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语文五下《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_第1页
2022年冀教版语文五下《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_第2页
2022年冀教版语文五下《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_第3页
2022年冀教版语文五下《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_第4页
2022年冀教版语文五下《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淮安市淮阴第三实验小学 徐兆军【设计理念】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即将到达陕北,胜利在 望时,回首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觉得一切困难都在掌控之中,都可以等闲视 之,于是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写下的一首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的格律诗,再现了 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共四联(一 联包括上下两句), 56 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 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 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 明珠。解读文本时,可以按照四联的顺序,抓住主旨,逐句解读,层层深入,顺 理成章。首联开门见山

2、赞美了红军“ 不怕难” ,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 的艺术基调。二、三、四联分别从“ 山” “ 水” 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 承上文“ 千山” 和“ 万水” 而来,作者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 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天险, 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 “ 万水千山” 。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直言“ 不怕” ,结尾压“ 更喜” ,强化了主题,升 华了诗旨。 “ 更喜” 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教学时,始终秉承语 文姓“ 语” 的理念,用“ 听、说、读、写” 的方法,去培养学生“ 字(识字)、词(遣词)、句(造句)、篇(写作)的能力,按照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

3、悟感情谈写法练背诵的学习层次,初步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的赏析诗歌的能 力。笔者预设以朗读、 理解,品析、感悟、延情等方式, 通过歌曲、 故事、图片、解说、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提高语言的 表述力、语言的感受力和语言的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 4 个生字及新词。2、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资料,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的意 思。3、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 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5、指导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4、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 乐美。【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 情况。2、多媒体操作平台。【教法学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故事、视频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激 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文本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 情感。【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创设氛围,激情导入 1、播放宋祖英的十送红军 MV视频,学生边听边看后,说说有着怎样的 感受?【设计意图:耳熟能详的歌词,优美婉转

5、的旋律,真实的历史画面的再现,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 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趣,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学情估计:生“ 好听” 、“ 很优美” 、“ 感动” 、对红军依依不舍 )师:这首歌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时老百姓送别红军的情景,1934 年 10 月红军 从江西瑞金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揭题板书:七律 长征)让我们一同 走

6、进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一同走进红军长征的岁月。、指名说一说知道的有关长征的故事。、简介长征, 用 PPT动态演示红军长征线路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的历史 事件 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 、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拼音认识生字,把字音读准确,并能正确书写。逶迤 wiy 磅礴 pngb岷 m n 指名读,注意正音,读后听写。【设计意图: 借助拼音识字写字,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习语文的 标志性能力,小学高年级依然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师范读(配乐朗读)以优美动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旋律,把握语调 上高低缓急

7、。指名读,比赛读。【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要“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格律诗音韵优美,琅琅上口,多种形式的诵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不懂词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大意,并用通顺连贯的话表述出来。(3、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记下不懂的问题。三、精读理解,品味赏析。、指导学习第一联:(1、指名读。(2、说说对“ 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 意思的理解。远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难,指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万水千山,“ 万” “ 千” 都是虚数,形容很多条河,很多座山。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

8、3、连词成句说说这一联诗句的意思。【学情估计: 不少学生可能只局限于把诗句翻译出来,只简单的表述为, 红 军不怕长征途中的困难,把万水千山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4、谁能用自已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更加的具体?【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语言,用扩词扩句的方法, 对诗句意思进行更加具体的表情达意。以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5、这两句赞扬了红军什么精神?抓住“ 不怕难” “ 等闲” 体会红军不怕 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6、这两句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谈谈写法(这一联是总写,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中心。)归纳学习方法: 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设计意图:通过精心指导学

9、习第一联,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由扶到 放,让学生自学二、三、四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用上述方法,学习二、三、四联 学习第二联 指名读,说说第二联分写什么?(山),写了哪两座山?(板书:五岭山、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乌蒙山)” 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 逶迤” 和“ 磅礴” 。 说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夸张手法的妙处,“ 逶迤、磅礴” 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 泥丸,细浪” 极言其小,说明 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学习第三联 指名读,说说第三联分写什么? (水)哪两条

10、河?(板书:金沙江、泸定桥),多媒体展示金沙江和泸定桥图片,对照图片理解重点词“ 云崖” 、“ 铁索”,体会“ 暖” 、“ 寒” 的深刻含义,说说诗句的意思。设置情境,观看巧渡金沙 江、飞夺泸定桥两段视频,体会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抓住细节描写让学生说说两次战斗场面不同(一个巧渡, 说明红军将士的足智多谋,一个是强取,说明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学习第四联 指名读,展示岷山图片, (板书:岷山)理解“ 三军” ,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更喜” 喜什么?为什么“ 尽开颜” ?想象“ 三军”会师时的欢腾场面? (写法上,第四联回应首联,以“ 更喜” 呼应“ 不怕” 进一步深化了主旨。)?

11、说一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设计意图:读读、想想、说说、细细的体会,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 一,通过赏析品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的得到提高。】四、指导背诵,感受韵律美。全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 奏和韵律的特色,语调高低缓急,抑扬顿挫,值得诵读记忆。请同学们把全诗背 诵下来。五、总结提升,内化语言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 而诗中只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幅画面对红军长征中的所有困难进行了艺术概括,你能说出是哪五幅画面吗?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呈现五幅图: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这首诗表现的 是红军藐视困难、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以苦为乐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能在 每个地名前加一个动词,恰当地命名这五幅“ 征难图” 吗?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并进行板书。【设计意图: 精炼的语言表述, 是一个人语文能力水平的体现,所谓书越读越薄,最后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进行概括,即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 通过品析,学生把诗的内容进行内化, 转换成简洁凝练的语言, 旨在培养学生提炼语言的能 力 。】五、作业毛泽东的诗词很多, 都充满了这种乐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