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物理B卷选择题专题(教师版)(共28页)_第1页
成都中考物理B卷选择题专题(教师版)(共28页)_第2页
成都中考物理B卷选择题专题(教师版)(共28页)_第3页
成都中考物理B卷选择题专题(教师版)(共28页)_第4页
成都中考物理B卷选择题专题(教师版)(共2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麟数理化 中考物理 成都中考(zhn ko)物理B卷选择题专题(zhunt)(一)一选择题(共30小题(xio t))1(2013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

2、的像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根据物距的变化情况判断像距的变化情况;掌握光路的可逆性,若将物体放在像的位置,则像可以成在物体的位置处解答:解:A、蜡烛向左移动2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A错误;B、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错误;C、蜡烛向右移动2cm,物距减小,此时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所以C正确;D、由图知,物距为

3、15cm,像距为30cm,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应为15cm,在65cm刻度处,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2(2013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图象;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

4、权所有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判断当物体在40cm刻度处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得出成像的特点解答:解: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50cm30cm=20cm;像距=65cm50cm=15cm由上分析得:20cm2f f15cm2f解得:7.5cmf10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时,物距=50cm40cm=10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

5、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此题需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围,难度稍大3(2012淄博)在“探究(tnji)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lzh)距凸透镜36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 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当2fuf时,光屏上呈现倒

6、立、放大的实像,v2f解答:解: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8cm的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说明此时u2f,2fvf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8cm处时,2fuf,v2f,相当于像与物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点评:本题实际上是将物与像的位置对调了,也可以用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来解这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才行4(2012清远(qn yun))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当物体离透镜18cm、12cm和4cm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18cmf12cmB12cmf8cmC9cmf6cmD

7、6cmf4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不同成像情况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当物体离透镜18cm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则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即18cm2f,所以f9cm;当物体离透镜12cm时,分别得到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12cm2f,所以6cmf12cm当物体离透镜4cm时,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4cmf综上所述6cmf9cm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

8、的了解和掌握,正确解不等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中考常见题型5(2011河北(h bi))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tujng)成像规律”的实验(shy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三个点

9、,所成的像应该熟练掌握从图上应该准确的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一倍焦距)解答:解: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正确,不符合题意;D、大于二倍焦距时,要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从图中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对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三个点所成的像,应该熟练掌握,这样对题目中所给出的答案

10、就能准确判断6(2009茂名)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光屏向左移动B光屏向右移动C蜡烛向左移动D透镜向右移动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首先要知道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条件:物体在焦点以内,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得到像;其次要用到透镜的焦距为15cm;可通过调节蜡烛或透镜满足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外解答:解:将蜡烛左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透镜向右移动,

11、也可以实现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光屏上能成实像的情形故选C、D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概括为三区域两点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7(2014宝坻区一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tnji)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考

12、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在光具座的65cm80cm之间可以找到清晰的像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D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考查了成像特点及其应用,这是中考的热点正确计算焦距、二倍焦距的位置、区域是正确解答的关键8(2011南充自主招生

13、)物体离凸透镜22厘米时,能在光上屏上得到一个(y )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物距小于11厘米时,一定不能成实像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改变物距,当像距为22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实验分析法分析:(1)首先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再通过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2)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2fuf,成倒立、放大

14、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光屏上能呈接到的像是实像物体离凸透镜22cm时,凸透镜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22cm2f,所以f11cmA、如果物距小于11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B、如果物距等于11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C、如果物距大于11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D、当像距为22cm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

15、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9(2014茂名)关于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shuf)正确的是()A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中获得的能量是核聚变产生的C超导体可以用来做保险丝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考点:能源的分类;物质的物理特征;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核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1)短期内可以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称之为可再生能源,否则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2)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3)超导材料在超导状态下电阻为零,因此几乎不需消耗电能,故常用来输电等;(4)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

16、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将玻璃划破解答:解:A、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在短期内可以再生的能源,故是可再生能源,故正确;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错误;C、超导体电阻为零,电流流过超导体时,超导体不能发热,超导体不能用来制作电饭锅中的电热丝或保险丝,故错误;D、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将玻璃划破,故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导体的性质、硬度的理解、能源的分类、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0(2014武汉)关于能量与能源(nngyu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向性的B人

17、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C化石能源、水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D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考点: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源的分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即朝可利用率低的方向转化;(2)能源消耗,尤其是各种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3)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能可以从自然界不断地得到,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4)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环境,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解答:

18、解:A、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即朝可利用率低的方向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A正确;B、人类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燃烧化石能源时,废气的排放是最主要的污染之一,因此会对大气造成影响,所以B正确;C、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能可以从自然界不断地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C错误;D、可再生能源足够清洁、无污染环境,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所以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能的转化、环保问题、各种能源特点;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1(2013凉山州)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的三大重要领域,下列

19、(xili)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光纤通信是依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C用超导材料来作热水器的发热管更能节约电能D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考点:能源的分类;超导体的作用;光纤通信;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1)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2)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工具,用来传输信息的工具是激光,因为激光单色性好,谱线分辨率高;(3)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不发热,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4)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解答:解:A、太阳能

20、、风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因此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消耗后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光纤通信用来传输信息的工具是激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不发热,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超导体不能用来制作热水器的发热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分类、光纤通信、核能利用、超导体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熟练掌握各项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2013泸州)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三个相同的烧瓶A、B、C内部都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

21、液体,其中(qzhng),A、B烧瓶中装的是水,C瓶中装的是煤油,A、B、C瓶中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A、RB、RC,且RA=RCRB当合上开光S通电一段时间后(三个烧瓶中的液体均未达到沸腾(fitng)),A、B、C瓶中温度计示数分别为TA、TB、TC对三只温度计示数的判断,下列说法(shuf)正确的是(均不计热损失,比热容C水C煤油)()ATA=TBTCBTA=TCTBCTCTATBDTATBTC考点:焦耳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根据Q=I2Rt和Q=cmt进行分析,先比较AB温度计示数的关系;然后比较AC中温度计示数的关系,最后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答:解:由Q

22、=I2Rt可知,A、C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相同,B中产生的热量最少,由于AB中都为水,因此产生热量多的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就大,故TATB;由Q=cmt可知,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比热容越小,温度变化越快,因此煤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大,故TCTA;综合分析可得:TCTAT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判断出电热丝放热的多少是本题的关键13(2007南通)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丙三烧瓶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或煤油,瓶内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关系为R甲R乙=R丙,瓶中均插有同型号的温度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S3,断开S1、S2,可用于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B闭合S3,

23、断开S1、S2,可用于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C同时闭合S1、S2、S3,可用于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D闭合S2,断开S1、S3,可用于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考点:焦耳定律;物理学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分析:根据各选项中不同的开关的通断可以得出不同电阻丝连接情况,则根据电阻丝的连接可以判断该连接方式可以完成的实验解答:解:A、闭合S3,断开S1、S2时,研究电热的情况应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进行研究,但由于两液体的比热不同,故不能直接比较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关系,故无法探究热量的关系,因此无法得出与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A错误;B、闭合S3,断开S1、S2时,甲、乙两电阻串联,则通过电阻丝

24、的电流相等,因电阻不同,则由Q=I2Rt可得电热Q甲Q乙,由比热公式可得:Q=mct,由于温度变化不同,液休吸收的热量不同,故无法比较比热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C、同时闭合S1、S2、S3时,乙丙并联,因两电阻相等,则由Q=I2Rt=可得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则由温度的变化关系及Q=mct可得,比热c和温度成线性关系,故C可探究,故C正确;D、闭合S2,断开S1、S3时,甲、两串联,则流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但由于电阻不同,故发热量不同,升高的温度不同,故无法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够从实物图中根据开关的通断得出正确的电路图,同时还要注意我们探究的多是两个量之间的

25、关系,若题目中出现三个量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某个量不变才能进行比较14(2014滨湖区模拟(mn))标有“2V 1W”字样(zyng)的小灯泡和标有“20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diny)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A0.25A0.5A 1V2VB0.25A0.6A 1V2VC0.3A0.5A 1V1.5VD0.25A0.5A 1.5V2V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压轴题;动态预测题分析

26、:(1)由灯泡铭牌信息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及额定功率,由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2)因灯泡、滑动变阻器及电流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阻值从零开始变大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慢慢减小;在移动滑片过程中应保证电流表、灯泡及滑动变阻器都能安全工作,则可得出各表的变化范围解答:解:(1)由灯泡铭牌可得,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V,即电压表最大不得超过2V;由功率公式P=UI得:灯泡的额定电流I=0.5A,故电路中电流最大不得超过0.5A;由功率公式可得:灯泡的电阻RL=4;(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由欧姆定律可得:最小电流I最小=0.25A,此时灯泡

27、两端的电压也为最小值,UL=I最小R=0.25A4=1V;所以电流表范围为0.25A0.5A;电压表范围为1V2V;故选A点评:本题重点在于把握各电器的额定电压或最大限制电流,不能让每个电器超过其限制值;同时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变化引起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进行分析15(2013南京)如图所示,电源电压(diny)保持6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3V,定值电阻R1的规格(gug)为“10 0.5A”,滑动(hudng)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 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0.9WB电流表示数允

28、许的变化范围为0.2A0.5AC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变化范围为220D电路消耗总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1.2W3W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滑动变阻器R2与定值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电阻越大,电阻两端的电压越高),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可分别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同时可以确定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以及电路中总功率的变化解答:解:电源两端电压为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为10;由题意

29、知,当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3V时,此时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3V,电路中的电流I1=I=I2=0.3A0.6A,因此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3A;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电阻R2=10;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P=UI=6V0.3A=1.8W;电阻R1消耗功率最大功率:P=UI=3V0.3A=0.9W故BCD错误;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即I1=0.2A,电阻R1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I1)2R1=(0.2A)210=0.4W则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0.9W;故A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以及功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

30、阻的计算,注意求阻值范围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最大值进行计算,并且会灵活运用欧姆定律16(2013河北)如图所示,电源(dinyun)电压保持不变,R1和R2为定值电阻下列(xili)说法正确的是()A只闭合S1,滑片P向右滑动,电压表示数变大B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C先闭合S1和S2,再闭合S3,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D闭合S1、S2和S3,滑片P向右滑动,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1)只闭合S1

31、时,R1、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2)闭合S1、S2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可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3)先闭合S1和S2,再闭合S3时,R1、R2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R1和R2支路的电流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并联即可得出答案;(4)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判断闭合S1、S2和S3,滑片P向右滑

32、动,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解答:解:A、只闭合S1时,R1、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R2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A不正确;B、闭合S1、S2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如图2所示:串联电路中电阻越串越大、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先闭合S1,再闭合S2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不正确;C、先闭合S1和S2,再闭合S3时,R1、R2与滑动变阻器

33、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R1和R2支路的电流之和,如图3所示: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即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变小,故C正确;D、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闭合S1、S2和S3,滑片P向右滑动时,不能改变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即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关键是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同时要注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17(2013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源(dinyun)两端电压恒为6V若电路中连接“3V

34、1.5W”的灯泡(dngpo),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点a 时,灯泡正常发光;若改接“4V 2W”的灯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点b时,灯泡也正常(zhngchng)发光,则()A两种状态下,电路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总功率相同B点a 在点b的右侧C电流表在两种状态下示数均为0.5AD电压表在两种状态下示数之比是2:3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

35、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情况;(2)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根据额定电压的大小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从而可知a、b两点的关系;(3)根据A中计算的电流值进行判断;(4)根据串联电路特点求出电压表示数,即可求出其比值解答:解:A、标有“3V 1.5W”灯泡的额定电流:I1=0.5A;标有“4V 2W”灯泡的额定电流:I2=0.5A;A、当滑片在a点和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相等,而电源电压不变,由P=UI可知,两种状态下,电路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总功率相同;故A正确;B、因为额定电压4V大于3V,所以当接入“3V 1.5W”的灯泡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36、的阻值大,因此a点应在b点的右侧;故B正确;C、两种状态下,灯泡都正常发光,因此电路中电流等于灯泡的额定电流,由A中的计算可知都为0.5A,故C正确;D、当电路中连接“3V 1.5W”的灯泡时,电压表示数U1=6V3V=3V;当电路中连接“4V 2W”的灯泡时,电压表示数U2=6V4V=2V;则两次电压表示数之比为3V:2V=3:2,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关键是灵活的应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还要知道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额定电流,以及理解灯泡铭牌参数的含义18(2013内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5V且恒定不变

37、,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向b端的(dund)过程中,三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U1、U2、U3,下列(xili)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U1=OV、U2=2V、U3=1VBU1=OV、U2=2V、U3=2VCU1=0.5V、U2=1V、U3=1.5VDU1=0.2V、U2=1V、U3=0.8V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3测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电源的电压不变判断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灯泡与滑动变阻

38、器两端电压变化绝对值的关系,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3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的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电压表V1示数变化的绝对值U1=0V,故CD不正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U2=UU3,即电压表V2示数变化的绝对值U2等于电压表V3示数变化的绝对值U3,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灯泡两端电压变化的绝对值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化的绝对值相等19(2012内江)如图所示,电源

39、(dinyun)的电压为U,A为理想电流表,V1和V2为理想电压表,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那么,当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不变时,V1的示数与A的示数之比等于R2B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不变时,V2的示数与A的示数之比等于R1C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增大时,V2示数的变化量A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之比等于R2D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减小时,V1示数的变化量A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之比等于R1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动态预测题分析:(1)分析电路结构,明确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根据欧姆定律判断A、B两选项

40、的正误;(2)根据电路电流及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C、D选项,判断C、D两选项是否正确解答:解:(1)由电路图知:电阻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V1测电阻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2)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不变时,由欧姆定律得:R1=,R2=,故AB错误;(3)设电路原来电流为I,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增大时,设电阻的变化量为R2,设电路电流的减小量为I,则UV2=(II)(R2+R2)IR2=IR2I(R2+R2),=(R2+R2),故C错误;(4)设电路原来电流为I,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减小时,设电阻的变化量为R2,设电路电流的增加量为I,电压表V1示

41、数变化量UV1=U1=(I+I)R1IR1=IR1,则=R1,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灵活应用欧姆定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2010葫芦岛)如图所示,变阻器规格(gug)为“2 0 2A”,电源电压不变闭开关,当变阻器滑片分别在b端和ab中点(zhn din)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2:3,电压表的示数之差为4V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12VBR的阻值为4OC滑片在ab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8AD滑片在b点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12.8W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方程法分析:

42、由题意可知,当接在b点时接入电阻为20,接在ab的中点时电阻为10,则由电流之比可求得R的阻值;设接在b点时的电流为I1,接在中点时的电流I2,则可由欧姆定律表示出电压,则由电压之差可列出方程,由方程组可求得电流值;由功率公式可求得电功率解答:解:设总电压为U,接在b点时电流为I1,设接在变阻器中点时电流为I2,则有(1)(2)(3)由欧姆定律得:I2RI1R=4V(4)联立(1)、(2)、(3)解得:R=10;将R代入(4)得:10I210I1=4V(5)联立(3)、(4)解得:I1=0.8A,I2=1.2A将I1、R代入(1)式得:U=24V;滑片在b点时,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I12R=(

43、0.8A)220=12.8W由以上计算得:A、B、C错,D对故选D点评:本题已知量较少,只是告诉了两种情况下的关系,故采用方程法是较为合适的解题方法,在解题时选好变量是关键21(2007柳州(li zhu))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电压表的示数为1V下列分析判断中,错误的是()AR的阻值为10B当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向右移动2/5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C该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3.6WD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1W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串联电路

44、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电路的简化与计算;电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图析法分析:(1)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知道两表示数,可求电源电压和R的阻值;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大,利用P=求电路中的最大功率;(2)滑片在最右端时,R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知道电压表的示数(U1)、电源电压U、电阻R和电路中的电流I可以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R;(3)滑片向右移动,计算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的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求电压表的示数;(4)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的大小,再根据P=求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解答:解:(1)由

45、题知,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I=0.6A,U=6V,电源电压为6V,R=10,(故A正确)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P=3.6W;(故C正确)(2)当滑片在最右端时,R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由题知,UR=1V,I=0.1A,I=0.1A,即:=0.1A,R大=50,(3)当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R=R大=50=20,此时两电阻串联:U1:U2=R:R=10:20=1:2,U=6V,U1=2V,U2=4V;(4)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即:U1=3V,U=6V,U2=3V,R=R=10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0.9W(故D错)故选D点评:本题是关于滑动

46、变阻器的动态分析计算题,能根据电路图找出滑片处于不同位置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利用好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是本题的关键22(2013咸宁模拟)边长为0.1m质量均匀(jnyn)的正方体物体M,单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3Pa如图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 端的细绳绕过动滑轮,动滑轮连着物体M用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dmin)的压强为1.8103Pa,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1m处竖直(sh zh)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 对地面压强为1.0103Pa,已知横杆上AB部分的长为0.

47、2m,AB:OA=1:3,g取10N/kg,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则()A物体M的质量为54kgB物体M的密度为0.54103kg/m3C动滑轮的质量为1kgD力F的大小为32N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A、根据正方体物体的边长,求出物体的底面积,知道压强,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力,求出物体M的重力,再利用重力公求物体的质量;B、求出M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M的密度;CD、当力F作用在A点时,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力,求出杠杆对动滑轮的拉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1m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

48、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减小,压力减小,一定是增大了动力臂,所以拉力向左移动了0.1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解方程组得出拉力F和动滑轮的重力解答:解:A、S=0.1m0.1m=0.01m2,物体的重力G=F=pS=5.4103Pa0.01m2=54N,物体的质量m=5.4kg,故A错;B、物体M的密度:=5.4103kg/m3,故B错;CD、设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当在杠杆A端施加F大小的力杠杆平衡时,地面受到的压强为1.8103Pa,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pS=1.8103Pa0.01m2=18N,滑轮对物体的拉力为F1=GF=54N18N=36N,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杠杆B

49、端受到的拉力:FB=(F1+G动)AB:OA=1:3,AB=0.2mOA=0.6m,OB=0.8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BOB=FOA,即:(F1+G动)OB=FOA,(36N+G动)0.8m=F0.6m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1m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减小,压力减小,一定是增大了动力臂,所以拉力向左移动了0.1m,当在杠杆A端施加F大小的力杠杆平衡时,地面受到的压强为1.0103 Pa,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pS=1.0103 Pa0.01m2=10N,滑轮对物体的拉力为F2=GF=54N10N=44N,杠杆B端受到的拉力:FB=(F2+G动)根据杠杆平衡

50、条件得:FBOB=FOA,即:(F2+G动)OB=FOA,(44N+G动)0.8m=F(0.6m+0.1m)由得:G动=12N,F=32N,所以动滑轮质量m=1.2kg,故C错、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还未拉杠杆,根据压强公式求出物体的重力;第二过程,根据压强公式再次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力,求出滑轮对物体的拉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第三过程,首先判断动力臂大小,然后再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力,求出滑轮对物体的拉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组即可23(2012本溪)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4s内把重为45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及

51、摩擦),下列判断(pndun)正确的是()A重物上升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B提升重物过程中小明所做的功是1000 JC此装置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250WD小明提升此重物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90%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小明做的功等于提升重物和动滑轮做的功,根据W=Gh求出其大小;(3)根据W=Gh求出此

52、装置对重物做的功即为总功,再根据P=求出功率;(4)根据=100%求出小明提升此重物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解答:解:(1)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升高,所以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大,故A不正确;(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小明做的功等于提升重物和动滑轮做的功,则W总=(G物+G动)h=(450N+50N)2m=1000J,故B正确;(3)此装置对重物做的功:W有=G物h=450N2m=900J,功率:P=225W,故C不正确;(4)小明提升此重物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100%=100%=90%,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涉及到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53、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等,关键是知道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总功等于提升重物和动滑轮做的功24(2011大兴区二模)如图所示装置,物体(wt)B是密度为5103kg/m3,体积(tj)为2dm3的金属快,它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重18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yns yndng)当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物体B未露出水面)时,拉力F1的功率P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把物体把B换成密度是9103kg/m3,体积是1.25dm3的金属快C后,使物体C在水中匀速上升(物体C未露出水面),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A,拉力F2的功率P2,在3s内使物体B匀速

54、上升0.9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已知:两次拉力F1:F2=10:11(不计绳重、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水中的阻力,g取10N/kg),则()AG动=10NB1/2=24/25Cf=20NDP2=22W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重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分析:A、知道物体B的密度和体积,利用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求物体B的重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题知,A匀速运动,不计绳重和摩擦,A受到的摩擦力f=(GBF浮B+G动),当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F1f=(GBF浮B+G动),可得F1=

55、2f=(80N+G动);当把物体把B换成金属快C后,使物体C在水中匀速上升,F2f=(GCF浮C+G动),可得F2=(100N+G动)+f,由于F1:F2=10:11,即(80N+G动):(180N+2G动)=10:11,可求动滑轮重;B、1=,2=,可求1:2;C、求出了动滑轮重,可求f=(GBF浮B+G动);D、在3s内使物体B匀速上升0.9m,求出物体B上升速度,则物体A的速度vA=3vB,求出F2,利用P=Fv求P2解答:解:A、物体B的重力:GB=BVBg=5103kg/m32103m310N/kg=100N,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B=水VBg=1103kg/m32103m310N/

56、kg=20N,由题知,A匀速运动,不计绳重和摩擦,f=(GBF浮B+G动)=(100N20N+G动)=(80N+G动),当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F1f=(GBF浮B+G动)=(100N20N+G动)=(80N+G动),F1=2f=(80N+G动),1=,把物体把B换成金属快C后,使物体C在水中匀速上升,物体C的重力:GC=CVCg=9103kg/m31.25103m310N/kg=112.5N,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C=水VCg=1103kg/m31.25103m310N/kg=1.25N,F2f=(GCF浮C+G动)=(112.5N11.25N+G动)=(1

57、00N+G动),F2=(100N+G动)+f=(100N+G动)+(80N+G动)=(180N+2G动),2=,F1:F2=10:11,即(80N+G动):(180N+2G动)=10:11,解得:G动=20N,B、1=,2=,1:2=:=24:25,故B正确;C、f=(GBF浮B+G动)=(100N20N+G动)=(80N+G动)=(80N+20N)33.3N,故C错;D、在3s内使物体B匀速上升0.9m,vB=0.3m/s,物体A的速度:vA=3vB=30.3m/s=0.9m/s,F2=(180N+220N)=N,P2=F2vA=N0.9m/s=66W,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

58、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效率公式、阿基米德原理、使用滑轮组拉力F的计算,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利用好=、P=Fv是本题的关键25(2009顺义区二模)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1200N的金属块打捞出水面不计绳重、摩擦和水对金属块的阻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始终保持1500W,金属块浸没(jn mi)在水中时匀速提起的速度为v1=1m/s,金属(jnsh)块的密度为=6103kg/m3,取g=10N/kg()A金属块露出水面之前,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v=3m/sB金属块露出水面之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5.2%C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500ND金属块全部拉出水面

59、后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比金属块露出水面之前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100N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从图可知,有三段绳子吊着金属块,知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速度,则可以计算出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的速度;(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此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等与金属块的体积,结合物体的重力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当金属块在水中时,金属块受到重力、浮力和拉力的作用,金属块对绳子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减去金属块所受的浮力,再利用公式=可求机械效率;(3)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的距离,知道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则可利用公式F=

60、计算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则再利用公式F=(GF浮+G动)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4)当金属块被拉出水面后,金属块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设作用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则可利用公式F=(G+G动)计算此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并与露出水面之前的拉力作比较解答:解:(1)从图可知,有三段绳子吊着金属块,v1=1m/s,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v=nv1=31m/s=3m/s,故A选项正确;(2)P=1500W,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500N,又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等与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重力为G=1200N则F浮=液gV排=液gV金=水g=G,而金属块对绳子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减去金属块所受的浮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