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_第1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_第2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_第3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_第4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关键词:思想 科技 文学 艺术原理: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者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 专题一 儒学简史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试大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第一单元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专题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孟子、荀子)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出现危机宋代: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理学创立(二程、朱熹)明朝时期:理学发展为心学(王阳明)明末清初:传统儒学思想被批判继承(李、顾、黄、王)19世纪末:儒学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外衣新文化运动:儒学的正统地位

3、动摇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学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百家争鸣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经济:政治:阶级:文化: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

4、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有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A B C D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仁” “为政以德”;“礼”“贵贱有序”;“因材施教”;“中庸”“仁政”,“民

5、贵君轻”;“性善论”“仁义” “王道”;“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道”,“无为而治”;事物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兼爱” “非攻”;“节俭” “尚贤”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当时不受重视,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较消极;成为汉初治国思想,朴素辩证法影响深远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当时最受欢迎3.主要学派及主张:百家争鸣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改

6、革图治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1.创立:孔子,鲁国,春秋末期2.儒学基础: 孔子编订“六经”3.基本主张:诗书礼易乐春秋弟子记录孔子言论论语礼、仁、中庸思想核心:“仁” ,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子曰: 仁者爱人( 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 ”(反对重税和苛政;“节用而爱人”足食、足兵、民信,体现了民本思想)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3.基本主张:中庸之道 “和而不同”,“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

7、处”。协调各方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伦理观: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其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等级制的一套礼仪制度。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恢复“周礼”的权威,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思想基础性相近也“礼”:“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 、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位。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

8、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孔子教育语录:有教无类。对象因材施教复习巩固兴趣思考谦虚态度坚持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克己复礼为仁”礼等级规范,社会秩序 礼 仁 仁人际关系矛盾激化模糊上下尊卑礼 仁 如何协调礼和仁的关系?中庸之道协调仁和礼的方法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

9、己的政治见解,但 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中,东奔西走,屡次碰壁,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为什么就没一个国家要我呢?孔子主张仁和礼,反对苛政,不符合社会大变革和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强权、扩张统一的要求。(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儒学的创始人:“仁”、“礼”(含义、表现)“德治”:“为政以德”;A、政治思想:(1)主观目的: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礼”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不被统治者接受的原因: 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

10、礼的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B、教育思想: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C、文化贡献:其言论论语。整理和编订 “六经”。 4.孔子的地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奠定儒学基础大教育家“至圣”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贵族教育垄断B.较进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C.整理 “六经”(教本),成为儒学基础成就: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中庸伦理观道德观政治目标哲学方法伦理哲学宇宙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政治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中庸思想。保守性民本思想(核心)教育方面:教育对象:“有教无

11、类”,开创私人讲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目标: “成人”, “君子”,全面发展。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教学内容: “六经”。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的教材。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 下列两图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东西方著名 的思想家。伏尔泰在孔子石像下写下了:“他是

12、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世界也如此。”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 A孔子思想中具有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的因素 B孔子思想具有民主性 C儒家所宣扬的“仁政德治”与“开明君主制”有共同之处 D孔子思想的某些内容符合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需要早期儒学:孔子(春秋)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仁政”: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其言论录为孟子(后被列为四书之一)。“亚圣”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1.孟子的思想:“施仁政于

13、民,省刑法,薄赋敛 民本:伦理观:“性本善” “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2.荀子的思想 “仁义”与“王道”,“以德服人”重民(民本):(君舟民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伦理观:性恶论学习礼义法治荀子名况(前313-前238),赵国人,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其言论集为荀子。吸收道、法思想,礼法并施去恶,向善3、荀子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4)性恶论 3)“君舟民水”2)“礼”“法”并用 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

14、以王道为主。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 秦长期以法家思想治国,秦国宰相李斯和秦王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韩非,均是荀子的学生。资料链接2、孟子、荀子(战国)对儒学的发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A、孟子(1)政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民本思想);(2)伦理观:B、荀子(1)政治思想:主张“仁义”;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伦理观:(3)哲学思想:提出“君舟民水”的学说(民本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主张“性本善”主张“性本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 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以政为德性相近

15、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的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考点梳理:考点1 百家争鸣 :1.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模拟试题导入:(1)百家争鸣:C考点梳理:考点1 百家争鸣 :2. 当代某学者

16、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3.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4.(09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BDB考点梳理:考点1 百家争鸣 :(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1、道家-老庄的思想(代表

17、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 老子:哲学思想“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齐物”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庄子:3、墨家-墨子的思想(代表小生产者阶层):伦理观:“兼相爱,交相利”(核心) ,非攻,尚贤,节俭墨子的“爱”:没有等级差别;孔子的“爱”:有等级差别。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提高政治地位、自食其力的要求和愿望。2、法家-韩非的思想(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A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B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治); C改革观

18、:“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如何理解道、儒、法、墨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及核心主张?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评价 评价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道家 老子、庄子 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仁”、“礼”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 儒家孟家主张实行“仁政” 调和阶级矛

19、盾,以利于封建统治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法家韩非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 小生产者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俭朴生活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 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

20、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早期儒学: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荀子(战国)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足食民信之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日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

21、正确的是 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 B C D3、(10海南)“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过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C6.这三幅图不能反映的观点是 ( ) A.“无为而治”B.“法治” C.“仁政”D.“非攻”D7.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 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 想 (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解析 材料强调“人之初,性本善”、“礼仪教 化”,符

22、合孟子的观点。A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6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

23、主张BBC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 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所学知识需要补充: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儒家法家道家中国古代的三种

24、治国思想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联系: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 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 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西汉武帝后百家争鸣法家流行春秋战国法家秦朝黄老之学西汉前期(武帝前)秦用“法”的原因:历史原因: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础;现实原因: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务,法家思想适

25、应了这种需要。汉初用道家“无为而治”的原因及影响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推翻秦朝政权刘邦、项羽楚汉战争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背景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具体政策:与民休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对外 与匈奴

26、“和亲”;对内 轻徭 薄赋 ;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后果: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问题汉武帝怎样解决?无为?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有为”: 背景:国力日盛; 割据势力,土地兼并,匈奴威胁 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

27、家统一的发展形势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一、背景: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1、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社会形势(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发展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

28、 4、汉武帝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主要贡献:创制新儒学体系是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关键人物2. 地位:特点:以儒学为核心,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是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目的: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需

29、要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4)“仁政”:限民名田、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3)“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天 人 感 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永恒不变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天道”就是“三纲”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0、 4.对新儒学评价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扬传统美德,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消极:儒学独尊,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束缚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文化专制)宣扬封建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束缚人性 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关键性作用董仲舒以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理想化 宗教化(1)先秦

31、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民间学派 正统、主流文化(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理想化 政治化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独尊的形成)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士参政思想上:全面肯定新儒学A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B五经博士任教官C兴办太学(官办最高学府),学生考试合格做官 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儒学垄断教育凭儒学入仕,打破世袭,扩大官吏来源和素质,提高儒学地位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教育上: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是汉代开始设立的全国最高学府。(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D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

32、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古代的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4.儒学独尊的影响:(3)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适应了西汉加强西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的统一与稳定(4)对中国人的

33、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5、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参考答案: 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

34、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

35、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

36、、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考点梳理:1(北京文综)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2(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37、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3(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考点2 儒学的兴起 :(1)董仲舒的新儒学:DCA(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

38、 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 C(2009海南)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 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 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B.论语 C.孟子D.易经 解析 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 等,主要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体现,故A项最 佳。A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 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汉初的政治需要 C.

39、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思想主张1.“儒学独尊” “春秋大一统”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 发挥儒家 仁政思想4.“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为人处事标准天 = 君忠君君权中央集权统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专制。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神学外衣。 4、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

40、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 B C D 5、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大一统 6、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第3课 宋明理学2010年江苏考纲: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41、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严重挑战: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精华而发展原因:社会动荡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传播A.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B.唐实行三教并行的开明政策C.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隋,三教合一)D.抗衡佛道对儒学的挑战,兴起复兴儒学运动2.隋唐: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 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以儒学内容为核心,吸收佛、道教思想的有益内容,对传统儒学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使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从而成为一种新兴儒学派别。 宋代的新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世界本原,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2.形

42、成的历史背景:隋唐实行“三教并行”政策,为抗衡佛、道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儒家学者推动复兴儒学活动,儒学理论在吸收佛道精华中得到发展宋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思想渊源政治前提宽松环境经济基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3.主要代表及观点:北宋:程颢、程颐A.地位:理学的奠基人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二、宋朝的程朱理学B.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核心(客观唯心论)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发挥“仁”的学

43、说要识仁,必须尊敬别人认识论:格物致知性本善3.主要代表及观点:A.地位: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之后 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B.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科举考试的教科书)C.思想: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130-1200南宋:朱熹“三纲五常是天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3.主要代表及观点:C.思想:二、宋朝的程朱理学南宋:朱熹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D.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

44、海外(“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陆九渊 “致良知”、本心是良知。 良知就是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王阳明(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1、同:2、异: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

45、存在的“理”;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把握“理”的方法: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四、宋明理学的影响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2、积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1、消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

46、用。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010年江苏考纲: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政治:一、明清之际儒学活跃的背景2.经济:3.思想:专制统治强化,统治腐朽,封建制度衰落;阶

47、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发。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儒学纲常礼教腐朽(理学崇尚空谈,不解决实际问题)、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认识:存在决定意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的“异端”思想: 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

48、,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材料3: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反对将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焚书藏书 材料5:“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4: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的“异端”思想: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强调个性发展,男女平等。焚书藏书评价: 他的思想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是反封

49、建思想的先驱,带有民主色彩; 李贽全盘否定程朱理学,进而否定孔子及儒学思想,这就否认了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的合理成分,这是不可取的。 1、李贽的“异端”思想: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焚书藏书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材料1: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 明夷待访录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明夷待访录 材料3: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

50、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明夷待访录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权利。明夷待访录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材料4:“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黄宗羲政治主张的影响: 梁启超曾说:

51、“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积极推动作用 明夷待访录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材料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材料

52、2:今之清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顾炎武日知录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4、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周易外传读通鉴论(后汇编为船山遗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评价:王夫之的唯

53、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明末清初反理学的儒家思想代表他们不畏强权,担当历史重任,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藩篱,探索真理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反对封建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具有明显的民主性,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5.评价:在批判(程朱理学僵化观点)、继承(传统儒学的积极成分)儒学的基础上,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进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政治经济思想影响共同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土地兼并“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