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汇编资料_第1页
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汇编资料_第2页
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汇编资料_第3页
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汇编资料_第4页
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汇编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2005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dhu)陶澍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bi jn d xu)地理科学中心宋常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共二十四页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定位(dngwi) 污染环境地理学的发展(fzhn)机遇与学科前沿 1共二十四页学科(xuk)定位自然地理学的分支(fnzh)学科以污染物在人为活动背景下的空间格局和过程为对象,具有地理科学的典型特征 。地理科学环境领域污染环境地理学环境领域中从各母学科中派生出来的分支之一从地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等派生出诸多以环境中污染物为对象的新兴分支学科。这些学科各有特色又相互交叉。污

2、染环境地理学在空间研究能力和对表生环境各要素的深刻理解方面独具特色。共二十四页学科(xuk)任务 作为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污染环境地理学研究:不同尺度区域背景条件下,人为排放污染物在不同环境圈带中来源、分布和归趋;跨越(kuyu)不同圈带界面迁移;迁移转化过程的空间特征、动态变化和成因机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影响。共二十四页继承性学科(xuk)特点保持了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即强调对象(duxing)的空间位置、注重对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表征并强调人为活动与自然规律间的关系。不局限于对空间格局和人地关系的定性描述,注重过程、机制及动力学的认识。从空间、时间和成因三个侧面研究环境污染问题。与现代

3、自然地理学密切相关,继承了化学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注重区域分异和空间过程探讨。化学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表带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空间分异,而污染环境地理学关注人为活动背景下污染物的分布、归趋和效应。独特性借鉴地理科学的许多部门学科(如土壤学、水文学、气候学、地貌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地球化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汲取营养,使学科理论不断丰富,方法学不断完善。共二十四页对环境介质的形成、分布(fnb)和性状的深刻理解研究污染物在自然圈带及圈带界面附近的环境(hunjng)行为、迁移过程和归趋。学科优势长于位置、空间和尺度研究注重探讨人地关系以自然要素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空间分异为背景,

4、研究污染物在不同尺度上的分布格局、空间迁移和动态变化。以自然和人的相互作用为对象,研究人为活动对污染的贡献以及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群的影响。CP3P1P2引入了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从化学、生物、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引入了多种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综合能力:格局过程机理、微观宏观共二十四页野外观察和采样(ci yn):区域研究的基本手段研究(ynji)手段室内分析与模拟:探讨机理的关键途径统计分析和模型:复杂过程定量表述的有效工具香港015km伶仃洋惠州深圳SoilAirHuman activityemissiondischargeerosionirrigationdegradation

5、fromupwindfromupstreamTo dowDiffusionevaporationtodownwinddiffusionprecipitationWater共二十四页研究(ynji)特点理论(lln)独特的学科地位:强调空间格局、过程、时空耦合及尺度效应先进的研究思路:宏观格局与微观机理结合鲜明的学科交叉:自然地理(包括部门地理)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应用认识区域污染来源、分布、迁移和效应为区域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章申 1998章申 1998章申 1998共二十四页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定位(dngwi) 污染环境地理学的发展(fzhn)机遇与学科前沿 2共二十四页发展(fzhn)

6、历史化学(huxu)地理自50年代起从前苏联引入化学地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污染环境地理是研究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过程及其预测、控制和利用的科学;随着污染问题的出现,化学地理学界抓住机遇;研究重心转向微量污染元素和微量有机污染物;逐渐形成了污染环境地理学;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框架,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进展 。刘培桐、章申、陈静生、王华东、唐永銮 。共二十四页七十年代代表性研究(ynji)早期的区域污染(wrn)调查官厅水库污染源调查北京西郊和北京东南郊污染源调查第二松花江汞污染研究蓟运河流域污染源与污染状况调查1.E-031.E-021.E-011.E+001.E+011.E+02-100-80-6

7、0-40-20020距离 kmDDT10100100010000100000水悬浮物沉积物DDT地理所化地室 1977地理所化地室 1977夏增禄 沈瑞珍 198043210-HCHHCH深度-HCH19772001共二十四页八十年代代表性研究(ynji)大尺度研究(ynji)和污染效应研究(ynji)河流微量元素背景值香港015km伶仃洋惠州深圳王学军等 1990陈静生等 1990土壤微量元素背景值河流营养盐输送通量微量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091827CdPbCuCrZnCoNiHgAs浓度吴海龙等 1990水水悬浮物共二十四页九十年代的研究(ynji)举例污染(wrn)的生态风险与污染

8、(wrn)调控污染物界面传输和区域环境过程SoilSedimentWaterAir王学军 1998陈同斌 2000曹红英 2001营养盐面源定量微量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污染土壤修复机理共二十四页目前的研究(ynji)举例区域环境过程与人体健康(jinkng)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环境激素营养级别DDE胡建英 2005胡建英 2005许珊珊 2005蔬菜 19%谷类 24%肉 32%鱼 17%洗浴降尘土 0.00% 0.07% 0.01%蛋 0.47%奶 0.37%水果 1.30%食用油 0.03%饮用水 0.02%固相吸入 0.15%气相吸入7.13%郭淼 2004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和生态危害

9、污染物的人体健康影响陈同斌 2000共二十四页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定位(dngwi) 污染环境地理学的发展(fzhn)机遇与学科前沿 3共二十四页发展(fzhn)机遇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hunjng wrn)为学科发展提出了诸多极具挑战性的研究命题污染的区域化特征宏观把握能力是污染环境地理学的明显优势在基地、人才和研究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污染健康影响的关注发挥地理学长于空间分析和人地关系探索的特点技术进步新研究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涌现,提供了手段基础研究基础共二十四页学科(xuk)发展策略把握科学前沿:选择重要科学问题,发挥区域研究(ynji)优势,在宏观区域过程的机理阐释和基本

10、微观过程的区域表现方面取得进展。引进先进手段:加强第一手数据采集能力,在数据采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提高定量研究水平。扩大研究视野:关注大尺度区域问题,逐渐将研究目光从局地扩展到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并突出针对尺度的研究。面向国家需求:将较多注意力放在有毒污染物的区域效应上,为解决区域污染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深化学科交叉:开拓区域污染过程研究的前沿领域,在宏观格局和过程的微观阐释方面取得突破。共二十四页学科前沿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非均相环境介质(jizh)中污染物的行为和归趋污染物的界面行为和跨越(kuyu)圈带界面的传输污染物的生态和人体健康影响及其调控共二十

11、四页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大尺度区域环境污染分异特征及自然(zrn)条件对分异的影响复杂(fz)环境条件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源解析营养盐和农药的面源定量模拟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跨区域传输和全球循环共二十四页非均相环境介质(jizh)中污染物的行为和归趋 土壤(trng)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锁定机理与动力学天然有机物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吸附和锁定的影响水溶性天然有机物对有毒污染物迁移活性的影响大气气溶胶成份和粒径对有机污染物吸附和降解的影响共二十四页污染物的界面行为和跨越(kuyu)圈带界面的传输 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植物根际微环境(hunjng)中的形态变化挥发半挥发性污染物的气地交换动力学

12、营养盐和有毒污染物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传输机理污染物在土水、沉水界面分配的非平衡稳态动力学大尺度多介质归趋定量表征共二十四页污染(wrn)的生态和人体健康影响及其调控 有毒污染物的形态(xngti)与生物有效性关系内分泌干扰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富集特征及其生态风险有毒污染物源归趋暴露风险模拟和不确定性分析新显现的人工化学品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行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共二十四页谢谢(xi xie)2005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dhu)共二十四页内容摘要污染环境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2005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环境领域中从各母学科中派生出来的分支之一。作为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污染环境地理学研究:不同尺度区域背景条件下,人为排放污染物在不同环境圈带中来源、分布(fnb)和归趋。不局限于对空间格局和人地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