的郑重,顽强又闪光,让我们没有匆忙地度过青春。(摘自新民晚报)1文章以“当年的朋友圈”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有读者认为:既然是写“阅读和写信”,文章段的内容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明理由。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段“阅读能让人拥有超越泥泞的现实的能量”这句话的理解。5随着手机、网络等快速发展,现在大多数中学生已经不会写信了。为此,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学习并使用书信;
17、有人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再使用书信。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明理由。三、应用12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调查了读书现状,请细读表格,回答问题。读书现状调查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35.8%45.6%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
18、(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试题分析:A.顷家荡产倾家荡产;B.正确;C.漫延蔓延、眼花瞭乱眼花缭乱;D.好意难确好意难却。据此,答案为B。2、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佝偻(u) (u);B项,宽宥(yu)(yu);C项,正确;D项,停滞(ch)(zh)。据此,答案为C。3、C【解析】C项理解“黑写出夜晚所见之景”有误。“黑”表现出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赏析:上片写景,其实主要只是写了引子乡思的笛声。梅花落原出塞北,汉乐府横吹曲名,本笛中曲。南朝鲍照、吴均、陈后主、徐陵、隋朝江总等所作乐府,都
19、有此篇。到了唐代,梅花落更为人们所传诵。正如唐白居易杨柳枝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唐代文人墨客不但写梅花落乐府古题,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梅花落”。如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诗云“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在这些诗句,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把听觉诉诸视觉,我们不仅听到笛声,而且仿佛看到风吹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在这里“梅花落”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有了更活泼的生命力。田茂遇这首纱窗恨也继承了唐人这一传统。风送笛声阵阵,溢满天涯,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如果说上片结处还透露着“凄
20、切”,那么过片开头气势转壮。“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而且使词句中流走着感伤情绪也忽为壮阔。这里感伤而不坠纤弱,不亚唐人气象。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在这里感情的格调又产生了一次跌宕,由豪放而转入婉转。这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起伏跌宕。篇中“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之句,实乃天籁,让人难以忘怀。4、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附庸风雅”的意思
21、是本来不懂,但也跟着别人 搞一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风雅的事,含贬义。不符合语境。故选A。5、(1)自缘身在最高层 (2)博学而笃志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双袖龙钟泪不干 (5)宛在水中沚 (6)赢得生前身后名 (7)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8)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缘、笃志、疑、沚、赢、篱、梨花”等字词容易写错。6、(1)A. B. C.(2)在老家温州府,他孝顺、勤学;到了杭城、京师后追名逐利,忘恩负义,渐渐
22、迷失了自我。(3)匡超人性格的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虚伪生活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对“功名富贵”追求的内在因素。作者塑造匡超人从淳朴孝子到利欲熏心之徒的转变过程,是为了讽刺了八股取士制度对儒生的毒害,揭露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儒林外史,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一个角色鲜明、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择
23、手段地钻取功名、吹牛撒谎、坑蒙拐骗、枪手代考、伪造婚书、停妻再娶等一系列行为,揭示了其丑恶的灵魂,并对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1)“细心侍奉病重的父亲”与“深夜苦读”事件发生在温州府。“跟着潘三,替别人考试、写假文书”“跟着景兰江参加西湖诗会”“潘三被捉后,找借口不去探监”等事件发生在杭城。“隐瞒已婚事实,与老师的外甥女结婚”是在京师。(2)匡超人的行为描写贯穿了这一人物性格与灵魂的转变。小说对匡超人的人物行为描写并不是随意叙写的,而是通过事件的发展变化将各色人物串接其中,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与思考逻辑规律的。匡超人原是忠厚质朴的农村青年,他的变化堕落不是一蹴即成的,而是因外界的
24、影响其内在发生了改变才使他堕落成一个恶魔。(3)儒林外史对匡超人的人物行为的描写深刻而又具有代表性。一个人的变质往往也是因抵挡不了外界功名富贵的诱惑才会发生。为此在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上有其独特的深刻的意义。他从一个质朴上进的青年在利益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堕落,从善良淳朴到人性泯灭,最后甚至连亲人都可以遗弃,真切地揭示了明清科举制度对一代知识分子所造成的影响,思想被禁锢,道德被蹂躏,人性被扭曲。总之,儒林外史通过对匡超人行为及细节描写,面展示了其性格特征及蜕变过程,它使一个被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毒害的人展现得更加深刻和深入。二、阅读7、1 带领; 倒下。 2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3(1)(金顺
25、)亲手用刀杀了六个人来使人降服,说:“敢停留的人,看看他们!”(2)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关键词:以;判断句式)(3)同(和)城北的徐公比,哪一个更美?(关键词:孰;特殊句式)4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挂车之役,勇猛无敌;名臣夸赞,为人宽和;处置兵变,雷厉果断;死后无钱,清正廉洁。【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将”:带领。“靡”:倒下。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
26、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译为:光绪十一年,皇上召(金顺)来京城,用锡纶代替他的职位。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1)“刃”:用刀杀。“徇
27、”:使人降服。(2)“正”:正理。(3)“孰与”:与相比,哪一个。还有“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的翻译。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敢留者,视此”说明他处置兵变,雷厉果断,治军有方。再如从“身后不名一钱,凡无以为敛”等句可看出他公而忘私,清正廉洁。【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
28、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是满洲镶蓝旗人。起初,跟从(部队)征伐山东,被授官骁骑校。随后跟随多隆阿援助湖北,收复黄梅,被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调动军队到安徽,攻克太湖。先后连续升职到协领。在挂车(今属桐城)战役中,(金顺)率领骑兵部队直接冲击敌军中最重要、最强大的部分,阻挡的人纷纷倒下。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扎在古城,与金顺意见不合,(他们)互相抵触。左宗棠上奏说金顺宽厚谦和,符合民意。下诏金顺率领所属部二十个营前往古城
29、,谋划乌城,在这种情况下就出发了。出关几十里,到达瀚海,军吏士兵忽然不往前行走了。(金顺)询问他们原因,(军吏士兵)就说:“先锋营停留在一个地方,有议论的话。”金顺知道(行军事情)有变化,快速驰马巡视,亲手杀死六个人来示众,说:“胆敢停留的人,如同这样!”军队按照次序行军。光绪元年,(金顺)代替景廉为乌鲁木齐都统。光绪二年,在阜康驻军。刘锦棠奔赴他的驻扎之地讨论(军队的)具体安排,商议决定先进攻古牧。于是用轻骑兵袭击黄田,打通取水的通道,攻克它。连续攻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几个城,一直逼近玛纳斯。(金顺)被调任为伊犁将军。光绪七年,(皇帝)下诏接收伊犁,按照地图划分疆界。光绪十一年,皇
30、上召(金顺)来京城,用锡纶代替他的职位。(金顺)行路到肃州,病死。死后一文钱也没有,几乎没有用来收敛(尸体的费用)。8、1B2B3 如此,这样 以为乐 耸立的样子 穿透 4(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5移步换景。用“隔、闻、伐、取、见”等词,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极具动态画面感,表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6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体现在:出淤泥而不染;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现在:濯清涟而不妖;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体现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具有美好的
31、姿态气质,体现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解析】1B少了第三层含义,忘言。2例句是倒装句,B项相同。A项是判断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被动句。3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澈:穿透。词类活用词,乐:以为乐。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
32、样子。邃:深。染:沾染(污秽)。濯:用清水洗,这里指洗涤。5第一段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33、表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点睛】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34、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
35、的情景就离开了。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9、1 (1)朝延 (2)偏爱 (3)没有谁 (4)对说 (5)命令
36、,号令 2(1)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2)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不应该攻打西周。3 阿谀奉承 不能攻周的原因(或“攻周的害处”) 4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家事喻国事,劝说齐王除弊纳谏;周最采用直接谏言(单刀直入)的方法。劝说秦王放弃攻周的想法。【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私”,偏爱;“谓”,对说;“令”,命令,号令。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
37、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诚”确实;“攻”,攻打。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得出:邹忌指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结合“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得出周最分析“不能攻周的原因”。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邹忌是通过自己的家事设喻,引出劝说齐王除弊纳谏。乙文结合“周最谓
38、秦王曰”分析:是采用直接谏言的方法,指出秦攻打周的坏处。【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有一千多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侍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
39、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乙)秦打算进攻西周,周最对秦王说:“真的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就不应该攻打西周,秦如果攻打西周,对秦国自己毫无现实利益,反而会在国际间把名声搞臭,为天下诸侯所唾弃。到时诸侯们不再联合秦,相反都会到东边和齐国联合。秦为攻周陷于疲惫,天下诸侯联合了齐国,那么秦国就不能称霸诸侯了。可见攻周一事,完全是诸侯们为了使秦军精疲力尽,才怂恿君王干的。当秦国和天下诸侯们的实力都消耗尽了,那么任何国家的号令都不能通行于周了。”10、1表现了“我”当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2议论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3这四本书是“我”渴慕已
40、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解析】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再要结合语境理解出语境义,“震悚”指震惊惶恐。“霹雳”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是一种强烈的出乎意料的震动,吃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当时强烈的感激感情表现出来,极其凝练又极具震撼力。2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表达方法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此句是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后,“我”的心理感受,属于议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指的是阿长为“我
41、”买来了山海经一事。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段主要写买山海经一事。首先,从自己渴慕山海经写起,用自己那种“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来衬托阿长的关心。她主动询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而“我”则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只淡淡地作了回答,但她默默地记在心里,认真地当一件事去办。这充分说明阿长的关心是出于真情实意,并非为了讨好主子,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其次,她果真办成了,而且是不声不响地办成功的。鲁迅用极其凝练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用“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写出被感动之强烈;为了突出他的感激与欢悦,还用“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作陪衬,使庄重的感情仍带着诙谐的色彩,以便
42、在风格上和前面的记叙保持一致。最后,写出这部“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引向深化,变成永久的怀念。11、1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当年我和朋友的交往;暗示了朋友圈的内容与今天的朋友圈不同;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示例: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姨在传呼时“声音大”和“扰民”的特点,突出了“我”不喜欢打电话的原因。3示例:不能删去。段写的是当年打电话很不方便,毫无隐私,引起误会的情形,这为下文“写信”做了铺垫。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社会背景,如果删去,文章的内容就很难被读者理解。(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示例:“泥泞的现实”指人生中遇到的
43、困难、挫折等,“超越”指的是战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阅读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强大,从而战胜困难,超越自己。(言之有理即可)5示例一:我认为中学生不会写信很正常,没有必要再使用书信。现在信息社会很发达,发微信、打电话就可以传递情感,取得联系,且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书信被淘汰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示例二: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学会写信。虽然通讯发达了,但是人们做事的仪式感没有了,写信凝聚的是更深的感情,一封封信都是一滴滴真情的传递,信也便于保存,可以将那些美好的回忆定格。(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解答此题可先分析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其所蕴含的情感来分
44、析绝妙之处。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本文标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年的朋友圈”即当年我和朋友交往的圈子;“当年”暗示了朋友圈的内容与今天的“微信”朋友圈不同。理解了含义,再分析作用,很明显,标题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放下电话听筒后,她跑到对方的楼下,大声疾呼,搅得四邻皆不安”中“放下、跑、疾呼”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姨“声音大”又“扰民”,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不喜欢打电话的原因。一定要
45、答出描写对表达人物心理的意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文段作用理解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是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年打电话很不方便,毫无隐私,会引起误会。为下文“写信”建立“朋友圈”做了铺垫。所以不能删去。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结合文中“
46、火光中的冥想、阅读、还有写信,是那段困顿生活中,给我的最大安慰”“信写得格外长,既写读书的感观,也记叙亲历的生活。写边远山林和都市文明的不同,也写我看到的和以往学生生活所不同的广阔社会面,写人的奇妙和复杂。亲友们称赞我的信,说明明是苦寒之地,在我的笔下的生活引人入胜,读起来仿佛是小说。”理解分析,“泥泞的现实”指“我”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超越”指的是战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阅读带给我无穷的力量,让我战胜一切困难。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无论赞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轮机在工业制冷领域的应用案例考核试卷
- 船用海水淡化设备工作原理与维护考核试卷
- 纺纱厂生产调度与效率提升考核试卷
- 橡胶零件的彩色橡胶配方设计考核试卷
- 垃圾处理设施技术研发与应用特许经营协议
- 抖音直播带货合作中消费者权益保障协议
- 地铁施工应急逃生系统设计、施工及后期培训合同
- 商业地产导视系统全权委托管理与广告发布服务协议
- 教育机构股权分割与变更协议
- 海外高端住宅租赁及包售合作协议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塑性加工原理
- 2023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历年考题及部分答案
- 安徽汇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5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行政处罚法》亮点ppt解读
- LY/T 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精美课件
- 消防(电动车)火灾安全知识课件
- VSM(价值流图中文)课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间手术管理信息化实践与发展
- 核电站入厂安全培训课件
- 节日主题班会 《感恩母亲节》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