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教学课件_第1页
22《礼记》二则教学课件_第2页
22《礼记》二则教学课件_第3页
22《礼记》二则教学课件_第4页
22《礼记》二则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礼记二则22礼记二则课件22礼记二则课件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文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从春秋战国直至西汉建立的几百年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作者借孔子之口,感叹自己出生太晚,没有能够赶上黄帝、尧舜时期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幻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背景资料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

2、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知识链接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虽有佳肴(1)订正字音 嘉肴(ji yo) 自强(qin) 兑命(yu) 学学半(xio) 检查预习(2)词语释义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

3、:即说(yu)命,尚书中的一篇。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整体感知 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内容探究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 2.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先用“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以兑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文末引用尚书中的话作结,有何好处?品味赏析 再次点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增强了说

4、服力。写法探究1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 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类比论证,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2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鉴赏评价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拓展延伸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

5、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很有启迪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

6、断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只有教与学相承相续,我们才可以在学习中进步,在教学中成长。总 结结构图示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弗学,不知其善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教学相长)大道之行也(1)订正字音 选贤与能(j) 修睦(m) 矜(gun) 男有分(fn) 恶(w)检查预习(2)词语释义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行:施行。修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亲其亲: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人;第二个“亲”指父母。有所终:能够颐养天年(安享晚年)。有所用:能够为社会效力。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n),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

7、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或无父母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废疾者,残疾人。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作:兴起。大同:指理想社会。1.全文可划分为几层?整体感知 三层。第一层(1、2句):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3、4句):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5、6句):总结全文。2.课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 大同。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内容探究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

8、”,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品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品味赏析 此句体现了“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共同劳动中尽全力工作,不偷奸耍滑。只有树立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写法探究

9、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了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写“大同”社会的总体特征并定名,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2.运用排比,增强语势。 文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节奏分明,句式整齐,语势强盛,铿锵有力,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鉴赏评价 1.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跟文中的“大同”社会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得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

10、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体现。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了全社会的关爱。 2.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大同”理想? 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产生于此时的“大同”理想,反映了人民希望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因素的强烈愿望。这也成为了儒家人文精神的最高依托和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它的提出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出发的,有其局限性。同时由于内容的空泛,无法转化为社会改造的目标,最终成为封建政治的辩护系统。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对理想社会的构想: 孔子:大同。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孙中山:天下为公。 本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