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王齐祥_第1页
成本会计王齐祥_第2页
成本会计王齐祥_第3页
成本会计王齐祥_第4页
成本会计王齐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第一节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一、成本分析方法(一)比较分析法(二)比率分析法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2.结构比率分析3.趋势比率分析(三)因素分析法二、全部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四、制造费用明细表的分析五、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1(一)比较分析法 通过两个经济内容相同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数的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绝对数的比较分析,是成本报表分析的最基本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是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一、成本分析方法1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表2010年 月份单位:元产品名称:甲规格计量单位:件 本月实际产量:300 本年累计实际产量:3,150 成本

2、项目 历史先 进水平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本年累计 实际平均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313 45 60 365 58 110 343 55 96 318 45 71 325 46 72产品生产水平 418 533 494 434 4433 某公司2006年管理费用主要项目分析表费用项目本年计划本年实际上年实际实际比计划本年比上年增减+-%增减+-%合计12002133105293377.751081128科研费3501179201829237978487招待费120116122-4-3.33-6-4.92公司经费69870069622.8740.05其中职教121181

3、1106883107973仓库经费12131318.3300其他879-1-12.5-2-22.24 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1在本案例中,影响公司净利润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了科研和职工培训投入,这两项分别增加829和106万元,比管理费用合计超支额(933)还多2万元。 2作为公司的财务经理,应从加大科研和职工培训投入与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系分析入手来平息公司员工的议论风波。科研水平和人力素质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发展关键。5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二)比率分析法 1.相关比率分析法。它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来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通常计算的相关比

4、率指标有: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对比指标之间的比率,借以考察企业经济业务的相对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6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二)比率分析法 2.构成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它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来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7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二)比率分析法 3.趋势比率分析,是将几个时期的同类指标的数字进行对比以求出比率,揭示该指标增减变化,根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定基比率比较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环比比率比较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8

5、 因素分析法又叫连环替代法: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计算分析各项因素对综合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 1.模式:假定某综合经济指标N受A、B、C三因素影响,关系式为NABC。基期指标N0 由A0、B0、C0组成,报告期指标N1由A1、B1、C1组成,即: 基期指标:N0A0B0C0 报告期指标:N1A1B1C1 差异额:GN1N09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 2.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三因素变动对差异额G影响程度的计算程序如下:=N1C1B1A1N1N3为C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三次替代:=N3C0B1A1N3N2为B因素变动的影响

6、;第二次替代: =N2C0B0A1N2N0为A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一次替代: =N0C0B0A0基期指标: 将A、B、C三因素变动的影响相加: (N2N0)(N3N2)(N1N3)N1N0G 分析结果与分析对象相符合。10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 3.举例:某企业本年度甲产品直接材料费用见下表。 甲产品直接材料费用项 目产品产量(件)单位产品消耗量(千克)材料单价(元)材料费用(元)计划1 00050201 000 000实际1 20048221 267 200差异+200-2+2+267 200 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由于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变动,甲产品直接材

7、料费用超支267 200元的影响程度。 计划数:1 00050201 000 000(元) 实际数:1 20048221 267 200(元) 差异额1 267 2001 000 000267 200 第一次替代:1 20050201 200 000(元) 产量增加对总差异的影响额1 200 0001 000 000+200 000(元) 第二次替代:12004820115 2000(元) 单耗节约对总差异的影响额1 152 0001 200 000-48 000(元) 第三次替代:1 20048221 267 200(元) 材料单价提高对总差异的影响额1 267 2001 152 000=+

8、115 200元 三因素同时变动影响的差异总额+200 000(-48 000)115 200 +267 200(元)11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 替代顺序确定的一般原则是: 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 先实物量指标、后价值量指标。 先主要指标、后次要指标。 先分子指标、后分母指标。 因素连环替代法: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计算分析各项因素对综合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12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四)差额分析法 1.其公式可表示为: A因素的影响程度(A1A0)B0C0 B因素的影响程度(B1B0)A1C0 C因素的影响程度(C1C0)A1B1 差额分析法是根

9、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来计算分析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13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三)差额分析法 举例:现按前例A产品直接材料费用的资料,采用差额分析法计算如下: 产品产量变动影响的差异额 (1 2001 000)1020200 000(元)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的差异额 (4850)1 20020 -48 000(元) 材料单价变动影响的差异额 (2220)1200152 000(元)14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四)差额分析法 举例:现按前例A产品直接材料费用的资料,采用差额分析法计算如下: 三因素同时变动影响的差异总额 200 000(-48 000)115 200 26

10、7 200(元) 差额计算法与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但差额计算法比连环替代法简化。15二、全部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 (一)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情况总括分析 就是将可比产品实际成本与按实际产量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上年实际总成本相比较,确定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和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 计划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100%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16二、全部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 (二)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因素分析 在企业生产多种可比产品的条件下,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即产

11、品品种结构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一般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17三、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1.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材料耗用量变动的影响 (计划单位耗用量实际单位耗用量) 计划单价(与计划比)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 (计划单价实际单价) 实际单位耗用量(与计划比)18成本报表三、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2.直接人工项目的分析 工时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计划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实际单位产品 工时消耗量)计划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

12、变动的影响 (计划小时工资率实际小时工资率)实际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19三、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3.制造费用项目的分析 工时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计划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实际单位产品工 时消耗量)计划小时费用率小时费用率变动的影响 (计划小时费用率实际小时费用率) 实际单 位产品工时消耗量成本报表20四、制造费用明细表的分析 制造费用报表在进行分析评价时往往是从总额入手看其整体水平的高低,进而了解它对当期的影响程度。而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则是各项费用项目的详细、具体分析。因为成绩和问题只有在项目分析时才能被发现,在项目分析上,既可以逐项分析,也可以

13、挑选重点进行分析。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分析都不能背离“满足管理的要求”的总原则。 21制造费用明细表2009年12月份单位:元编制单位:22五、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例】 某企业生产可比产品甲,该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10元件,本年计划生产10件,计划单位成本9元件。实际生产8件,实际单位成本为8.5元件。可比产品计划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降低任务上年计划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计划成本降低额降低率甲产品10109100901010%可比产品计划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降低任务上年实际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实际成本降低额降低率甲产品8108.580681215%计划成本资料实际 成本资料231.产量变动的

14、影响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可比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计划成本资料实际成本资料总成本降低任务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计划成本降低额降低率100809064101610%20%1801542614.44%本年总成本降低任务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实际成本降低额降低率15012013596152410%20%2701323914.44%241.产量变动的影响结论: 产品产量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25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可比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计划成本资料实际成本资料总成本降低任务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计划成本降低额降低率100809064101610

15、%20%1801542614.44%本年总成本降低任务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实际成本降低额降低率120180108144123615%17.5%3002524816%26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结论: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既影响成本降低额也影响成本降低率。273.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可比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计划成本资料实际成本资料283.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结论: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既影响成本降低额也影响成本降低率。29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可比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计划成本资料产量与品种结构发生变动的资料总成本降低任务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计划成

16、本降低额降低率100809064101610%20%1801542614.44%计划降低额:26计划降低率为:14.44%本年总成本降低任务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计划成本降低额降低率1608014464161610%20%2402083213.33%30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产量、品种结构、单位成本发生变动的资料1.计划降低任务: 计划降低额:26 计划降低率:14.44%2.实际降低情况: 实际降低额:38 实际降低率:15.83%3.实际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超额完成降低额:12=(38 26) 超额完成降低率:1.39%=(15.83% 14.44%)本年总成本降低任务按上年单位成本按本年实际成

17、本降低额降低率1608013666241415%17.5%2402023815.83%31举例 某企业生产可比产品甲、乙,有关资料如下表, (1)计算该企业成本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 (2)计算该企业成本实际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 (3)评价该企业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32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计划资料实际资料33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1)计划 计划降低额=20000-18500=1500元 计划降低率=150020000=7.5%(2)实际 实际降低额=50000-46400=3600元 实际降低率=360050000=7.2%(3)评价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完成了计划,比计划多降低了2100元(3600

18、1500=2100),但成本降低率没有完成计划,比计划低了0.3%(7.2% 7.5%= 0.3%) 34六、差异分析 分析成本差异就是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实际数与标准数进行比较,确定差异;将差异分解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最后将分解的差异于特定的责任者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在比较规范的企业中,预先还需要制定奖惩制度,说明符合成本标准和出现成本差异时如何对责任者进行奖惩。无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是制造费用,其差异都是按下列公式分解。 价格差异 = 实际耗用总量 (实际价格 - 标准价格) 数量差异 = (标准耗用总量 实际耗用总量) 标准价格 实际耗用总量 = 实际产量 实际单位材料

19、耗用量或人工工时 标准耗用总量 = 实际产量 标准单位材料耗用量或人工工时35案例 集雅家具制作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包厢暖气的铝合金透气罩,由该公司铝制品车间生产。2009年10月铝制品车间的透气罩的标准成本资料:(有关数据根据计划产量2 000件,单位材料标准耗用量为3公斤);实际产量2 000件,耗用材料6 500公斤,材料的标准价格为4元,实际价格为3.80元;直接人工实际工时为5,400小时,工资总额为74,250元,实际工资率为13.75元,标准工资率为14元,直接人工标准耗用量5000小时(=20002.5);实际变动制造费用15,390元,单位直接人工小时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为2.

20、85元,标准为3.00元;固定费用总额实际为26 000元,标准为25 000元。36(一)直接成本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 由案例提供的资料可知:材料的标准价格为4.00元,实际价格为3.80元,直接材料的实际耗用总量为6,500公斤,标准耗用总量为6,000公斤(=20003),因此,材料价格差异 = 6500 (3.80 4.00) = - 1300 (元)材料数量差异 = (6500 - 6000) 4.00 = 2000 (元) 2直接人工差异 由案例提供的资料可知:实际直接人工5400小时,实际工资额为74250元,实际工资率为13.75元,标准工资率为14元,直接人工标准耗用量5000小时(=20002.5),因此,直接人工价格差异 = 5400 (13.75 - 14)= -1350(元)直接人工数量差异 = (5400 - 5000) 14 = 5600(元)37(二)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与直接成本差异分析相同。由案例提供的资料可知:实际的变动制造费用15,390元,直接人工实际耗用量为5400小时,单位直接人工小时变动制造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