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2)_第1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2)_第2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2)_第3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2)_第4页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课事变名称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结果影响九一八事变两个步骤: 制造柳条湖事件; 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1931年9月18日沈阳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东北三省沦陷事变名称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结果影响九一八事变两个步骤: 制造柳条湖事件; 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1931年9月18日沈阳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探究一: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进而占领中国东北。 探究二:东北为什么迅速沦亡? 无

2、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探究三:蒋介石为什么 推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日军对我平民大屠杀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万人坑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日本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什么态度?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是怎么做的呢?反对蒋介石

3、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杨靖宇 中国人民的 局部抗战开始了事变名称时间地点 简单经过结果影响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西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联合抗日 探究四: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西安事变的背景)(从中华民族危机,中共主张,张、杨二人自身的品质,蒋介石的态度等方面分析)1、日军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怀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4、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探究五:西安事变发生当年,如果是你会主张杀蒋、放蒋、还是囚蒋?为什么?请你猜猜日本、英美、国民党内亲日派、亲英美派和共产党的各自主张? 哼!哼!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日 本英美 喔,上帝!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促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姓张的和姓杨的竟敢扣押蒋委员长,真是大逆不道!我的军队一定和你们拼到底。何应钦 哈!哈!蒋介石呀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着。中国共产党主张杀还是放?杀蒋放蒋国外:国内: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日本英美宋美龄何应钦从张学良、杨虎城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感悟历史,体验升华情感共鸣 从张杨将军身上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们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安危,英勇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学生爱国的具体表现?歌谣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