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分解课件_第1页
围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分解课件_第2页
围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分解课件_第3页
围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分解课件_第4页
围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分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围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坚硬岩体的应力和稳定验算第三节 松动围岩压力的计算第四节 变形围岩压力的计算第五节 塑性松动压力的计算第六节 地质分析法计算围岩压力第七节 喷锚支护原理与新奥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1.围岩应力与围岩压力概念 洞室的开挖在岩体中形成了新的洞穴,这就破坏了岩体中原有的应力状态,使洞室周围岩体中的应力重新分布,这种重新分布的应力称围岩应力。在围岩应力作用下,围岩不断变形并逐渐向洞室位移,一些强度较低的岩石由于应力超过强度的极限值而破坏,破坏了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落。为保证洞室稳定,在洞内进行必要的支撑和衬砌。洞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而作用于支护和衬砌上的压

2、力称围岩压力,也称山岩压力,地压等。狭义围岩压力:围岩作用于支护上的压力。(围岩和支护被看成独立的两个体系)广义围岩压力:支护与围岩是一个共同体,二次应力的全部作用力视为围岩压力。(1)稳定状态: (2)不稳定状态:塑性 破坏塌垮 失稳2.围岩压力与支护衬砌的关系 围岩压力值的正确估计与否,关系到能否合理地设计支护衬砌的尺寸。如围岩压力估计值大于实际值,设计的技衬必然偏大,浪费了材料及人力,反之,支衬被压坏,出现事故,洞室安全不能保证。支衬与围岩压力相适应,围岩压力越大,设计支衬的尺寸就要大些。3.围岩压力的影响因素 围岩压力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地质方面与工程方面。 地质方面的因素(自然属性)

3、(1)完整性或破碎程度。(2)结构面的产状、分布密度、力学性质、充填物性质及其充填状态。(3)地下的活动状况。(4)岩体的性质和强度。 工程方面的因素 (1)洞室的形状和尺寸 三心拱半圆拱切圆拱 (2)支护结构的形式和刚度 支护作用:阻止围岩变形,维护围岩稳定支护外部支护内承支护刚性柔性(3)洞室的位置、尺度和覆盖层厚度。(4)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例如,控制爆破(光、预裂)和开挖顺序(5)洞室的轴线走向4.围岩压力的确定 围岩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很复杂,公式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是近似公式。故在应用这些公式和理论时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当实际情况与公式简化条件较一致时,效果较为满意。5

4、.围岩压力的类型 根据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把围压分为变形,松动,膨胀,冲击围压四种类型,并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行计算。 中等坚硬的岩石,围岩变形较大,产生变形围压,可用弹塑 性理论计算。 软弱破碎岩石,岩石破坏而松动塌落形成松动围压,采用松 散介质极限平衡理论或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分析。 冲击围压又称岩爆,它是弹脆性岩体过度受力后突然发生弹 射变形所引起的围岩压力现象,对这种围压至今还未有有效的 预测计算方法,有人用能量理论来预测。 膨胀围压是变形围压的一种,只是引起变形的原因较特殊。 由于围岩吸水膨胀对支衬产生的压力。至今没有很好的计算方 法,原则上可采用弹塑性理论配合流变理论分析。 一般情况下可分为

5、变形和松动围压两种大类。第二节 坚硬岩体的应力和围岩稳定验算对于坚硬完整的岩体,一般强度较大,变形较小或无,不需支衬,故一般无围岩压力或很小,这时洞室的稳定与否,只验算洞室边界上的切向应力。 当Rc-岩石的容许抗压强度,围岩稳定 如0, 则 -Rt-岩石的容许抗拉强度 Rc=0.6 Rc 无裂隙的坚硬围岩 或0.5 Rc 有裂隙的坚硬围岩例题:某花岗岩体,完整性良好,单轴抗压强度Rc=100MPa。在岩体内开挖直墙拱顶洞室,洞的跨度B=12m,洞高h=16m,洞埋深H=220m,岩石的重度=27KN/m3,试问围岩的稳定性如何?解:(1)洞室围岩的天然应力H=H=27220=5.94MPa 假

6、定天然应力比值系数为1,则0=v=H=5.94MPa 岩石的容许抗压强度Rc=0.6Rc=0.6100=60MPa (2)将洞室看作圆形 圆形洞室的=20=25.94=11.88MPa Rc=60MPa 故洞室是稳定的。(3)将洞室看作椭圆形,计算洞顶A点和侧壁B点的切向应力本题中q1=6m,q2=8m,代入数据得:A=2H q2/q1=25.948/6=15.84MPaB=2V q1/q2=25.946/8=8.92MPaA, BRc,所以围岩是稳定的。第三节 松散岩体的围岩压力计算浅埋:传递应力,岩柱重量计算法。深埋:自然冒落拱内岩体的自重或裂性围内松动岩体的压力。一、浅埋洞室围岩松动压力

7、计算(2种方法)(一)岩柱法1、基本假设(1)C=0 (2) 围岩压力=岩柱的自重-柱侧面摩擦力(3)破坏模式与受力状态如下考虑摩擦力的计算简图微元素滑动岩柱2、洞室顶压力的计算 岩柱两侧面的总摩擦力为:式中: -垂直应力; -侧应力系数式中: - 侧面上的正压力; -摩擦系数微元素上的侧压力:微元素上的摩擦力:洞顶岩体自重:近似按主动土压力计 算根据假设求出洞顶压力集度: 式中:根据假设求出洞帮压力集度:3、适用 条件洞室断面衬砌受力图(二)太沙基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典型的应力传递法”) 由单元体的平衡条件推出围岩压力1、基本假设(1)认为岩体是松散体,但存在一定的粘聚力,且服从库仑准则:

8、(2)围岩的滑移模式和外力情况如图所示2、围岩压力计算边界条件:微元体的平衡条件: 垂直地层压力计算简图(3)适用条件:H50m。解该微分方程,并令Z=H得洞顶压力: -原岩应力侧压力系数洞室两邦的压力:二、深埋洞室的松散围岩压力计算俄国普罗托奇雅阔诺夫1907年推出自然冒落拱 -沙拱、压力自然平衡拱。(一)普氐理论的基本假设(1)围岩为松散体,仍具有一定的粘聚力。(2)洞顶形成自然冒落拱,两帮形成滑动体(夹角 )作用在洞顶的围岩压力为自然平衡拱内岩体的自重。(3)采用坚固系数表征岩体强度。 其物理意义: 更简便的经验公式: -Rc/MPa(4)自然平衡拱的洞顶岩体只能承受压应力,不能承受拉应

9、力。围岩压力计算简图 在拱脚处,有一水平推力,维持整个拱的平衡,普氐认为必须小于或者等于垂直 自然平衡拱受力图(二)计算公式1、自然平衡拱的形状先假设拱为二次曲线,拱上任一点M弯矩为0:反力所产生的最大摩擦力,以便保持拱脚的稳定。即:代入式得令由得当 时为拱的矢高, 令(自然平衡拱的最大高度)自然拱的最大跨度:塌落拱为抛物线型洞顶任一点如a处(拱高为bx)的压强qx洞室顶板处的压力为Q:边墙的侧压计算时,可认为在洞室与压力拱的整个高度h+b范围内,侧向压力是按朗金主动土压力的规律分布的,洞顶和洞底处的压强e1和e2。总侧向压力Pa=1/2(e1+e2)h2、围岩压力(自然冒落拱内岩体的重量)计

10、算(1)顶压(集度): -取最大值,拱形简化为矩形。(2)侧压:3、适用条件(1)跨度小于5m,埋深大于3倍的自然拱高的洞室。洞室上覆岩体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形成平衡拱。(2)散体结构的岩体,如强风化、强烈破碎岩体以及松动岩体;新近堆积的土体等。4 、普氏理论的优缺点分析优点:在普氏理论的基本前提下,大大简化了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缺点:(1)将岩体看作松散体的假定与大多数岩体的实际情况不符。(2)引进了坚固系数f的概念。实际上它并不是岩体本身的特性参数,而且也无法通过试验进行测定。(3)按普氏理论,洞室顶部压力是垂直的,并在顶部中央出现最大压力,但许多工程出现的顶压方向并非如此,且

11、最大压力常偏离拱顶。(4)围岩压力只与洞室跨度有关,与洞室形态,上覆岩层厚度及洞室施工方法、程序等无关,这些都与地下工程的实践经验完全不符。第四节 变形围岩压力的计算(弹塑性理论)思路:围岩塑性变形支护衬砌支护力 作用于支护衬砌结构上的围岩压力支护衬砌上的形变围岩压力。洞室开挖后围岩内形成塑性区,之外是弹性区,即应力降低区和增高区。现就塑性区,弹性区,弹塑性边界上任意截取单元,分别考虑其受力情况及所应满足的条件。强度线塑性区内任一点的应力圆均与该线相切塑性区切向应力分布曲线弹性区切向应力分布曲线塑性区径向应力分布曲线弹性区径向应力分布曲线弹性状态切向应力分布曲线弹性状态径向应力分布曲线塑性区弹

12、性区应力升高区原岩应力区围 岩原 岩应力降区 塑性区单元: 弹性区单元:(1)消去,解得塑性区径向应力r所应满足的微分方程: 弹塑性边界上单元(r=Rp):两式消去,得r=Rp时径向应力r应满足的条件:(2)方程(1),(2)联立求解,可得塑性区中任一点的径向应力如下:塑性区的半径Rp需实测或假定,当Rp给定时,塑性区中任一点的r即可计算。当r=ra时,r=Pi,由此可得洞壁处的围岩压力Pi围岩作用在支护上的变形围岩压力芬纳Kastner公式Kastner公式说明:Pi与RP成反比的;当Rp=ra时,Pi有最大值,意味着塑性区为0;随着塑性区的增加,部分变形能释放,围岩作用在支护的压力变小 。

13、塑性区半径R的计算公式:(一)基本假设(Caquo卡柯)(1)塑性区与弹性区脱离,围岩压力为塑性区内岩体的自重。(2)塑性区的应力服从莫尔库仑准则。 第五节 塑性松动压力的计算弹-塑性分析得到塑性区,把塑性区内的岩 体重量作为围岩压力。(二)塑性松动压力的计算(1)在最不利的位置,拱顶取一单元作平衡分析:得松动压力计算简图代入上式整理得:(1)将(2)塑性区内服从库仑准则(2)(3)解微分方程将(2)代入(1)并解微方程(一阶方程)并整理得:(4)由边界条件确定系数A将A代入上得,支护上的压力(5)围岩压力(卡柯公式)Caquo公式中的塑性区的半径,可以利用弹-塑分析得到的公式算出,也可以通过

14、测试求出,例如声波测试。 Pa=k1r0-K2c K1,K2已制成专门的曲线图,根据已定的C,P0从曲线上查得,代入上式可计算松动压力Pa,十分方便快捷。应用公式时还要考虑到松动圈内岩石因松动破碎而C,降低。 松动圈内岩体的内摩擦角 ,视岩体裂隙的充填情况而定,无充填物时,取试验值的90%为计算值;有泥质充填物时,取试验值的70%为计算值。凝聚力C采用试验值的0.2-0.25,甚至完全不考虑C。第六节 地质分析法确定围岩压力 坚硬块状岩体常被各种结构面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块体。地下洞室开挖后,某些块体向洞内滑移。这时,作用于支护衬砌上的围岩压力将等于此滑移体的重量或它们的剩余下滑力的分量(侧

15、壁围岩压力)。 这种方法是根据地质调查和勘探资料分析,搞清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发育规律,确定分离体的形状,再用极限平衡原理计算山岩压力。 (块体极限平衡理论)思路:岩体结构分析找出洞壁围岩中不稳定的分离体(块体) (赤平投影法)稳定性校核 稳定时,围岩压力为0;不稳定时,产生围岩压力。 岩体结构分析法计算山岩压力示意图现以方形隧洞为例说明地质分析法计算山岩压力。隧洞开挖后分离体abc位于洞顶,ab及ac为切割面,bc为临空面。这种情况最易形成洞顶坍方。此时山岩压力(P1)在不考虑ab及ac面上的抗拉强度时,就是分离体abc的自重(Q),即:式中:P1洞顶山岩压力; H分离体高度; B分离体宽度;

16、 岩体重度。 分离体def位于洞壁左侧,df为临空面;de为切割面;ef为滑动面。所以计算山岩压力时主要是考虑ef面的抗滑稳定性,而忽略了de及ef面上的抗拉强度和内聚力。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可用下式计算山岩压力(P2) 式中:P2洞壁山岩压力; Q分离体def的岩体自重; NQ的法向应力; TQ的切向应力; 滑动面ef的视倾角; 滑动面ef的内摩擦角。 分离体ghi与def情况是相同的,而jkl分离体位于洞底一般不会形成山岩压力。 若结构面为三组或三组以上,并互相交错切割,则可组成形式多样的分离体。但计算原理与上述相同,只不过是计算岩体自重的体积形状复杂化而已。 这种方法适用于块状结构的围岩。

17、第七节 喷锚支护原理及新奥法简介“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法,由奥地利学派创始人之一米勒教授提出的。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可以说所有重点难点的地下工程都离不开NATM,几乎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 当隧道围岩承载能力不足时,采取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喷锚联合支护形式加固岩层,控制围岩变形,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围岩的承载能力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围岩既是生产支护荷载的主体,又是承受岩层荷载的结构,支护-围岩作为整体相互作用,共同承担围岩压力。摒弃了过去岩体作为对支护结构的荷载采用厚衬砌的传统做法。 围岩压力是变形压力和松动压力的组合,大部分压力(特别是变形压力)由围岩自身承担,只有少部分转移到支护结构上;支护荷载既取决于围岩的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