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_第1页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_第2页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_第3页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_第4页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课前复习】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有保障1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_性、_性和_性。2商品农业是一种面向_的农业地域类型;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_农业地域类型。3_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扩大了_对农业区位的影响。4_工业和_工业是德国鲁尔区经济的基础。5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是中小型企业集聚的_,实现了_经济生产。6是非判断。(1)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2)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投入产出比。()(3)大牧场放牧业是自给自足的、粗放型的混合农业生产

2、类型。()(4)经济、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改变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决定性影响。()(5)在山坡上修筑梯田,有利于扩大耕地,但不利于水土保持。()(6)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的影响却不断加强。()(7)瑞士的钟表工业既具有资金密集型特点,又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8)世界性钢铁过剩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量下降的综合结果。()(9)由于工业集聚导致工业联系,从而促进了工业地域的形成。()(10)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其位置往往由核心工厂的区位因素而定。()答案:1地域季节周期2市场混合3交通运输市场4钢铁煤炭5工业小区规模6(1) (2) (3) (4) (5)(6)(7)(8

3、) (9)(10)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房屋的集合体就是聚落吗?2“聚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什么差异?4你能分析乡村聚落兴起的根本原因吗?5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从村落的形态上反映出来,你能举例说明吗?6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几乎同时出现的吗?7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应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8为什么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一些大河的冲积平原上?【学习目标】1通过历史线索的分析,了解乡村和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2通过阅读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示,体会农业发展对于城市起源的重大历史作用,并领悟地形、水源、气候等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基础知

4、识精讲】本节从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含义、分类、形成、作用讲起,主要阐述聚落的形成。由于差别大,因而又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形成的,乡村的形态最能反映当地的环境条件。城市则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中,由集市逐渐演变而成。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率的提高,为城市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诞生在农业较先进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1聚落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既包括房屋群落,也包括与居住有关的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分类: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形成: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特点:A外部形态、利用类型都有当地地理环境

5、的烙印。B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C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发生作用。例1关于聚落的叙述:聚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聚落分为集村和散村两种类型;人类在第一次大分工后开始进入乡村聚落阶段;散居型村落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世界上的聚落正在成长、发展;聚落是一种文化景观。以上说法正确的有几种()A1种B2种C3种D4种及以上解析:本题考查了聚落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分布情况。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但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一般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有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聚落又是一种

6、地表上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等。答案:C2乡村的形成时间: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人类开始定居。 形成过程:半固定的原始棚舍稳定居住地村落。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的影响。与地理环境关系: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沿河道伸展呈带状。例2影响乡村聚落的分散与集中的因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优越,聚落分散;气候恶劣,聚落集中B水源供给充足,聚落分散;水源供给匮乏,聚落集中C聚落的分散与集中不受自然条件支配D聚落的分散与集中也受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影响解析:气候优越,聚落集中

7、;气候恶劣,聚落分散。水源供给充足,聚落集中;水源供给匮乏,聚落分散。聚落的分散与集中受自然条件支配,也受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D3城市的起源时间:与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出现的条件: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剩余产品,是城市形成的物质基础。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商品交换促使集市出现,集市进一步发展演化为城市。 早期城市分布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因:大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

8、利、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易形成城市。发展水平: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受农村自然经济影响,发展不稳定,发展水平一直很低。例3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A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C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D乡村是城市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解析: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从乡村发展而成的。答案:D例4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据此回答(1)(3)题。(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所有的聚落

9、都在不断发展变化C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D聚落受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2)关于乡村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乡村聚落开始形成B最初乡村形成在自然条件较差地方C乡村最初形成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D乡村聚落经历由固定到半固定的发展过程(3)有关城市起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工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提供物质基础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C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D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解析: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地区聚落的起源和发展;聚落所在地的地理条件;聚落的分布,

10、揭示聚落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历史、社会和经济原因;聚落的形态,这是聚落地理学中研究较多的方面,涉及的内容有聚落的组成要素,聚落个体的平面形态,聚落的分布形态,聚落形态的演变,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以及人文因素(包括历史、民族、人口、交通、产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答案:(1)B(2)C(3)A【学习方法指导】乡村和城市聚落的特征分析1如何理解乡村聚落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形态自然环境位置团状地形为平原、盆地耕作区中心带状地势高,水源近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延伸环状地形为山地,水源为池塘、井等绕山环水而建零散分布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绿

11、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例根据陕西三大地区乡村聚落的分布状况,分析乡村聚落类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判断表中的所对应的乡村聚落类型_。地区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村落平均人口(人/个)主要分布形状关中平原区0.80300400陕北黄土高原区0.20100200陕南山地区0.53100A聚居和散居并存B团状C散居占很大比例D团状散居并存解析: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流经,灌溉方便,农业生产发达,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这里人口稠密,村落规模大,多呈团状。陕北和陕南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为使农户与耕地有较近的距离,便于农民进行生产,村落以小型集村和散户为主,且陕南比

12、陕北村落规模小些,村落密度大些。答案:BAC2正确理解城市起源的两个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它是产生剩余产品的手段,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乡村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品,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经济上才有可能,所以,剩余农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劳动分工。由于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二者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于是,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在商品交易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为城市。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早期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向周围集散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地带,即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知识拓展】1乡村聚落的类型以聚落

13、的形态而言,世界上的乡村聚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住宅聚集在一起的集聚型村落,简称集村;另一种是住宅零星分布的散居型村落,简称散村。在集村内,按村庄的延伸形式又可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聚落的平面形态近于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平原地区和盆地的聚落多属于这一类型。带状聚落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延伸的聚落。散村的分布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农宅或三五户,或独户零散分布。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耕地而分散建宅。乡村聚落的分散与集中,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1)自然环境的支配。一

14、般来说,平原面积大,聚落集中;平原面积小,聚落分散。水源供给充足,聚落集中;水源供给匮乏,聚落分散。气候优越,聚落集中;气候恶劣,聚落分散。(2)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南方水田农业耕作半径较小,无论耕耘、施肥、灌溉、收获等工作,均以居住在农田附近为宜,以散居最为方便。(3)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中国北方的家族,多喜群聚,显得宗族繁盛,且利于安全防卫,往往集村之内全是同姓,所以中国北方以姓氏为名称的聚落比比皆是,如赵家村、李家村、刘家屯等。2城市起源的学说第一种叫防御说:春秋一书有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城以墙为界,有内城、外城的区别。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城里住着皇帝高官,外城里

15、住着平民百姓。建筑城郭的目的是为了不受外敌侵犯。这个说法把“城”字看得很重。第二种叫集市说:这种说法把“市”字看得很重。它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产品、畜产品,需要有集市进行交换。进行交换的地方逐渐固定下来,聚集的人多了,就有了“市”。这是从经济意义上讲城市的起源。第三种叫社会分工说:这种说法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个民族内部出现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商业,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农业。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需要有个地方集中起来,进行生产、交换,所以,才有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历史发展,城与市的功能、作用不断靠近,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到如今,城市终于成

16、了“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并且日益发展成为“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步达纲训练】一、选择题1有关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阶段先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B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C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乡村聚落就已稳定下来D已发现的村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两岸2最初的乡村聚落形成于()A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时期B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时期C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3四千多年前,世界闻名的乌尔古城(其遗址位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300千米处)的建立,是()出现在世界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较稳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在人类社会

17、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之后的历史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能为其提供较多的农副产品幼发拉底河能为城市提供灌溉水源ABCD4关于城市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B劳动分工延缓了城市的出现C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黄河流域、尼罗河上游等D古代城市兴衰起落不大,发展稳定5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大、坡度陡B气候条件恶劣C地块耕作距离远而不便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6下面关于城市起源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城市分布与人口密度、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城市群与城市带的分布与人

18、口密度的分布相一致ABCD7关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城市出现于清朝初前后B早期城市都是小城市C封建社会城市比奴隶社会有所发展D隋唐时城市发展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8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完成(1)(3)题。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洲别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世界面积所占比例(%)48.726.919.438.526.844.230.1人口所占比例(%)54.947.345.151.362.894.350.3(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A欧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大洋洲(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A

19、欧洲B亚洲C南美洲D大洋洲(3)沿海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英国D澳大利亚9读下列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回答(1)(3)题。“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1)作者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A青藏高原B天山北麓C江南丘陵D横断山区(2)“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

20、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3)根据当地的环境推测,该乡村居落布局的形式为()A集聚式B散居式C规则式D多边形(4)该村落的规模应是()A较大B较小C集市D城镇二、综合题10将适应环境的民宅形式AE代号填入表中相应处:A竹楼B窑洞C蒙古包D碉房E四合院环境民居类型低洼湿热,蚊虫、蛇较多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降水较多,地下水位较低,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平原地区高寒气候,夹墙相隔,墙厚窗小11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呈外面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图6-1(1)“肥水不留外人田”反映了当地_的社会心态。(2)同时这种房屋的形式也与_的自然条

21、件有关。(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_式样;北方地区以_式样为多;北冰洋附近地区的因纽特人,则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建筑了特殊房屋_。12读图“福建土楼图”(图6-2)及资料,分析回答:图6-2福建客家人的土楼是客家居民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均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1)这种为世人稀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房屋建筑的式样主要起到什么功能?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2)上述都说明_因素也可以影响乡村聚居的分

22、布形态。(3)(3)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_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_因素有关。参考答案一、1解析:乡村聚落阶段出现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之后;母系氏族时期,乡村聚落尚未形成,更不用说稳定;已发现的村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两岸的平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比较高亢平坦的地方。答案:D2解析: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人类才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答案:A3解析:乌尔古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该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耕业大发展,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答案:B4解析: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B选项错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

23、、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中美洲等处,所以C选项错误;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A5解析:从乡村聚落来看,最早的村落多数建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从乡村聚落的发展来分析,乡村聚落地域分异显著,故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自然被认为是影响山区村落规模小而分散的主要依据了。但是,在对这些知识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之后,就不难看出,自然环境虽然在村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最初时期。然而,即使是这样,自然环境也只能看作是村落大小和地域分异的基础,真正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就本题而言,山区地形起伏,平地狭

24、小,缺少建造大村的地形条件,是造成山区村落规模小而分散的重要原因,另外山区耕地零星分散,村落过大则劳耕距离太远,是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答案:C6解析:本题所涉及的问题,也是本节教材中容易产生错误认识的内容。误区:从城市起源和分布看,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全部诞生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河流中下游平原上,世界城市也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和平原地带,于是,就误认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城市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误区: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这些地区的农耕业得到很大发展。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剩余产品。前者是讲自然条件,

25、后者则属于社会生产方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误区:制约人口分布的因素,同样是制约城市分布的因素。但城市群和城市带,是现代城市的空间结构形式,它往往形成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科技实力最强的地区。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个国家内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那些虽然人口密度很大,但经济还很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是不可能形成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的。答案:C7解析:“城”字中有土,有戈,市即市场、贸易。这都与私有制的形成有关。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必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人群才能生存繁衍。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阶级。统治阶级需要用城墙和军队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社会财富增加才会有商品的交换,才会有专门从事商业的人员。所以城市出现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一般地说,早期城市数目少,规模小,因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供养不起过多的城市人口。但大帝国例外,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城的百万人口,靠整个大帝国供养,粮食和各种物品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