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 TOC o 1-3 h z u 第一章 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构成及说明主实验板的布置简图图1-1-2 主实验板的布置简图二D和B实验区1显示与功能选择模块(D1)及函数发生器(B5)D1实验区是一个显示与功能选择模块,它主要由5位8段数码管、四个功能选择按键和16个指示灯、3个测试孔组成。D1实验区是独立于实验机的CPU控制模块,提供控制对象输出显示,並实现函数发生器(B5)的十种(可选择)波形输出切换控制和显示。(1) 输入信号测量上排左按键循环控
2、制输入信号的测量,包括电压(-5V+5V)、电压(0+5V)、频率、温度和直流电机转速测量。每按一次按键,指示灯向右循环切换,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测量信息。信号的输入口为模块中的“电压测量”和“频率测量”3个测试孔。指示灯和数码管的输出数据显示对应关系表见表1-2-1。表1-2-1 指示灯和数码管的显示对应关系表项目内容指示灯输入测试孔数据显示单位(-5V+5V)电压测量电压(-5V+5V)电压测量(-5V+5V)(-)X.XXV(0+5V)电压测量电压(0+5V)电压测量(0+5V)X.XXV频率测量频率频率测量XXX .XHzC3模块温度值温度电压测量(0+5V)XX.XC2模块直流电机转速转
3、速频率测量X.XXX千转/分(2) 函数发生器波形输出切换控制和显示选择下排左、右按键循环切换控制输出波形,包括矩形波、正弦波、斜坡、方波、继电特性、饱和特性、死区特性和间隙特性的切换控制。每按一次下排左按键,指示灯向左循环切换,每按一次下排右按键,指示灯向右循环切换,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波形信息。上排右按键循环切换控制输出波形,包括矩形波/正弦波和方波/正弦波同时发生。2函数发生器(B5)函数发生器(B5)是各函数及波形发生的控制和输出模块,它含有十种(可选择)波形输出,有4个函数波形调节电位器、1个波形量程选择开关和各函数发生的输出口组成。各波形和函数的输出选择在(D1)模块中选择设置。各波形
4、的切换控制和显示见表1-2-2。表1-2-2 函数发生器取值及显示序号波形类型函数发生器取值及显示左显示及范围电位器调节右显示及范围电位器调节1矩形波宽度上0.01S1S设定电位器1幅度(0V6V)矩形波调幅下0.1S10S2正弦波幅度峰峰值(012V)正弦波调幅频率上0.1Hz2Hz设定电位器2下0.8Hz50Hz3斜坡斜率(0.48)设定电位器1宽度(0.5S10S)4方波频率(2.4Hz250Hz)设定电位器15继电幅值(0V6V)设定电位器16饱和斜率(0.15.1)设定电位器1限幅(0V6V)设定电位器27死区斜率(0.15.1)设定电位器1死区宽度(0V5V)设定电位器28间隙斜率
5、(0.15.1)设定电位器1间隙宽度(0V5V)设定电位器29矩形/正弦波详见本节第、点说明10方波/正弦波矩形波:下排按键选择“矩形波”,指示灯亮,函数发生器(B5)模块中的“矩形波输出”测孔输出矩形波,左边2个数码管显示矩形波正脉冲的宽度“X.X”或“XX”(秒), 由“设定电位器1”控制相应的正脉冲输出宽度;此外,(B5)模块中的“量程选择”开关还可控制正脉冲输出宽度量程(见表1-2-2)。右边3个数码管显示矩形波的幅度“X.XX”(伏),由(B5)模块中的“矩形波调幅”电位器控制变化幅度。注1:只有把函数发生器(B5)模块左下角的“S-ST” 跨接座上套上短路套后,在“矩形波输出”测孔
6、才有矩形波输出。注2:“量程选择”开关置于下档时,其零输出宽度恒保持为2秒,与正脉冲输出宽度值无关;“量程选择”开关置于上档时,其零输出宽度与正脉冲输出宽度值相等。 正弦波:下排按键选择“正弦波”,指示灯亮,函数发生器(B5)模块中的“正弦波输出”测孔输出正弦波,左边2个数码管显示正弦波的幅度“X.X”(V),由(B5)模块中的“正弦波调幅”电位器控制变化幅度;右边3个数码管显示正弦波的频率“X.XX”或“XX.X”(Hz),由“设定电位器2”控制相应的输出频率;此外,(B5)模块中的“量程选择”开关还可控制正弦波的频率输出量程(见表1-2-2)。 斜坡:下排按键选择“斜坡”,指示灯亮,函数发
7、生器(B5)模块中的“斜坡输出”孔输出斜坡波形。斜坡输出的幅度为4V,左边2个数码管显示斜坡信号的斜率X.X,右边3个数码管显示斜坡的信号的宽度X.XX,由(B5)模块中的“设定电位器1”控制相应的斜率。 方波:下排按键选择“方波”,指示灯亮,函数发生器(B5)模块中的“方波输出”孔输出方波。数码管显示方波频率“XXX.X”(Hz),由(B5)模块中的 “设定电位器1”控制相应的输出频率,幅度为3V。 继电特性:下排按键选择“继电”,指示灯亮,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非线性-5V+5V输入信号接到函数发生器(B5)模块中的“非线性输入”测孔,(B1)单元的K3开关拨上
8、(-5V), K4开关也拨上(+5V),(B5)单元中的“非线性输出”测孔信号输出继电特性;数码管显示继电特性的幅值“X.XX”(V),由(B5)模块中的 “设定电位器1”控制相应的输出幅值。 饱和特性:下排按键选择“饱和”,指示灯亮,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非线性-5V+5V输入信号接到函数发生器(B5)模块中的“非线性输入”测孔,(B1)单元的K3开关拨上(-5V), K4开关也拨上(+5V),(B5)单元中的“非线性输出”测孔信号输出饱和特性;左边2个数码管显示饱和特性线性区的斜率“X.X”,由(B5)模块中的“设定电位器1”设定斜率;右边3个数码管显示饱和输出
9、的限幅值“X.XX”(V),由(B5)模块中的“设定电位器2”设定输出限幅值。 死区特性:下排按键选择“死区”,指示灯亮,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非线性-5V+5V输入信号接到函数发生器(B5)模块中的“非线性输入”测孔,(B1)单元的K3开关拨上(-5V), K4开关也拨上(+5V),(B5)单元中的“非线性输出”测孔信号输出死区特性;左边2个数码管显示死区特性线性区的斜率“X.X”,由(B5)模块中的“设定电位器1”设定斜率;右边3个数码管显示死区宽度“X.XX”(V),由(B5)模块中的“设定电位器2”设定死区宽度。 间隙特性:下排按键选择“间隙”,指示灯亮,将
10、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非线性-5V+5V输入信号接到函数发生器(B5)模块中的“非线性输入”测孔,(B1)单元的K3开关拨上(-5V), K4开关也拨上(+5V),(B5)单元中的“非线性输出”测孔信号输出间隙特性;左边2个数码管显示间隙特性线性区的斜率“X.X”,由(B5)模块中的“设定电位器1”设定斜率;右边3个数码管显示间隙宽度“X.XX”(V),由(B5)模块中的“设定电位器2”设定间隙宽度。 矩形波/正弦波:上排右按键选择“矩形波/正弦波”,指示灯亮,(B5)模块“矩形波输出”测孔和“正弦波输出”测孔同时有输出,矩形波的指示灯也亮,数码管显示矩形波的信息。若
11、要观察正弦波的信息,再按一次上排右按键,正弦波的指示灯亮,数码管显示正弦波的信息(波形的控制调节与单一波形发生控制相同)。 方波/正弦波:上排右按键选择“方波/正弦波”,指示灯亮,(B5)模块“方波输出”测孔和“正弦波输出”测孔同时有输出,方波的指示灯也亮,数码管显示方波的信息。若要观察正弦波的信息,再按一次上排右按键,“正弦波”的指示灯亮,同时,正弦波数码管显示正弦波的信息(波形的控制调节与单一波形发生控制相同)。注1:显示与功能选择模块(D1)右上角的电位器RP5用于调整该模块的基准电压(+2.40V)。注2:函数发生器(B5)右下角的调零电位器用于调整正弦波输出的基准零位。上电总清或按复
12、位键总清后,把“正弦波调幅”电位器调到最大,然后调整调零电位器,使“正弦波输出”测孔输出直流电压为零,即正弦波输出的基准零位调整成功。注3:上电总清或按“复位”键总清后,数码管显示矩形波信息,矩形波有输出2秒宽度的波形,其他波无输出。3手控阶跃信号发生器 (B1)信号发生器由手控阶跃发生器(B1-1),幅度控制(B1-2)和非线性输出(B1-3)组成。 手控阶跃发生模块由按钮SB2、L9灯及二个测孔组成。 如图1-2-4所示,在B1-1模块中,当按钮SB2按下时,L9灯亮,其0/+5V测孔将从0V阶跃成+5V,-5V/+5V测孔将从-5V阶跃成+5V;当按钮弹出时,L9灯灭,其输出状态相反。(
13、注:该按钮是一个带锁开关,如要改变状态必须再按一次) 幅度控制模块由开关K3、开关K4和电位器组成。开关K3的上端已连接了-5V,下端已连接了GND;开关K4的上端已连接了+5V,下端已连接了0/+5V阶跃信号输出。B1-2模块可以有三种状态输出: K3开关拨下,K4开关拨上,在电位器的Y测孔可得到0+5V连续可调电压输出。 K3开关拨上,K3开关也拨上,在电位器的Y测孔可得到-5V+5V连续可调电压输出。 K3开关拨下,K3开关也拨下,在电位器的Y测孔将得到手控连续可调0+5V阶跃信号。非线性发生模块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形成非线性输出,IN为输入测孔 ,OUT为输出测孔。4数模转换器(B
14、2) 本实验机采用ADC0832作为数/模转换,可实现8bit数字输入转换为模拟量。数字00FFH输入,经数/模转换后OUT1测孔输出为0+5V模拟量。经运放处理后,在OUT2测孔输出为-5V +5V。5虚拟示波器(B3) 提供两通道模拟信号输入CH1和CH2测孔,配合上位机软件的示波器窗口,可以实现波形的显示、存储,可以有效的观察实验中各点信号的波形。详见本实验指导书第二章所述。虚拟示波器每个输入通道都配有量程开关,当量程开关拨到1位置,表示输入不衰减,输入范围-5V+5V,如果超出此范围,应把量程开关拨到5位置,此时输入信号将被衰减5倍。6采样/保持器(B4) B4模块包含两组采样/保持器
15、。采用LF398实现保持,输入、输出电平范围为12V。“IN”测孔为输入端;“PU”测孔为采样控制端,高电平采样,低电平保持。单稳态电路4538完成脉冲整形,“A”测孔为输入端(0/+5V上升沿),“Q”测孔为输出端(100S正脉冲)。本实验机采用DAC0809作为模/数转换,可实现8bit数字输出。其中“IN4和IN5”测孔为0+5V模拟量输入,“IN6和IN7”测孔为-5V+5V模拟量输入。8定时器、中断单元(B8)本单元提供CPU控制模块中的定时器8253的计数器1“CLK1”和“T1”测孔(GATE己短接VCC),计数器2“CLK1、T2和GATE2”测孔; 提供8259中断控制器IR
16、Q5和IRQ6测孔为CPU控制模块的的中断输入;固定时钟(1.229MHz)脉冲输出测孔;“A和A”测孔分别为附加反相器(74LS1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供用户作为逻辑信号反相用。9基准电压单元(B6) 本单元可提供+Vref(+5.00V)和-Vref(-5.00V)两种基准电压。可以通过调整该单元中的W9和W1电位器来调整基准电压。(在出厂时已调整好)注意:该单元的测孔不可随意插线,以免损坏基准源。三C实验区C实验区由步进电机模块、直流电机模块和温控模块组成。步进电机模块(C1)采用74LS273(8位D触发器)的低4位输出Q1Q4经U2003A来驱动步进电机。由于步进电机四相长时间通电流
17、会引起电机发热,用户在电机空闲时应注意将各相电流断开,即对74LS273(8位D触发器)的低4位送0。本实验采用了35BY48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模块(C2)把直流电压引入到电机输入测孔,就能驱动直流电机转动;直流电机测速有两种方式,电机转速的脉冲测速及电压测速输出。本实验采用了BY25 直流电机。温控模块(C3)温控模块采用装在散热器下的热敏电阻进行测温,冷却(COOL)由74LS273输出Q6控制,Q6高电平时风扇转动进行冷却。温控模块加热有两种方式,模拟电压加热及脉宽控制加热。 脉宽控制加热时:把宽度可调的脉冲加到脉冲加热测孔,(脉冲幅度2.5V时将加热,C3单元的加热灯亮;脉冲幅度0.8
18、V时停止加热,加热灯灭)。 模拟电压加热:把0+5V直流电压加到电压加热测孔,加热时,C3单元的加热灯亮,其加热功率及灯的亮度与加到电压加热测孔的电压成正比。外接接口模块(C4)外设温控模块本实验机的外设温控模块是针对铂电阻PT100测温传感器设计的。外设测温传感器(铂电阻PT100)的输入从测温接口的PT和GND端口引入,当被测温度为0时,PT100呈现100电阻, 调整调零电位器使之测温输出测孔等于0V;被测温度为280时,PT100呈现205电阻,调整调满度电位器使之测温输出测孔等于4.98V。调零和调满度必须反复调整几遍才可保证检测精度。被测温度和铂电阻PT100的电阻值关系如表1-2
19、-5所示。(普通烤箱极限温度为260)表1-2-5温度阻值温度阻值温度阻值温度阻值温度阻值温度阻值0100.010103.320107.830111.740115.550119.460123.270127.180130.990134.7100138.5110142.3120146.1130149.8140153.6150157.3160161.0170164.8180168.5190172.2200175.8210179.5220183.2230188.8240190.5250194.1260197.7270201.3280204.9如果用烤箱控制模拟炉温控制作实验时,只要把测温传感器(铂电阻
20、PT100)和固态继电器装入烤箱,把测温传感器(铂电阻PT100)的输出接到测温接口的PT和GND,作为实验机的测温输入;把固态继电器输入接到测温接口的Vcc和、O8,作为实验机对烤箱的220V电源引入的控制即可。(4)开关量输入(DIN),输出(DOUT)C4模块有6路开关量输入,8路开关量输出,均为TTL电平兼容。开关量输入从J8引入到D13(74LS244),再读入到CPU控制模块。开关量输出由CPU控制模块打入到D9(74LS273)经J8输出。四CPU控制模块CPU控制模块是一个单独的电路板名称为ACT88,它装在实验机主板的下面,用一个50芯插头座,与主板联接。CPU控制模块包含一
21、个8088小系统及通讯、中断等外围接口电路。 用户可以对各寄存器、数据口地址编程操作。详见本实验指导书计控分册第八章微机控制的二次开发第二章 虚拟示波器2.1 虚拟示波器的显示方式为了满足自动控制不同实验的要求我们提供了示波器的四种显示方式。(1)示波器的时域显示方式(2)示波器的相平面显示(X-Y)方式(3)示波器的频率特性显示方式有对数幅频特性显示、对数相频特性显示(伯德图),幅相特性显示方式(奈奎斯特图),时域分析(弧度)显示方式。 (4) 示波器的计算机控制显示方式 2.2 虚拟示波器的使用一设置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示波器,具体设置方法如下:示波器的一般用法: 运行LABA
22、CT程序,选择工具栏中的单迹示波器项或双迹示波器项,将可直接弹出该界面。单迹示波器项的频率响应要比双迹示波器项高,将可观察每秒6500个点;双迹示波器项只能观察每秒3200个点。点击开始即可当作一般的示波器使用。实验使用: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 / 微机控制 / 控制系统菜单下的相应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CH2测孔测量波形。二示波器的使用1示波器的时域显示Y11Y2幅值差率时间差图2-2-1 虚拟示波器时域显示运行界面(数字PID控制实验曲线)示波器的时域显示是指显示器界面中X轴为时间t,Y轴为电压U。见图
23、2-2-1为示波器的时域显示运行界面,只要点击开始,示波器就运行了,此时就可以用实验机上的(CH1)和(CH2)来采集、观察波形。CH1和 CH2各有输入范围选择开关,当输入电压小于5v-+5v 应选用1档。 注:在使用本虚拟示波器采集、观察波形时,如输入范围选择开关选用1档,其输入电压一定要在5v-+5v的范围以内。如果大于此输入范围应选用5挡(表示输入信号衰减5倍后进入示波器)。该显示界面的下方有一个“显示方式”选择框,提供了示波和X-Y两种方式。当需要是时域显示方式时,应选择框内的示波方式选项(通常在弹出示波器界面时,默认为示波方式)。点击停止后,将停止示波器运行,即可进行波形分析和相关
24、的测量(只保存当前实验的波形)。(1)信号幅值测量在显示界面的左右各有一条滑竿标尺,用户点住滑竿标尺上、下移动到显示界面中需标定的点,此时滑竿的最右侧的黄色方块上显示的数据为当前测量点的幅值,见图2-2-1的4.34V和2.5V数据显示。在Y轴上两条滑竿之间(在显示界面的左侧)的黄色方块中显示的数据,为两个测量点的幅值差,见图2-2-1上的v=1.84V。(2)信号时间测量移动波形在运行开始到停止。示波器可能已采样了多幅波形,因此用户首先必须点击显示界面下方的前一屏或后一屏来获取显示所需的画面,然后再点击中间的微调按钮来调节波形至最佳测量状态。b、压缩/扩展波形在显示界面的下方有一个时间量程选
25、择框,在框中2表示波形压缩了2倍,4表示波形压缩了4倍,该功能适用于观察频率低、周期长的信号,例如观察时间常数大的积分信号输出;在框中2表示波形放大了2倍,4表示波形压放大了4倍,该功能适用于观察频率较高的信号,例如观察微分信号输出、阶跃输出的上升时间等。c、信号时间的测量当信号在显示界面处于最佳测量状态后,用户可以点住显示界面上下各一条的滑竿,左、右移动到波形需标定的点的位置,在X轴上两条滑竿之间的黄色方块中显示的数据,为两个X轴上标定点的时间差,见图2-2-1上的t=1.200S。2。示波器的相平面显示(X-Y)使用在示波器的时域显示界面下方的显示方式选择框中,如用户选中X-Y选项,则虚拟
26、示波器将提供相当于真实示波器中的X-Y选项,即可实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中的相平面分析实验。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应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实验项目,再分别选择典型非线性环节、或二阶非线性系统、或三阶非线性系统,就会弹出相应的虚拟示波器界面,即可使用本实验机的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确保实验机处于联机状态,点击开始后即开始实验。分析波形:待出现完整波形以后,点击停止后停止运行,进行波形分析;或按刷新按钮进行波形更新。注意:分析波形必须先停止。在相平面显示界面上,同样也可以实现与时域显示时相同的幅值测量和时间测量功能。在非线性实验的相平面分析实验中,如果用户
27、在显示方式选择框中,选中示波选项,示波器将转为时域显示方式。这样用户可以在同一界面上方便地看到系统的时域显示和相平面显示。3示波器的幅频/相频/幅相特性显示使用该方式专为第三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第3.2节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设计的。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应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再分别选择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或时域分析,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显示波形(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虚拟示波器上弹出频率特性界面后,点击开始,实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64Hz多个频率信号,并测试
28、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等待将近十分钟,测试结束后,可点击界面下方的“频率特性”选择框中的任意一项进行切换,将显示被测系统的闭环对数幅频、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点击停止后,将停止示波器运行。用户如选择了二阶系统,则虚拟示波器上先弹出闭环频率特性界面,点击开始,待实验机把闭环频率特性测试结束后,再在示波器界面左上角的红色开环或闭环字上双击,将在示波器界面上弹出开环/闭环选择框,点击确定后,示波器界面左上角的红字,将变为开环然后再在示波器界面下部频率特性选择框点击(任一项),在示波器上将转为开环频率特性显示界面。在 开环频率特性界面上,亦可转为闭环频率特性显示界面,方法同
29、上。在频率特性显示界面的左上角,有红色开环或闭环字表示当前界面的显示状态。 被测系统某个频率点的L、Im、Re等相关数据测量:实验机在测试频率特性时,实验开始后实验机先自动产生0.5Hz16H等多种频率信号,在示波器的界面上形成闭环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在界面上方将显示该系统用户点取的频率点的、L、Im、Re等相关数据。然后提示用户用鼠标直接在幅频或相频特性曲线的界面上点击所需增加的频率点,(选取的频率值f,以0.1Hz为分辨率,例如所选择的频率信号频率值f为4.19Hz,则被认为4.1 Hz送入到被测对象的输入端),实验机将会把鼠标点取的频率点的频率信号送
30、入到被测对象的输入端,然后检测该频率的频率特性。检测完成后在界面上方显示该频率点的频率和相关数据,同时在曲线上打十字标记。如果增添的频率点足够多,则频率特性曲线将成为近似光滑的曲线,见图2-2-2所示(该曲线已增添了多个频率点)。鼠标在界面上移动时,在界面的左下角将会同步显示鼠标位置所选取的角频率值,幅值或相位值。在AedkLabACT两阶频率特性数据表中将列出所有测试到的频率点的闭环开环L、Im、Re等相关数据测量。注:该数据表不能自动更新,只能用关闭后再打开的办法更新。 闭环系统谐振频率,谐振峰值等相关数据的测量: 在闭环对数幅频曲线中,用鼠标在曲线峰值处点击一下,待检测完成后,就可以根据
31、十字标记测得该系统的谐振频率,谐振峰值,见图2-2-2。谐振峰值L(r)谐振频率r图2-2-2 虚拟示波器闭环系统幅频特性界面 开环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相角裕度等相关数据的测量:在开环对数幅频曲线中,用鼠标在曲线=0处点击一下,待检测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十字标记测得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 ,见图3-2-6 (a); 同时还可在开环对数相频曲线上根据十字标记测得该系统的相位裕度,见图3-2-6(b)。注1:用户用鼠标只能在幅频或相频特性曲线的界面上点击所需增加的频率点,无法在幅相曲线的界面上点击所需增加的频率点。注2:根据本实验机的现况,要求构成被测二阶闭环系统的阻尼比必须满足下式,否则模/数转换器(
32、B7单元)将产生削顶。 即 注3:实验机在测试频率特性时,实验开始后,实验机将按序自动产生0.5Hz、1Hz、2Hz等多种频率信号,当被测系统的输出时将停止测试。注4:由于型系统含有一个积分环节,它在开环時响应曲线是发散的,因此欲获得其开环频率特性时,还是需构建成闭环系统,测试其闭环频率特性,然后再通过公式换算,从而得到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4示波器的计算机控制显示使用示波器的计算机控制显示方式可以在示波器显示界面上进行参数的设置和修改,该界面显示方式用于PID算法、最少拍控制、大林算法、温度控制等实验。注意:分析波形必须先停止。最少拍控制系统实验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只要运行LABACT程
33、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最少拍控制系统-有纹波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确保实验机处于联机状态,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此时可选用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CH2测孔测量波形。该实验显示界面的下边“计算公式”栏中有Ki、Pi ,7个控制参数,界面上方有采样周期T,点击开始后,将默认以下参数:=0.54 =0.2 =0 =0.72 =0, T=200 x5mS=1000mS该实验显示界面的下边“计算公式”栏的Ki、Pi与界面上方的采样周期T均可由用户在界面上直接修改,以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改变这些参数后,只要再次点击“开始”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参数运行。修改参数
34、: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好下边7个控制参数和采样周期,然后点击“开始”按钮。分析波形:待出现完整波形以后,点击停止按钮,进行波形分析。如图4-6-3所示。2)数字PID控制实验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只要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数字PID控制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运行程序。在程序运行中,随时可修改控制系数PID,然后点击发送,无须点击停止;只有在需观察实验结果时,才需点击停止。该实验显示界面的右边“PID系数”栏中有Kp、 3个控制系数,界面上方有采样周期T,点击发送后,将默认以下参数:Kp=0.60 ,=100mS ,=30mS,T
35、=4x5mS=20mS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采样周期T(199)x 5mS,“控制系数”栏的比例系数Kp(0.002.00)、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1199mS)、调节器的微分时间常数(0200mS);均可由用户在界面上直接修改,以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改变Kp 、这些参数后,只要再次点击“发送”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参数运行。注:设定Ti=200ms,将是PID控制实验中一种特殊用法,它把PID控制变成了PD控制,详见实验指导书第4.5.1节数字PID控制实验。修改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好右边Kp 、 3个控制系数和界面上方的采样周期,然后点击“发送”按钮。分析波形:待出现完整波形以后,点
36、击停止按钮,进行波形分析。如图2-2-1所示:3)温度闭环控制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只要运行LABACT程序,选择控制系统菜单下的温度闭环控制实验项目,就会弹出温度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然后再点击发送键,将运行;然后设定温度参数、积分量阀值和控制系数PID后,点击发送,即可实现温度闭环控制。在程序运行中,随时可修改控制系数PID,然后点击发送,无须点击停止;只有在需观察实验结果时,才需点击停止。该实验显示界面的右边“PID系数”栏中有Kp 、 3个控制系数,积分量 阀值点击发送后,将默认以下参数:Kp=0.9 ,=20 S ,=50 S , =1500 ,温度=65
37、该实验的显示界面的右边“PID系数”栏的比例系数Kp(0.002.00)、调节器的积分时间 (199S)、调节器的微分时间(099S)和积分量阀值(02000),以及温度参数(170)均可由用户在界面上直接修改,以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如在控制过程中欲改变这些系数和参数,则改变后,只要再次点击“发送”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系数和设定参数运行。该实验已规定采样周期T=2秒。修改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好右边Kp 、 3个控制系数、积分量阀值,和温度参数然后点击“开始”按钮。分析波形: 大概等2030分钟,待出现完整波形以后,点击停止按钮,进行波形分析。如图5-2-4(压缩了8倍的波形)所示:
38、冷却:在运行中,改变温度参数为1后,再次点击“发送”键将启动风扇转动,进行冷却。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4.1 数/模转换实验一实验要求掌握数/模转换器DAC0832芯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对应的硬件电路。编写程序控制D/A输出的波形,使其输出周期性的三角波。二实验内容及步骤数/模转换器(B2)单元电路图见图4-1-1所示。图4-1-1 数摸转换电路图步骤: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只要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数/模转换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可选用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详见实验指导书第二章虚拟示波器部分。测孔
39、连线数/模转换器(B2)单元OUT2虚拟示波器(B3)输入端CH1(选X1档)。4.2 模/数转换实验一实验要求了解模/数转换器A/D芯片ADC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编制程序通过0809采样输入电压并转换成数字量值。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模/数转换器(B7)输入信号: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下(GND),右边K4开关拨上(+5V)。(2)测孔联线:B1(Y)模/数转换器B7(IN4)(信号输入)。(3)运行、观察、记录: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模/数转换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在虚拟示波器
40、屏幕上显示出即时模/数转换二进制码及其对应的电压值;再次点击开始,将继续转换及显示,满17次后回到原点显示。屏幕上X轴表示模/数转换的序号,Y轴表示该次模/数转换的结果。每次转换后将在屏幕出现一个“*”,同时在“*”下显示出模/数转换后的二进制码及对应的电压值,所显示的电压值应与输入到模/数转换单元(B7)的输入通道电压相同。每转换满17次后,将自动替代第一次值。输入通道可由用户自行选择,默认值为IN4。4.3 采样与保持4.3.1 采样实验一实验要求 了解模拟信号到计算机控制的离散信号的转换采样过程。二、实验内容及步骤采样实验框图构成如图4-3-1所示。本实验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方波输
41、出”作为采样周期信号,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单元(B5)输出正弦波,观察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信号对正弦波采样的影响。图4-3-1 采样实验框图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方波输出作为系统采样周期输入。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上排右按键选择“方波/正弦波”的指示灯亮,(B5)模块“方波输出”测孔和“正弦波输出”测孔同时有输出。方波的指示灯也亮,调节B5单元的“设定电位器1”,使之方波频率约为78Hz(D1单元右显示)。再按一次上排右按键,“正弦波”的指示灯亮(方波的指示灯灭),B5的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上档,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之正弦波频率为0.5
42、Hz(D1单元右显示)。调节B5单元的“正弦波调幅”电位器,使之正弦波峰峰值输出电压= 2.5V左右(D1单元左显示)。(3)构造模拟电路:按图4-3-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1正弦波信号输入B5(正弦波输出SIN)B3(虚拟示波器)CH1(选X1档)2采样周期信号B5(方波输出)B8输入(IRQ6)(4)运行、观察、记录: 复核输入信号:运行LABACT程序,选择界面的“工具”菜单选中“双迹示波器”(Alt+W)项,弹出双迹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虚拟示波器观察系统输入信号(正弦波和方波)。 再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采样和保持菜单下选择采样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
43、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即可选用本实验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按上排右按键选择“方波/正弦波”的指示灯亮,方波的指示灯也亮,调节B5单元的“设定电位器1”,慢慢降低采样周期信号频率,直到虚拟示波器显示的正弦波严重失真,记录下此时的采样周期。4.3.2 采样/保持器实验一实验要求1. 了解判断采样/保持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充要条件。2了解采样周期T对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3掌握控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时的采样周期T的计算。4观察和分析采样/保持控制系统在不同采样周期T时的瞬态响应曲线。二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在
44、离散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T对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采样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特征方程式的根与采样周期T有关,只要特征根的模均小于1,则系统稳定。若要求图4-3-2所示的闭环采样/保持控制系统实验构成电路特征根的模小于1,须: 得:采样周期T 6秒。(D1单元左显示)。 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幅”电位器使矩形波输出电压= 2.5V左右(D1单元右显示)。(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4-3-4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1输入信号RB5(OUT)A1(H1)2运放级联A1(OUT) A2(H1)3送调节器输入A2(OUT) B
45、7(IN7)4调节器输出B2(OUT2) A3(H1)5运放级联A3(OUT) A5(H1)6负反馈A5(OUT)A2(H2)7中断请求线B5 (S)B8(IRQ6)模块号跨接座号1A1S4,S82A2S1,S63A3S3,S10,S114A5S3,S7,S105B5S-ST(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 示波器输入端信号输出端CH1(选X1档)A5单元的OUT(C)系统输出CH2(选X1档)B5单元的OUT系统输入(4)运行、观察、记录: 复核输入信号:运行LABACT程序,选择界面的“工具”菜单选中“双迹示波器”(Alt+W)项,弹出双迹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虚拟示波器观察系统输入信
46、号。 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采样和保持菜单下选择采样/保持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运行实验程序,使用虚拟示波器CH1通道观察A5单元输出OUT(C)的波形。 该实验的显示界面的采样周期T(界面右上角)可由用户点击“停止”键后,在界面上直接修改,以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改变这些参数后,只要再次点击“开始”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参数运行。 采样周期T设定为10ms 、30ms和 50ms ,使用虚拟示波器CH1通道观察A5单元输出OUT(C)的波形。观察相应实验现象。记录波形,并判断其稳定性。实验练习: 改变积分环节时间常数 (
47、惯性时间常数T=0.2,惯性环节增益K=2,积分时间常数Ti =0.1S)观察相应实验现象。记录波形,并判断其稳定性,在表4-3-1中填入给此次的各参数与结果。4.4 平滑与数字滤波实验4.4.1 微分与平滑 一实验要求1验证微分运算对系统阶跃响应性能的影响。2验证微分平滑运算对系统阶跃响应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在离散系统中微分和微分平滑运算对系统阶跃响应性能的影响。微分算法采用一阶差分代替:(TD为微分时间常数,T为采样周期 T=20ms)UK = = K0 EK K1 EK-1 EK:输入,UK:输出。 微分平滑算法采用四点微分均值法: UK = = K0 EK
48、+ K1EK-1- K2 EK-2 K3EK-3 EK:输入,UK:输出。 YK=其中各控制系数K0、K1、K2、K3 的取值根据实验要求而定,范围为0.99+0.99,系数不能太小,过小将使计算机控制环节失去控制作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以5ms为基准的延时,调整延时的时间长度并以此作为A/D采样周期T。微分与平滑系统构成如图4-4-2所示。图4-4-2 微分与平滑实验构成实验步骤:注:S ST用短路套短接!(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矩形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R。(连续的正输出宽度足够大的阶跃信号)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矩形波(矩形波指示灯亮)。 B5的量程选择开
49、关S2置下档,调节设“定电位器1”,OUT正输出宽度 1秒。(D1单元左显示)。 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幅”电位器使矩形波输出电压= 2.5V左右(D1单元右显示)。(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4-4-2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 模块号跨接座号1A2S1,S62A6S2,S6,S9,S103B5S-ST1输入信号RB5(OUT) A2(H1)2运放级联A2(OUT)A6(H1)3信号输出A6(OUT)B7(IN6)4微分反馈B2(OUT2)A2(H2)5中断请求线B5右侧输出(S)B8(IRQ6)(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 示波器输入端信号输出端CH
50、1(选X1档)A6单元的OUT(C)系统输出CH2(选X1档)B2单元的OUT2微分输出(微分噪音幅度)(4)运行、观察、记录: 复核输入信号:运行LABACT程序,选择界面的“工具”菜单选中“双迹示波器”(Alt+W)项,弹出双迹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虚拟示波器观察系统输入信号。 运行LABACT程序,在微机控制-平滑与数字滤波菜单下分别选择微分 或 平滑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运行后,用虚拟示波器CH1观察系统输出,用CH2观察微分输出(微分噪音幅度)。 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计算公式”栏的Ki 和采样周期T均可由用户点击“停止”键后,在界面上
51、直接修改,以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改变这些控制系数后,只要再次点击“开始”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系数运行。1)微分算法实验用CH1观察系统阶跃响应输出点C(A6单元输出端OUT)的波形。与不加微分反馈环节情况下(不加微分环节的情况只需将微分反馈线断开即可)输出点C的波形相比较,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将明显缩短,可绘制出两者的输出曲线。由于受微分正反馈的影响,其响应速度将加快,但若微分时间常数过大,则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可适当调整Ki值,使系统输出达到要求;同时观察微分噪音幅度,绘制出输出曲线。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已设定采样周期T=20ms ,“计算公式”栏:K0 =0.80 K1=0.80 2)
52、微分平滑算法实验观察平滑后系统阶跃响应输出点C的波形,并绘制出相应的输出曲线,适当调整Ki值,使系统输出达到要求。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采样周期T=20ms ,“计算公式”栏已设定:K0 =0.16,K1 = 0.5, K2 = 0.5, K3 = 0.164.4.2 数字滤波一实验要求1了解和掌握数字滤波原理及方法。2编制程序实现数字滤波,观察和分析各种数字滤波的滤波效果。二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在离散系统中数字滤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一阶惯性数字滤波器的计算要求设计一个相当于1/S+1的数字滤波器,由一阶差分法可得近似式:UK=KOEK - K1UK-1 EK:输入,UK输出,
53、KO+K1=1, KO =T/(T=采样周期)。(2)四点加权平均滤波算法四点加权平均滤波算法是对各次采样输入值取不同的比例后再相加。一般,次数愈靠后,控制系数(比例)取愈大,这样,最近一次采样输入值影响愈大。该算法适用于纯延迟较大的对象。UK=KOEK + K1EK-1 + K2EK-2 + K3EK-3 ( 式中),其中EK:输入,UK:输出。其中各控制系数K0、K1、K2、K3的取值范围为-0.99+0.99数字滤波实验构成如图4-4-5所示。干扰源采用RC电路将B5单元的输出尖脉冲,如图4-4-6所示,将此尖脉冲信号视作干扰。再用B5 单元产生的正弦波,两信号迭加,即产生含有干扰信号的
54、正弦波。 图4-4-5 数字滤波构成 图4-4-6 干扰信号构成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尖脉冲输出作为系统干扰输入。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上排右按键选择“方波/正弦波”,指示灯亮,(B5)模块“方波输出”测孔和“正弦波输出”测孔同时有输出。方波的指示灯也亮,调节B5单元的“设定电位器1”,使之方波(即尖脉冲)频率约为10Hz(D1单元右显示),波形见图4-4-7-a。再按一次上排右按键,“正弦波”的指示灯亮(方波的指示灯灭),B5的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上档,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之正弦波频率为0.5Hz(D1单元右显示)。 调节B5单
55、元的“正弦波调幅”电位器,使之正弦波峰峰值输出电压= 3V左右(D1单元左显示)。波形见图4-4-7-b。(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4-4-5及图4-4-6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1信号输入B5(SIN)A2(H1)2信号连接A2(OUT)B7(IN6)3跨接元件(60K)元件库A11中直读式可变电阻跨接到B5(尖脉冲)和 A2(H2)之间模块号跨接座号A2S1 ,S6B5尖脉冲(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 示波器输入端信号输出端CH1(选X1档)A2单元的OUTCH2(选X1档)B2单元的OUT2(4)运行、观察、记录 复核输入信号:运行LABACT程
56、序,选择界面的“工具”菜单选中“双迹示波器”(Alt+W)项,弹出双迹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虚拟示波器观察和调整系统输入信号。调整A11单元的可变电阻使叠加的波形符合峰值要求。正弦波波形见4-4-7-b,尖脉冲波形见图4-4-7-a。 运行LABACT程序,在微机控制-平滑与数字滤波菜单下分别选择数字滤波中的一阶惯性环节或四点加权平均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运行后,用虚拟示波器CH1观察系统滤波前A2(OUT)输出,用CH2观察系统输出。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滤波前(A2的输出)(见图4-4-7-c)和滤波后(数/模转换器(B2)单元的输出)(见图4
57、-4-7-d)的波形进行比较。注意:该实验由于尖脉冲干扰信号的时间太短,如果用虚拟示波器(B3)观察,则无法很好显示。因此,建议用一般的示波器观察。 该实验的显示界面“计算公式”栏的Ki与采样周期T均可由用户点击“停止”键后,在界面上直接修改,以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改变这些参数后,只要再次点击“开始”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参数运行。1). 模拟一阶惯性环节的数字滤波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端、输出C波形,分析滤波效果,并应记下干扰衰减比、正弦衰减比(采用峰峰值)。改变可K、T,重复以上各步,直至得到满意结果。如果现象不明显,可减小A11单元可变电阻的阻值。实验的控制系数已设定K0 = 0.7,
58、K1 = 0.3 采样周期设定 T=6x5=30ms。2). 四点加权平均数字滤波对照观察输入输出并记录干扰衰减比、正弦衰减比(采用峰峰值)。可以改变各项参数,直至得到满意结果。如果现象不明显,可减小A11单元可变电阻的阻值。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已设定采样周期T=7x5=35ms ,“计算公式”栏的Ki已设定 K0=0.1,K1=0.2, K2=0.4, K3=0.4 图4-4-7 -a 图4-4-7-b 图4-4-7-c 图4-4-7-d图4-4-7 数字滤波实验各点的波形 4.5 数字PID控制实验4.5.1 标准PID控制算法一实验要求了解和掌握连续控制系统的PID控制算法的模拟表达式(微
59、分方程)。了解和掌握采用微分方程直接建立后向差分方程的方法。完成对各种PID控制系统的设计。观察和分析在标准PID控制系统中,P.I.D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了解和掌握本实验机的PID控制算法中的特殊使用二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输入为阶跃信号时被测系统的PID控制特性。它把输入信号离散化,用数字形式的差分方程代替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对它进行处理和控制。离散化的PID位置控制算式表达式为: 式中:其中: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 :调节器的微分时间常数;Kp系数不可过小,因为这会使计算机控制输出也较小,从而使系统量化误差变大,甚至有时控制器根本无输出而形成死区。这时
60、可将模拟电路开环增益适当减小,而使Kp系数变大。数字PID控制实验构成如图4-5-1所示。本实验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作为信号发生器, OUT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Ui,观察OUT从0V阶跃+2.5V时被测系统的PID控制特性。图4-5-1 数字PID控制实验构成实验步骤:注:将S ST用短路套短接!(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矩形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R。(连续的正输出宽度足够大的阶跃信号)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矩形波(矩形波指示灯亮)。 B5的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下档,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之矩形波宽度2秒(D1单元左显示)。 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协加工合同保密协议
- 女教师签约协议书范本
- 地产广告月费合同范本
- 国资独家协议合同范本
- 城边商铺出租合同范本
- 外墙真石漆修补协议书
- 土木行业转让合同范本
- 城市代理项目合同范本
- 天津电梯维保合同范本
- 城乡建设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女性卫生用品行业趋势洞察报告
- 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合同协议书(2篇)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2024年执法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
- DB42-T 2219-2024 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标准
- 《园冶园说解析》课件
-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调适讲座
- 2024年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实用文档】生产制造过程流程图
- 2023年度环保管家服务招标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