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宗教文化差异课件_第1页
中西宗教文化差异课件_第2页
中西宗教文化差异课件_第3页
中西宗教文化差异课件_第4页
中西宗教文化差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讲中西宗教文化差异Teaching content:一、佛教与基督教的差异二、儒家思想三、道家思想1. 佛教的演变过程 佛教创始于公元前约五百年,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来是印度北部一小王国的王子。当时国贫,国境内时有战乱并天灾人祸。王子释迦牟尼四处巡游,遇见许多贫病老弱的百姓,感到人生被生老病死的痛苦所困扰,于是放弃王位,毅然离妻别子,出家修行。他遍访当时的婆罗门教大师,希望寻找能摆脱生老病死厄运的答案。但他始终找不到。印度以婆罗门教为国教,而婆罗门教强调四姓阶级,使整个社会出现贫富十分悬殊的现象,加增人生老病死的痛苦。而释迦牟尼身为王子竟肯出家修道,沿门托钵,到处宣传“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

2、观念,希望打破阶级观念的时弊。 根据佛经巴利传的记载,释迦牟尼到了八十高龄,体弱多病,有遭国乱饥荒,当他正在四周乞食时,不幸吃了腐臭的猪肉中毒而死。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非同一人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如来”是“佛”的同义词,是佛的另一种称呼,每位佛都有十个尊贵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很多人也叫他佛祖,佛祖并非佛的十称呼中的一个。 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包括: 1.经藏:梵文S-tr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素袒缆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

3、的著作。 2.律藏: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毗奈耶藏”,记载佛教僧侣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规。 3.论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阿毗达磨藏”,是对佛教教义的解说。大乘与小乘之分“乘”这字在佛教经典中乃“舟轮”之意,是用来渡人过海的船只。小乘;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为“”,因为释迦牟尼只教人藉修道苦行而“自渡”以过人生的苦海。大乘:印度大师龙树和其他大乘的大师则认为这种只渡自己的思想太过狭窄,应该设法普渡众生才对。佛:Buddha,其意思即“知”与“悟”。菩萨:Bodhisattva,其意思则是“觉有情”。罗汉:Arhat 其他神:m

4、aster2. 基督教的来源 基督教始于一千九百八十多年之前,比佛教最少迟了五百多年。神爱人类,就好象父母爱自己儿女一样。虽然看见人类背叛他,但他却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得着拯救。所以神在审判始祖亚当和夏娃之时,就作出了一个奇妙的应许说:“将来女人的后裔要伤魔鬼的头。”圣经创世记三章十五节,人类犯了罪,被魔鬼欺骗了,人类就被死亡所辖制,除非等到将来,女人要生一个后裔,这个后裔就是救世主,耶稣本是神自己的独生儿子,为了爱世人和拯救世人,他降生成为人。后来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果然在一千九百八十多年前藉着一个未结婚的童贞少女马利亚而诞生。旧约与新约之分旧约39卷书,新约27卷,旧约是预言新约的.“约

5、”字是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是“契约”的意思,在这里特指神与人订立的约。“旧约”是指耶和华赐给摩西律法,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当以色列人失败后,上帝又应许与他们“另立新约”。 “旧约”是犹太教的圣经。“新约”特指耶稣基督以他在十字架上的流血受死在上帝和人之间所建立的“新约”。 旧约记录:宇宙万物的被造人的被造人的堕落以及有关救世主弥赛亚来临的预言等. 旧约为律法之约:律法书(5卷 创始记至申命记 ),历史书(12卷),诗歌智慧书(5卷约伯记至雅歌 )先知书(17卷) 神的救赎计划新约是旧约的应验,记载了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在世上的十字架上的受死,复活升天和有关主再来的预言及末世的审判等, 而且还描

6、述了信徒最后的归宿-天国.新约:恩典之约/信心之约 福音书(4卷)历史书(1卷)书信(21卷)预言书(1卷) 旧约记失乐园,新约记新乐园;旧约之始乃万物之起源,新约之始乃基督之起源;旧约的结束是咒诅,新约的结束是祝福。 天主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望弥撒,准确地说,是参与弥撒。弥撒(MIS

7、SA)是纪念的意思。天主教的弥撒就是参与纪念耶稣降生,传道,受难,复活,救赎的历史事件。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3. 佛教与基督教的差异一、 佛教是拜多神,或无神,基督教是独一至尊上帝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相信天道中的鬼神仍要堕落。 耶和华意为自有永有,不是人修行而成的

8、 二、 佛教对于世界观以为这是四大因缘和合,而非上帝创造,并无美好目的与计划,基督教却说,这世界是上帝所设计创造的,有美好的旨意在。三、 佛教对人生的看法,是悲观消极,基督徒对人生则是乐观积极 。佛教看人生,就是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总而言之,做人就是痛苦的。基督徒则不然,他们为人是乐观的,他们乐于服侍家庭、社会、国家,以及全世界,他们觉得越是能多服务,越是能荣耀上帝。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佛家妙语之二: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佛家妙语之三: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佛家妙语之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

9、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四、 佛教教义要人逃避世界,基督教教义是要人进入世界。为何释迦佛要出家?原因是他看见了生老病死等苦故决意舍弃老父、爱妻及出生不久的儿子,夜半出城,逃入深山,落发做修行人,以求清净寂灭。基督教则不然,以为婚姻神圣,是上帝所设立,马太福音十九章: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因此基督徒不要离开世界,可以有婚姻,父、母、妻子,儿女的家庭生活,这是上帝的恩赐。

10、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来自圣经,以后随社会的发展,教派也不断涌现,各派的教义侧重点也各异,但基本的信条有以下内容: 1、十诫。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 2、三位一体。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3、信原

11、罪。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4、信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5、因信称义。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6、信天国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

12、得永福。 7、信地狱和永罚。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里受煎熬。 8、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 五、 佛教相信宿命论,基督教只寻求上帝的旨意。 佛教教义相信三世因果,以为今生富贵、贫贱、夭寿、祸福,俱系前生作孽或积德的业力所致,比如释迦佛在世时,因乞来的食物不洁而生病,他就说,这是前生业力,原因自己前生是一医生,故章给错药予病人,故今生得此果报。基督徒则不然,基督徒不信宿命论,只寻求何为上帝对该事件的旨意,而去遵行。一次有人带生来是瞎眼的青年到耶稣跟前,门徒遂发疑问:夫子,这人是生来瞎

13、眼的,是谁犯了罪?是他自己呢?还是他的父母呢?,他知道,可能是医药不昌明,接生婆不知卫生,致婴儿瞎眼,耶稣只指出不是他自己犯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罪,从积极方面来说,应当思想如何救治这瞎眼人的失明痛苦,我现在要叫这生来瞎眼的人能看见,令上帝得荣耀。这是主耶稣的态度。 六、 佛教以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平等的,基督教说,惟人是万物之灵。 佛教众生指四生,胎卵湿化,一切生物,如胎生的有人、狗、牛等,卵生的有鸡、鸟等,湿生的有鱼类,化生的有毛虫,蝴蝶,这都叫众生,都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四生在六道轮回之中,有时为人,有时为鸡,为牛,为猪,投入畜牲道,故佛教不杀生,不吃众生肉,以免投胎时也要做牲畜,偿还

14、因果债务,也或者因为这些生物是祖先投胎,岂不是吃了祖先?这样三世因果业力报应,佛教认为是真理,连佛也不能废弃。基督教认为人与牲畜不同,人在被造时,赋有上帝形象样式。佛教徒常批评基督徒吃荤,不爱动物,只爱人类,但其实,佛教徒却是太爱动物,反而不爱其父母妻子丈夫儿女,宁愿出家,断绝情爱。 七、 佛教劝人修行,出发点是令人离苦得乐,基督徒劝人信耶稣,重点是叫人离罪得生命。 佛教徒修行,无论在家出家,持斋念佛,出发点是要离苦得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因为人生有许多痛苦,故发心修行,起初并不重视罪字。基督徒一开始信耶稣,就要认罪悔改,离开罪,要背十字架跟随耶稣。不肯背十字架,就无冠冕,并不害怕痛苦,乃看

15、罪恶为真正可怕。 八、 佛教徒修行是靠己力,守戒积功德,自己救自己;基督徒明白人不能靠自己,只有信靠上帝的救恩。 当释迦佛将去世时,弟子环立哭泣问: 佛离世后,当以谁为师?佛答: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意戒律)是为汝等师,与我在世无异。基督教明白人不能靠持戒得救,保罗说: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但如今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看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上帝的义。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罪的道,是由这人(指耶稣)传给你们的,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

16、人,就都得称义了。 九、 佛教教人要持斋吃素,基督教以为食物是为健康,并不关系灵性的事。 佛教之与众不同1.佛法否认上帝造世界及最初的开始 。2. 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但其他宗教,却绝不许可人成上帝 。3.佛法是一个具有包含性和圆通性的教理,其他的宗教,却多半是具有排外性的 。4.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烦恼和有我见的;佛却是无烦恼的大自在解脱者。 5.佛法所教的往生净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中西宗教的目的论一致:1.从文化策略上看,宗教文化可以团结人群、增强思想凝聚力和行为的一致性;2. 从政治作用上看,宗教文化有助于统治阶级顺利实行统治、维护既有秩序;3. 从宗教意义上看,宗教

17、文化为人们的精神提供幻想性的安慰。中西宗教文化差异所在:A.中西宗教精神中神人观之比较佛教:天人合一,知天命。基督教:父子关系,神为人赎罪,人要爱上帝。B、中西宗教精神中价值观比较佛教:以血缘为纽带,家庭为本为,忠孝为核心。基督教:拯救与博爱。儒家的“仁”与基督教的“爱”的区别1. 仁:爱人不爱自己;善德善行;仁心相同。2.爱:神之爱;博爱;救赎与原谅。什么是儒家思想?二、ConfucianismKong ZiBirth place: Qufu in the state of Lu. Courteous name: Zhongni.儒者,柔也。术士之称。The word “ru” means

18、“yielding”. its a term applied to scholars versed in the arts. Works: The Analects;儒家基本上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1.“礼治“: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2.“德治”: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3.“人治”: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三纲:君为臣纲;父

19、为子纲;夫为妻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君礼、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1. “仁”爱Benevolence/humanity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等内容。 Meaning 1: 笃d实的意思,实实在在。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Honeyed words and flattering looks seldom speak of love.Meaning 2: “清醒”或者“醒觉”。 麻木不仁Meaning 3:仁者

20、爱人 。以仁爱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杀生成仁2. 义-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righteousness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事当前,君子以“义”为先,舍生取义。小人则以“利”为先,斤斤计较。3. 礼-人们行为的规范 propriety/rites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Do not look when your action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 do not listen when your action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 do n

21、ot speak when your action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 do not touch when your actions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4. ”智”-智者知人 wisdom 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 5.信-伦理范畴 fidelity 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为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22、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Thrice daily I ask myself: “Have I been unfaithful in dealing for others? Have I been untrue to friends? Do I practice what I have learned/ preached?”中庸 Doctrine of the Mean-调和折中的态度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

23、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 中庸具体内容(1)五达道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2)三达德 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什么?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靠什么来培植呢?靠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来培植加固。 3)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Leading the people by

24、governmental orders and governing them by punishment, they will avoid wrong-doing but have no sense of shame; leading the people by virtue and governing them by rites, they will have a sense of shame and, moreover, will become good.你想成为君子吗?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 “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

25、通。 论语在这里讲到了君子,什么是君子呢?1.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说,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 孔子说,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君子与人团结,而不是勾结。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比而不周: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Meng Zi (Mencius)Birth place:King

26、dom of Zhou, more than 100 years after Kong Zis death. Works:The book of Master Meng性善论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Self cultivation 修生养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iches and honors cannot make him dissipate, poverty and mean condition cannot make him swerve, and power and force cannot make

27、him bend himself.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The people rank the highest in a state; the spirits of land and grain come next; and the ruler counts for the least.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Mandate of Heaven天命儒家思想的不可取之处 一、“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阶级差异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男女不平等三、以期盼明君来麻痹人民。甘于受奴役三、Taoism张道陵青城山创道教张道陵出生于今江苏丰县,一

28、说为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他在装扮上一是穿黄色道袍(robe),佩剑(sword),持印(spell)与戴符(charm),之后被称为天师剑、天师印、天师符,成为天师道传教的最重要嫡传信物。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the way of universe),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five pipes of rice)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奉玉皇上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Elixir)。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鹄)鸣山中学道,“造作符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称为“五斗米道”。道德经是解释道

29、教哲学的主要经文。道教认为,人不应该与道作斗争,而应该服从道,按照道来办事。水是无限柔软的,它驯顺地流向最低点,甚至对最弱的力也不加抵制,但是它却是不可毁灭的,而最硬的岩石是最终会被磨掉的。对个人来说,通常应提倡纯朴和自然,应避免使用暴力。人们不应该寻求改造世界,而应该尊敬世界对政府来说,稍有消极的政策通常也是最英明的政策。高税赋,雄心勃勃的政府计划和发动战争,这一切都是与道教哲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

30、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谓一,是指“道”。由一生二,即产生天地或阴阳。天地阴阳交合而生三,然后产生万物。 “道”为万物的总根源(the root of everything)In the beginning there is Universe.Universe divides itself into yin and yang.From there comes heaven, earth, and man.Then all things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