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2014课标全国(qun u)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xsh),错误的是()A. 生成与回流(hu li)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答案:A2. 2013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
2、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抗体B. 糖原C. 胰岛素 D. 氨基酸解析: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答案:B3. 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失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答案:C题组二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4.
3、2014课标全国(qun u)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shngmng)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hunjng)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
4、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答案:D5. 2012上海高考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 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据图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
5、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pH降低。答案:D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 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cj)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ynq)唾液分泌的过程B. 食物引起(ynq)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
6、液分泌的条件反射过程,A项错误;喂食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而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项错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中,无关刺激多次和非条件刺激结合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项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上都不相同,D项错误。答案:C2. 2014广东高考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_。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
7、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参与调节。解析:据图可知,c1、c2是传出神经元;b1兴奋使c1兴奋,b2兴奋使c2抑制,说明b1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b2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感觉到疼痛说明神经冲动传到了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能说出疼痛必须有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参与。答案:c1、c2神经递质感觉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题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 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的传导有关B. 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 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析:
8、神经兴奋时,Na内流,故A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xbo)内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故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B错误;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正确;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xujing)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正确。答案(d n):B4. 2014重庆高考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
9、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不同类型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将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由表可知,同一种类型的刺激导致感觉强度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强度的刺激在传入神经上产生的电信号的频率不同。(3)传入通路中有信号而没有产生感觉,一定是感觉神经中枢出现了功能障碍。答案:(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题组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5. 2014重庆高考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
10、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 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shnjng)冲动的影响解析:突触小泡的运输所消耗能量主要来自(li z)线粒体,A正确;神经元与其他体细胞一样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是由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的,C正确;突触小体产生兴奋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才会由突触前膜释放,D正确。答案(d n):B6. 2013海南
11、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 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答案:B题组一动物的激素调节1. 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
12、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析:激素的运输是由体液完成的,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并非定向运送,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机体产热,B项正确;在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表面上存在葡萄糖受体,因而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可以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可以受到下丘脑传出神经的调节,C项正确;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D项正确。答案:A2. 2012海南高考关于甲状
13、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zuyng)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fnm)减少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ji s)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机体耗氧量、产热量都增加;由于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机体大多数组织、器官表面都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
14、水平降低会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答案:D题组二血糖、体温及水盐平衡调节3. 2014北京高考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解析:我国北方冬天气温低,此时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引起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A正确;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B、C正确;此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垂体活
15、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答案:D4. 2014福建高考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 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汗液(hny)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而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所以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故A、D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通过出汗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
16、汗腺导管是通过主动(zhdng)运输方式重吸收Na、Cl的,需消耗(xioho)ATP,C正确。答案:C5. 2014安徽高考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3)用高浓度的
17、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时间/min 0306090120150血糖浓度/mg/mL0.751.251.100.900.750.75解析:(1)同种神经递质与不同种的细胞上的不同受体结合引起的效应不同。(2)作为空白对照组,另一组应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低血糖是诱导胰高血糖素分泌的重要因素,故血糖应维持稍低的水平,实验结果才会更明显。(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直接把时间对应的血糖浓度点标出,连接成线,即可得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一种激素,其
18、浓度比血糖浓度低,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血糖浓度下降是由胰岛素浓度升高所致,所以胰岛素浓度的峰值应落后于血糖浓度的峰值,随血糖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然后再维持不变。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2)等量的生理盐水 稍低 (3)如图所示题组三下丘脑的功能6. 2012上海高考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guchng)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分泌(fnm)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xinggun)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 下丘脑分泌促甲
19、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项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B、D项都正确;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来调节体温,C项正确。答案:A题组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2014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
20、误的是()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T淋巴细胞的成熟部位是胸腺,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也可参与细胞免疫,A项正确;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B项正确;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项正确;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以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增殖,D项错误。答案:D2. 2013课标全国卷关于免疫细胞
21、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shy)免疫细胞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fnm)抗体解析:本题主要(zhyo)考查各类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题组二特异性免疫3. 2014重庆高考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
22、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 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 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 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 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解析:第一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应答效果更显著,A错误,C正确;抗原入侵机体后会被相应免疫细胞、免疫物质清除,不会积累,B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无特异性,D错误。答案:C4. 2013山东高考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过程。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和处理(chl)抗原,A错误;吞噬细胞加工和处理抗原需借助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来完成,B正确;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存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答案(d n):B题组三免疫功能(gngnng)异常5. 2014天津高考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后共同投资影视制作公司债务分摊及权益共享协议
- 红筹模式股权投资并购与风险控制管理合同
- 《MRI高效成像技术》课件
- 母婴护理专业培训与市场推广合作框架
- 国企混改股权合作及产业链优化与整合协议
- 食管裂孔疝麻醉管理
- 《疾病抗药性机制》课件
- 《深入掌握LINUX:课件引导式学习》
-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延期支付绩效薪酬培训
-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项目化教学课件
-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自主招生考试物理试题
- 台海局势之我见课件
- 国开电大应用写作形考任务6答案
- 商品房交房验收项目表格
-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7002-2015
-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 56:《齐人攫金》
- 第十五届运动会场馆医疗保障工作方案
- 岗位风险辨识及风险辨识结果、风险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印染厂染色车间操作手册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