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命题热点要知晓热点四生态与环境类试题_第1页
2022年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命题热点要知晓热点四生态与环境类试题_第2页
2022年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命题热点要知晓热点四生态与环境类试题_第3页
2022年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命题热点要知晓热点四生态与环境类试题_第4页
2022年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命题热点要知晓热点四生态与环境类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部分 专题一 命题热点要知晓 热点四 生态与环境类试题(2016 山东淄博一模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和_。(2) 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_及_的影响。(3) 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 则与我国 21 世纪中叶后, 人口状况趋势相似的种群是 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 _。(4) 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 一定范

2、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5) 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大型肉食动物 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 _。(如虎 ) 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虎种群数量减少的解析: (1)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 度常用标志重捕法。(2) 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 (3) 柱状图显示,甲种群幼年 ( 繁殖前期 ) 的个体多,老年 ( 繁殖后期 ) 的个体少,属于增 长型; 乙种群幼年 ( 繁殖前期 ) 的个体、 成年 ( 繁殖期 ) 的个体, 老年 ( 繁殖后期 ) 的个体比例适 中,属于稳定型; 丙种群幼年 ( 繁殖前期 )

3、的个体少, 老年 ( 繁殖后期 ) 的个体多, 属于衰退型。综上分析,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甲;若甲、乙、丙都是 动物种群,我国 21 世纪中叶后,人口步入老龄化阶段,与丙种群的变化趋势相似;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竞争、捕食。 (4) 依题意,田鼠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即为稳定型,在一年内田鼠的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多少。(5) 依题意,人类活动导致某些大型肉食动物(如虎 )栖息地丧失,是某些大型肉食动物( 如虎 ) 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答案: (1) 样方法 标志重

4、捕法 (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 (2)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 甲 丙 竞争、捕食 (4) 食物的多少(5) 栖息地丧失2(2016 江苏镇江模拟 食物网 ( 图甲 ) 和碳循环示意图 乙两图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 ( 图乙 ) ,图中 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_( 填字母 ) 。(2) 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_。(3) 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_结构发生改变。(4) 水蚤吃藻类

5、,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 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 _营养级。(5) 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占 3/5 ,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占 2/5 ,则河蚌增加 10 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 _g。(6) 下图 a 是某段时间内湖泊中小球藻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请在下图 b 中画出这段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解析: (1) 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的CO 2 库, B 是生产者, C是消费者, D是分解者,甲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 甲图中没有的是A、D。(2) 甲图中鲢鱼与河蚌有共

6、同的食物,因此两者是竞争关系。(3) 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4) 甲图中河蚌吃小球藻说明河蚌属于第二营养级,河蚌吃水蚤、水蚤吃小球藻说明河蚌属于第三营养级。10 g(5) 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占3/5 ,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占2/5 ,则河蚌增加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10 3/5 510 2/5 5 5130(g) 。(6) 根据图 a 可知小球藻种群增长率维持在一定数值上不变,说明该种群数量呈“J” 型曲线增长。一(5)130 答案: (1)A 、 D (2) 竞争(3) 垂直(4) 第二和

7、第三(6) 3(2016 河南漯河四模) 为防治果园内蝽虫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苹果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白三叶草。对比研究苹果白三叶草复合果园和苹果单一果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请回答:(1) 据图甲分析,复合果园中蝽虫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_的比例增加,通过_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2) 若要了解蝽虫等植食性害虫的繁殖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卵的密度,通常采用方法 是_。(3) 白三叶草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或绿化观赏,选它跟苹果搭配种植,利 于提高果园对 _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

8、益的部分。(4)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果园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其补充完 整。解析: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从而减少 了植食性昆虫的数量,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应该有捕食和寄生。(2) 昆虫卵不活动,调查昆虫卵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3) 白三叶草为阴生植物,苹果树为阳生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4) 由于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同化量中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一部分能量,其余的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 (1) 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2) 样方法 (3)

9、光能(4) 4(2016 湖南怀化二模) 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被称为初级生产力。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温带g/(m2 a) 。请回答:农田海洋生态系统类型湖河沼泽热带冻土荒漠密雨林森林带灌林面积 (6 1062 2 20 18 8 18 14 332 km 2) 净初级生产力500 200 2000 1300 140 70 650 125 (1) 从上表可知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热带雨林是生物圈的最主要的能量基地,原因是_ 。(2) 荒漠密灌林的净初级生产力较低的主要非生物影响因素是_;而群落结构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却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_ _ 。(3

10、) 表中各净初级生产力,除未利用的部分外,其余的去向是 _。(4) 据表资料,按单位面积计算,净生产量依热带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顺序减少,这是 因为 _。A生产者被食量按此顺序增大 B环境温度按此顺序降低 C叶绿素含量按此顺序减少 D太阳光利用率按此顺序增大解析: (1) 热带雨林面积大,净初级生产力高( 原因:结构复杂,能量利用率高,光合效率高 ) ,是生物圈最主要的能量基地。(2) 荒漠密灌林缺水;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高是由于人类的活动 ( 施肥、灌溉、杀虫、除草等 ) ,使能量向农作物集中。(3) 净初级生产力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未利用。物相对多,叶绿素含量高,光能

11、利用率高。(4) 单位面积净生产量高是由于绿色植答案: (1) 净初级生产力最大 ( 或结构复杂,光合效率高 ) (2) 水 人们不断从事施肥、灌溉、杀虫、除草等活动,使能量向农作物集中 (3) 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 (4)C 5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 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 填字母 ) ,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 _( 填字母 ) 来表示,图中的 C 和 B1 C1 D1 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 的能量。(2) 蚕同化的能量 D_( 填字母 ) ,正常情况下 D/C 的比值 _( 填“ 大于”

12、 “ 小于” 或“ 等于”)10%。 将蚕沙 ( 粪便 ) 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3) 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 _,从而提高能量的 _。解析: (1)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 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 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 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DA1(B1C1D1) ,A1 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1C1D1 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2)

13、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桑树流向第二营养级蚕的传递效率为 D/A,一般来说, D/A 在 10%20%之间,因此,D/C 大于 10%;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 ( 第一营养级 ) 所含的能量。 (3) 桑叶可以喂蚕,蚕沙可以喂鱼,蚕和鱼可以供人类利用,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1)A B 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2)A 1B1C1D1大于一(3)多级利用利用率6(2016 山东日照二模) 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 F 营养级的示意图 (a 、b、c 表示能量 ) ,请据图回答:(1) 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该草原

1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图中缺少的箭头是_( 用图中字母表示 ) 。(2) 图乙中能量 a 是指 _,能量 b 用于 _。(3) 若被 F 摄入的能量为 m 千焦,其粪便中的能量为 n 千焦, c1 中的能量为 e 千焦, b中的能量为 f 千焦,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 _;产生 c1 生理过程的场所是 _。(4) 在该生态系统中,D和 F 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 _的功能。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应敏捷的 F 与跑得快的 D得以生存,这种共同进化现象的本质是 _。解析: (1) 食物链只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E) 和消费者 (F 、D、B),A 代

15、表无机环境,C代表分解者, 故图甲中食物链是 EFDB; 图中缺少分解者 C呼吸作用的箭头, 即缺少CA。(2) 图乙中 F 摄入的能量包括 F 同化的能量 (a) 和粪便中的能量两部分;同化的能量 (a)又分为两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b) 和呼吸散失的能量 (c 1) 。(3)F 是第二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为 B(第四营养级 ) ,F 同化的能量是 (mn) 或(e f) ,故 B 同化的能量( 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 ) 最多是 (mn) 20% 20% (mn) 4%千焦 或 (e f) 4%千焦 ;c1表示 F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产生 c1 生理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6、和线粒体。(4)D和 F 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进化的本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 (1)E FDB CA(2)F 同化的能量 F 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m n) 4%千焦 或(e f) 4%千焦 (4) 信息传递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7为了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如下表所示 ( 表中“ ” 表示构成食物关系 产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捕食者乙被捕食者甲乙丙丁戊己丙丁戊己庚(1) 表中未列出的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

17、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 _ 。(2)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_ 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 _。(3) 乙与丙的关系是 _;庚的同化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_、_。(4) 庚为外来物种,当其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已知庚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在图乙中画出庚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解析: (1) 表中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2) 由表格提供的信息, 甲为生产者, 被捕食者中无庚, 庚处于

18、最高营养级。表中包含的食物链有:甲乙丙己庚;甲丙己庚;甲丁戊庚;甲戊庚。(3) 乙和丙都能以甲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丙又能以乙为食,两者之间又存在捕食关系。(4) 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 t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变为 0,意味着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 缺一不可 )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缺一不可 ) (2)4 丙、己、戊、庚 庚 (3)捕食与竞争 呼吸消耗 未利用 (4) 如上图8(2016 福建福州 5 月模拟 ) 为研究无机盐输入对湖水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从湖泊中随机取样,进行了系列实验,测量时以水体叶绿素总量代表藻类的数量。下图表示湖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磷对藻类数量变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湖水中无机磷含量,总体上看能 制” ) 藻类增长。_( 填“ 促进” 或“ 抑(2) 科研人员同时还做了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 (NO 3 ) 对藻类生长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对照组处理是其他培养条件与实验组相同,但不添加 _。在另一组的实验中,实验组按一定浓度梯度同时添加氮、磷元素, 结果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