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精品解析: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精品解析: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精品解析: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精品解析: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精品解析: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性必修二综合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至今已过周年。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雄安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界线是模糊的B. 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C.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D. 区域内发展方向相同2.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地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B.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C. 平原地形,水易下渗D. 降水少且多集中在夏秋季节【答案】1. C 2.

2、 B【解析】【分析】【1题详解】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界、省界等行政区边界;有的界线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雄安新区边界为行政区边界,界线是明确的,A错误。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相同,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错误。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但区域内发展方向不完全相同,不同地区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功能,C正确、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故B正确。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平原地形,水易下渗;降水少且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属于自然原因。C、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

3、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岐阜县白川乡,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如诗如画。“合掌屋”屋顶由茅草覆益而成,茅草厚度为70-80cm,造型酷似人的双手合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影响白川乡选址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B. 水源C. 地形D. 矿产4. “合掌屋屋顶坡度较大的原因是抵御冬季寒潮利于冬季积雪滑落,减少积雪防止雨水浸透避免夏季洪水冲击A. B. C. D. 5. 从安全角度考虑,白川乡

4、居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预防的是A. 火灾B. 暴雪C. 火山活动D. 暴雨【答案】3. C 4. B 5. A【解析】【3题详解】气候会影响房屋,尤其是房顶的构造,建筑材料主要是受当地的气候以及植被等影响,岐阜县白川乡位于日本西侧,冬季降雪量大只是影响到民居形式,说明气候对影响白川乡选址影响不大,A错误。气候会影响降水,进而影响水源,日本四面环海,降水较多,水资源不是限制聚落选址的因素,B错误。白川乡四面环山,平地较少,图中聚落分布在山间盆地,说明地形是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C正确。日本矿产资源贫乏,该地区水田纵横,应该是以农业为主,D错误。故选C。4题详解】岐阜县白川乡位于日本西侧,是西北季风迎

5、风坡,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较大,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让积雪尽快滑落,避免压塌房屋,正确。冬季风从海上吹来,附近有暖流,有时可能形成降雨,夏季雨水也较多,屋顶特别建成倾斜的60,可以防止雨水浸透,正确。坡度较大对抵御寒潮效果不大,抵御寒潮茅草不该只覆盖在房顶,夏季处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夏季洪水冲击房屋底部,不是冲击屋顶,错误。故选B。【5题详解】题中要求根据合掌屋的建筑特点从安全角度考虑来选择答案,合掌屋以木头、茅草建成,加上日常中需在屋 内生火做饭、煮茶、取暖等,最易发生火灾,所以应该是火灾逃生演练。A 对。日常生活中暴雪、火山活动、暴雨不经常发生,B、C、D错误。故选A。【点睛】较厚的

6、茅草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该地冬冷夏热,屋顶覆盖茅草有利于隔热保温,使屋内冬暖夏凉;屋顶呈正三角形说明屋顶坡度较大,这是针对降水量大做的防护,可以让雪自然滑落,还可以防止夏季雨水浸透。因房屋屋顶覆盖厚重茅草,易发火灾,周边沟渠纵横,方便取水,防御火灾。“双抢”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产区“抢收早稻稻谷,抢插晚稻秧苗”的传统农事活动,通常是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抢收时因田中储水,给收割、脱粒、晒谷造成很大不便,劳动强度极大。今天,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双抢”给人的劳碌印象渐渐淡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双抢”农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减轻洪水威胁B. 利用夏季光热C.

7、减轻病虫危害D. 保持土壤肥力7. 抢收早稻时田中储水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深耕B. 消暑降温C. 利于抢收D. 利于抢种8. 土地流转使长江中下游稻作区( )A. 耕地面积扩大B. 复种指数提高C. 粮食价格上涨D. 劳动效率提升【答案】6. B 7. D 8. D【解析】【6题详解】材料显示,“双抢”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光热条件好,故B正确。【7题详解】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抢收时因田中储水,给收割、脱粒、晒谷造成很大不便,劳动强度极大”,因此抢收早稻时田中储水的主要目的是利于抢种。故选D。【8题详解】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

8、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有助于将土地集中给种植大户集中经营,便于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劳动效率,D正确。土地流转对耕地面积影响不大;复种指数主要受当地气候影响;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有市场供需关系决定,A、B、C错误。故选D。【点睛】第一、二小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主要原因”、“主要目的”。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左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下右图示意东北

9、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9. 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 纬度偏高,气温偏低,物理风化作用弱B. 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C. 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有机质积累多D. 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10. 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 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 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11.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 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 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 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 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答案】9.

10、 B 10. C 11. A【解析】【9题详解】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B对,C错。气温日变化、季节变化幅度大,冻融作用明显,物理风化作用强,A错。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但受雨水淋洗作用,夏季土壤有机质积累少,D错。故选B。【10题详解】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严重,C对。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是土壤厚度变薄的原因,A、B错。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D错。故选C。【11题详解】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秸

11、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A对。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压缩耕作业规模,会影响粮食产量,B错。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不能恢复土壤肥力,C错。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减缓肥力下降,不能恢复黑土肥力,D错。故选A。陕西省北部的神木市,煤炭探明储量500亿吨。20世纪90年代,确定了以煤炭为龙头的工业强县之路;21世纪初,开始了以煤为基础的小火电、小焦化、小电石、小铁合金、小兰炭等被称为“五小”煤化工企业目前,神木市正在积极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核心区和高端清洁能源化工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 神木市确定以煤炭为龙头的工业强县之路,依赖的基础条件是A. 科技发达B. 水资源丰富C. 煤

12、炭资源丰富D. 交通便利13. 21世纪初,神木市发展“五小”煤化工企业带来的主要问题是A. 煤炭资源枯竭B. 环境污染严重C. 湿地严重退化D. 经济效益严重下滑14. 为了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核心区和高端清洁能源化工基地,神木市应该A. 改善生态,关闭大型煤矿B. 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零排放C. 科技引领,发展循环经济D. 延长产业链,发展电子产业【答案】12. C 13. B 14. 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神木市煤炭探明储量500亿吨,煤炭储量巨大,因此神木市确定以煤炭为龙头的工业强县之路,依赖的基础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选C。【13题详解】“五小”煤化工企业是指以煤为基础的小火

13、电、小焦化、小电石、小铁合金、小兰炭等,基本都会有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等,因此,神木市发展“五小”煤化工企业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选B。神木的煤炭资源依然丰富,发展“五小”对湿地影响不大,这里也没有大片湿地;发展“五小”获取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所以选B。【14题详解】为了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核心区和高端清洁能源化工基地,神木市应该改善生态,适当限制部分大型煤矿;注重清洁生产,将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科技引领,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区域资源;延长产业链,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电子产业的发展与区域打造化工基地无关,选C。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

14、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人 口(万人)667143477602340GDP(万亿美元)1.361.80.81.4占地面积(万平方公里)5.653.681.792.1515. 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A.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B. 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C. 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D. 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16. 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

15、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B. 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C. 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D. 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17. 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B. 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C. 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经济地位D. 利于发挥其对全国

16、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答案】15. D 16. D 17. C【解析】【分析】【15题详解】四大湾区均是靠近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所以A错误。粤港澳大湾区为河流入海冲击平原,矿产资源短缺,所以C错误。相比于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历史较晚,所以B错误。粤港澳大湾区地域面积广,人口密集,劳动力数量丰富,处于湾区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空间广阔。所以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有利于加强对外的交流与联系,所以A正确。“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所以B正确。“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

17、域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大湾区产业升级,所以C正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定位并非培养传统产业,应该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17题详解】粤港澳大湾区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有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D说法正确。推动了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所以A、B说法正确,有利于提升大湾区核心区的金融优势,提升经济地位,所以C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区域发展中核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下表是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例(%)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四大地区第

18、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甲4.6239.855553乙12.99349452.07丙80642.1849.76丁10.7638.3350.9118. 代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9. 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低,最可能是( )A. 自然条件恶劣B. 劳动力不足C. 城市化水平高D. 高度工业化20. 我国不同地区产业构差异,直接原因是( )A. 自然条件差异B. 经济发展不平衡C. 国家政策的不同D. 开发历史长短【答案】18. B 19. C 20. B【解析】【分析】【18题详解】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区域发展不

19、平衡,结合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甲地第一产业比重最低,说明经济最发达,应为东部地区;丁地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较低,应为我国西部地区;随着我国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这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故乙为东北地区,丙为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集中在农村,城市以非农产业为主,也就是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就越低。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低,最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不同,主要是因为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开发历史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自然条件

20、是基础,经济因素起主导,因此造成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结构不同,最主要应该是经济发展不平衡,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某科考队于某年12月考察火地岛(如左下图所示)。考察中发现,该岛东部与西部自然差异显著;在对南部某自然保护区考察时,还发现大多树木低矮,或匍匐在地,或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或“醉汉林”景观(如右下图所示)。材料二 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距离南极大陆最近处仅800公里,整个城市都呈现出南极风光

21、。该市常住居民仅16000人左右,旅游旺季时,游客可达56万人。(1)结合材料一,描述火地岛东西部降水分布差异并简述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在该岛出现许多“醉汉树”的原因。【答案】(1)西多东少;西部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2)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偏西风,树林顺风势而立,(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冠)不断生长;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土层瘠薄,树根扎根不深。【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获取图文、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详解】(1)根据经纬线可知火地岛受西风带控制,该岛东侧是山地地形,所以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

22、少。(2)地处西风带,全年受强劲西风的影响,树林顺风势倾斜。迎风面因风力较大,树枝易折断,而背风面树枝影响小得以存留。醉汉树低矮,说明该地土壤贫瘠;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热量条件不足。【点睛】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图为皇甫川流域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分析其原因。(2)该地秋季新

23、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分析其自然原因。(3)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沟壑地形,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2)该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强,干旱严重;夏季多雨,秋季土壤墒情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幼株易成活。(3)赞同:质优高产,经济效益高;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不赞同:可能破坏本地生物链的稳定,影响生物多样性;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本地环境,不宜盲目扩种;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

24、施等相关知识。【详解】(1)考查森林对生态保护的功能。主要结合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与森林的作用进行分析。沙棘林作为一种经济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该流域多沟壑,地势起伏较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2)结合当地的降水特点及土壤条件进行分析。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土壤水分蒸发强,干旱严重,所以,新植沙棘幼株难成活。夏季多暴雨,降水丰富,秋季土壤的水分条件好于春季,幼株易成活,所以,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有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

25、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若赞同,主要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带动产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俄罗斯大果沙棘品质优、产量大,能够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经济效益高;扩大规模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若不赞同,主要从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产品滞销等方面进行分析。规模扩张过快,产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外来物种,可能会使当地的生物链不平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不适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

26、力、科技、政策、经验23. 读瑞士和贵州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横亘全国,风景优美,湖泊众多,享有“世界花园”美誉。贵州省“地无三里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公园省”之称。尽管瑞士和贵州相隔万里且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两地在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贵州希望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促进贵州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借鉴学习发展成为“东方瑞士”。材料二瑞士和贵州地形图。材料三瑞士和贵州的产业结构。地区三大产业结构比主导产业瑞士4:5046精密仪器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旅游业、银行业、保险业贵州15.639.544.9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中药材加工、旅游业(1)读材料三,比较归纳瑞士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