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1页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2页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3页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4页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5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沛县湖西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 常万顺 2010、5、31【课前预习导学】课程标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高考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成就。“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基础知识:一、“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联共_提出):优先发展_。(1926年起)(1)成果:二五计划完成后,实现_,形成了_,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问题:形成_

2、过重、_过轻、 _落后的经济结构。2、农业集体化运动(联共_提出):(1927年起)(1)问题:从逐步集体化到全盘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 _;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2)启示: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按比例协调发展。重视人民利益,关注民主。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_年,苏联通过了_宣布苏联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含义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_建设和_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优先发展_。管理:_管理(特点:排斥_调节)。所有制:单一的 。五、“斯大林模式”在实

3、践中的经验教训(评价斯大林模式)1、评价(1)积极方面30年代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_和_的提高。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_和新型的_,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从长远看)影响国民经济的_和_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呵呵创造性发挥。牺牲了_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造成苏联_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_和_的积极性,使经济失去活力。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斯大林模式”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

4、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制度。重视人民利益,关注民生。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农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集体化、农业税很重工业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调拨、计划供应分配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工资制(平均主义)问题存疑:_(1)基础知识验收1、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C、开展农业集体化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2、苏联工业化与资

5、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3、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C、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4、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第几个五年计划完成后A、“一五” B、 “二五” C、 “三五” D、“四五”5、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不包括A、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实现国家农业集体化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经济结构趋于平衡合理知识体系梳理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苏联经济恢复后,但仍是一

6、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2)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3)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注: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苏联的缔造者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当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时候,列宁因病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2、方针的制定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这次会议标志着苏联有计划、大规模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3、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1926-1928年

7、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几千家企业;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工业化建设,如:1935年出现的斯达汉诺夫运动。4、成就苏联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5、问题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和理的经济结构。注: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则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

8、设资金则是对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原因:第一,社会制度不同。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苏联是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社会历史历程不同。资本主义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而苏联的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第三,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二、农业集体化运动1、原因: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即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方针的制定:1927年12月,联共

9、(布)“十五大”又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体经济。3、实施:从1929年下半年起,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1930年,斯大林写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对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整顿和纠偏。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4、结果: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的93%,集体农庄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91%,1932年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5、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

10、 1936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也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斯大林模式的实质: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1)经济: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权;开展大清洗运动;(3)思想文化: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否定思想理论、学术文化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4、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11、斯大林模式的缺点和弊端: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文化上,管理模式单一化、公式化,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课内练习巩固】一、选择题: 1 .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分别是在 A.1921年,1924年 B.1924年,1925年 C.1925年,1926年 D.1926年,1928年 2.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3.

12、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 B.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大清洗运动的开展 D.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 4.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大清洗运动 D.斯大林体制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根本性的问题是 A.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6.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从长远看,存在严重的缺

13、点和弊端 C.曾发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维系政局稳定的作用 D.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结果7.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执行新经济政策 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实现 C.农、轻、重协调发展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8.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评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5卷 材料二

14、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仅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1)苏联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何时开始的?(1)首先发展重工业,然后发展农业和轻工业.1925年开始. (2)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正常的、合理的工业化道路应该是什么? (2)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和教训?(3)应该保证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有比例地平衡发展.问答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先后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分析原因。14.政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