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部编版1课件_第1页
《鱼我所欲也》部编版1课件_第2页
《鱼我所欲也》部编版1课件_第3页
《鱼我所欲也》部编版1课件_第4页
《鱼我所欲也》部编版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猜谜激趣好学益终生(2字古代思想家)孟子第1页,共70页。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第2页,共70页。鱼我所欲也孟子部编人教版九下第9课第3页,共70页。1、结合书下的注释以及工

2、具书疏通课文的意思,并且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3、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目标课时安排:3课时第4页,共70页。第一课时(正音节奏、疏通文义)第5页,共70页。课文朗读,要求: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第6页,共70页。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

3、了。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指通过“不义”的手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现实或历史举出能论证“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用一句话概括)和道理论据。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一箪(dn)食/,一豆羹(gng)/,得之/则/生,

4、弗(f)得/则/死。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这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从反面论证(贪生忘义的危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正音不为苟得也(wi,动词,做,干)所恶(W,动词,厌恶)箪(d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羹(gng, 汤)蹴(c, 用脚踢)为宫室之美(wi,介词,为了)第7页,共70页。节奏划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5、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所恶(w)/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患/而有/不为(w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6、能/勿丧/耳。 一箪(dn)食/,一豆羹(gng)/,得之/则/生,弗(f)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受/;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我与(y)? 乡(xing)/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wi)/宫室/之美/为(wi)之/;乡/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wi)/妻妾/之奉/为(wi)之/;乡/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wi)/所识/穷乏者/得(d)我/而/为(w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7、之谓/失其本心。第8页,共70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想要也放弃选取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第9页,共70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大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第10页,共70页。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超过,胜过比所以做苟且偷生厌恶祸患,灾难通“避”,躲避。第11页,共70页。

8、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第12页,共70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假使没有那么指代办法、手段假使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第13页,共70页。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

9、呢?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第14页,共70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采用某种手段/办法就因此,由此第15页,共70页。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第16页,共70页。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

10、之,贤者能勿丧耳。不单,不仅这种都丧失本性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有这种本性,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第17页,共70页。“辩”通“辨”,辨别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2、学习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

11、懂得做母亲的法则。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i)/苟得/也。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乡/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wi)/所识/穷乏者/得(d)我/而/为(wi)之/:是

12、/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不能见利忘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就不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用脚踢(蹴鞠:踢球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第18页,共70页。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9页,共70页。3、

13、本文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 分别是什么?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5、“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 “贤者” 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用鱼

14、和熊掌的选择类比论证生与死的选择。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6、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一箪(dn)食/,一豆羹(gng)/,得之/则/生,弗(f)得/则/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8、 本文用了 等论证方法。“甚于死者”就是“不义”。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有甚于/死/

15、者。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 我 与? 高位厚禄如果有什么益处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同“欤”,语气词。同“辨”,辨别。同“德”,感激呢第20页,共70页。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第21页,共70页。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从前

16、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通“向”,从前、先前这种做法停止,放弃 天性、天良第22页,共70页。 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23页,共70页。第二课时(课文分析、深入探究)第24

17、页,共70页。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用鱼和熊掌的选择类比论证生与死的选择。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引出并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类比论证,使要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第25页,共70页。 “舍生而取义者也”后来浓缩成一个成语,它是:舍生取义:生,生命。义,正义。 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第26页,共70页。“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 分别是什么?“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不

18、为苟得”“患有所不避”,意味着怎样的结果?意味着要牺牲生命。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的原因)第27页,共70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意思是什么最重要?生命最重要,生命比大义重要。如果一个人认为生命比大义重要,会有怎样的后果?“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即为了活命,为了躲避灾祸会不择手段地干尽一切不义的事情。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从反面论证(贪生忘义的危害)第28页,共70页。“通过某种办法”,是指哪一种方法?指通过“不义”的手段。通过“不义”的手段,就可以得到生存,就可躲避祸患,但是有些人却不用,为什么? 义重于生。

19、第29页,共70页。“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义”,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第30页,共70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0、。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为第一段划分结构。/第31页,共70页。提出中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概括第一段每层大意。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32页,共70页。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类比论证)。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

21、的话,应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 “贤者” 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第33页,共70页。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结果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施舍的人没有尊重他们。结果是“行道之人”“乞人”会饿死。 说明在“行道之人”和“乞人”心里个人的人格尊严比生命重要。成语 嗟来之食: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第34页,共70页。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第35页,共70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

22、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为第二段划分结构。/第36页,共70页。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本文用_手法,引出了“_”的论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的人。译文:鱼,是我所

23、喜爱的东西。2、学习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的原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4、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生命最重要,生命比大义重要。鱼我所欲也孟子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不能见利忘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概括每层大意。对比论证举接受万钟俸禄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不能见利忘义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举例论证第37页,共70页。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

25、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第38页,共70页。归纳主 旨 本文以舍鱼而取熊掌为类比,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第39页,共70页。写作特点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

26、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第40页,共70页。2、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3、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第41页,共70页。从现实或历史举出能论证“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用一句话概括)和道理论据。“舍生取义”的道理论据给本文补充论据第42页,共70页。人生

27、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舍生取义”的道理论据第43页,共70页。苏武被困匈奴19年,须发尽白不易志。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戊戌变法失败后,

28、有人劝谭嗣同东渡日本避难,他拒绝了,为了唤醒民众支持变法维新,他慷慨就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白求恩同志为了挽救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手术台上日夜工作,最后自己也倒在了手术台前。“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第44页,共70页。第三课时(归纳总结、训练巩固)第45页,共70页。一词多义、与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 呼尔而与之2、而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蹴尔而与之转折连词,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第46页,共70页。4、是这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作法 是亦不可以已乎5、得得到,拥有 二者不可得兼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

29、我与第47页,共70页。6、尔助词 呼尔而与之代词,你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7、为为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做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48页,共70页。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第49页,共70页。古今异义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第50页,共70页。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第51页,共70页。虚词 之:助词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谓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词呼尔而与之人皆有

30、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助词 的助词 可不译助词 的他指羞恶之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第52页,共70页。虚词 于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示比较,比表示对象,对、对于虚词 则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设,如果表示结果,就第53页,共70页。为介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动词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故不为苟得也 为了为了做,接受 做第54页,共70页。虚词 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示并列,不译表示转折,却表示修饰,不译表示承接,就表示转折表示承接,就第55页,共70页。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鱼,

31、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第56页,共70页。课堂练习一、内容理解填空1、本文用_手法,引出了“_”的论点。2、第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的句子是: 从反面论证观点的句子是:类比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第57页,共70页。3、本文最能概括

32、全篇主旨的句子是:4、文章赞扬了_的人,批评了 _的人。 5、“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 “本心”则指的是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羞恶廉耻之心舍生取义见利忘义第58页,共70页。6、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7、文中与“不吃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是: 8、 本文用了 等论证方法。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59页,共70页。9、本文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

33、句子是:10、文章赞扬了_的人,批评了_的人。 1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 “本心”则指的是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羞恶廉耻之心舍生取义见利忘义第60页,共70页。拓展延伸:孟子故事知多少1、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

34、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第61页,共70页。2、孟子受教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

35、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第62页,共70页。3、断织喻学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

36、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第63页,共70页。4、杀豚不欺子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

37、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孩子正好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第64页,共70页。5、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

38、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第65页,共70页。6、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

39、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第66页,共70页。7、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