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重点_第1页
2017年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重点_第2页
2017年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重点_第3页
2017年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重点_第4页
2017年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毛概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党在幼年时期(遵义会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

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的扎根、开花、结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完成了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社会的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3.三个代表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

3、规律,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式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代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

4、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中国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8. 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最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9.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

5、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

6、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主要内容: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法、基本原则、方针 农业:(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层次状况,制定争取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

7、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手工业:(1)方法:逐步过渡(2)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资本主义工商业:(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4. 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任务:发展生产力15.为什么说发扎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

8、的需要 16.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但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1).我国社会已经是

9、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目标:实现中国现代化步骤: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c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c中

10、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计划和市场都是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2).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调节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性,但

11、他与社会主义结合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制度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性质相同第二,作用职能相同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2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3、,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

14、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29.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30.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31.一国两制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

15、一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资料。 32.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分别是什么?由来: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3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34.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

16、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禄星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6.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7.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2)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4)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

17、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6)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3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三个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2)联系具有

18、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4)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系统的特征如下: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2.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的结构和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

19、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矛盾及其根本属性: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

20、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它们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双方的本质属性,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成其为矛盾。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互相利用、互相促进中共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身自己的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

21、本趋势。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贯穿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外因的作用又是不同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它为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提供了总方向、总原则,即坚持矛盾分析方法,防止主观性、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

22、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据。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具体解决矛盾的前提,也是科学划分事物的依据。第一,各个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殊性。第三,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平衡性和特殊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四,解决矛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具有特殊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要我们防止一刀切,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第二,普遍性与

23、特殊性相互渗透、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又总是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第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 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指导;第三,它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典型、解剖麻雀等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第四,坚持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法

24、,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以这个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重大的意义。(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又不是平等并列的。主要理由是: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2.质量互变规律(1)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首先,质的含义。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量。量和质一样,也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它是事物

25、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有质无量之物或有量无质之物,质和量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幅度、范围。(2)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区分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观及其实践意义: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即

26、否定之否定状态,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要点是:首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其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最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否定观。其主要错误在于:首先,由于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转化,因而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

27、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消灭;最后,形而上学否定观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不要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2)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发展方向上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性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最根本的特征。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迂回曲折的,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征。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仿佛出现向出发点复归的特点,由肯定到否定之否定,经历了否定阶段,不是直接实现

28、的,表现为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既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后一个周期的始点,前后接续,形成波浪式和螺旋式的发展链条。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片面性。循环论把一切运动变化看成简单的周而复始的重复,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的总趋势;直线论把事物的发展看成直线式的前进,否认了发展的曲折性。循环论是一种右倾悲观论,直线论则导致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内容。懂得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这是事物发展的必

29、然趋势和根本方向。由于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对于新生事物的发展,又要充分注意前进中的曲折性,对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要有充分的准备。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范畴是人的思维对事物或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1.现象与本质: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现象有真象和假象的区别,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现象与本质是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2.形式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主要有: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运动。形式与内容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特别注重事物的内容,反对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根据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重视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根据形式与内容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