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1页
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2页
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3页
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4页
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要:21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灸 国子西方国家,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愉出显得比较欠缺。2004年中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开 办“孔于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任务,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其他文化 沟通文流的桥梁。现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重点,探讨“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关位词:孔于学院;中华丈化;玲丈化传播一、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I、巨大的文化逆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符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重 大国际问题上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得到很大提

2、升,但是有些西方国家就此制造“中国威胁论“, 对很多不了解中国实际国情和中华文化的民众造成了中国的负面印象。究其根源,是我们的 跨文化传播工作做得不够,外界对于中国的印象是西方媒体塑造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偏 差的报道。据国务院新闻办介绍,近些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客观报道占 报道总数的1/4左右,偏见报道约占1/3,平衡报道的比重占到四成。在倾向性上,3家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中性报道占多数.负面报道略多于正面报道。川撒切尔夫人前几年曾 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 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

3、不是思想观念。” 中国在世界上缺乏特有的文化产品符号,文化外交现状处于“人超”阶段,面对外来文化 产品的大举“进攻”,导致我们的文化产品非常稀缺,没有像美国大片、日本漫画、韩国连 续剧一样的“必杀”文化产品。在美国的青少年中,读过中国小说的人比例相当小,因为市 面上没有什么中国读物可以选择。(2)除中国外.全球学习汉语的人不到一亿,而与之相比,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人已达45亿,全球3/4的邮件用英语书写,80%的电子 信息用英语记录。中国的国力增强了,经济话语权越来越多,但文化话语权却远远不够,巨大的“文化贸 易逆差”使得外面的世界不够了解中国。自晚清以来,在中国对外的跨文化传播与

4、交流中, 中国文化始终处于劣势,西方文化的输人远远多于并且强于中国文化的输出。以中国文化为 研究对象的汉学在西方还属于边缘学科,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而让普通民 众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更可谓困难重重。中国在工业产品的贸易上一直保持顺差的优势,但 在文化产品的贸易上,却长期逆差,文化大国面临“文化赤字”的尴尬。研究文化贸易的专 家指出,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 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2004年,我国从美国引进图书 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翰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

5、2种;2005 年,对美版权贸易逆差有所减小,但仍然是4000:24o31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兢 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 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犯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泰坦尼克号)、(2012) 等都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但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却很难得到有效的传 播。41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在崛起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同时,伴随着一个文化小国 的形象。乃至西方国家和民众误解中国仅仅是一个输出物质产品,没有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 国家,而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与高科技发展相联系的

6、就是教育力和文化力。从胡锦 涛主席于2006年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到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的讲话,都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他提出“当今时代,文化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 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2、跨文化传播能力是构建“软实力”的墓础“软实力(动power)”又称“软国力”,“软力量”,“软权力”,199(】年由美国哈佛大学 教授、美国国防部前部长助理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相对于经济、军事实力来说, “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

7、包 括五个方面:第一,文化的吸引力;第二.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感召力;第三,制定国际规则 和建立国际机制的能力;第四,恰当的外交政策;第五,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最具渗透力,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是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传承知识和记录历史的重要纽带。中国文化历经五千余年,曾在 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时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中国要增强影响力,增加中国文化 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重视跨文化传播,让我们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被外界了解、喜欢 和接受,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真正形成一种有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为什么在翻译机 制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跨文

8、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某种文化的理解并不仅仅只是字 面意思。的接收,而是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对某一段信息符号进行解读。如果同样的文字信 息,经过翻译之后,按照不同的文化背景理解,也许会产生不用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连 含的文化信息很容易流失。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到:“多数情况下我们 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里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 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 的方式去理解”。跨文化传播的惫义共享不是文化认同,而是从了解到理解,再从理解到认可的一个动 态构建过程。李景强对跨文化传播的定义是:“跨文化传

9、播是在特定的异文化群体之间进行 的能够跨越特定文化差异实现惫义共享的传播活动。”(6)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时间凝 聚起来的一种认同,会塑造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身份,进而对其行动产生影响。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真正的内在标识。形象是对外战略的表象,文化价值观是其内涵。而中 国相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急需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着力国家人文精神塑造,要把中华民族 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和合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加快融人到国际社会 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主流之中,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3、中华文化

10、的跨文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关键“中国到了需要来树立国家形象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李向阳表示,随着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融人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对全球政治、外 交、金融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此前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无论是政府和民间都做得 还不够。自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展示“软实力”的工作开始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 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而国家形象广告也成为展现“软实力” 的另一渠道。2010年国庆节前,国新办将在国际主流媒体,面向世界观众,播放中国的国 家形象宜传。国家形象的宣传片拍摄工作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到来。

11、正式 启动的国家形象宜传片,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李未柠等专家看来,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 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对任何国家而言,树立正面的国家形 象,都有助于劝服他国接受和追随本国外交谋略,引导他们沿着与本国利益相契合的方向发 展,从而使一个国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政治经济利益,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一个在文 化上、物质上强大,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拥有本国和他国形象的话语制造权。因此,有意识 地构建本国或他国形象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用作彼此间权利和利益博弈的工具,一国的国家 形象如果不被自我表达,就必然被他者所表达。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跨文化传播,软实力的 增强依靠跨文化传播,

12、软实力又是国象形象的基础。国家形象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一种软 权力,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影响力和发展环境。国家形象反过来也能促进软实力的提高,国家形象作为国家可信度的标志,对于国家实施其国际战略,并最终实现其战略目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然 要打造国家形象,就需要用外界所能接受的方式主动的理解,例如中国的国家形象宜传片在 美国播出,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利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去展现中 国的文化。二、开办“孔子学院”对于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愈义1 “孔子学院”的首要任务是教授汉语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力的增强,世界上

1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 国文化。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 学习条件,“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 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 构,一般都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它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 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美国高中有大约2.4万人学中文,但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是100多万。美国3001) 多所大学,只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时

14、任英国财政大臣的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 英国在继续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的同时可以用出口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 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英国的一项出口,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 103 亿英镑,约占其GDP的1%,将语言推广和文化推广相结合是发达国家向外传播自己的语 言时所采取的一个基本政策。利用中国丰厚的文化资源,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魅 力,汉语国际教育无疑是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途径。2,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因地制宜,不仅仅作为一个教汉语的语言学校,而是开展一 系列当地比较喜欢、容易接受的文化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15、让学员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展示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精粹与灿烂,提高他们的兴趣,促使下一步积极主动的学习 和接触更多的中华文化。所谓“延承性,地传播,是以点向面扩展的方式来完成的,伴随着 汉语国际化的进程,学习汉语的民众可以增强对中国的了解、认识与认同,这样慢慢传播下 去,以一个“点”带动一片“面”,把中国文化与外界文化环境连接起来,让一部分学习汉 语的学员带动一片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人,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理解、接受中华文化。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国的语言学院是为了乘承孔子“和 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触合,以建设一个持久 和平

16、、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未来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最有影响力的产品不是衣服鞋子 彩电汽车等有形物,而是中国文化及国学,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 来,已有接近3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 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中国的孔子学院所做的,只是向世界各国仰 慕中国文化的人民提供了一个领略华夏文明的窗口。并且这种传播并不是单方面的,我国合 作办学的大学也可以从外方学校学习到先进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甚至以当地的“孔 子学院”为平台,开展经济贸易合作。“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民间大使馆”, 不仅能教授汉语、传

17、播中国文化,还能促进国内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国际舆论的主流媒体充分肯定了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对推动文化交流沟 通、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愈义。(纽约时报2006年I月11日刊登了题为(中国的又一 热门出口品:汉语的评论,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当局正在利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 沮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形象。(华尔街日报2006年9月1日发表的(汉语推广热全球一 文指出,“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 国家的了解,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 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这个主愈真的很高明!”通过文化外交不断

18、增强中华文化的 亲和力和影响力。三、“孔子学院”面临问题及对策1、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办以来,已经诞生了 300多所“孔子学院”和 300多所“孔子学堂”,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下设在大学管理体制下。这么迅猛的增长速度 必然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最关键的师资问题,我国派出的汉语教师由于时间段、人数众 多,所以大部分是我国的青年志愿者,经过一段短时间的培训就上岗教授外国学员中文,但 是有两个值得注念的问题是,第一,这些汉语教师都不是专业的对外汉语培训人才,大多还 是用在中国学习中文的方式教授,外国学员比较不容易接受;第二,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和 调整,志愿者们

19、培养起来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时,又到了回国更换下一批志愿者教师的时候, 好的教学经验得不到延续。另外,没有国别化的教材,做不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各国学 员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根底也不同,统一的教材取得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最后是“孔子学 院”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目前大部分“孔子学院”都是采取政府资助,合作办学的方式, 如果产生良性循环,让它“自我造血”,有良好的后继力也是濡要思考的问题。一位海外学者认为.“孔子学院”无论是在开发目的、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上都仍然处 于一种“高成本低产出”的弱势竞争状态,而西方社会向世界推销的文化教育产品却处于强 势竞争状态,与孔子学院相类似的机构如“塞万提斯学院”或

20、“歌德学院”在西方对外文化 产品中的地位相当有限,相反,它们是将优势资源集中到在国外办综合大学、资助高端的多 学科的国际学术思想交流、输出代表本民族强势文化传统的政治、宗教、经济学、哲学等课 程、选派并资助各种渠道的专家学者向海外推销本民族的思想和精神产品方面,营造了国际 交流中的优势竞争文化氛围,也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传统的物质消费品的文化品牌价值。诚如 一位学者所言:“孔子学院仅仅还处在教汉语、太极拳的阶段,这些当然也是中国文化,但 仅仅是术,还不是道。西方文化进人中国,首先就传播他们的价值理念,我们当然也 应该传播我们的理念,比如说论语里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让 人馗尬的还在于

21、,一方面中国投人大笔资金以孔子学院在海外教授汉语,而国内体制内的教 育却愈加西化,中国儿童的英语教育时间越来越早.升学、考职称都会因英语未过关而“全 军覆灭”,而所谓的国学热更是一种假象,大多数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依然相当陌生、隔膜, “礼仪之邦,.已成为一个久远的名词国学在当下实际上仍处于边缘。关于中国的书籍也阅 读物还是相当少,存在的间题:停留在传统层面,对当代中国关注不够,缺乏小说、传记等严肃的有影响力 的作品,对中国民众的评价,中国政府的评价,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孔子学院”借助公共媒体提高知名度的市场营销工作不 成功.大部分学员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得到这家汉语学习机构的信息,宜传力度

22、比较小。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孔子学院”自身的问题,还有外部环境的考验。某些国家把“孔子学院” 当成中国的文化侵略机构,加拿大甚至把它看做是中国的间谍组织,在某些伊斯兰国家,也 会对外来的文化有一定的抵触现象,这都对“孔子学院”本身的正常工作开展产生了很多影 响。2、借鉴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经验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在海外创办文化传播机构的国家,早在1951年德国就创办了“歌 德学院”.它是德惫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它的工作是 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并从事国际文化合作。除此之外,通过介绍有关德国文化,社会以 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发展迅速

23、,目前已遍布78个 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个,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50多年以来,通过歌德学 院、歌德中心、阅览室、考试中心和语言学习中心组成的网络,它一直在全球从事着以对文 化及教育交流为中心的工作。还有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是西班牙于1991年创办的非 盈利性官方机构,以西班牙文豪、名著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名字命名,其宗旨是 与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二十几个国家合作,共同推动全世界的西班牙语教学和西班牙其 他官方语言的教学,传播西班牙语文化。塞万提斯中心开设以下四个等级的西班牙语课程。 此外,还开设专业课程和自学教室,组织有关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化活动,包括展览、讲 座

24、、国桌会议、文学交流会、音乐表演、戏剧表演和研讨会。为随时更新知识及教学方法, 塞万提斯中心每年都组织8000余名来自公立或私立教学机构的老师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类似的组织还有法语联盟和英国文化协会等。早在17,18世纪,法语就已经成为法国的 重要软实力,当时欧洲外交普遍使用法语。法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运用文化进行国家形象传 播,并纳人国家五年发展计划当中,从财政上、立法上和政策上大力扶持包括法语在内的民 族文化,积极寻求向全世界推广法国文化的影响力。法国在世界各地都设立了法国文化协会, 为各国法语教学提供教师,并为各国的法语教师提供赴法进修的奖学金。为保持法国在法语 国家的影响力,法国政府积极

25、组织法语国家首脑会议,1986年在密特朗总统倡议下举行了 首次“公用法语”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法语国家组织宜告成立,包括52个国家和 地区的1.6亿人口。法国政府扶持媒体推广法语节目,并且广泛资助外国留学生通过法语进 行学习。而其他国家例如韩国则利用娱乐化的方式传播本国文化,2002年一部韩国电视剧(蓝 色生死恋在中国播出,从此引发了韩剧的热潮,中国的大街小巷开始流行韩国的服饰、饮 食、装束、音乐以及对韩国明星或者韩国生活方式的追捧。韩国政府利用韩剧这个精心打造 的平台对韩语的传播、韩国食品、家庭观念、韩国旅游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日本最主 要的文化输人方式则是动漫,大量的动漫爱好者对

26、日本漫画的追捧也使得日本音乐、书籍、 服饰、发型在中国流行起来,不少中国人学习日语的目的甚至是为了更好的玩日本游戏或者 看日本漫A。此外.印度的宝莱坞电影与瑜伽也推动印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从以上这些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给“孔子学院”一些什么启示?如何通过传授汉语言来传播 中华文化? “孔子学院”的核心职能也是通过传播本国的语言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 力,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传播语言是传播文 化的前行条件,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到国外媒体及政府宜传的影响, 对中国形象都有一定程度的歪曲和误解,中国官方的传播机构走出国门教学中文,

27、从一定程 度上来说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从吴晓萍的实证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 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美国中学生对中国的形象、中国精神、中国人的特质都有了积极的改 变,最显著的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有了明显提高,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员普遍对 中国的历史文化更有兴趣,也许这也是“孔子学院“得名的原因之一,学习汉语之后,学员 对于中国各方面信息的关注度上升,拉进了学员与中国的距离。3、可采取的对策思考根据以上的分析,“孔子学院“在未来打造自身品牌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一 方面增强它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又提高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 -ax. -rt 方面着手:

28、把“孔子学院“作为民间化文化交流平台。为了使外国学员更容易接收“孔子学院” 传达的信息,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去官方化、去政府化,仅仅把它作为学习语言、 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用学员本身的文化背景来理解中华文化,进而欣赏中华文化,积极主 动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东西。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孔子学院”所在地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选 取一些娱乐化、通俗易债、平民化、亲切的传播手段,也就是开展文化活动,比如关于中国 的传统节日介绍、中国的十二生肖、春节的民俗、舞龙舞狮、中国象棋或茶艺,以及外国人 最感兴趣的武术和太极。总之寓教于乐,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使用汉语交流,潜移默化的介 绍中华

29、文化。中文书籍和其他文化产品要配套。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过翻译的外文书籍,但是 国外广为流传的中文书籍却很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留下了多少经典的文学财富,但是由 于语言障碍,或是文化隔阂,外国人无法领略到书籍这个最重要的文化精倪。“孔子学院”的中文书籍,可以提供一些简单配有中英文字幕的中国影视作品,或者利用老师课上的阅 读时间像外国学员介绍更多的中华文化产品。去中国旅游是一个重要动机。不少外国学员学习中文的动机之一是想到中国来旅游,“孔 子学院”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开办短期的汉语旅游培训,专门为好奇的外国游客教授日常的旅 游交流用语,或者播放一些旅游的宣传片给学员看,向他们介绍中国各地的风土民

30、情和饮食、 景点。把旅游汉语作为吸引外国人开始学习、爱好汉语的服门砖。培养本土化的汉语教师。上文说到“孔子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是教师的问题, 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教师的衔接和继承都是保证学院质盆和运转的最重要因素。“孔子学院 应该培养一部分本土化的汉语教师,就好像中国目前90%以上的英语教师都是中国人一样, 如果本土的教师能够自己互相培养,汉语言的推广就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总之,无论从塑造国家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还讲,利用跨文化传播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 界各地都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步骤,现在有了 “孔子学院”这么好的平台和契机,我 们应该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缓和中西方的“文 化赤字”,化解和平发展中的“中国威胁论”就像孔子“和而不同”的理念一样,使中华文 化的对外传播成为和谐世界的推动力,应对国际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构建中国的经济大国、 文化大国形象。1吴重庆.崛起的中国应当如何向世界输出文化N南方日报,2007-10-25.2姚秋月.构建主义视阙下的中美跨文化传播J.青年记者,2011,3吴晓萍,中国形象的提升:来自孔子学院教学的启示J.外交评论,2011(1)4张帆。中国难成文化大国N.中山日报,2006-4-25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