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1页
2017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2页
2017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3页
2017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4页
2017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语文中考试题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积累与运用(17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贮藏(zh)骊歌(l)扑朔迷离(shu)循规蹈矩(j)B.栖息(q)狩猎(shu)气冲斗牛(du)合辙押韵(zh)C.执拗(ni)譬喻(p)即物起兴(xng)越俎代庖(po)D.挑衅(xin)怅然(chang)伛偻提携(y)骇人听闻(hai)【答案】D【解析】此项考查重点汉字的正确读音的判断能力。分析时,要注意多音多义字,易读错的字。A项,“循规蹈矩”中“矩”应读作“j”;B项,“狩猎”中“狩”应读作“shu”;C项,“即物起兴”中“兴”

2、为是多音字,应读作“xng”。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蓬蒿 文绉绉 芸芸众生 一泻千里 B.取缔 里程碑 人声鼎沸 迫不急待C.馈赠 脂粉奁 不容置疑 长吁短叹 D.竦峙 口头婵 根深蒂固 花团锦簇【答案】C【解析】此题是对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的考查。解答时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用法。A项,“蓬蒿”中“蒿”应为“篙”;B项,“迫不急待”中“急”应为“及”;D项,“口头婵”中“婵”应为“禅”。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

3、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判断成语的正确使用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以从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分析。C项,进退维谷的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这与句子中“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语义,又与和“游刃有余”一词相矛盾。因此,C项是错误的。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走近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

4、驻足欣赏。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语意重复,“停下脚步”与“驻足”意思相同,去掉一词即可。B项,搭配不当,“开启”应修饰“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开辟”应修饰“丝绸之路”。C项,本题修可以先看主干,主干没问题,看修饰成分和关联词语,很显然,这个句子里的关联词“即使但”搭配不当,应改成“即使也”,或者“虽然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回顾那些伟

5、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B.C.D.【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解题时,先了解排序的几种方法。可按下列

6、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通读各句,都是围绕“读书的好处”这一主题展开的,从“因为”“凡是”“这”等词语,可以判断该语段是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然后,认真研读的内容,找出中心句或概括性句子,第句,概括地写出了读书的好处。因此可以确定是首句,第句的“因为”一词,与第句中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衔接紧密。第句的内容是对第句中“知识的结晶”“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的阐述,第句的“这宫殿”又与第句句尾“一座辉煌的宫殿”紧密衔接。故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资

7、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A项,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默写。(7分)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

8、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2)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十二章)(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李清照醉花阴)(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6)四面边声连角起,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木兰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 。【答案】(1)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2)逝者如斯夫(3)寤寐求之(4)半夜凉初透(5)经纶世务着 窥谷忘反(6)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注意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

9、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1)(6)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7)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1)“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中的“方”是易混字,不要写成“座”等。(2)“寤寐求之”的“寤寐”是难写字,不要写错。(5)“窥谷忘反”中的“反”,不要写成“返”。(7)可以抓住“苦寒”一词,找准与题意相呼应的句子,此外,“朔气传金柝 ”的“柝”不要写成“坨”。8.名著阅读。(4分)(1)下列关于名著中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他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句中的“他”

10、是父亲的病中的陈莲河。B.“众猎户都拿了挠钩枪棒,跟着他,再上岭来。远远望见窝边果然杀死两个小虎,一个在窝内,一个在外面;一只大虫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句中的“他”是水浒中的武松。C.“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句中的“她”是童年中的外祖母。D.“我如今不比桑菲尔德果园那棵遭到雷劈的老七叶树强到哪里去,”过了一会儿后,他说,“这么个枯树残桩,有什么权利要求一棵正在绽放新芽的忍冬用青翠来掩盖它的腐朽呢?”句中的“他”是简爱中的罗切斯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情节积累能力。

11、考查内容涉及作者、主人公、故事情节等文学常识积累,平时注意熟记即可。B项,讲述的是李逵杀虎的内容,武松打虎,打死的是一只老虎,该项是死了4只老虎,由此可以判断“他”不是武松。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这种游戏常常会有意外事故发生,这些事故是有案可查的。我亲眼看到两三个候补人员候跌断了胳膊和腿。但是更大的危险发生在大臣们自己奉命来表现功夫的时候,因为他们想跳得比以前好,又想胜过同跳的人,猛然来一下,很少有不摔倒的,有人甚至要跌两三次。以上文段选自英国著名作家 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这种游戏”指的是 。【答案】乔纳森斯威夫特 绳上舞蹈(或绳技表演)【解析】此题考查必读名著知识,涉及到作家作品、

12、人物及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的了解。第一空,主要是对作家作品的识记,注意作者的名字的字不要写错。第二空,是对文章情节的把握,只有考生对名著充分的阅读,才能概括“这种游戏”所指的是一种怎样的游戏。也可以从“他们想跳得比以前好,又想胜过同跳的人,猛然来一下,很少有不摔倒的,有人甚至要跌两三次”展开对上文情节的联想,进行总结。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坚韧,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写下了新的传奇。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1个字)(2分)【答案】示例一: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 示例二:女排里约奥运写下新传奇(若不出现“再次”扣一分,超字数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种题型,要在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的基础上,先确定新闻的导语,然后依照“人、事、物+地点(时间)+结果”的模式概括即可。本则新闻材料中,人女排;地点(时间)里约奥运;结果再次夺冠。最后语言必须做到简明、连贯、准确。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超过11个字。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2分)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冠【答案】示例: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解

14、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对联的能力。使用“拆合法”对对联最有效。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冠”,可以进行这样的切分:“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冠”。然后根据新闻材料,提炼出关键词,一一作对即可。如,“铿锵玫瑰”代指“中国女排”,可以想到“巾帼英雄”;“沉着应战”可选用材料中的“奋勇出击”;上联的结果是“大赛终折冠”,下联可选用材料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的关键词,与“大赛终折冠”一一对应为“奥运写传奇”。注意字数相同,内容有联系,形成对偶即可得分。二、阅读(共43分)(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011题。(

15、4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答案】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把诗句描述成画面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把诗句描述成画面不能等同于翻译诗句,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诗句的画面感,营造优美的意境。就此题而言,考生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

16、语)”“修饰词+晚风”,同时还要抓住人(或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丰满。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思念家乡【解析】此题是对古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寻思旧事”“天涯”词语中,可以判断作者远在天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根据提示“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很容易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7、;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注释】任:推荐。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仕:指做官。1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18、是( )(2分)A.亭亭净植 植:立 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C项,“法”是名词用作动词,“依照法律”的意思。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水陆草木之花 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的比较辨析题型,A项中“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是助词“的”,“ 敦颐独与之

19、辩”的“之”是代词,指代转运使王逵;B项中“有狱久不决”和“小大之狱”中的“狱”都是案件的意思;C项中的“濯清涟而不妖”的“而”是转折连词,“吾恂恂而起”中的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D项中“可爱者甚番”中“者”是“的花”的意思,而“负者歌于途”中的“者”是“的人”的意思。所以应该选择B项。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答案】(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最好直译,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句子的

20、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之”是“的”的意思,所以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同予者”应译为“的人”,同时注意句子的反问语气。第(2)句中需要注意“酷悍”是“残酷凶悍”的意思,“众莫敢争”省略了“之”,应为“众莫敢(与之)争”。最后,注意语言通顺连贯。【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 的特点。(4分)【答案】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 为官正直(后三空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选文内容、写法、人物性格的理解,是一道综合考查题型。第一空,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可从【乙】中“叙事写人”的提示中,确定第一空是对表现

21、手法的考查,从【甲】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提示中,可以确定【甲】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二空是对文章内容的考查。通读文本,从“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内容中,概括为“和王逵争辩”。最后一空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考查。通过分析【乙】文内容,“与王逵争辩”可见他正直,从“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并能让“逵悟,囚得免”,可见他有才能。然后,概括出人物的特点。【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

22、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2分) 药品环境污染过去30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

23、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到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后,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在被排出体外,

24、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一般来说,口服用药剂量中30%-90%的活性成分最终会被排出体外。人类用药的增长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使用的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也使得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的药物量急剧增大。另外,不仅仅是 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坏境和人类健康。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25、。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鹫数量严重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鹫死亡的原因是秃鹫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鹫数量有所回升。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

26、弃药品,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环境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品时想起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等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期,有删改)本文围绕“药品环境污染”,药品的环境污染的现状, 、 和解决方式。(2分)【答案】途径 危害(或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文章第段主要写药品的环境污染的现状,从第段中,从“另外,不仅仅是 这一途径”一句中,可见第段重点介绍环境污染的途径,第段则围绕环境污染的危害来写的。根据上下文,在第四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2分)【答案】经由体内排出(或经由体内

27、排放到环境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与衔接能力。结合上下文,对“另外,不仅仅是 这一途径”一句进行分析,这句紧密衔接第段所介绍的“xx途径”,然后从“人类用药的增长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使用的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也使得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的药物量急剧增大”入手,抓住表述“xx途径”的词语进行分析,如,句中的“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是关键词语。结合下文讲述“xx途径” 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两者相比较,得出要填写的内容是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文章第六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鹫数

28、量严重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鹫死亡的原因是秃鹫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鹫数量有所回升。【答案】举例子 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残留药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此题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判断和作用分析。解答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题目中已经提供的信息是“例子”,也就是要求考生解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结合这一段的说明重点“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结合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更具体,组织起来。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本段说明的中心: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最后组织好语言作答

29、。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坏境和人类健康。【答案】“可能”表示猜测,不很确定。说明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也存在不进入饮水系统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限制、性质、程序等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此句可从“可能”这一表推测的副词分析其准确性。“可能”表示不确定,去掉之后,本句变成“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会进入饮水系统”,意思是“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

30、都会进入饮水系统”,但事实也有不进入饮水系统。因此去掉“可能”后,变得太绝对,与实际事实不相符合,也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后,加以概括语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3分)【答案】(1)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2)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3)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尽可能运用原文内容来回答。通过阅读,可以在文章第段中找到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句子:“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然后筛选“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的关键

31、信息,最后结合“此外”后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5分)回家丁立梅 父亲生日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混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

32、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脸上,却荡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条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的少年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

33、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菖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的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花白的头发竟然那么老!记忆里,她编着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11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12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儿什么好呢?我没找到。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了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村里人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

34、这么干的。 13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14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滴滴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15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16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文章第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唠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3分)【答案】(1)高兴得手足无措;(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的话;(3)满足的笑中

35、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提示第段“幸福”的体验,结合上下文找出能够表现父亲“幸福”的部分加以总结即可。如,第段中父亲“高兴得手足无措”;“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第段中,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混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第段中,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确定好筛选的信息后,选准关键词再进行概括。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2分)【答案】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

36、大,不知还能过几个生日;我“惭愧”,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了父母太多。【解析】此题考查此题考查文章的内容理解能力。解题时应从文中找到“黯然”和“惭愧”所在的句子“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问题。如,“以后每年我都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可见作者以前没有认真的给父亲过生日,父亲72岁了,以后能过的生日也未知。“心里惭愧”就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最后,要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全面。赏析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只有几条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答案】“满村庄

37、溜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句子的赏析。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其次结合句子的这一特点及内容分析句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如,溜达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写狗,显然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拟人修辞的答题模板“把xx赋予人的动作(或人格化),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xxx特点,表达xxx情感”。这里要写的事物是村庄,“满村”写出了人少的特点。结合文中“我听说过她的两个

38、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不时吠上一两声”采用了“以动写静” 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冷清和安静。最后,要精炼的整合答案。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答案】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合家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句感悟情感的能力。依据提干要求流露了“她” 的思想感情。先找出该句在第13段,结合上下文,了解她的处境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可见,“你真孝顺

39、啊!”是对“我”回家看望父母的称赞;而自己渴望与儿子团聚,但很难见到两个儿子,因此她对我父母身边常有孩子陪伴是羡慕的。“终于”一词写出了她心中有着无限的伤感和无奈。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不好。 “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作者一方面表达了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意思对即可。如果从其它角度回答,合情合理,可酌情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标题的作用,如表明时间、地点、交代写作对象、交代主要内容、是贯穿全文

40、的线索、揭示情感主旨等。首先,要明确,这类题型要在阅读全文及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进行。题目要起涵盖全篇的作用,通读选文发现,文章内容丰富:为父亲过生日,乡村见闻,与她谈话等,因此若用“父亲的生日”为题目,不能全面概括文章内容。文中第段的回忆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留念,“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写出了对家乡的敬意;“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与她交谈”旨在告诉人们外出的孩子对留守村庄的老人关心少,这一切都融合在“回家”之中,因此题目不能用“父亲的生日”。作文(共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到之泪,也许是分别

41、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思路点拨】作文题目是命题作文,写好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题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一是“那一刻”, 对时间及事情的数量作了限制,要写瞬间产生的情感,而不是一个时间段;二是“流泪”, 是对事情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要求,是一种情感体验,可以是悲伤、激动、感动、过度喜悦等等;三是 “我”是对人称作了交代,显然这个文题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

42、。2、立意本题的立意可以从正面表现甜蜜、幸福、感动的主题,也可以表现悲伤、痛苦、离别、误解、愧疚等主题。3、构思本题只适宜写记叙文,且要把这件事让“我”感触流泪的事交代清楚,把记叙和后面的点睛式的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行。另外文章应该控制好流泪的场合,最好在文章最后随着情感的高潮而自然流淌为宜。4.选材尽量在人类情感汪洋的“敏感”区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方面选材,尽量在人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选材。奥运、汶川等非直接在场的材料也可入文但写来往往缺乏感人的情感魅力。 材料的选择要尽量避免低幼化,例如某个同学把捡到的10元钱还给自己,或帮自己扫了地,我就激动得泪流满面等等。这类文章也许真的能让你流泪,但不太可能让读者流泪。 真情实感是文章感人的一个条件,但有了真情也未必真切感人,这中间还有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写作时要努力通过景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努力运用细节描写和渲染等艺术手法,这样才能让人回味无穷,否则,你的情感抒发,不但不能感人,而且会有矫情之嫌疑。5.写法写法上不能平铺直叙,宜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如爸爸妈妈平时都比较忙,只顾事业,不顾自己,从而心生怨恨。但后来发现爸爸妈妈并没有疏忽自己,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关心我,在“那一刻”被我发现了,顿时在心头产生了感激之情,留下理解之泪。此时要进行适当的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